浅析红色音乐文化在促进文化自信中的作用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elf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国红色文化重要分支的红色音乐文化,自近代以来一直扮演着“红色尖刀”“时代轻骑兵”的角色,其凝聚力、冲击力可见一斑。由此,红色音乐文化对促进民族的文化自信责无旁贷。本文从音乐力量对社会的作用,音乐在各个时代中为文化自信所作的贡献等方面,讨论如何用好音乐的力量来增强文化自信——歌唱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所取得的各项伟大成就,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音乐力量。
  [关键词]文化自信;音乐;力量;文艺
  [作者简介]孟乔(1994-),女,汉族,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图分类号] D647,J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9-0067-03
  习近平明确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元素。鲁迅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习近平指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文艺既是文化最生动的内容,又是宣传文化、引领方向、振奋民族精神最鲜活的形式;红色音乐作为文艺的重要分支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元素,在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扮演着“红色尖刀”“时代轻骑兵”的角色,发挥着传播文化、繁荣文艺、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团结的伟大作用,具有绵延的魅力、宏大的张力和蓬勃向上的冲击力。
  一、红色音乐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自古以来,中国思想家、政治家就深刻地认识到音乐文化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礼记·乐记》中记载:“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①因此,“审乐”可以“知政”。音乐之所以与社会繁荣息息相关,与其中的教化力量、凝聚力量、激励与鼓舞力量密不可分,这些音乐艺术的功能价值在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教化力量
  春秋时代,孔子就提出了“移风易俗,莫过于乐”②,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也曾提到,“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③表明音乐是治理国家、安抚民众、改变社会风气的重要力量。
  1954年,刘梅村、张斌等人根据王安友的同名小说改编了吕剧《李二嫂改嫁》,该剧通过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朴实的唱腔,灵活顺口、易学易唱的艺术形式,描述李二嫂孤苦伶仃的守寡生活,批判了传统礼教给妇女带来的深重苦难,唤醒了广大妇女对新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所体现的音乐元素与作品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升华了作品的思想主题和人物形象,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1963年3月,毛泽东提出“像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一曲歌词朗朗上口、旋律昂扬激越的《学习雷锋好榜样》极大地推动了这一活动的发展,让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瞬间掀起团结向上、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时代新风。
  (二)凝聚力量
  在社会活动中,红色音乐凝聚力量,有着信号、象征的作用。社会的各种群体、组织、团队,需要拥有表达自己团体灵魂、凝聚人心的代表作品。如国歌、军乐。
  1935年的西安,作曲家张寒晖目睹了东北民众的流离失所,创作了歌曲《松花江上》,这首歌唱出了东北人民的悲痛与愤恨。短短百余字,唤醒了民众的抗战意识,将全中国人民凝聚在了一起,鼓舞着东北军一定要“打回老家去”!建国初期,出现了一批汇聚了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风格的作品,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阿佤人民唱新歌》《翻身农奴把歌唱》等等,这些歌曲让各族人民自豪地“歌唱自己的新生活,歌唱共产党”,凝聚着各族人民跟著共产党建设新社会,体现了他们当家作主人的幸福心情以及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美好向往。
  (三)鼓舞人心
  抗日战争时期,红色音乐始终鼓舞着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七·七事变”爆发后,守卫卢沟桥的29军以大刀显神威,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麦新,被“大刀队”深深震撼,于是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下了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全曲曲调激越高昂、旋律明亮、节奏铿锵,至始至终弥漫着浓厚的战斗气氛,激励着中华儿女奋起反抗。
  “乐者,德之华也。”④红色音乐如阳光、雨露、春风,可以“善民心”⑤、弘正气、抒发昂扬之志、弘扬传统美德、唤醒民族自尊、培养爱国之情,在推动社会前行的进程中,音乐,责无旁贷,首当其冲。
  二、红色音乐是革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助力
  革命的红色音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音乐与其它文艺形式相较而言,具有宣传范围广、效果好、成本低、民众接受快的特点。这些特点,曾在党的建党之初、革命战争时期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彰显了不同时期的音乐特色,成就了中国近代史上音乐发展的辉煌篇章。
  (一)最初的音乐只是朴实的革命元素
  中国共产党建军之初,革命队伍由农民组成,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教育,不识字、没文化是普遍现象,这个时候的音乐和歌曲带有普及文化、强化教育、鼓舞革命干劲的作用,这便是近代革命音乐的萌芽。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鄂边界秋收起义后不久,为了严肃军纪,提高战斗力,加强军民关系,他亲自起草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并要求红军用歌谣演唱,该曲后改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部作品启蒙了人民军队早期的革命信仰,指明了军人的初心与宗旨,让红军深信,一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就是一支受欢迎的军队、能打胜仗的军队。
  (二)红色音乐彰显革命性和鼓舞力
  延安时期,为了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宣传革命斗争,鼓舞、教育人民群众,中央红军与边区政府选择了陕北民歌这样一种更易于在短期内学习并传唱的音乐形式,将其填入新词,创作了众多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民歌”。《东方红》《十绣金匾》《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军民大生产》等都是该时期红极一时的作品。这些歌曲不仅快速提高了陕北人民的革命思想,普及了常识,教化了民众,更挑起了宣传抗战、动员人民、打击敌人的重担,同时也使得陕北民歌这种音乐体裁,在时代激流的推动下,最终走向了自己的辉煌,成为了中国影响力首屈一指的民歌。   (三)红色音乐歌颂了解放区人民民主自由的美好生活
  抗战时期,刘西林根据冀鲁民歌曲调填词创作了《解放区的天》:“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为人民,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响亮地唱出了解放区的人民拥戴民主政府、拥护共产党的喜悦心情,更展示了边区人民热爱自己的幸福生活以及对未来追求的美好期盼。
  (四)红色音乐也能发挥打击敌人的作用
  1943年,蒋介石提出了“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针对这一不利的宣传形势,延安《解放日报》及时发表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时年19岁的曹火星由此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毛泽东建议添加上“新”字,成为了广泛传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歌曲的诞生,让全国人民记住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让“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沉匿于历史泥沙之中,沉重地打击了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嚣张气焰,更加坚定了全国人民对共产党领导抗战必胜的信念,让全国人民相信,唯有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新时代。
  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音乐创作牢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创作了一大批推动中国革命从成长走向成熟、成功而又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正是依靠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共产党得以更好地联系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引路人,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在这一时期,红色音乐的内容丰富多彩、音乐的形式各种各样,而红色音乐的力量更是如滚滚黄河,磅礴万钧、势不可挡,这些优秀的红色音乐作品也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宝库、融入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血脉,镌刻成华夏子孙永恒的红色经典记忆。
  三、音乐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主旋律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音乐作为主旋律,或讴歌时代、抒发豪情,或记录事件、赞美英雄,或书写生活、歌唱天性,或浓墨重彩、呼唤和平。音乐,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依然会为人民服务、为时代发声。
  (一)歌唱新中国
  建国之初,王莘创作了歌曲《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铿锵有力的节奏,唱得人热血沸腾,听得人激情澎湃,唱出了人民心中的自豪、幸福和美好梦想,凝聚了民族之魂、爱国之情、人民之声。
  (二)鼓舞士气
  抗美援朝之际,《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诞生,伴随着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歌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心中充满了保家卫国的豪情,迈着坚定而自信的步伐,走向朝鲜战场,并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歌颂新中国新制度
  1957年,歌曲《社会主义好》诞生:“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歌声传遍大江南北,坚定了全中国人民拥戴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让全国人民对国家的未来充满期待。
  (四)歌唱祖国、英雄、建设者等
  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出现了如《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十五的月亮》《我和我的祖国》《血染的风采》《天路》等一大批优秀红色音乐作品,体现了人民群众热爱党和祖国、热爱生活、热爱改革开放的真挚感情,这些作品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和民族骄傲。
  四、新时代音乐工作者应有所作为
  在互联网时代,红色音乐的优势依然未曾消减。孟子曾说过:“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⑥人们從音乐中所获取的信息知识、领悟的精神内涵,往往比单纯的说教更有力、更深刻。红色音乐作为一种高效传播媒介,应该为社会建设贡献其应有之力。习近平要求文艺工作者“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散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因此,挖掘音乐的潜力、拓展音乐的张力、张扬音乐的魅力,让音乐的力量融进民族振兴的血脉,激荡起支撑国家兴盛的强大动力,让音乐强大、让文化自信、让民族复兴。
  习近平提到: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毛泽东也曾亲自评价《松花江上》: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可见,用好音乐的力量就需要多出好作品,优秀的红色音乐作品可以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工作中大有可为。
  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怎样才能多出好作品?在这方面习近平早已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优秀的音乐作品,应该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为人民而创作,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需要音乐工作者发自内心地热爱人民、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
  (二)好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
  1943年,适逢中华民族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位于国统区的黎锦光创作了乐曲《可爱的早晨》,展现了国统区“这里的早晨真可爱,听不见卖米、也听不见卖菜”的小资美景,虽词曲精致,却思想落后、意境颓废、自我封闭,不闻人民疾苦,不顾民族危亡,实乃国破家亡下的靡靡之音;与其相反,在当时的解放区,共产党的音乐家创作了《游击队之歌》《团结就是力量》《到敌人的后方去》《救亡进行曲》等一系列真正符合人民的愿望和心声、符合时代进步的作品。“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正是唱着这样的歌曲,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才于艰难困境下依然勇敢、自信、乐观,这种豪迈的革命精神引领着人民军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当前,中华民族正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进行伟大斗争,在这个伟大时代,更需要红色音乐“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来讴歌新时代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工程。
  (三)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要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中汲取营养,用好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形态。制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家国情怀、讴歌与追求真善美。
  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全面突破、民族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移动通信、高速铁路、现代核电、载人航天、量子科学、深海探测、岛礁建设、超级计算等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网上购物、手机支付、共享单车、高速列车享誉海内外……
  习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议、人类文明共同体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畅想,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画卷”,使中国国际影响力、号召力、塑造力进一步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交流、沟通,存在语言不同、信仰差异、民族鸿沟等问题,“音乐无国界”的理念优势突显,红色音乐文化可以更有利地促进国与国的交流,把自信的中国展现给世界人民,让国际友人熟悉中华大地的好山、好水、好风光,了解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与善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浩瀚绵长,中国历史的悠久刚毅、悲壮辉煌……
  作为音乐工作者,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掌握着非常厚重的创作素材,应该感到自豪和自信。音乐工作者一定要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充分运用音乐这种形式,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用音乐的力量来讴歌英雄、讴歌人民、讴歌时代,用音乐的力量展示文化自信、尊崇文化自信,让文化自信支撑起国人坚强刚毅、不屈不卑的民族脊梁。
  [注释]
  ①④⑤吉联抗译注,阴法鲁校订.古代音乐论著译注音乐小丛书——乐记.北京:音乐出版社,1958年第一版.
  ②《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十三经注疏孝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③[汉]司马迁著.易行,孙嘉镇校订.史记[M].北京:线装书局,22006年第一版.
  ⑥[战国]孟轲原著.孟子. 夏雨虹,杨林译注.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公立医院党建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挑战新要求,亟待构建“党建+医院管理、医院改革、医院发展”的嵌入式大党建新格局,将管理、改革、发展、服务等嵌入党建中,使之深度融合,做到目标部署相一致,权责匹配相一致。  [关键词]公立医院;党建;新模式;政治生态  [作者简介]王福庆(1967-),男,石家庄市第八医院党委书记,研究方向:基层党建。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阜平县教体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全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成立县委教育工委,统一领导全县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深化“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建立11个党总支、71个党支部,实现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印发《关
在全面“疫情问责风暴”下,问责是否总能助力官员的积极行为?激励制度应当如何设计才能助力官员行为的“最优解”?本研究以官员激励制度化为起点,深度剖析不同风险事件下基层政府官员的行为选择决策。研究重点关注“激励制度-官员行为”这一基本逻辑关系,融合微观经济学模型,从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助力官员行为的最优解,探索提高基层政府官员执政水平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激励鸿沟”的制度设置可以有效诱导基层政府官员的尽职作为;“激励梯度”的制度设置是实现基层政府官员风险决策优化的关键驱动;"期望收益略大于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八个条款涉及“一般接受的国际规章”,虽一定程度上明确了这种规章的范围,但并未对其进行解释,也很少提出规章的具体名称和制定机构.《联合国海洋法公
巴黎公社首创的“议行合一”,既是原则,也是体制.“议行合一”的原则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具有全权性,能够统一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在“议行合一”体制中,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其
从罗马法中的“劳动成果租赁”发展至现代法中的承揽,承揽合同定义的形成与识别有赖于合同客体理论的出现.承揽合同以劳务完成为其客体,但其给付内容也可能涉及成果的交付.当
基于2019年中国东部3省和中西部22省(市、区)建档立卡实地监测调研数据,明确建档立卡户主要的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并以致贫原因为参照,运用交互信息分析技术评估了帮扶措施的精准性,提出精准扶贫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首先,贫困户致贫原因类型多样,当前缺技术是贫困户致贫的首要原因,缺资金是第二重要的原因,因病致贫为第三重要的原因。其次,健康扶贫和产业扶贫是最主要的帮扶措施。最后,现有帮扶措施整体上看较精准,但教育扶贫和金融扶贫的精准性有待提高。建议进一步加强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的关联分析,提高帮扶措施的精准性,
牡丹含苞,蝴蝶振翅,作为中国花卉界的“奥林匹克”,举世瞩目的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于2021年5月22日-7月3日在上海崇明成功举办.历时235天的申办准备、1138天的筹备建设,花博
期刊
以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客观世界向虚拟世界、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的衍生。以这两大趋势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逐步推进,对现有的社会形态和政府结构形成了颠覆性“威胁”。本文旨在探究公务员在面对这一重大趋势时,应如何从思维方式的层面做出转变。基于“技术-制度-个人”的分析框架,本文总结了公务员基于物理空间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并揭示了“数字空间”政府这一新的特征所引致的治理空间与治理对象的新变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新需求、治理主体的新压力等给公务员思维方式带来的挑战,由此提出
扶贫实践超前于扶贫理论的现实倒逼学界形成更多的知识贡献。在产业扶贫中,要维持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政府、市场、社会三种力量的协同治理是一个必然,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三种力量在不同时期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和角色也不相同,可分为非均衡协同治理和均衡协同治理两个阶段。一是非均衡协同治理阶段,其重要表征是,由于制度、政策、经济社会基础等主观和客观原因,社会和市场尚不活跃,参与不足,与理论上的协同治理还有很大距离,更多地体现为党委政府的单边自上而下的行政推进。二是均衡协同治理阶段,其重要表征是,市场和社会日臻成熟,充分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