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理论视域下高校“三全育人”改革路径探究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obishui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国内高校的“三全育人”在育人理念、服务国家战略、思政教学体系、协同育人等方面遇到瓶颈问题,亟须探索新的改革路径。本文借鉴社会网络理论的观点和分析方法来探讨其对高校开展“三全育人”改革的启示意义,通过更新育人理念、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改革思政教学组织方式、打造育人共同体等方式来构建高校“三全育人”改革的新路径。
其他文献
建筑设计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多解的过程,面对多解,想让建筑作品摆脱时代的争议,又能面对未来,这就不得不用到自然辩证法,用科学的思辨方式来解决复杂多解的问题。本文将对建筑设计中的自然观、系统观、科技观、创新观等四个方面进行剖析,进一步解读建筑设计的创作过程,从剖析中总结出目前建筑师在进行创作时应运用科学的思辨方法来进行创新创作。
期刊
终身体育是国家为了提升全民的体质健康,促进全民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等提出的重要战略。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在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中,体育锻炼的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仅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还要重视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我国全民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提供重要的基础。该文通过介绍终身体育理念对
期刊
通过对1949年后宏观制度影响下的“三农”政策、城乡关系的梳理,探究不同阶段推动乡村规划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动力和理论思潮。以城乡资源分配为依据,可将我国乡村规划发展分为5个阶段:城乡二元分治阶段(1949—1980年),通过区域土地规划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城乡关系阶段(1981—1993年),通过乡镇域总体规划统筹指导乡村工业化背景下的居民点分级建设;城市加速发展阶段(1994—2003年),
期刊
体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体育学科以往的社会关注度并不高,但随着新课程改革进度的持续推进,体育教育已逐步摆脱被边缘化的地位,逐渐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之中。终身体育理念的提出,更加凸显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教育者需做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工作,全面革新体育教学模式。基于终身体育视域,针对中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展开分析。
期刊
为促进国民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终身体育理念被提出,该理念的提出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为促使高校体育教学达到良好效果,使学生接受高校体育教学后,能够对终身体育锻炼给予重视,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在离开学校后依然能够坚持体育锻炼,需要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优化与改进。研究从终身体育锻炼思想的内涵入手,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从终身体育锻炼的角度入手,提出如何进行高校体育教
期刊
<正>1何谓“襟河衔胜”中国本土规划历来注重依凭江河,济世安人。运河乃“社稷之本”“命脉所关”,沿线人居是天下人居的重要组成,为历代所重视,先民依凭河势和水运交通勾连沿线城市、营造区域胜景、保障国家繁荣稳定,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襟河衔胜”这一运河沿线城市风景营造理念。据《辞海》所释:“襟”即衣襟,可表线性地势;“衔”即衔接,蕴含串联之义。“襟河衔胜”意指以河为带、连缀风景、构建人居秩序、巧营水景
期刊
目的 分析BCR-ABL1融合基因阴性(BCR-ABL1-)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96例初诊BCRABL1-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57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30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9例,分析25种MPN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
期刊
本文立足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着重研究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现状和策略,旨在通过在体育教学中依据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帮助大学生构建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学生对终身体育的热情。
期刊
民族高校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基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民族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三全育人”的理念,做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三个要素协同配合,形成育人合力。民族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铸牢意识形态阵地防线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现实需求。要联通主体合力,避免教
期刊
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Solutions,NBS),在发挥市政管网等灰色基础设施作用的同时,突出“师法自然”的理念,倡导对生态系统的无干预或最小干预,强调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为滨海城市雨洪规划提供了有益启示。首先,明晰了NBS的核心内涵,阐述了基于NBS城市雨洪规划的主要特点;其次,结合我国滨海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生态系统解译—雨洪风险评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