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2.0战略,立足学校办学深化发展的需要,石门实验中学在有为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学校在本土化、原创性的“疑展评”有为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深度融合“互联网 ”新理念,打造出智能、高效的“疑展评”智慧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为适应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解决当前学生不善质疑、怯于表达、缺乏客观评价等薄弱之处学校创造性地提出“疑展评”特色教学理念,其包含“疑(设疑、质疑、解疑等)”、“展(练习、展示、发展等)”、“评(测评、评价、评比等)”三大理念元素。元素内设基本组件,通过调用不同组件动态生成 “大胆质疑,激情展示,师生互评”的有为课堂。
“疑、展、评”三元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中强调“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它反映了石门实验中学在课堂教学上的价值追求:培养善疑、善思,有独立见解的创新人才,让全体师生在课堂上获得学习的成功和交流的快乐,使每一位师生都能在教学中感受幸福和达到有为。
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高度融合,进一步丰富了“疑”、“展”、“评”三元素的内涵。
“疑”指向思考力,是所有学习的基础。“不学无以质疑,不问无以解疑”。 “疑”包括设疑、质疑和解疑,核心在质疑,鼓励学生对教材、题目、答案、老师等一切人和事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培养每一个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借助云平台的微课、在线作业、在线交流互动等技术融合,“疑”元素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空间,形成泛在学习空间,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提出质疑,同伴、师生可以互相答疑。
“展”指向表现力,即表达式创造力的培养。课堂变革应该让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占领课堂,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展”主要包括探究实践、协作交流、迁移拓展等,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展示中提升自己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探究和创新能力。借助课中交互平台,课下在线互动、学习共享等技术,“展”元素的教学实现小组合作探讨,实时交互展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作品,同伴互评,进行深度交流,充分发展学生展示、创造、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
“评”,指向评鉴力。德国著名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我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让每一个学生拥有较好的反思与自省能力。评主要包括主体多元化、激励常规化、过程理性化、结果多样化等方面。在信息技术加持下,“评”元素更加着重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评价维度更倾向于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等。借助智慧平台的大数据收集,实现评价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师生幸福成长是“疑展评”智慧课堂的追求。石门实验中学将“互联网 ”与“疑展评”三元素深度融合,从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模式和智慧评价三个方面打造“疑展评”智慧课堂。
(一)打造智慧教学环境
智慧课堂发展的第一步是课堂环境的升级。学校以全覆盖无线网络为基础,以希沃触控一体机、PAD学习移动终端、智慧课堂系统、校本资源库以及学科信息化资源为载体,构建了新技术支持的全新智慧教学环境。通过“智能学习终端、智慧教学管理平台、智慧学习软件与资源”三位一体的智慧系統环境,将传统的教室升级为一个灵活开放、资源共享、智能高效的智慧学习空间。
(二)探索“疑展评”教学模式
智慧课堂构建与应用的根本目的是基于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实施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因此,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现阶段学校在 “疑展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基于信息技术,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景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1.课前环节
预习测评:根据课标要求,教师向学生推送富媒体预习内容(微课、课件、图片、文本等),同时推送预习检测的内容及测试题。
学情分析:教师通过智慧教学平台提供的学生作业成绩分析,精确地掌握来自学生的第一手学情资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预习:学生预习教师推送的富媒体资源,并完成和提交预习题目,在PAD上记录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疑问或见解。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学情分析结果、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预习检测统计分析和讨论的情况,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2.课中环节
设疑——新课导入:教师采取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内容,主要通过预习反馈(对学生提交的预习检测统计分析)、测评练习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导入新课程,提出本课需要解决的疑问;
解疑——合作探究:学生利用学习移动终端开展协作学习,主要包括分组探究、游戏教学等方式,教师设计活动,为学生分组,进行互动讨论,学生开展小组协作后提交成果并展示。
展示——分享交流:学生利用多屏互动进行演讲展示、分享观点,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评价——实时反馈:学生课上完成课程导入和新任务后,进行诊断服务,完成随堂测验练习并及时提交,得到实时反馈。
总结提升:基于课堂数据分析,教师根据有课系统反馈结果对知识点薄弱环节、重点进行总结、提升和巩固。
3.课后环节
个性化推送:教师依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学生发布个性化的课后作业,推送学习资源。
反思总结:学生通过学情数据分析,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学习。在线总结所学内容,在平台或论坛上发布感想与疑问,与老师、同学在线讨论交流。
智慧课堂最终是为了服务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强调师生主体,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因此,我们在构建智慧课堂的过程和校本实践中,也面临着以下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数据挖掘与分析与课堂赋能的问题。借助新一代智慧课堂的智能化服务平台,对课堂教学行为数据、过程数据、学堂互动数据、学生学习数据等进行采集和汇聚,利用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等技术进行智慧处理,实现更好地解决传统教学的难题和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诊断。因此,数据统计的维度设计需立足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才能更贴合一线师生的需求,真正实现教学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发展。
二是资源构建与个性化教学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纲要非常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迫切需要学校加强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在开展智慧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立足于本校的实际需求,努力打造迎合学校教学的校本资源库,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资源,满足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需求。同时,借助学科教学APP,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发展。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基于“互联网 ”,丰富“疑展评”课堂教学内涵
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为适应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解决当前学生不善质疑、怯于表达、缺乏客观评价等薄弱之处学校创造性地提出“疑展评”特色教学理念,其包含“疑(设疑、质疑、解疑等)”、“展(练习、展示、发展等)”、“评(测评、评价、评比等)”三大理念元素。元素内设基本组件,通过调用不同组件动态生成 “大胆质疑,激情展示,师生互评”的有为课堂。
“疑、展、评”三元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中强调“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它反映了石门实验中学在课堂教学上的价值追求:培养善疑、善思,有独立见解的创新人才,让全体师生在课堂上获得学习的成功和交流的快乐,使每一位师生都能在教学中感受幸福和达到有为。
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高度融合,进一步丰富了“疑”、“展”、“评”三元素的内涵。
“疑”指向思考力,是所有学习的基础。“不学无以质疑,不问无以解疑”。 “疑”包括设疑、质疑和解疑,核心在质疑,鼓励学生对教材、题目、答案、老师等一切人和事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培养每一个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借助云平台的微课、在线作业、在线交流互动等技术融合,“疑”元素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空间,形成泛在学习空间,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提出质疑,同伴、师生可以互相答疑。
“展”指向表现力,即表达式创造力的培养。课堂变革应该让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占领课堂,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展”主要包括探究实践、协作交流、迁移拓展等,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展示中提升自己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探究和创新能力。借助课中交互平台,课下在线互动、学习共享等技术,“展”元素的教学实现小组合作探讨,实时交互展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作品,同伴互评,进行深度交流,充分发展学生展示、创造、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
“评”,指向评鉴力。德国著名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我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让每一个学生拥有较好的反思与自省能力。评主要包括主体多元化、激励常规化、过程理性化、结果多样化等方面。在信息技术加持下,“评”元素更加着重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评价维度更倾向于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等。借助智慧平台的大数据收集,实现评价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构建“疑展评”智慧课堂
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师生幸福成长是“疑展评”智慧课堂的追求。石门实验中学将“互联网 ”与“疑展评”三元素深度融合,从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模式和智慧评价三个方面打造“疑展评”智慧课堂。
(一)打造智慧教学环境
智慧课堂发展的第一步是课堂环境的升级。学校以全覆盖无线网络为基础,以希沃触控一体机、PAD学习移动终端、智慧课堂系统、校本资源库以及学科信息化资源为载体,构建了新技术支持的全新智慧教学环境。通过“智能学习终端、智慧教学管理平台、智慧学习软件与资源”三位一体的智慧系統环境,将传统的教室升级为一个灵活开放、资源共享、智能高效的智慧学习空间。
(二)探索“疑展评”教学模式
智慧课堂构建与应用的根本目的是基于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实施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因此,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现阶段学校在 “疑展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基于信息技术,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景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1.课前环节
预习测评:根据课标要求,教师向学生推送富媒体预习内容(微课、课件、图片、文本等),同时推送预习检测的内容及测试题。
学情分析:教师通过智慧教学平台提供的学生作业成绩分析,精确地掌握来自学生的第一手学情资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预习:学生预习教师推送的富媒体资源,并完成和提交预习题目,在PAD上记录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疑问或见解。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学情分析结果、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预习检测统计分析和讨论的情况,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2.课中环节
设疑——新课导入:教师采取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内容,主要通过预习反馈(对学生提交的预习检测统计分析)、测评练习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导入新课程,提出本课需要解决的疑问;
解疑——合作探究:学生利用学习移动终端开展协作学习,主要包括分组探究、游戏教学等方式,教师设计活动,为学生分组,进行互动讨论,学生开展小组协作后提交成果并展示。
展示——分享交流:学生利用多屏互动进行演讲展示、分享观点,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评价——实时反馈:学生课上完成课程导入和新任务后,进行诊断服务,完成随堂测验练习并及时提交,得到实时反馈。
总结提升:基于课堂数据分析,教师根据有课系统反馈结果对知识点薄弱环节、重点进行总结、提升和巩固。
3.课后环节
个性化推送:教师依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学生发布个性化的课后作业,推送学习资源。
反思总结:学生通过学情数据分析,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学习。在线总结所学内容,在平台或论坛上发布感想与疑问,与老师、同学在线讨论交流。
三、“疑展评”智慧课堂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
智慧课堂最终是为了服务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强调师生主体,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因此,我们在构建智慧课堂的过程和校本实践中,也面临着以下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数据挖掘与分析与课堂赋能的问题。借助新一代智慧课堂的智能化服务平台,对课堂教学行为数据、过程数据、学堂互动数据、学生学习数据等进行采集和汇聚,利用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等技术进行智慧处理,实现更好地解决传统教学的难题和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诊断。因此,数据统计的维度设计需立足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才能更贴合一线师生的需求,真正实现教学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发展。
二是资源构建与个性化教学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纲要非常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迫切需要学校加强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在开展智慧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立足于本校的实际需求,努力打造迎合学校教学的校本资源库,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资源,满足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需求。同时,借助学科教学APP,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发展。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