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党中央把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为经济建设和全方位外交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此背景下,实施沿边开发开放战略意义重大。
沿边地区是开放的前沿和边境安全的保障。云南省德宏州当仁不让地成为云南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服务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排头兵。自云南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启动以来,试验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在边境维稳、发展要素、对外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其他沿边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努力开辟出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共享之路。
牢固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着力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必须切实增强守边固边稳边意识,构筑国土安全第一线的坚实壁垒。为此,德宏州在边境维稳方面探索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思路。
为了有效化解两国边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德宏成立了姐相银井涉外矛盾调处中心,建立了边境边民纠纷联合调处机制;积极探索解决边境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跨境婚姻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嫁入中国的缅籍妇女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她们的生产生活技能,引导她们融入当地生活。
云南省首家国际执法安全合作大队在瑞丽成立,维护了中缅边境一线平安稳定。执法部门坚持边境管控、反恐维稳、打击刑事犯罪、联合执法、联合缉毒,建立中缅警方联合执法机制(缉毒、打拐、消防等)和中缅打拐警务协作机制。同时瑞丽市区全部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探头,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并向基层延伸。
针对瑞丽市出入境人员复杂、滞留外籍人员近4万人的实际,2013年瑞丽市成立了全国首个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中心通过一站式服务、一表式审批的模式对外籍人员实行集中服务统一管理。并在全国首推境外边民入境务工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境外边民入境就业秩序,同时在全国首创研发启用了境外边民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在满足了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临时居留证》业务的同时,也为办案部门提供了庞大的境外边民基础数据资源支撑。
聚焦发展要素,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發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发展潜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各族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随着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稳步推进,德宏州沿边金融改革亮点纷呈。德宏成立了全国首个在缅非现金跨境支付服务点,填补了我国在缅边境地区无跨境结算服务点的空白。2014年德宏州在全国首创试点经常项下人民币兑缅币特许兑换业务,兑换形成“瑞丽”指数。2016年第一家民间龙头兑换商正式成为外币代理兑换点,成为全国第一个兑换范围扩大到经常项目下的地区。这些举措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互联互通,打通货币互不往来的隔阂,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进程加快。
德宏的营商环境在体制机制创新下进一步优化。2011年德宏州打破传统窗口界限,将“申报纳税、发票管理、综合服务”三类窗口统一设置为“综合服务”一类窗口。德宏州首家县级行政审批局在瑞丽市挂牌成立,真正实现集中审批、高效服务、“一站式”办公,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为提高试验区“造血功能”,德宏州先后提出了“边贸税收管理”等一系列重大税收优惠政策,助推试验区建设驶入“快车道”。
在选人用人方面,德宏州在公务员招考中加大对五种世居少数民族的政策倾斜力度。在岗位设置时,除定向四项目人员岗位外,设置定向少数民族岗位达43%。同时向国内外公开招聘聘用制公务员,拓宽用人渠道,优化德宏州公务员队伍结构。
依托“五免五减半”等优惠政策,德宏形成了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吸引了大批知名央企、民企、外企投资入驻。以“两车一机一电”为代表的加工制造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以能源资源深加工为主的进出口加工业逐步壮大,“德宏制造”迅速崛起。
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德宏在缅甸内比都、曼德勒成立中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科技合作交流办公室。签订了科技合作纪要,建立了国际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国际技术转移和项目合作机制。云南省首家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国际化众创空间——泛亚国际众创空间的成立标志着德宏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初步形成。泛亚国际众创空间正积极发挥国际技术转移、孵化及实训基地的重要作用。
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共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在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要不断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实现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为此,德宏利用区位优势,完善多层次沿边开发开放平台,切实增强沿边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周边辐射带动力。
设施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在路网布局上,德宏州加快建设高速公路网、铁路网、互联网、电力网、油气管网、航空网“六位一体”的现代国际交通运输体系和“大通关”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大通道建设成效显著。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经济合作实验区——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率先启动。合作区以瑞丽市为主体,加强跨境区域规划对接、通道对接、设施对接、功能对接、产业对接、政策对接,重点加快姐告边境贸易区与木姐白象街商贸区等境外区域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国际旅游购物天堂。目前,中缅双方已签署《中国商务部与缅甸商务部关于建设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的谅解备忘录》,相关建设工作正加快推进。
跨境农业合作助推农业技术和标准“走出去”。德宏州通过赴缅开展技术培训、共建规范化种植示范样板田、优良品种展示,筛选出适合在缅甸推广应用的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和输出了农业技术和标准,建立健全了跨境农业合作交流机制,实行土地资源、作物栽培技术、农林牧品种等农业资源的区域性合作,为跨境农业合作提供了新经验。中缅双方还在猪、鸡、牛等家禽的品种改良和引进、疫病防控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
NGO组织走向国际化。2014年瑞丽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缅甸木姐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国在缅甸正式登记注册的第一个NGO组织。组织继承和发扬了中缅胞波友谊,充分发挥了地方和民间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
携手绘就多元互鉴的文明画卷
“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为此,德宏州积极搭建人文合作平台,合作渠道,对不同文明、种族、信仰求同存异,促进包容发展。
为了解决境内外边民子女“上学难”问题,瑞丽市姐相乡政府与德宏公安边防部队合力打造了银井小学这个极富特色的跨国学校。外籍学生的校内管理,与中国学生一视同仁,即同等管理,同等教育,同等培养。
宗教交流方面,德宏州与缅甸木姐等地具有共同的南传佛教信仰基础。瑞丽市菩提学校成立的十多年中,从学校走出去,在各个寺庙担当要职的大有人在。学僧毕业后,学校还会选送部分优秀者进入国外佛学院继续学习深造。
德宏民族出版社等部门筹建了瑞丽姐告“国门书社”。书社设有文化展示区、图书借阅区、音像制品区、中缅文免费培训区等。随着书社读、用、借、卖及培训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国门书社”成为了中缅两国边民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文化传播方面,中缅媒体积极合作探索试水,抢占区域性国际传播制高点。德宏传媒集团不断加大区域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形成包括报纸、广播、网络、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等涵盖7种语言文字在内的对外传播全媒体矩阵。
沿边地区是开放的前沿和边境安全的保障。云南省德宏州当仁不让地成为云南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服务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排头兵。自云南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启动以来,试验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在边境维稳、发展要素、对外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其他沿边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努力开辟出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共享之路。
牢固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着力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必须切实增强守边固边稳边意识,构筑国土安全第一线的坚实壁垒。为此,德宏州在边境维稳方面探索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思路。
为了有效化解两国边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德宏成立了姐相银井涉外矛盾调处中心,建立了边境边民纠纷联合调处机制;积极探索解决边境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跨境婚姻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嫁入中国的缅籍妇女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她们的生产生活技能,引导她们融入当地生活。
云南省首家国际执法安全合作大队在瑞丽成立,维护了中缅边境一线平安稳定。执法部门坚持边境管控、反恐维稳、打击刑事犯罪、联合执法、联合缉毒,建立中缅警方联合执法机制(缉毒、打拐、消防等)和中缅打拐警务协作机制。同时瑞丽市区全部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探头,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并向基层延伸。
针对瑞丽市出入境人员复杂、滞留外籍人员近4万人的实际,2013年瑞丽市成立了全国首个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中心通过一站式服务、一表式审批的模式对外籍人员实行集中服务统一管理。并在全国首推境外边民入境务工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境外边民入境就业秩序,同时在全国首创研发启用了境外边民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在满足了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临时居留证》业务的同时,也为办案部门提供了庞大的境外边民基础数据资源支撑。
聚焦发展要素,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發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发展潜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各族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随着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稳步推进,德宏州沿边金融改革亮点纷呈。德宏成立了全国首个在缅非现金跨境支付服务点,填补了我国在缅边境地区无跨境结算服务点的空白。2014年德宏州在全国首创试点经常项下人民币兑缅币特许兑换业务,兑换形成“瑞丽”指数。2016年第一家民间龙头兑换商正式成为外币代理兑换点,成为全国第一个兑换范围扩大到经常项目下的地区。这些举措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互联互通,打通货币互不往来的隔阂,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进程加快。
德宏的营商环境在体制机制创新下进一步优化。2011年德宏州打破传统窗口界限,将“申报纳税、发票管理、综合服务”三类窗口统一设置为“综合服务”一类窗口。德宏州首家县级行政审批局在瑞丽市挂牌成立,真正实现集中审批、高效服务、“一站式”办公,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为提高试验区“造血功能”,德宏州先后提出了“边贸税收管理”等一系列重大税收优惠政策,助推试验区建设驶入“快车道”。
在选人用人方面,德宏州在公务员招考中加大对五种世居少数民族的政策倾斜力度。在岗位设置时,除定向四项目人员岗位外,设置定向少数民族岗位达43%。同时向国内外公开招聘聘用制公务员,拓宽用人渠道,优化德宏州公务员队伍结构。
依托“五免五减半”等优惠政策,德宏形成了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吸引了大批知名央企、民企、外企投资入驻。以“两车一机一电”为代表的加工制造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以能源资源深加工为主的进出口加工业逐步壮大,“德宏制造”迅速崛起。
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德宏在缅甸内比都、曼德勒成立中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科技合作交流办公室。签订了科技合作纪要,建立了国际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国际技术转移和项目合作机制。云南省首家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国际化众创空间——泛亚国际众创空间的成立标志着德宏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初步形成。泛亚国际众创空间正积极发挥国际技术转移、孵化及实训基地的重要作用。
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共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在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要不断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实现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为此,德宏利用区位优势,完善多层次沿边开发开放平台,切实增强沿边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周边辐射带动力。
设施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在路网布局上,德宏州加快建设高速公路网、铁路网、互联网、电力网、油气管网、航空网“六位一体”的现代国际交通运输体系和“大通关”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大通道建设成效显著。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经济合作实验区——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率先启动。合作区以瑞丽市为主体,加强跨境区域规划对接、通道对接、设施对接、功能对接、产业对接、政策对接,重点加快姐告边境贸易区与木姐白象街商贸区等境外区域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国际旅游购物天堂。目前,中缅双方已签署《中国商务部与缅甸商务部关于建设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的谅解备忘录》,相关建设工作正加快推进。
跨境农业合作助推农业技术和标准“走出去”。德宏州通过赴缅开展技术培训、共建规范化种植示范样板田、优良品种展示,筛选出适合在缅甸推广应用的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和输出了农业技术和标准,建立健全了跨境农业合作交流机制,实行土地资源、作物栽培技术、农林牧品种等农业资源的区域性合作,为跨境农业合作提供了新经验。中缅双方还在猪、鸡、牛等家禽的品种改良和引进、疫病防控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
NGO组织走向国际化。2014年瑞丽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缅甸木姐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国在缅甸正式登记注册的第一个NGO组织。组织继承和发扬了中缅胞波友谊,充分发挥了地方和民间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
携手绘就多元互鉴的文明画卷
“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为此,德宏州积极搭建人文合作平台,合作渠道,对不同文明、种族、信仰求同存异,促进包容发展。
为了解决境内外边民子女“上学难”问题,瑞丽市姐相乡政府与德宏公安边防部队合力打造了银井小学这个极富特色的跨国学校。外籍学生的校内管理,与中国学生一视同仁,即同等管理,同等教育,同等培养。
宗教交流方面,德宏州与缅甸木姐等地具有共同的南传佛教信仰基础。瑞丽市菩提学校成立的十多年中,从学校走出去,在各个寺庙担当要职的大有人在。学僧毕业后,学校还会选送部分优秀者进入国外佛学院继续学习深造。
德宏民族出版社等部门筹建了瑞丽姐告“国门书社”。书社设有文化展示区、图书借阅区、音像制品区、中缅文免费培训区等。随着书社读、用、借、卖及培训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国门书社”成为了中缅两国边民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文化传播方面,中缅媒体积极合作探索试水,抢占区域性国际传播制高点。德宏传媒集团不断加大区域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形成包括报纸、广播、网络、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等涵盖7种语言文字在内的对外传播全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