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可是有的人,放弃了种种选择,在一条路上奋力前行。他们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是为了你的流光溢彩,传承后世。也许你永远不会了解,但这不重要,为了你,从未放弃;为了你,矢志不渝。
那是梅雨六月的徽州,氤氲的雾在山峦间袅袅,看不清山脉的轮廓,只能看到那起伏的山脊与这座文化之城。我们几人踏着泥泞的石板路来到了一间制砚作坊。作坊的门面并不大,但松黑色的木板与金色的大字相得益彰。粉墙黛瓦中,一丝丝霉纹垂掛,像岁月留下的痕迹。随后,我走进一间制砚匠人的工作室。光线明显暗了许多,匠人们两人一排,坐在深棕色的木长椅上,低着头,手中紧紧攥着刻刀,一下一下地在砚台上刻出肌理与纹饰。它们深浅不一,却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刻刀与砚台摩擦的旋律溢满整个房间。在匠人们的左手边,刻刀按照体积大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有条不紊。我不由得蹑手蹑脚、轻声细语起来。一方方砚台呀,你是否看得见匠人们的专注和虔诚?
我站在一旁静静观察,只见一位师傅停了下来,轻轻放下手中的刻刀,一只手托起砚台,轻轻吹了吹砚台上的粉尘,另一只手用细细的毛笔刷拭着棱角。随后,他把砚台放到桌子中央仔细端详。我轻声问道:“您好,请问您刻砚几年了?”师傅听到我的问话,将在砚台上停留许久的目光转向我,回答:“十多年了。”我很惊讶,有多少人能够从事并热爱一项事业十余年之久呢?这里的每一道工序都那么精细,他们是技艺的传承者,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见证者。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方便快捷的自动墨水,却忽视了砚台与墨的自然融合,无法理解这种无法替代的美。我又问:“您如此热爱这项事业,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吗?”他想了想,憨憨地笑了笑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希望砚台能传承下去,这么好的东西别丢了……”说罢,他又笑了,笑容那么质朴、澄澈,这笑容里蕴含了中华儿女对于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砚台呀,你在这些工匠师傅眼中,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为之坚守的古老技艺的载体。为了你,他们十几载心甘情愿默默坚守;为了你,他们手执刻刀精雕细刻倍感欣慰。就像这间作坊门前的两座石狮雕像,它们傲然挺立,守护着这片净土,守护着这古老的技艺。
“山连吴越云涛涌,水接荆扬地脉长。”而徽州带给我的,远不止旖旎的风景,更多的是心灵的荡涤。我领悟到了什么叫匠心。对于心中那团中华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之火,是为了一方砚台,但又不仅仅为了那一方砚台。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改变不了的,是制砚的那种付出与永不泯灭的爱。
教师点评
本文选材独到且有文化内涵,小作者以游学活动项目为依托,选取制砚作坊中的一段经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将工匠对制砚工艺的专注与虔诚巧妙表现,“为了你,他们十几载心甘情愿默默坚守;为了你,他们手执刻刀精雕细刻倍感欣慰”,恰当的议论起到点题扣题的作用。结尾从制砚工艺延伸到传统文化,升华了千古不变的工匠精神,立意高远。(李吉春)
那是梅雨六月的徽州,氤氲的雾在山峦间袅袅,看不清山脉的轮廓,只能看到那起伏的山脊与这座文化之城。我们几人踏着泥泞的石板路来到了一间制砚作坊。作坊的门面并不大,但松黑色的木板与金色的大字相得益彰。粉墙黛瓦中,一丝丝霉纹垂掛,像岁月留下的痕迹。随后,我走进一间制砚匠人的工作室。光线明显暗了许多,匠人们两人一排,坐在深棕色的木长椅上,低着头,手中紧紧攥着刻刀,一下一下地在砚台上刻出肌理与纹饰。它们深浅不一,却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刻刀与砚台摩擦的旋律溢满整个房间。在匠人们的左手边,刻刀按照体积大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有条不紊。我不由得蹑手蹑脚、轻声细语起来。一方方砚台呀,你是否看得见匠人们的专注和虔诚?
我站在一旁静静观察,只见一位师傅停了下来,轻轻放下手中的刻刀,一只手托起砚台,轻轻吹了吹砚台上的粉尘,另一只手用细细的毛笔刷拭着棱角。随后,他把砚台放到桌子中央仔细端详。我轻声问道:“您好,请问您刻砚几年了?”师傅听到我的问话,将在砚台上停留许久的目光转向我,回答:“十多年了。”我很惊讶,有多少人能够从事并热爱一项事业十余年之久呢?这里的每一道工序都那么精细,他们是技艺的传承者,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见证者。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方便快捷的自动墨水,却忽视了砚台与墨的自然融合,无法理解这种无法替代的美。我又问:“您如此热爱这项事业,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吗?”他想了想,憨憨地笑了笑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希望砚台能传承下去,这么好的东西别丢了……”说罢,他又笑了,笑容那么质朴、澄澈,这笑容里蕴含了中华儿女对于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砚台呀,你在这些工匠师傅眼中,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为之坚守的古老技艺的载体。为了你,他们十几载心甘情愿默默坚守;为了你,他们手执刻刀精雕细刻倍感欣慰。就像这间作坊门前的两座石狮雕像,它们傲然挺立,守护着这片净土,守护着这古老的技艺。
“山连吴越云涛涌,水接荆扬地脉长。”而徽州带给我的,远不止旖旎的风景,更多的是心灵的荡涤。我领悟到了什么叫匠心。对于心中那团中华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之火,是为了一方砚台,但又不仅仅为了那一方砚台。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改变不了的,是制砚的那种付出与永不泯灭的爱。
教师点评
本文选材独到且有文化内涵,小作者以游学活动项目为依托,选取制砚作坊中的一段经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将工匠对制砚工艺的专注与虔诚巧妙表现,“为了你,他们十几载心甘情愿默默坚守;为了你,他们手执刻刀精雕细刻倍感欣慰”,恰当的议论起到点题扣题的作用。结尾从制砚工艺延伸到传统文化,升华了千古不变的工匠精神,立意高远。(李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