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语文插上音乐的翅膀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tein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与文学是息息相通、交相辉映的。音乐与语文教学有着悠久的渊源。语文教法的更新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尤其是音乐的引入,让语文课更加妙不可言。将音乐元素引入课堂,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领悟作品主题。但使用音乐也应以适而为,合理地使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音乐 文乐交辉
  引言
  音乐是心灵和情感的鸣唱,她有着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功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她那动人心弦的节奏,跌宕起伏的旋律,凝炼的歌词,很容易为学生所接纳。文章不是无情物,而是作者充沛感情的流露。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教师须引导学生去发掘作品内涵,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法要重视诵读,也是由汉语特点决定的。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它是以双音节词为主的,极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平仄声韵整齐有序,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易于诵读。正如白居易所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文学作品的风格、意境、情感,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将音乐元素引入课堂,对于丰富学生的感知,激发学习热情,领悟作品主题,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因此,把音乐引入语文课堂,作为情境教学的一种手段,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亲睐。
  一、音乐在语文课堂的妙用
  (一)创设情境,气氛的渲染
  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音乐的导入对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进行审美熏陶等方面都可以发挥独到的作用。新课程的情境教学主张制造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凭借着音乐的时空、艺术造型充分地唤起学生的身心感应,诱发联想,从而进入意境,使课堂气氛得到渲染。如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把学生带入文中描绘的意境,先让学生欣赏《西沙我可爱的家乡》MTV。高亢的歌声,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云飞浪卷、绿树银滩的美景立刻吸引了学生。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仿佛已置身于美丽的西沙。课文的感情基础奠定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知识的殿堂,后边的教学如鱼得水。可见,音乐的感染可以强化主题氛围,引人入胜,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配乐朗读,情感的催化
  音乐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增强朗读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配上一曲恰当的音乐进行朗读,常常能把老师怎么也讲不清的、课文中蕴含的东西淋漓尽致地传给学生。对于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欣赏课文的语言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配上一曲班得瑞的《寂静山林》,一下子就使学生仿佛置身山林,沉浸在溪湍鸟鸣的原始天籁中,人与自然在音乐中和谐统一:在这种情景中,音乐能使学生容易受到情感的振动,加深自身体验,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如通过放映配音录像比较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美丽景色,总结出了作者描写景色的一些共同的写作特点,想象出小兴安岭在春、夏、秋、冬四季其他的景象,然后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在情感的催化中,刺激了同学的朗读兴趣。学生以高昂的激情朗读出了声音、朗读出了情感。所以,那寒山寺的“钟声”不仅敲击在张继的心坎儿上,也撞入学生的心海里,学生浸染在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中,随着张继由伤心而失眠,由失眠而不眠。由不眠而彻悟,自然而然地把握住文章的感情脉胳。讲授《月光曲》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月光曲》,让学生边欣赏美妙的音乐边体会那种月光如水的感觉。接下来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美妙的音乐传说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月光曲》就会给你答案。”这样既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又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之后可将音量调小,使音乐成为朗读的配乐,即背景音乐,使音乐与文学作品“合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艺术形象清晰感人。
  (三)由乐促思,记忆的增强
  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减轻背诵难度。比如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引入高度匹配的音乐,直接以唱代教,以唱入感,以唱带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有位作家曾提到这么一件求学往事:考试要考大量古诗词。大家都觉得全部背诵太难。当时歌手邓丽君吟唱了许多古诗词,于是就找来磁带,反复学唱,考试时遇上填空,把那首歌一唱,就全记起来了。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这是因为音乐是由不同的音符组合而成,而语言是由不同的文字符号组合而成。两者结合就像映射原理一样,会起到一一对应的效果。当然。音乐是抽象的,这种效果也是抽象的。不过,在音乐中反复朗读,能加深对文字符号的印象,达到记忆的绝佳状态。根据日本科学家对脑波的研究表明:静静地听音乐,可以激发右脑的活动,使人进入安静而精神集中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极大开发人们的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
  (四)文乐交辉,读写的拓展
  音乐在语文的朗读教学中如此重要,同样,在读写教学中也有良好效果。都说“写作难,构思尤难”,通过播放乐曲再写作却常常可以化难为易。因为学生在欣赏乐曲时极易展开想象,把乐句转化为语句。如《第一场雪》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写自己眼中的雪景。我给学生带来了《我爱你——塞北的雪》,学生一边欣赏美妙的歌词,一边畅想在雪花飘飞的世界里,理解着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曲毕,学生们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提笔疾书,效果甚佳。诗歌要求语言精炼、节奏明快、音韵流畅,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有着天然的纽带。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写诗歌赞美雪。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领悟诗歌意境的美感。一位学生写了一首诗歌《雪花》——“芦花一般的雪花,如仙女空中飞舞。千变万化的雪花,似白蝶翩翩起舞。小树穿上白衣裳,麦苗盖上白棉被。洁白如玉的雪花,净化我们的心灵。”   我试着用“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白毛女》的乐曲谱到诗歌上,让全班同学一起唱,学生们对同班同学的诗歌格外喜欢,咿咿呀呀地哼个没完,显得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学得不亦乐乎。丰富的视像是感悟的灵魂,而音乐能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折射出视像,视像一形成,思维积极性一调动,又可转化成语言文字记录下来。因此,音乐在习作中的运用能促使学生积极联想,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好多歌曲的旋律优美,而且歌词语言凝炼、文学底蕴深厚、富有感染力,是学习写作的好教材。
  二、使用音乐应以“适”而为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音乐与语文的整合正应用得火热,有很多教师把它们发挥得淋漓尽致,上出了许多精彩的好课。不过如果过度或胡乱地使用音乐,只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学生没搞懂,最基本的学习任务也没完成,更谈不上什么精神的升华,所以,音乐在语文课堂中的使用应以“适”而为:首先,在语文教学中使用音乐应很好地掌握“度”的问题,适量而为。切不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凸显语文的本体地位,音乐只是起到辅助之功效。其次,使用音乐也需适时而为。不能脱离教学设计胡乱配乐,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放音乐,比如,可放画音结合的音乐,用情景交融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可以很快进入教师所需的状态:朗读或背诵时,播放课文的主题音乐,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对课文的记忆:书写或写作时,放一些轻音乐,可安定学生的情绪,活跃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再次,要选择适合的音乐。不恰当的音乐非但对课文理解没有帮助,还有可能误导或阻碍学生的领悟。音乐的节奏、旋律、风格、感情应该与课文相近,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学生才能在音乐作品中提出与语文知识相应的信息。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结语
  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临其境,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自身的体验,感悟那些难以言传的弦外之妙。把音乐巧妙地融合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充分利用音乐来表达一定的语言内涵,能使课堂艺术而又自然。我们可以把语文比作一位温文尔雅的书生,把音乐比作一位多才多艺的姑娘。让语文跟音乐比翼齐飞,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 语
  参考文献
  [1]费洁.给语文插上音乐的翅膀——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版),2009(9).
  [2]李敏.语文教学与音乐之整合——浅谈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审美价值[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16).
  [3]陆晓燕.汲音乐之泉,浇语文之花——小学语文与音乐学科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0(45).
  [4]江虹.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巧用[J].语文学刊,2010(2).
其他文献
摘要:直观式教学模式是适应美国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美国本土汉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直观式教学模式 直观性 实践性 趣味性  在美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期间,学生的一则中文课笔记引起了我的注意:  中文课文 学生的笔记  一天 Ear Tim  小白兔到大白兔家去玩 Shall by too dull doll by  too jack won  大灰狼看见小白兔了 dolphin lon
摘要:童年失怙和寄人篱下的伤痛,以及天生口吃的生理缺陷,造成毛姆沉默寡言、敏感孤僻的性格;成年后,失败的恋爱婚姻生活,也使他始终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旅途中渡过。这些经历同时也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孤独 旅途 创作 毛姆  引言  中国古代圣哲孟子曾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明确地指出要解读一个作家的文学作品,必须掌握作者的人格、性格和经历。纵观二
摘要:多丽丝·莱辛在其诸多作品中均体现了其生态女性主义的理念,被尊崇为女权偶像人物的英国文学老祖母,本文以《玛拉和丹恩历险记》为例,解读莱辛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莱辛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女性与自然的共同命运,并不断寻求男性与女性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这是其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有力佐证。  关键词:莱辛 生态女性主义 玛拉  一、莱辛作品及其生态女性主义  英国伟大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于1950
摘要:文章以AB不AB式的发展以及对A不AB式中的“不”字结构进行语法、语用和认知的初步分析,认为A不AB式的出现既是AB不AB式中“不”字结构虚化(语法化)的结果,也是社会语言学层面上的方言影响民族共同语的一个例证。主张语言规范的预测性建立在现实的语言研究基础之上,通过现实的语言研究探究出语言发展的规律,从而达到对语言发展中新出现的表达方式能采取较正确明智的规范措施。  关键词:语言规范 言语交
主办单位:乐山市夹江县文化馆  乐山市夹江县作家协会  何玉竹  HE YUZHU  《若漏文苑》责任编辑。乐山市作协会员,夹江县作协秘书长,夹江县文化馆副馆长。作品散见于《文化市场》《四川文苑》《乐山文化》及《瓷都文苑》。  寄语  蜀中名邑夹江,自古山川俊秀,人物风流。世代相传的文脉源流,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接踵而来吟咏相续,如今来到夹江千佛岩,犹见万咏崖上明清两代八方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题刻,与
蜀锦 31cm×30cm 2012年  蜀錦是以桑蚕丝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具有地方风格的提花锦缎类织物,常以单层或多层彩经和多重彩纬起花,织物结构正面显现平纹、斜纹、缎纹组织,背面则显现斜纹组织,分为“经锦”和“纬锦”两大类,纹样以花鸟卷草、瑞兽祥禽、云纹地域、人文景观为题材。其图案构成有方形、条形、几何形纹及对称、连珠、团窠、四方连续等形式循环,装饰严谨、活泼新颖、奇异,形成多彩色丝显花的经锦与纬锦
钢笔画 30cm×320cm 2017年  梳理兩千多年盐史,顿钻法、卓筒井在荣州大地开篇发祥,先祖们用勤劳与智慧,开机械钻井之先河,把“盐泽天下、德润家邦”奉献给盐业、奉献给人类、奉献给世界。  该作品由著名学者宋良曦作赋,徐祥麟教授题记,曹志辉执笔绘制,历经4稿于2017年9月完成。随卷轴展开的是寻卤探盐、凿井取卤、运卤制盐、运盐贩盐的全过程……这幅跌宕起伏、九曲回环的千年盐业巨作,折射出先祖
曾获奖项:2013年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获创作一等奖;2014年四川省首届青年舞蹈比赛获创作一等奖;2014年四川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现场展演获优秀创作奖;2014年四川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现场展演获优秀指导老师;2015年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获舞蹈类作品银奖;2016年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论文一等奖。  英国哲学家赫夫洛克·埃里斯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漠视舞蹈艺术,我们不仅对肉体生命的最高表现未能理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风格、小说塑造的人物和表达的人生态度在全世界都有广泛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海明威的生平、性格、作品以及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重点分析了他的“冰山理论”。“硬汉”形象和海明威弘扬的勇敢抗争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世界读者。  关键词:海明威 硬汉形象 冰山理论  一、生平性格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摘要:羌族民间童话本身蕴藏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把挑选和甄别后的羌族民间童话故事引入羌区低年级语文教育领域,不仅能够帮助儿童基础价值观的成型,而且能够使儿童智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在童话故事的熏陶下能促使儿童情感得到良好发展。  关键词:羌族 民间童话 教育初探  羌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历史原因,其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来实现的。作为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