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细胞实验探究川芎活性成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等及相关文献,获得川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缺血性脑卒中相应疾病靶点,并将作用靶点与获得的疾病靶点的交集作为潜在靶点;利用String平台,对潜在靶点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采用R语言软件包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然后使用Cytoscape软件分析其网络拓扑结构,筛选其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CCK-8法检测川芎中的活性成分对缺氧缺糖/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的作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川芎单体成分对相关靶点蛋白的影响。结果 川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潜在活性成分有16个;药物-疾病靶点有53个;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有神经元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关键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藁本内酯[(Z)-Ligustilide]、叶酸(Folic acid)、川芎哚(Perlolyrine)结合具有稳定构象。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川芎活性成分藁本内酯能提高缺氧缺糖/再灌注损伤细胞的存活率,并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川芎多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前列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2(PTGS2)、雌激素受体(ESR1)、TGFB1等靶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为川芎活性成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