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国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史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的教学发展过程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存在缺陷及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基于此,本文新时期中国近代史现状及改进策略进行了积极的研究。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教学;问题;对策
中国近代史课程很多高校都被列为必修课,作为我国的血泪史,其在让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及帝国主义掠夺本质方面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弘扬和宣传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积极促进我国现代化事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这就要求老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无效的教学方法,进而做好教学工作,让近代史课程起到积极教育作用。
1 中国近代史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的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部分高校开设的中国近代史课程课时不稳定,一般情况下。正常的课时分配方面是一周四课时,但由于当前各高校专本科设置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导致安排的周课时也各不相同,有一周四课时,也有一周六课时的情况,一些师范类院校将课时延长一学年,将课时减为一周三课时,于主讲师而言,意味着备课量的翻倍,这种形式也因延长教授时间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其次,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大多为“我说你听”的教学方式,显得刻板固化,学生往往听着听着就索然无味,其主动性及积极性就发挥不出来,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再次,也存在着只重视教材而忽略教学大纲的现状,普通高校选择的各种版本的《中国近代史》,普遍存在重视教材本身,不予教学大纲结合的情况,使得教学大纲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大;最后,存在着与世界近代史的教学脱节的问题,世界近代史包含有中国近代史,发生没有将中国近代史放到世界近代史氛围内实施教学的情况,会使得对于中国近代史讲解不清的现象发生,这种“独立式”教学,不利于拓展学生的视角,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
二、中国近代史教学的策略
(一)主讲老师需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科学属性
中国近代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了政治史、文化史以及思想史和经济史,是一部全面性的历史,从时间角度看,包含了中共党史课和中国革命史,两者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且不能替代彼此,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课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的深化和丰富研究,会促进对中共党史课等学科的研究,所以,高校的主讲老师-一定要积极研究和了解学科的属性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而将其有机串联起来,实现旁征博引的讲解,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实现了对中国近代史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时期的中国近代史教学中,主讲老师应对对学生进行朋友般的循循善诱,针新时期“90后”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人文关怀,努力融入学生的生活和世界,解除这批“孤独一代”学生的抵触情绪,与他们积极交谈,相互探讨有兴趣的话题,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近代史课程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愿意交流,敢于说出自己对于历史的看到,促进教学的进行。
(三)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在不断地教学实中,笔者发现,其实每一门口课都有着其独特的情感特色,综合而言,中国近代史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学科优势,蕴含着大量的革命传统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思想等等,这也构成了实施丰富化教学手段的前提,具体的做法如下。
首先,应当根据历史事实,向学构建身临其境的境界,让学生可是实近乎真是的感知,比如对“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的描绘,主讲教师一定要讲解的铿锵有力,义愤填膺,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佩之情,当后续的进行中讲到日本占领旅顺展开大屠杀时,则应表现出对日军的愤慨和谴责,运用民谣、对联等攒文化等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通知的失败;其次应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充分使用当前的多媒体技术,实施情感教学,解教学内容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合理地渲染,进而实现情感教学的目的,如在讲到李鸿章签订卖国条约及贪污纳贿时,就应坚定自己的立场,并在后续讲解中肯定其在洋务运动中做出的贡献,体现爱憎分明前提下对历史的批判教学;再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甲午海战”等影像资料,并在各大具有纪念意义的时期开展各类活动,诸如“一二·九运动”等等,还应针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知识竞赛及历史首超编写评比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其、将多学到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出来。培养学生良好丰富的情感[2]。
(四)改革考试的方法
作为检测中国近代史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考试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考试手段较为单一,主要有五类题型,分别是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及论述和简答,以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为主,大多为死答案,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观点等,具有较高的客观性,针对此,新时期的腭中国近代史考试中应当增一些材料分析题和自由式问答题,前者是以近代名人文集或地方志书为基础的宣读考察,实现对学生对原始资料的解读能力的考察,后者则以学生读过的中国近代史相关数据-为依据,写出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并在此基础上由自己给出评价,上述方法侧重于对学生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考察,可深化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结束语
综上,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及时创新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需求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特点,通过开展情感教学等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中国近代史的更好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立胜.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刍议[J].鸡西大学学报,2013,06:1-2.
[2]卢玲.目前高校中国近代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6:246-247.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教学;问题;对策
中国近代史课程很多高校都被列为必修课,作为我国的血泪史,其在让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及帝国主义掠夺本质方面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弘扬和宣传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积极促进我国现代化事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这就要求老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无效的教学方法,进而做好教学工作,让近代史课程起到积极教育作用。
1 中国近代史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的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部分高校开设的中国近代史课程课时不稳定,一般情况下。正常的课时分配方面是一周四课时,但由于当前各高校专本科设置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导致安排的周课时也各不相同,有一周四课时,也有一周六课时的情况,一些师范类院校将课时延长一学年,将课时减为一周三课时,于主讲师而言,意味着备课量的翻倍,这种形式也因延长教授时间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其次,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大多为“我说你听”的教学方式,显得刻板固化,学生往往听着听着就索然无味,其主动性及积极性就发挥不出来,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再次,也存在着只重视教材而忽略教学大纲的现状,普通高校选择的各种版本的《中国近代史》,普遍存在重视教材本身,不予教学大纲结合的情况,使得教学大纲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大;最后,存在着与世界近代史的教学脱节的问题,世界近代史包含有中国近代史,发生没有将中国近代史放到世界近代史氛围内实施教学的情况,会使得对于中国近代史讲解不清的现象发生,这种“独立式”教学,不利于拓展学生的视角,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
二、中国近代史教学的策略
(一)主讲老师需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科学属性
中国近代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了政治史、文化史以及思想史和经济史,是一部全面性的历史,从时间角度看,包含了中共党史课和中国革命史,两者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且不能替代彼此,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课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的深化和丰富研究,会促进对中共党史课等学科的研究,所以,高校的主讲老师-一定要积极研究和了解学科的属性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而将其有机串联起来,实现旁征博引的讲解,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实现了对中国近代史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时期的中国近代史教学中,主讲老师应对对学生进行朋友般的循循善诱,针新时期“90后”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人文关怀,努力融入学生的生活和世界,解除这批“孤独一代”学生的抵触情绪,与他们积极交谈,相互探讨有兴趣的话题,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近代史课程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愿意交流,敢于说出自己对于历史的看到,促进教学的进行。
(三)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在不断地教学实中,笔者发现,其实每一门口课都有着其独特的情感特色,综合而言,中国近代史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学科优势,蕴含着大量的革命传统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思想等等,这也构成了实施丰富化教学手段的前提,具体的做法如下。
首先,应当根据历史事实,向学构建身临其境的境界,让学生可是实近乎真是的感知,比如对“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的描绘,主讲教师一定要讲解的铿锵有力,义愤填膺,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佩之情,当后续的进行中讲到日本占领旅顺展开大屠杀时,则应表现出对日军的愤慨和谴责,运用民谣、对联等攒文化等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通知的失败;其次应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充分使用当前的多媒体技术,实施情感教学,解教学内容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合理地渲染,进而实现情感教学的目的,如在讲到李鸿章签订卖国条约及贪污纳贿时,就应坚定自己的立场,并在后续讲解中肯定其在洋务运动中做出的贡献,体现爱憎分明前提下对历史的批判教学;再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甲午海战”等影像资料,并在各大具有纪念意义的时期开展各类活动,诸如“一二·九运动”等等,还应针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知识竞赛及历史首超编写评比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其、将多学到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出来。培养学生良好丰富的情感[2]。
(四)改革考试的方法
作为检测中国近代史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考试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考试手段较为单一,主要有五类题型,分别是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及论述和简答,以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为主,大多为死答案,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观点等,具有较高的客观性,针对此,新时期的腭中国近代史考试中应当增一些材料分析题和自由式问答题,前者是以近代名人文集或地方志书为基础的宣读考察,实现对学生对原始资料的解读能力的考察,后者则以学生读过的中国近代史相关数据-为依据,写出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并在此基础上由自己给出评价,上述方法侧重于对学生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考察,可深化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结束语
综上,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及时创新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需求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特点,通过开展情感教学等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中国近代史的更好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立胜.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刍议[J].鸡西大学学报,2013,06:1-2.
[2]卢玲.目前高校中国近代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6: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