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朋辈教育是一种在互动中进行的教育模式,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益补充,可以弥补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针对性差等方面的不足,促进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知识向社会需求转化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 朋辈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1 G645
职业生涯规划于20世纪90年代由欧美国家传入我国,是指个人在对内外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确定自己今后需要从事某种职业,担任什么职位或是职务,并且为达到这个目标进行必要的知识、能力等方面准备而进行的规划。近年来面对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大,择业困难等问题,如何有效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做好生涯规划,减少就业时的盲目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现状
随着高校扩招,“大众化教育”进程的加快,带来的凸显问题就是教育资源的匮乏与激增的学生数量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虽然在相关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对课程建设滞后,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设置针对性不强,教学队伍成分单一,指导教师专业技能不强等薄弱环节仍然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1]。
虽然近年来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增多,但是依然没有系统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我国高校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教师多由党政干部或是专职学生辅导员担任。尽管他们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但是由于从事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使得他们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的讲授,投入的时间及精力明显不够,导致不能对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远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无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镜中花”、“水中月”。这就使得如何多层面、多途径积极有效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迫在眉睫,而朋辈教育由于群体成员中的学识水平相近,行为模式、价值观相似,防御性低,互动性强,认同性高的特点,使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朋辈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优势
朋辈教育(peer education)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年龄相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改变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等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2]。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朋辈教育被引入我国。由于朋辈教育可以使群体成员及时进行思想、心理的交流和沟通,易感性强,便于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在学生中信服度高,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已成为改善传统课堂教育,拓展教育途径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运用朋辈力量作为教学途径的补充可以有效的缓解生涯规划教育中不足之处。
(一)朋辈教育可以有效缓解师资力量的不足
由于目前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老师多为党政人员和辅导员,而专职辅导员的比例在高校的师生比为1:200,有些地方高校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客观上存在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因素,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课出现重技巧轻规划的现象。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就是要求学生开展自我认知、自我探索和自我生涯构建,这样的简单课堂灌输式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由于朋辈教育在群体成员之间的良好互动,更多地呈现直接性、示范性和吸引力,对于实施教育者可以提升个体的自我认知,对于群体其他成员可以发挥自我教育功能,因此朋辈教育可以帮助同龄的大学生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达到教学目的的实效性。通过发挥朋辈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职业生涯规划课师资欠缺、工作量大、人手不够的实际困难,也可以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朋辈教育可以提供专业化、全程化的指导
专业成才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理解片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盲目性和随从性。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的独立需求越来越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学业背景、可利用社会资源千差万别,同时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掌握程度和认知水平也有所不同,不同的年级,对自身和职业认知的层次不同,以上因素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是一个全程化的个体化的动态过程,因此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有针对性的专业化、个性化、全程化服务。朋辈教育中潜在的实施教育者数量众多,可以达到从相同的专业中选拔专业知识扎实、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清晰,在企业或是社会工作中有一定实际经验的优秀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对于被教者提供“一对一”式的个体化教育。由于学生之间的相近性和趋同性,使得这样的典范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朋辈教育可以促进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转化
课堂教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某种程度上缺乏社会实践的支撑依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空洞性,乏味性,不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体验,也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技能。通过参加社会工作或是企业团体的高年级学生和毕业生,让其代表企业与群体成员进行与企业文化或是职业发展相关的互动形式,在与社会团体或是企业的直接互动中,学生能够提前感知企业文化,较为准确的找出自身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与社会团体或是企业用人标准的差异,从而制定出切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通过学生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的反馈促使学校反思,改革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转化,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规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朋辈教育这一形式可以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生中互相交流,互相促进,见贤思齐,有效解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不足,互动性不高,难以提供一对一的专业化指导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帮助学生尽早接触专业领域,明确社会需求,结合个体的成长过程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有效运用,从而达到职业生涯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迎春.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1,1:118-119
[2]赵頔.朋辈教育实施途径的认可度调查及新模式探索[J]. 琼州学院学报,2013,7:60-61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关键词]大学生 朋辈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1 G645
职业生涯规划于20世纪90年代由欧美国家传入我国,是指个人在对内外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确定自己今后需要从事某种职业,担任什么职位或是职务,并且为达到这个目标进行必要的知识、能力等方面准备而进行的规划。近年来面对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大,择业困难等问题,如何有效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做好生涯规划,减少就业时的盲目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现状
随着高校扩招,“大众化教育”进程的加快,带来的凸显问题就是教育资源的匮乏与激增的学生数量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虽然在相关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对课程建设滞后,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设置针对性不强,教学队伍成分单一,指导教师专业技能不强等薄弱环节仍然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1]。
虽然近年来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增多,但是依然没有系统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我国高校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教师多由党政干部或是专职学生辅导员担任。尽管他们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但是由于从事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使得他们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的讲授,投入的时间及精力明显不够,导致不能对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远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无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镜中花”、“水中月”。这就使得如何多层面、多途径积极有效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迫在眉睫,而朋辈教育由于群体成员中的学识水平相近,行为模式、价值观相似,防御性低,互动性强,认同性高的特点,使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朋辈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优势
朋辈教育(peer education)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年龄相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改变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等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2]。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朋辈教育被引入我国。由于朋辈教育可以使群体成员及时进行思想、心理的交流和沟通,易感性强,便于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在学生中信服度高,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已成为改善传统课堂教育,拓展教育途径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运用朋辈力量作为教学途径的补充可以有效的缓解生涯规划教育中不足之处。
(一)朋辈教育可以有效缓解师资力量的不足
由于目前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老师多为党政人员和辅导员,而专职辅导员的比例在高校的师生比为1:200,有些地方高校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客观上存在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因素,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课出现重技巧轻规划的现象。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就是要求学生开展自我认知、自我探索和自我生涯构建,这样的简单课堂灌输式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由于朋辈教育在群体成员之间的良好互动,更多地呈现直接性、示范性和吸引力,对于实施教育者可以提升个体的自我认知,对于群体其他成员可以发挥自我教育功能,因此朋辈教育可以帮助同龄的大学生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达到教学目的的实效性。通过发挥朋辈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职业生涯规划课师资欠缺、工作量大、人手不够的实际困难,也可以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朋辈教育可以提供专业化、全程化的指导
专业成才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理解片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盲目性和随从性。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的独立需求越来越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学业背景、可利用社会资源千差万别,同时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掌握程度和认知水平也有所不同,不同的年级,对自身和职业认知的层次不同,以上因素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是一个全程化的个体化的动态过程,因此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有针对性的专业化、个性化、全程化服务。朋辈教育中潜在的实施教育者数量众多,可以达到从相同的专业中选拔专业知识扎实、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清晰,在企业或是社会工作中有一定实际经验的优秀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对于被教者提供“一对一”式的个体化教育。由于学生之间的相近性和趋同性,使得这样的典范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朋辈教育可以促进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转化
课堂教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某种程度上缺乏社会实践的支撑依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空洞性,乏味性,不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体验,也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技能。通过参加社会工作或是企业团体的高年级学生和毕业生,让其代表企业与群体成员进行与企业文化或是职业发展相关的互动形式,在与社会团体或是企业的直接互动中,学生能够提前感知企业文化,较为准确的找出自身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与社会团体或是企业用人标准的差异,从而制定出切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通过学生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的反馈促使学校反思,改革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转化,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规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朋辈教育这一形式可以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生中互相交流,互相促进,见贤思齐,有效解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不足,互动性不高,难以提供一对一的专业化指导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帮助学生尽早接触专业领域,明确社会需求,结合个体的成长过程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有效运用,从而达到职业生涯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迎春.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1,1:118-119
[2]赵頔.朋辈教育实施途径的认可度调查及新模式探索[J]. 琼州学院学报,2013,7:60-61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