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戏剧与影视学人才培育模式的文学素养生成

来源 :四川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0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素养的培育和生成,是戏剧与影视学人才培养框架中的核心环节.影像表达往往过于强调宏观或微观的情节梳理,而忽略了对文化和历史内涵的理性思索,因此,建立起文学通识的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理论知识与批评实践相融合的知识结构,具备大众文化文本的创作和解析能力,是革新教学内容和体系的重要尝试.
其他文献
从主体间性理论的视域看,陕南端公戏秉承了巫傩文化逐鬼驱疫、祈福纳吉的基本内涵,是巫傩文化在陕南的集中展现.表演者佩戴面具的造型、颜色以及唱腔的朴实无华,彰显出陕南端公戏粗犷朴拙的民间审美质地.陕南端公戏产生的想象力在实现彼岸世界娱神功能的同时,实现了此岸世界娱人的作用,让生存困窘的陕南民众在审美的想象中获得生存的力量和希望,实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精神超越,真实还原了当时人们的生存状貌和文化心理.
四川竹琴是流传于川渝地区重要的音乐艺术文化瑰宝,它于20世纪20年代起开始逐渐兴盛.但由于种种原因,当下,这门古老艺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窘.鉴于此,本文欲在史料与研究中梳理出四川竹琴的历史脉络,梳理出四川竹琴的音乐唱腔、歌唱方式、伴奏类型、表演程式等,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到四川竹琴的音乐魅力,以促进四川竹琴在当下的活态传承.
川剧具有巴蜀文化、艺术、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和认知价值,在中国戏曲史及巴蜀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川剧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艺术形式,可谓是四川人民生活的缩影.在四川省川剧院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四川省川剧院复排了魏明伦先生编剧的《变脸》.在新时代川剧变与不变的探索中,《变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当下,如何能更好编排出符合时代潮流的佳作,川剧的发展究竟往哪个方向走,是所有川剧人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华文化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把中华文化的理念和精神传承好、发扬好.特别是在对外交流中,要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展现更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
期刊
通过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剑阁白龙纸偶的实地调研,面对面访谈传承人,并以音、像、影等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全程记录,使笔者对剑阁白龙纸偶的产生、发展及传承有了全面、详尽而深入的认识.本文在非遗活态保护的视野下,厘清了白龙纸偶的发展渊源,呈现了白龙纸偶的制作工艺,阐述了白龙纸偶的表演形式,并指出了白龙纸偶面临的困境,以期能为白龙纸偶的保护、传承、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竹笛艺术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中气化哲学的影响,“气”与“韵”一直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亦是其能够传衍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发展过程中,竹笛艺术一直在追求着气化灵动的情感表现形式,并借由神韵的塑造在其中构设起一个从超越到无限的意境,以期在气韵相生的理想美学形态中实现其更多维度的文化价值.
中国扬琴的推广从路径的角度看,现阶段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扬琴的产业化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很好的将扬琴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大众了解与接受,才更有利于扬琴的产业化发展.扬琴文化或资源并不能天然地成为产品或商品,只有经过一定形式的再创造,才能成为具有丰厚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文化创意产业高度依赖文化的创新意识,对文化创新型人才更迫切需求.因此,发展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一定要解放人的创造力.
编舞技法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而日益受到重视,作为舞蹈编创技法之一,“限制”在各类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选取舞剧作品《丛》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限制”手法的内涵以及“限制”在舞蹈编排和创作中的手段;其次,结合“相爱”“束缚”“分离”三个部分对作品的结构进行了梳理与解读;最后将“限制”作为一种先行观念,从主题、题材、道具形式、空间调度以及身体语言五个方面探讨了“限制”编舞技法在《丛》中的应用与价值.
基于中国艺术歌曲的现实境遇,可以发现其中的“雅”与“俗”的审美倾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争论.当前,中国艺术歌曲不仅要思考如何认知到“雅俗”之间的关系,更要在实际演唱中根据时代和大众审美需求,选择更为恰当、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期将中国艺术歌曲的美学价值予以充分实现,在“雅”和“俗”的权衡之间,让更多不同审美层次的听众能够参与其中并与之产生共情.
从民国时期歌曲演唱被划至艺术院校(学科)教学体系到如今,中国声乐发展走过了近百年的辉煌历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乐坛涌现出了许多类别的声乐作品,如民歌、中文艺术歌曲、民族歌剧、戏曲风格歌曲以及声乐与多媒体跨界等,其中最具历史性的两个代表类别当属戏曲风格歌曲与艺术歌曲.鉴于此,本文选取了这两个类别下的代表作《卜算子·咏梅》与《多情的土地》为具体曲目进行分析,并进行共性和区别的总结,以使读者和声乐演唱者对这两个类别的歌曲有个清楚的认识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