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父母追问:孩子不去“山寨幼儿园”能去哪儿?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los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举家进城谋生,随之而来的,是大批流动儿童拥入城市。近几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都市的流动人口聚集区,随父母进城的孩子成倍增加。因父母忙于生计,这些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也需要入托入园,可因为种种原因,正规幼儿园他们进不了,贵族幼儿园他们进不起,以招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山寨幼儿园”便应运而生。这些“幼儿园”多分布在城乡结合部,打着“打工子弟幼儿园”的旗号,游离于现行教育体制之外,虽方便了打工家庭,但安全、卫生问题层出不穷,时常面临被教育主管部门取缔的危机。办园者为此满腹委屈,认为自己“好心”没得到好报;打工父母则迷茫追问:“除了山寨幼儿园,我们还能把孩子送到哪儿?”矛盾似乎不可调和,但又不能不尽快解决。那么,这个问题有解吗?
  
  打工父母的无奈选择
  在北京市中心老城区,有个拥有700多商户的集贸市场坐落在成片的胡同区内,商户大部分为外来人口,租住在周边的胡同里,以辛勤的劳作活跃着当地的市场经济,丰富着周边市民的菜篮子。这些人年龄大都在30多岁,一般都是拖家带口,孩子大都在3~6岁。
  33岁的于晓丽是河南人,到北京打工已整整10年,如今在这个集贸市场做服装生意。她最大的梦想,是让女儿张晶晶考上大学,将来做个真正的城里人。张晶晶很有语言天赋,于晓丽想让她长大了当翻译。“等到了入学年龄,我准备让她上公办小学,北京的小学教育肯定比我们老家好,到了初中再让她回老家上,北京市不让外地孩子参加高考,必须回老家考,但无论如何,我都要把孩子供出来。”于晓丽算起教育账毫不含糊,可一个现实难题却摆在眼前:该上幼儿园的女儿没有幼儿园可上。公办幼儿园不收她的孩子,高价幼儿园她负担不起,“山寨幼儿园”收费低,而且随时可以办理入园,但她又担心孩子的安全。无奈之下,她只能让孩子待在家里,自己带。
  为了女儿的前途,丈夫交给于晓丽一个任务,每天晚上至少给女儿讲一个故事。女儿虽然才3岁多,但已经能把听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女儿的“进步”让于晓丽夫妇十分欣慰,但他们还是想让女儿能上正规的幼儿园。为此,两人一有空闲便四处打听:有没有收费便宜又正规的幼儿园对外招生。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流动呈现出“举家迁徙”的趋势,像于晓丽这样家庭化流动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年龄小的孩子,也大都跟在父母身边,特别是小摊贩或经营小门面生意的进城人员,照顾孩子方便,导致了进入城市的流动学龄前儿童不断增加。实际上,外来务工人员对孩子有着比较高的成才预期。在多数家长看来,为了孩子成才,“砸锅卖铁也值得”。可对于这些在都市打拼的人来说,不仅经济压力阻碍着孩子的学前教育,还有其他很多障碍他们无法跨越。
  说起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面相随和、同样在这个集贸市场开店的余先生有些激动:“当初我还真想着送儿子进个好幼儿园,四处碰壁后才知道,那些幼儿园不是给咱们开的。”余先生曾到胡同口一家公办幼儿园报名,当时离招生还有大半年,传达室的大爷说,他是第一个来报名的,挺客气地要他留下姓名、电话,说有消息了会通知他。他便满怀希望地期待着,可等了半年却没有半点消息,后来忍不住跑去问,人家还是挺客气,说:“我们这儿不按片儿收孩子,报名早也不管用。”余先生后来才知道,没有门路是根本进不去的。“我一个开便利店的,能有啥门路?”余先生无奈地说。可他不死心,又去打听其他幼儿园,结果被一盆盆冷水浇得透心凉。“公立幼儿园比的是门路,民办幼儿园比的是票子。”几乎转遍了整个城区,余先生没找到一家月收费低于1500元的民办幼儿园。他这才知道,如今的大都市,月收费5000元的幼儿园已经不算贵族了,2000多元的就是最“平民”的了。
  最终,余先生把儿子送进了附近一所名为“欢乐幼儿园”的“山寨幼儿园”。“这是我唯一的选择。”余先生无奈地说。事实上,如果没人带领,一般人很难找到这个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它是利用两栋居民楼连通的一层办起来的,几十个孩子在昏暗的“客厅”里嬉闹着,房子的“卧室”成了教室,里间上课,外间做休息室,床是用废旧课桌支撑起来的通铺。因为整栋楼夹在周围的建筑里,教室里几乎没有一缕阳光。
  尽管“欢乐幼儿园”的条件看起来“触目惊心”,可生意却火得很,最多时有150名左右的孩子。“我们这里随时可以入园,最关键的是价格便宜,一个月400块钱,包一顿中餐。”幼儿园赵老师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他们园里的孩子都是打工子弟,“有的家庭两口子月工资加起来不到2000元,把孩子送到这里最划算。”尽管他们条件有限,可对孩子的照顾并不差,而且管理更加“人性化”。据赵老师介绍,家长早上6点多就可以把孩子送来,晚上七八点接走也可以。余先生的便利店晚上11点关门是常事,有时候太晚回家,孩子放在幼儿园有人看管他也放心。唯一让他不放心的是孩子的安全。“现在关于山寨幼儿园出事的报道经常有,有关部门取缔无证幼儿园的事也时常发生,可没办法啊,不让孩子来这里,就只能送回老家,哪舍得啊,谁不想和孩子在一起呢?”余先生长叹一声,“真是觉得对不起孩子啊!”
  幼儿园长的质疑与委屈
  2010年9月2日上午10时许,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只过了半个小时,位于广州市东城区城郊的“放心幼儿园”的院子里便积水了。门外大雨“哗哗”下个不停,不太宽敞的教室里,十几个孩子正跟着王小菲朗读。
  要在往常,王小菲此时心里一定会担心大雨会不会让孩子们着凉、放学时家长涉水来接孩子是否安全、孩子们读书时会不会走神……可现在她担心的是她的幼儿园还能不能继续办。原来,就在几天前,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前来要取缔她的幼儿园。这件事让她好几天寝食难安。
  1992年,王小菲幼师毕业,却没能成为一名幼儿教师,而是进了老家的一个工厂当了一名工人。谁知好景不长,2000年她下岗了,只好随父亲到广州打工。父亲头脑活络,怂恿她办一所幼儿园维持生计。私人办幼儿园,会有家长把孩子送来吗?王小菲有些担心。可很快她就发现,这个担心是多余的。一同租住的邻居们一听她想办幼儿园,说:“如果你办幼儿园,我们都把孩子送过来。”王小菲这才知道,社会上有不少孩子需要这样的幼儿园。
  为了寻找合适的办园场地,她和父亲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父亲认为,场地必须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最好有个面积较大的院子,孩子们可以在院子里做游戏、做操或跳舞,不能把孩子们关在没有院子的屋里。经过反复挑选,他们最终看中了一个单位大院里闲置的几间房子。对房子进行一番修缮后,父女俩又添置了桌椅、电视、玩具、床等物品,“放心幼儿园”就诞生了。
  幼儿园创办伊始,当地妇联的工作人员经常上门指导,对如何办学提出了具体意见。“妇联还组织我们上培训班,到公办幼儿园学习。”王小菲回忆说,2002年9月,当地妇联还授予她“个体幼儿园合格园”的牌子。
  几年来,放心幼儿园的园舍从30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500平方米,幼儿数量一度多达180人。“生意”为什么这么红火?王小菲认为,关键在于“口碑出去了”。2010年7月份,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手持一所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向她报喜。原来这名刚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是放心幼儿园的第一批学生,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家长觉得,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离不开幼儿园打下的基础。
  可这个学期,王小菲却决定减少招生量,从上学期的180人减少到150人。原来,当地政府对无证民办幼儿园进行清理整顿,放心幼儿园被列为整治对象。“教育部门的人来了好几次,要求我们增加保安,安装摄像头,办健康证,我们都一一整改了。因为我没有园长资质,这学期我还聘请了一名园长。”对于清理整顿,王小菲说,“要求怎么改,我就怎么改。”她按时向教育局上交了整改方案。为了达到“使用面积不少于人均三平方米”的规定,她减少了招生数量。但究竟能不能全部整改到位,最终能不能拿到“办学许可证”,王小菲心里没底。
  之后,当地教育部门突然来到放心幼儿园检查,说依据有关规定,要对放心幼儿园进行取缔。“取缔了,我靠什么谋生?幼儿园的老师怎么办?这些孩子去哪儿?”王小菲认为,这几年,幼儿园既解决了她和数名教师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很多家庭的孩子入托难题,她想不明白有关部门为何要取缔她的幼儿园,“我办幼儿园又不是做坏事,为什么要取缔?”
  然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是再次来到放心幼儿园,告知学生家长这里要取缔,建议家长将孩子送到有资质、设施齐全的幼儿园就读。但一些家长却不买账,个别家长甚至与工作人员发生了口角,情绪激动地指责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是公职人员,孩子能上公办幼儿园,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能上最好的贵族幼儿园,我们这些平头百姓,除了让孩子来这儿,无处可去。你们要取缔这个幼儿园,先给我们的孩子找个能接收他们的幼儿园。”弄得工作人员无言以对。
  王小菲很客观地说:“‘山寨园’的确游离于现行体制之外,但如果没有我们,好多打工家庭的孩子就会面临入托难题。我们纵有千般不好,可收容总比抛弃强。”
  如何让孩子共享太阳的光辉
  2009年7月29日,北京市“完善学前教育体制”专题调研组首次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非正规托幼机构的数据,并首次将非正规托幼机构冠以“山寨”一词。数据显示,北京市“山寨幼儿园”1298所,在外来人口聚集的天通苑、回龙观等地,“山寨幼儿园”的数量急剧增加。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北京市拥有合法身份的幼儿园却在不断减少,2007年为1306所,2008年下降到1266所,2009年进一步下降到1253所,主要是原有的机关、厂矿、医院自办的幼儿园因种种原因停办。由于社会有需求,“山寨幼儿园”便蓬勃兴起。“山寨幼儿园”的创办者多为下岗工人或社会无业人员,因资金不足,办学条件达不到标准,安全隐患较多。比如,空间狭小,幼儿多,聚集密度大,遇到特殊情况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有的幼儿园没有安全制度和必要的安保措施,接送幼儿随意性大,时间跨度长;卫生条件较差,大多数教师、保育员、厨师等工作人员没有健康证;大多数工作人员没有资质,教学质量差。
  2010年1月17日,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乡一家“山寨幼儿园”就因管理不善发生火灾,一名两岁半女童丧生火海,该幼儿园也因此被取缔。一位刘姓家长说,她的孩子就曾上过这所幼儿园,“我觉得那里的老师教得挺好的,每月费用只需200元,更重要的是,我们周末上班没法看孩子,也能把孩子送到那儿,正规幼儿园肯定不行。”
  2010年5月份以来,全国各地发生多起公共安全事件,加之“山寨幼儿园”存在安全隐患,各地政府部门决心整治甚至关停此类幼儿园。眼下,北京市正启动整治行动,仅西北部的海淀区清河一带,就计划取缔30多家。清河街道办事处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有关人士承认,目前该地区已有“山寨幼儿园”停办现象。
  然而,幼儿园取缔了,孩子们去哪里?“如果关闭无照的‘山寨园’,就会将大量幼儿的日常照护责任‘回归’家长。这样造成的问题会更严重,一是家长可能因生计疏于照看,给孩子的安全带来更多隐患;二是家长被迫辞工专职照看,给家庭经济带来沉重压力。”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张燕教授认为,“山寨幼儿园”有其特定的市场,事实上已经成为幼教事业整体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为他们正名。她认为,如今大量弱势群体的孩子难以入园,政府短期内也无计可施,“山寨幼儿园”是民间通过自发的力量解决了政府难以作为的社会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师大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刘焱教授说,我国目前学前教育过于强调教育功能,弱化了其托幼功能的本质,是本末倒置。学前教育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个准公共产品。能够享受、接受学前教育,是所有学前儿童的权利。他说:“关键是政府要重视,政府不能说它是非义务教育,就放弃应承担的责任,因为从国际情况看,大部分涉及学前儿童的立法,不是教育立法,而是社会福利立法。唯有立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庞丽娟教授为学前教育呼吁奔走了多年,在几次的两会提案中都提到了“制定《学前教育法》”。庞丽娟建议,有关部门应启动关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问题的调研,并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学前教育法》,明确学前教育的责任、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办园条件、经费投入、教师责任与权利、待遇等重要法律关系问题,这样才能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在法律的保障下健康发展。
  在教育学者眼中,学前教育甚至可能比义务教育阶段更重要,它对儿童的人格、性格、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许多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学前教育的差距,某种意义上可能就是一个起跑线不平等的差距。一个城里的孩子,可能纠缠着父母在假期去“看世博,知世界”,而一个菜贩的孩子,却可能在青菜堆里跳来跳去度过他的童年。这就是差距。但一个菜贩的孩子和一个都市白领的孩子,在承载一个家庭未来预期上却是没有区别的。
  更为重要的是,0~6岁正是儿童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接受学前教育,是赋予孩子幸福的一个基本条件。如果连最弱小的孩子最起码的幸福权都无法给予和保障,又何谈“以人为本”呢?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何不将公共财政的阳光,也洒到那些廉价的“山寨幼儿园”身上,给这些收留流动儿童的家园一个公正、光明的名分?让那些本不该被排挤在城市外围的孩子,与城里的同龄人共享太阳的光辉。毕竟,他们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前段时间有个帖子  在网上走“红”,名为《别人家的孩子》:“从小我就有个宿敌——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在我妈眼里是最优秀的,他从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考年级第一,而且懂事听话,从不让人操心。跟这个孩子相比,我一无是处……”该帖在网友中引发热议:我们该如何恰当地拿孩子做比较?  中国家长十有八九爱比较,尤其是母亲。比较时的参照对象,一般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比来比去
期刊
编者按  当夫妻矛盾难以调和时,选择离婚是一种解决方式。但离婚后很多人却发现,离婚并非解决夫妻矛盾的最佳方式。因此,一离婚便后悔者有之,历经周折又复婚者有之。鉴于此,婚姻问题专家倡导陷入婚姻危机的人们“试离婚”——先不办离婚手续,而是以离异的方式继续生活一段时间,试试两人是否真的情缘已尽,冷静思考后再做抉择。试离婚是对婚姻危机的积极应对,目的是让濒死的婚姻复活。那么,试离婚能够挽救婚姻吗?    
期刊
有首歌中这样唱道:爱是什么/我不知道/我不懂永远/我不懂自己。在某些情况下,人真的看不懂自己,尤其是婚姻——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我和老公本来是让朋友们羡慕不已的恩爱一对,结婚5年多,我们没吵过没闹过,小日子过得平静而甜蜜。这种平静与甜蜜,因我的一次工作变动而发生了变化。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终于从一名普通文员晋升为总经理助理,那天晚上,总经理特意设宴招待了我们这批新晋职的员工。酒喝得很尽兴
期刊
乌劲天读小学时,父母外出打工,把他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祖辈的溺爱导致乌劲天自私、任性。上初中后,乌劲天迷上了网游。继而早恋。爷爷奶奶阻止无效,竞放任自流。结果乌劲天在爷爷奶奶的眼皮底下与“女朋友”同居并致女孩怀孕。受害女孩的父母以乌家人对孩子监管不力为由,将他们告上了法庭——    网络视频影响,留守少年早恋了    2003年3月,乌远见和妻子从江西省南昌市赣达食品有限公司下岗后,决定去杭州开一
期刊
隐患暗藏  看过电影《同床异梦》的朋友一定记得其中一个场景,丈夫和妻子因为洗碗而互相指责抱怨,进而扬言分道扬镳。那个场景曾经无数次在我和老公余希海身上出现过。起因不只是洗碗,还有许多其他琐事。  身为独生女的我,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加上书读得好,一直上到研究生毕业,基本没干过什么家务。和余希海恋爱的时候,我告诉他,我对家务不内行。余希海笑嘻嘻地说:“没事,我全包了,再说,还可以请保洁工帮忙嘛。” 
期刊
许多人都夸赞我老公是个乐于助人、十分和善的好好先生,也由此推断我是个幸福的女人。因为在他们的想象中,这样的一个男人对老婆肯定是足够温柔体贴的。每逢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嘴角都会上扬超过30度,直至露出堪与罗纳尔多媲美的一对门牙。  不要误会,我那绝对不是得意的笑,而是苦涩的笑。  我不怪别人一叶障目,因为结婚之前我也是受骗者。他家里家外判若两人,等我发现其真实面目时,我已经上了婚姻的“贼船”。  我和
期刊
来自四川的乡村女孩秋鸣,自幼痴迷口哨。为了实现“把口哨吹到北京去”的愿望,她承受着父亲的责打、别人的嘲笑和误解。在历经酸甜苦辣后,秋鸣终于把人们认为不入流的雕虫小技带到了大雅之堂,而她也因口哨而改变了命运。    吹哨成痴,  誓把口哨吹到北京去  秋鸣的原名叫杨涛,1972年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新民镇。秋鸣的父亲在镇上开了家诊所,母亲是一位教师,她在兄妹四人中排行老小。  3岁时,秋鸣被父母送进了
期刊
边梅出生于公安世家,精通武术,为数十名外国元首夫人担任过贴身警卫,被誉为“中国第一女保镖”。离开国宾卫士长的岗位后,边梅做过房地产公司副总裁、公司总经理,又创办了业内闻名的安保公司。她说,正是那段非凡的经历激励她续写人生传奇……    千锤百炼,  漂亮女孩成了国宾卫士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离开国宾卫士长的位置多久了?怀念那段日子吗?  边梅(以下简称边):有10余年了,但还是会经常想起那段连
期刊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明显减少,不少人十分渴望与人沟通、被人了解。于是,情感谈话类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并遍地开花,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荧屏文化景观。  然而,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情感谈话类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惜以猎奇为动机,以窥视为目的,以隐私为依托,以媚俗为结果,打着人文的幌子却罔顾人的尊严。本文主人公白洁就不幸遇到了这样的事。她因为情感受挫而求助于某个电视栏目,满
期刊
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在众多急于求职的同学眼里,我是非常幸运的,头次应聘就取得成功,顺利地走进这家比较知名的网络公司。我骄傲地告诉所有人,不久的将来,我就会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的工作主要是对客户进行有效回访,然后根据客户的反应制作回馈报告,以便销售部门更好地完善服务。通过观察,我发现其他同事都是采用发送电子邮件来完成调查,我觉得这工作太简单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我发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