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234-01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领导者”转变为“参与者”,达到文本与人本的和谐
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基本上由教师控制着整个课堂,教师讲或者进行示范,偶尔提出几个问题,美其名曰“双边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领导者”,而学生仅是“被领导者”,教师处于绝对支配动位,学生仅仅被动服从。而在主体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是和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的学习者。这种角色的转换并非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术课的“主体式”教学模式是在美术课堂中积极调动学生思想的独创性,培养创造意识与能力,达到“乐学”、“乐创”、“能创”的教学境界。
高涨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美术课的良好开端。首先在选材上教师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感受,这要求我们要好好理解学生的心思。其次老师要善于迎合学生的心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自己的个性和教学方式。再者教师要从课的内容中挖掘出具有创新倾向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起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师生互动,良性循环,寓教于乐的局面才能够形成,教师的地位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角色转换。
美术欣赏课不能仅停留在欣赏作品上,也需要在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独立进行设计,学、练结合。教师在这个环节只是以辅导为主,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尽情发挥。美术《课程》建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然后再由老师对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对学生互相不能解答的难点问题给予引导、指点、突破。总的来说,教师示范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教师一锤定音的,这样的行为,忽略了学生自我和群体的评价能力。在“主体式”教学中,总结评价不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更主要的是由老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评价。通过评价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必修要打破传统的“教”与“学”,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育,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育。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主动探索知识,增强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渗透创造教育思想,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能力培养已成为现代美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二、让艺术的熏陶完善学生的人格,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教师要创造艺术并以有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面对教学挑战。教学艺术是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它表明教师在关心学生、教学热情、内容把握、应用能力、丰富知识和创新实践等方面均已十分成熟。
美术课程是富有人文性的人文课程,在多艺术门类、多学科综合的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的连续达到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尊重、关怀、交流、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针落实到操作层面上扔存在很多问题,对学生的评价扔以语、数等所谓“主课”为主,但却忽视了学生情感、审美、自理能力、社会合作等人文训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发现学生的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对事物缺乏成就感、自尊心的体验、缺乏对亲情、人性、友情的体验等,从而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不到有效的表现。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人们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文化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新的美术课程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游戏的方式,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注重创设美的情景,营造审美化的课堂,以美的形象(教师仪表大方得体)、美的语言(适合学生心理,富有亲和力的语言)、美的作品(名家名作、教师示范、学生优秀习作)、美的课件、美的教学手段等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以此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将情感内化为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动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同学之间的合作性。现如今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不断体验美好的生活、人性的完善和亲情、友情的珍贵,从而陶冶自我的审美情操,发展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要学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其人文素养,学会自主创新。
总之,新的时代教育有新的特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总结、丰富和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继而扮演新的角色。只有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一个在美术学习中逐步积淀的过程,这需要老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丽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探索》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1版
[2]胡知凡. 《艺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3]胡知凡. 《谈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中国美术教育》,2003年第5期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领导者”转变为“参与者”,达到文本与人本的和谐
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基本上由教师控制着整个课堂,教师讲或者进行示范,偶尔提出几个问题,美其名曰“双边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领导者”,而学生仅是“被领导者”,教师处于绝对支配动位,学生仅仅被动服从。而在主体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是和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的学习者。这种角色的转换并非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术课的“主体式”教学模式是在美术课堂中积极调动学生思想的独创性,培养创造意识与能力,达到“乐学”、“乐创”、“能创”的教学境界。
高涨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美术课的良好开端。首先在选材上教师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感受,这要求我们要好好理解学生的心思。其次老师要善于迎合学生的心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自己的个性和教学方式。再者教师要从课的内容中挖掘出具有创新倾向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起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师生互动,良性循环,寓教于乐的局面才能够形成,教师的地位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角色转换。
美术欣赏课不能仅停留在欣赏作品上,也需要在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独立进行设计,学、练结合。教师在这个环节只是以辅导为主,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尽情发挥。美术《课程》建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然后再由老师对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对学生互相不能解答的难点问题给予引导、指点、突破。总的来说,教师示范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教师一锤定音的,这样的行为,忽略了学生自我和群体的评价能力。在“主体式”教学中,总结评价不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更主要的是由老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评价。通过评价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必修要打破传统的“教”与“学”,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育,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育。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主动探索知识,增强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渗透创造教育思想,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能力培养已成为现代美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二、让艺术的熏陶完善学生的人格,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教师要创造艺术并以有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面对教学挑战。教学艺术是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它表明教师在关心学生、教学热情、内容把握、应用能力、丰富知识和创新实践等方面均已十分成熟。
美术课程是富有人文性的人文课程,在多艺术门类、多学科综合的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的连续达到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尊重、关怀、交流、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针落实到操作层面上扔存在很多问题,对学生的评价扔以语、数等所谓“主课”为主,但却忽视了学生情感、审美、自理能力、社会合作等人文训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发现学生的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对事物缺乏成就感、自尊心的体验、缺乏对亲情、人性、友情的体验等,从而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不到有效的表现。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人们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文化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新的美术课程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游戏的方式,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注重创设美的情景,营造审美化的课堂,以美的形象(教师仪表大方得体)、美的语言(适合学生心理,富有亲和力的语言)、美的作品(名家名作、教师示范、学生优秀习作)、美的课件、美的教学手段等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以此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将情感内化为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动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同学之间的合作性。现如今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不断体验美好的生活、人性的完善和亲情、友情的珍贵,从而陶冶自我的审美情操,发展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要学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其人文素养,学会自主创新。
总之,新的时代教育有新的特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总结、丰富和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继而扮演新的角色。只有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一个在美术学习中逐步积淀的过程,这需要老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丽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探索》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1版
[2]胡知凡. 《艺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3]胡知凡. 《谈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中国美术教育》,200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