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ataxia—telangieeta siamutated,ATM)基因在修复DNA双链断裂、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了多环芳烃(PAHs)暴露工人ATM基因多态性与DNA修复能力(DNA repaircapacity,DRC)之间的关系及易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研究者对94名PAHs暴露工人和61名对照进行了ATM基因多态性的分型,并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机 构】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ataxia—telangieeta siamutated,ATM)基因在修复DNA双链断裂、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了多环芳烃(PAHs)暴露工人ATM基因多态性与DNA修复能力(DNA repaircapacity,DRC)之间的关系及易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研究者对94名PAHs暴露工人和61名对照进行了ATM基因多态性的分型,并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评价个体DRC;
其他文献
《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MorbidityandMortalityWeeklyReport,MMWR)1951年创刊,1982年至今的数据可在网上免费利用。它是美国CDC出版的三大杂志之一,旨在监控预防各种重大疾病,致力于公共卫生、环境、职业卫生工作与研究。
2006年以来全球H5N1亚型疫情报道呈逐年递减趋势,但与云南省接壤或相邻的东南亚及南亚国家,高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疫情及人感染病例每年均有发生,逐渐显现出地方流行态势,成为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分布流行的主要区域,难以根除[1],且已对云南省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开展云南省边境地区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结构及变异特征分析,对禽流感病毒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我国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1],其中,至少有3000万来自血吸虫病疫区的人口作为传染源流向各个城市[2-3],对仍有钉螺孳生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或控制地区带来潜在的传播威胁[4].目前,针对流动人口的血防工作在流入地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监测工作[3-5].为了解流动人口的血防知识情况,探索针对流动人口的血吸虫病防控对策,笔者于2009年在湖南
依从性是指结核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遵从医嘱和治疗的程度[1].要彻底根治结核病,不但需要医生正确诊断与制订合理的化疗方案,更需要结核病患者遵医嘱、规律用药及完成足够的疗程[2].结核病患者如果按医嘱服药,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3].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患者不能遵从医嘱,坚持规律、全程用药,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造成初治失败,产生许多难治、复治病例,严重影响了结核病控制工作进程[4]
目的 了解全国疾病监测系统(DSPs)死亡病例报告工作的漏报情况及其漏报特征.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DSPs的161个监测点各抽取6个行政村(居委会),收集其2006-2008年常住人口资料,开展死亡病例漏报调查,覆盖人口6 422 667名,分年龄、性别和地区对漏报率进行估计,并对漏报率调整前后的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全国总粗死亡漏报率为16.68% (6271/37 603),
美国预防信息网(NationalPreventionInformationNetwork,NPIN)是美国CDC的预防信息综合数据库,可帮助相关机构和从业人员收集、编录、处理和电子传播AIDS、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性传播疾病(STDs)和结核病(TB)的信息和材料。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的流行趋势,探讨流行因素,笔者对1997-2010年丙肝疫情分析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患者资料来自历年内蒙古自治区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和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1997-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报告丙肝患者27 512例.人口资料来自《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用1996-2009年人口数代替1997-2010年人口数,用其中位数代替内蒙古自
B群脑膜炎奈瑟菌等细菌的荚膜多糖是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和保护性抗原,由N-乙酰-D-神经氨酸(NeuSAc)通过α(2→8)键连接形成(2→8)-α-NeuSAc复合物。
目的 评估北京市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PLWHA)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0年9-12月间,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现居住于北京市的PLWHA共310例,通过一般情况问卷、SF-36生存质量量表和Berger-HⅣ耻辱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年龄为( 32.87±8.76)岁,感染途径以同性性行为为主(84.52%,26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m)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多年以来,广东省流脑发病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仍然时有发生.致病菌群仍以A群为主,但流行菌型呈不断变迁的趋势.W135群Nm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起流脑的散发流行.2007年5月,中山市发现了广东省首例W135群流脑病例[1].2011年10月,广州市某医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