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文 融合游购娱一体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870912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
  云南是农业大省,旅游是云南省的优势产业。曲靖市麒麟区“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发展方式将旅游与农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态创新,特色鲜明,不仅有利于打造麒麟区生态环保的名片,而且有助于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帮助当地百姓增收的有益尝试。
  晨雾还没有褪去,太阳还没有升起,水乡工地却沸腾了!工地上彩旗招展,人声鼎沸,车声隆隆,堤坝上重型起重机伸着巨臂,提着巨大的混凝土块和钢铁构件在空中不停地移动,挖土机挥舞着巨铲,把河道里的淤泥搬运上岸,运石、清底、筑堤的人们,搬的搬,抬的抬,打夯声、号子声连成一片——这是建设中的麒麟水乡。该工程由水上飞机航道、生态候机厅、荷花精品园、景区慢行栈道四部分组成,同时配套建设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2016年底,麒麟水乡将以崭新的景区面貌迎接四方游客。2016年春夏季节,荷花盛开,麒麟水乡将成为云南乃至西南地区集水上飞机、美食文化、休闲娱乐、康体养生、农业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体验式旅游目的地。
  曾经“滇东无旅游”,是因为在云南旅游版图上,滇东旅游名不见经传。然而,近年来,麒麟区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地方特色优势,全力打造“云南省农旅文融合先行区”,在国家“大农业”“大旅游”“大文化”等政策倡导背景下,创造性地将农业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三者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使相当一部分群众通过乡村旅游致富,成为最幸福的农民。这种大胆的尝试,不仅推进了休闲农业、创意农业、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农业、旅游、文化等不同产业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成为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走出了一条“生态为先,特色为魂,市场引领,效益为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业产业与文化产业融 合,夯实旅游发展基础
  资源优势为前提。麒麟区位于云南省东部,传说因麒麟仙子在此降福人间而得名,寓意富贵文明之地,祥瑞美丽之城。麒麟区是爨宝子碑、碳化稻、鱼化石的发现地,有爨乡、鱼米之乡美称。长期以来,爨文化在全国首屈一指。由于中原文化与爨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境内山水锦锈,人文荟萃,历史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极其丰富。这些资源优势构成了麒麟旅游发展的前提。
  区位优势为基础。麒麟区是曲靖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宜居城市。全区3个镇11个街道,119个村委会(居委会),人口76万,面积1552.83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64.11万亩,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商品经济发达。民阜物丰,交通便利,这些区位优势是麒麟旅游发展之基础。
  发展潮流为机遇。二十一世纪,人类前进的步伐迈向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旅游的许多特征与知识经济暗合的状况,决定了文化旅游将成为当代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这是麒麟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麒麟区旅游局抓住了这一发展机遇,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地方特色优势,全力打造“云南省农旅文融合先行区”,创造性地将农业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三者进行有机融合,成功走出了一条新的旅游发展路子。
  传统农业:突出农耕文化,体验原始情趣。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等为主的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的自给自足的农业。农耕文化是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并保存下来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在麒麟区主要表现为劳动成果、劳动工具和生产方式的遗存。那种原始的“旧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如今在广大农村仍然普遍存在,对现代都市人有着无尽的吸引力。近年来,麒麟区旅游局突出农耕文化特色,在城市周边、沿江水乡和特色山乡,打造了一系列的主题农家乐和以传统农耕文化为主题内容的旅游景点。这些旅游景点,或以爨文化为主,比如爨风锦园;或以陶文化为主,比如潦浒土陶;或以手工艺为主,比如东山绣等。游客在参观田园风光的过程中,可以扶犁耕作、推磨碾米、踩水车灌农田,亲身体验原始农耕文化的情趣。同时,与民间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相结合,挖掘各色各样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术,如石雕、木雕、藤编、织布、刺锈、贴饰、陶艺、泥塑等旅游资源,发展乡村体验游,许多乡土特色浓郁的景点备受游客青睐,如爨文化、东山绣、潦浒土陶等旅游项目还引起了国内外旅游者的关注。
  现代农业:彰显地域文化,饱览民族风情。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地膜覆盖种植、大棚栽种、反季节种植、工厂化养殖等新的种、养方式的推广应用,使得现代农业呈现五彩斑斓的景象。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标示地域特色的是水稻、玉米、桑叶、烤烟等传统农业的现代化种植模式和民居建筑、民风民俗、民族风情等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农村的饮食、服饰、节庆、婚嫁、传说、民间故事、民歌民谣等乡土文化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些都是发展休闲农业极为宝贵的资源。近年来,三宝街道的舞狮、舞龙、踩高跷等民俗活动,茨营红土墙彝族的确比舞等,这些资源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利用,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的空闲时节,发掘和整理地方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产业,“农旅文”并进,“游购娱”一体,广大游客在观光游览的同时,体味民族风情,让农民得到更多的收益,让文化得以传承,让旅游业得以发展。
  生态农业:融入民间文化,品味特色美食 。生态农业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由此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以及各种禽畜鱼类等,都使旅游者充满了好奇心。具有麒麟地方特色的餐饮料理,如辣子鸡、花椒鸡、黑皮子、珠街老鸭子、酱水鱼、乡间腊肉、米酒以及与之相应的烹饪文化,都对广大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越州镇的安食农庄、茨营堂生蔬菜庄园,游客可以亲自参加耕种、采摘、制作等农业实践,以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体验劳作的辛苦与欢乐,品味特色美食。   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当农业与旅游结合,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劳动和生活场景就成为旅游活动的主要吸引物,进而产生了农业旅游。而农业旅游则是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而成的一种新业态,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服务业,是产业经济高度化之后的产业创新,这一新型产业形态将以极大的扩散渗透效应推动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麒麟区在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优势,种好“三片叶”,开好“三朵花”,结好“三个果”,形成了“十里荷塘,百里果香,千亩花海,万亩蔬菜”的立体产业格局。同时,在农业产业中融入旅游元素,积极构建“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泡泉”,“东山赏花海、越州摘蓝莓、潦浒玩土陶、茨营听彝歌、三宝泡温泉、沿江游水乡、珠街看古村、潇湘品鲜果”的链接四季,覆盖全域的旅游产业格局。
  农经产业:种好“三片叶”,叶绿健身景点游。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麒麟区旅游和农经等单位,把种好菜叶、烟叶、桑叶“三片叶”作为产业建设的主战场,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不断擦亮优势特色产业“金字招牌”,整体提升旅游大环境质量,为景区景点旅游添色增彩。借助这一环境优势,今年以来,麒麟区旅游局已先后组织了三次“走进麒麟,醉美曲靖”千人徒步走麒麟活动,广大游客徒步走进麒麟城乡,感受麒麟美景,品尝曲靖美食,并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成功推动了麒麟乡村旅游发展。
  一是菜叶,优质蔬菜“渡洋生金”。蔬菜产业走“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高效化”之路,建成了全市设施最全、效益最好、模式最多的万亩供港外销蔬菜基地,其中外销现代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就达4万亩。麒麟区年均播种面积20余万亩,总产量近4亿公斤,实现产值5亿多元。优质蔬菜销往香港、澳门特区及新加坡、日本和欧洲部分国家,实现“渡洋生金”。同时,在茨营、越州、三宝等优质蔬菜和麒麟西瓜的主产区,游客在观光现代农业的同时,购买新鲜优质蔬菜,生态旅游也成为了一种新时尚。
  二是烟叶,农民增收“短平快”。烟叶产业是一项短平快的农民增收项目,麒麟区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发,政策推动,科技带动,资金扶持,全面提升”等各种综合措施,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烤烟特色支柱产业。麒麟区年均种植烤烟11万亩,收购烤烟近30万担,实现产值4亿多元。每年农民种烟季节,覆盖地膜的烟田成了摄影爱好者的旅游目的地。
  三是桑叶,蚕的“粮食”人的钱。麒麟区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是农业传统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和群众基础。近年来,为提高桑叶产量,发展蚕桑丝绸产业,经营好桑园促进桑叶丰产,进行了低产桑园改造,丰产桑园建设和标准化蚕房建设,完成新植桑园8000亩,桑园面积达31159亩,产茧145万公斤,产值5355万元。在发展桑蚕产业的同时,一些农户发展桑葚,采摘时节,带动了乡村旅游。
  花卉产业:开好“三朵花”,花开田园观光游。近年来,麒麟区把花卉产业作为发展品牌农业的重要抓手,坚持走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市场化流通的道路,大力发展荷花、灯盏花、牡丹花“三朵花”,推动特色产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带动田园观光旅游。
  一是荷花。引进重庆市大足雅美佳水生花卉有限公司,实施沿江10万亩稻荷项目,种植荷花1000亩。并将启动精品荷花园和观光道建设,打造以太空荷花为主题的湿地景观带。莲藕可带动农民增收,而每年荷花开放的季节,又带动了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
  二是灯盏花。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建立优质种苗圃、优良品种种植示范园,扩大对灯盏花的规范化种植,建成以茨营镇、东山镇为主的灯盏花种植基地4000亩,可为种植农户实现产值3814万元,又为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景点。
  三是牡丹花。引进万隆生态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总投资1100万元,在潇湘栽种凤丹牡丹1000亩,亩产值达6000元,计划三年内在麒麟区种植10000亩。牡丹,花中之王,万亩牡丹开放,花开自有游人来,旅游增收两不误。
  水果产业:结好“三个果”,果香乡村庄园游。近年来,麒麟区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筑巢引凤”,引进了国际知名品牌联想集团、曲靖佳沃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10余家大集团,大力推进蓝莓、猕猴桃、葡萄“三个果”产业聚集群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为开辟乡村庄园游创造了条件。为加快“三个果”产业的发展,加快“农、旅、文”融合,麒麟区出台了《关于加快蓝莓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意见》,从2016年开始,麒麟区政府连续三年每年筹措2000万元资金用于蓝莓产业和猕猴桃产业发展。同时,麒麟区信用联社进行项目打包融资贷款,对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每亩给予2000元贷款扶持。
  一是蓝莓产业。麒麟区蓝莓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在越州、东山建成了1500亩蓝莓标准示范园,带动农户建成了10000亩种植基地,到2016年底将发展到15000亩。同时,蓝莓研发中心、品种选育繁育基地、种植示范基地、仓储分选加工物流基地、销售中心“五位一体”的国际一流标准化蓝莓示范园也正在分期建设中。在今年的蓝莓采收季节,“农旅文”融合发展的模式已初见成效,蓝莓采摘亲子游等活动,在推动蓝莓销售的同时,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二是猕猴桃产业。目前,已在东山建成了1000亩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建成了10000亩种植基地,到2016年底将发展到17500亩,其目标是抓好集生态示范、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猕猴桃全产业链建设,打造猕猴桃产业景观长廊带,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三是葡萄产业。着力发展高标准规模连片葡萄种植基地,在珠街中所和白石江黄家庄建成千亩优质葡萄高产示范样板,辐射带动麒麟区葡萄产业发展,建成一批特色、生态、休闲观光等城郊型精品葡萄园,让群众拥有增收致富的实体。目前,麒麟区全区葡萄种植面积1.1万亩,年创产值1.2亿元。每年葡萄采收时节,葡萄园已成为了乡村田园旅游的热点。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提升旅游文化品味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保障;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媒介和传播阵地。文化因素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形成了旅游特色和魅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将促进旅游目的地建设,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产业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对文化资源的利用,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麒麟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抓住文旅互动的本质,即文化和创意对旅游业价值链的渗透、辐射和延伸,促使旅游产业价值链增值,以实现资源、文化、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域文化:创意爨文化,打造精品游。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形成的,传承至今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的文明表征。而在麒麟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构成中,堪称地域文化之首的是爨文化。而爨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其代表性的遗产就是极具汉碑风格的爨碑。
  文化要融入旅游,除了必然的要素,就是创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主题的旅游景区,打造精品旅游点线。麒麟水乡就是麒麟区旅游局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旅游点,一个爨乡故地融水上飞机、荷花精品园、美食文化、休闲娱乐、农业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体验式旅游目的地。
  民俗文化:突出差异性,走进乡村游。旅游是一种寻找差异性的活动,最大的好处不是能见到多少人,见过多美的风景,而是走着走着,看着看着,在一个际遇下,突然重新认识了自己,寻回人生的真谛。近年来,麒麟区旅游局结合麒麟区民俗文化特征,打造了一系列的主题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结合曲靖市首届“宜居曲靖、美丽乡村”评选,麒麟区旅游局突出东山镇克以黑村、沿江街道大龙村、珠街街道小河湾村的民俗特点和旅游特色,开展了“走进麒麟”系列活动,成功推出了秘境长坡、南湖山、克以黑等一系列乡村旅游景点,深受广大徒步爱好者的欢迎和好评。
  餐饮文化:延伸产业链,休闲品尝游。休闲农业作为“农、旅、文”三业融合发展的产业聚焦点,美丽乡村作为“农、旅、文”三业融合发展最合适的土壤,与农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休闲农业不仅为休闲旅游提供了产品,也为农业旅游创造了条件,近年来,麒麟区旅游局开展“舌尖上的麒麟”美食品尝活动,组织引导游客走进沿江水乡、金岚河庄园、金麟湾等一些休闲山庄,品尝美食鲜果,推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旅游不仅是汇集城乡资源的最佳平台,它还将城市的需求和资源、农村的生态和产业等资源集聚起来,实现了资源和产业的融合。两个产业各自拥有的优势进行交叉互补、渗透融合、形态创新,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以旅兴农,以农促旅,以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以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麒麟区“农、旅、文”融合发展,以农为景,以旅游为媒介,以文化创意为动力,将休闲农业发展作为农业产业、旅游产业和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突破口,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优化和升级,有利于提升城市与乡村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缓解“三农”问题。通过农业产业化以及延伸的旅游产业、休闲产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就业,促使农民、农业、农村转型升级,保障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既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又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
  责任编辑:杨春艳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在这个共同的目标之下,不同地方由于环境不同、自然禀赋不同、功能定位不同,农业发展又呈现出各自的特色。这其中,云南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我国农业板块中,云南农业诚然缺少北方平原农区那样的苍茫壮阔,但它更丰富、更精致,所谓“七彩云南”,用以形容其农业也是恰如其分。本组专题与您一起走进云南,去领略它的多彩农业,去解读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云南道路”。  农业不
期刊
2016年围绕“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7%以上,突破100亿元”的目标,澄江县严格按照“争先创优、跨越发展”大讨论、大行动决策部署,积极“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始终把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 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加强服务协调,狠抓工作落实。  2016年后三季度,明确生产总值增速要在12%以上。生产总值增速要在12%以上,由77.3亿元调整为79.3亿元,比原定目标多1个百分
期刊
遇到这本书,实在可以说是巧合,前几天逛书店,琳琅满目的书架上“昂首名流”四个字吸引了我的注意,仔细往下看,“蔡金华小传”,不知道此蔡金华是不是我认识的蔡金华,翻开这本书看了两页,果断地合上带回了家。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了《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以下简称《昂首名流》),到这里不得不说我与蔡金华的渊源了,蔡金华对我而言是不能用“领导”二字来简单概括的。我得恭恭敬敬地尊称他一声“老师”,在我大
期刊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健全旅游服务体系,澄江县开展了以禄充景区为重点的沿湖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在景区景观、旅游基础设施、管理服务能力、旅游安全四个方面下功夫,严厉打击拉客宰客等不文明经营行为,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2015年12月28日,澄江县召开禄充风景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会,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及领导小组成员要充分认识开展禄充景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举全县之力、铁腕整治
期刊
丽江区位优势明显、立体气候特征突出,物种丰富多样;工业污染少,农业出产绿色环保;每年千万人次的游客吞吐量,消费潜力巨大,开放优势突出;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丰富的气候与生物资源、无可比拟的旅游开放优势为农旅融合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丽江市立足资源优势,抓住有利时机,农旅融合、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取得了
期刊
抚仙湖在全国水污染防治专项水质较好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绩效评价审核中取得了国考“第一”的好成绩。此次审核由财政部、环保部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全国81个水质良好湖泊进行了绩效考评,抚仙湖获得了93.5分,与安徽太平湖并列第一名,抚仙湖也成为了澄江县生态环保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一张名片。  抚仙湖是滇中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总体水质保持I类,是我国蓄水量最大、水质最好的贫营养深水型淡水湖泊,占
期刊
在解析长篇励志文学《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段平、官玉华著)以下简称(《昂首名流》)艺术特色之前,先说一段与主题不甚相关的话题。  我第一次知晓蔡金华先生,是有一天在曲靖新知图书城摆放各类杂志的显眼位置,我看到了一本装帧印刷颇为精美的《时代名流》杂志,粗略一翻,心里便有些诧异,想不到云南竟有这么一本高质量的政经类刊物。于是,翻回版权页一查,知道了这本杂志的社长、书记是蔡金华先生。在“刊首语”的页面
期刊
如火如荼的城市化浪潮,让城市周边农业种植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用来浇灌的池塘不见了,饲养场被迁到离城市更远的地方…… 曾经种菜的地方,现在很多都被“种”上了楼。从“种菜”到“种楼”,传统的城郊农业一去不复返。而打造一种新的农业形态,以适应城市居民对休闲农业提出的更重视休闲度假与体验相结合的需求。城郊农业是“围城”, 经过与城市的摩擦和碰撞,城郊农业变身为城市现代都市农业“进城”。从“围城”到“进城”
期刊
“十二五”期间,向外拓展市场、建基地成为玉溪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十三五”期间,玉溪市继往开来,构建新型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三大体系,完善种植、养殖、加工产业链等,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2016年,新设立1亿资金作为扶持开放型农业的发展基金,并出台《玉溪市加快开放型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供政策支持。此外,玉溪市启动“互联网+农业”,建设云南省最大的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和面向南
期刊
炎炎夏日里,你抱在手中大快朵颐的西瓜,也许是来自缅甸的;饭桌上,香气四溢的米饭,可能是来自泰国的;瑞丽农家小院种的菜,也许下午就到了缅甸熙熙攘攘的集市上;老挝精美的纺织品,可能转眼就摆在了西双版纳街角小店的橱窗里,等待出售。这在云南边境小镇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从千年飘香的茶叶到异军突起的咖啡,云南农业积淀了深厚的内涵。近年来,以企业为主体的“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多种合作机制确立,云南已初步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