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场秋雨一场寒

来源 :科研成果与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这句民间谚语的意思是,在入秋之后,每下一场雨,气温就会降低一些;而当下完十场秋雨后,天气就明显变冷了,人们就要开始穿上棉衣准备过冬了。为什么下了雨就会降温呢?难道秋冬季节的寒冷完全是靠下雨来的吗?
  是秋雨造成了降温吗
  我们知道过了夏至(每年6月22日前后)以后,太阳直射点就会逐渐从北回归线南移至南回归线。与此同时,北半球逐渐进入冬季,而南半球逐渐进入夏季。这就是气候意义中的年变化周期。
  具体来说,中国位于北半球,进入秋季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暖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南退,冷空气势力逐渐加强南进,冷暖空气的对峙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降水。因此,冷暖空气变化导致的降水降温过程就是:冷空气在北方堆积后爆发,并向南推进,期间与暖空气交汇形成降雨;随后,冷空气占据原来暖空气的位置,致使该地降温。因而一些地区出现了持续数月的秋季降水和降温的起伏变化。
  从2020年8月以后的北京降水与气温时序图不难看出,每次降雨以后,都伴随着气温的下降;随着降雨的停止,冷空气逐渐减弱,新的暖空气逐渐到来,在这个过程中,气温略有回升;但在下一次冷空气到来时,会再一次形成降温天气。以2020年9月2日的降雨过程为例,从北方来的冷空气进入中国,在华北地区与暖空气交汇形成系统性的降雨过程,降雨过程结束后,冷空气占据华北地区,造成华北地区降温。
  也就是说,造成秋季降温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减弱后的冷空气加强和向南侵袭。因此,并非是秋雨造成了降温,而是冷空氣南下过程中形成了降水。
  冷空气每次都会带来降水吗
  秋天冷空气频繁南下,但不一定每次都会带来降水。降水还有另一个要素——暖湿空气。气象上,夏秋季节暖湿空气主要和所谓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紧密相关。从统计数据上可以得知,秋季副高存在快速南退的现象。因此,进入深秋后,北方基本告别暖湿空气,冷空气只会带来寒冷和大风。
  冷空气不会凭空产生,那它到底从哪里来的呢?北半球的冷空气归根结底都是从地球的北部来的,而主要的冷空气源地有3个:第一,新地岛以西洋面,这里来的冷空气次数最多,达到寒潮强度的也最多;第二,新地岛以东洋面,此处的冷空气次数较少,但是气温低,可达寒潮强度;第三,冰岛以南洋面,这里的冷空气次数较多,但是强度不大,一般达不到寒潮强度,但如果与其他的冷空气汇合后也可以达到寒潮强度。
  从以上三个源地出来的冷空气,95%都会经过西伯利亚中部的关键区,并在那里积累加强。接着经由四条路径影响中国:第一,西北路(中路),冷空气从关键区经由蒙古高原到达我国河套地区附近南下,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二,东路,冷空气从关键区经由蒙古高原到我国华北北部,在冷空气主力继续东移的同时,低空的冷空气折向西南,经渤海侵入华北地区,再从黄河下游向南可达两湖盆地;第三,西路,冷空气从关键区经由我国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东南侧南下,对我国西北、西南及江南各地区影响较大。第四,东路加西路,东路冷空气从我国河套地区南下,西路冷空气从我国青海省东南部南下,两股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汇合时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
  其实,从秋季到冬季的过程,我们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次次冷空气向南侵袭,造成气温一次一次走低的过程。其中,强冷空气就是常说的寒潮天气过程。强寒潮可以造成雨、雪、大风、降温等,而弱寒潮也会造成降温。
  总之,伴随着冬季到来的是一场场冷空气。但到了春分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北半球暖空气势力逐渐增强,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场春雨一场暖”,当太阳再次光顾“北回归线”时,让人精神抖擞的舒服天气就离我们不远啦!
其他文献
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将电流传送到大脑的新型模式,以此帮助失明患者看到不存在的字母,该项研究成果于2020年7月发表在《细胞》杂志上。这种新型模式对视力正常和成年后失明的人都有效,其植入的设备可用于刺激人们的大脑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们恢复视力。  该实验的原理是将一种被称为视觉修复术的植入物放置在视觉皮层上(大脑区域,该区域负责处理来自眼睛的传入信息)进行刺激,进而“追踪”到参与者能够“看到”的形状,
期刊
2020年8月27日,《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行走的微型四脚机器人百万大军的创造的论文。该研究受益于一类与现有硅电子器件兼容的新型致动器(使机器人移動的部件)的发展。此前,人们一直追求将电子器件微型化以生产细胞大小的机器人,但一直受到缺乏合适的微米级致动器系统的限制。新研发的一类新型电化学致动器克服了这个问题。这些新型致动器构成了机器人的腿,其尺寸小于0.1mm,当受到激光刺激时,机器人的腿就会
期刊
推荐单位:北京化学会  成果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化学院  科研代表:闫东鹏  转化作者:石浩楠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发光材料正在广泛而深入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发光材料指的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吸收能量,并且凭借自身特性,将这部分能量转化成光辐射的物质,它们一般可以以粉末、单晶、薄膜或非晶体形态使用,在传感器、生物医学、纺织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白光发射材料广受关注  白光在显示、照明设备
期刊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层出不穷,从早年的写诗、绘画、当主持人,到最近化身“音乐人”,人工智能正不断介入到文艺创作领域,给大众带来新奇的体验。  人工智能可以自动生成适合在不同场景倾听的音乐,人们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私人定制一段自己喜爱的音乐。“小冰”在词曲创作、编曲演唱的生产线,已与中国联通沃音乐达成合作,相关终端产品进入部署阶段。对于作曲家而言,人工智能可以成为他们的创作助
期刊
2020年7月,据俄媒报道,俄罗斯国家核动力船舶公司开始建造俄首艘“领袖”级核动力破冰船。这艘船将被命名为“俄罗斯”号,其功率达120MW,长209m,宽47.7m,具有破冰4m的能力,排水量6.97万t,超过了俄罗斯现役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来源:环球网  https://tech.huanqiu.com/article/3z4dAu8a5mR  下載日期:2020-07-20
期刊
2020年9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投入了近30名智能服务机器人为大会提供多场景服务。例如,星级智能服务机器人,承担迎宾接待、问答咨询、问路引领、导览讲解、互动娱乐、数据分析等工作;营销机器人,可以做到主动招揽、营销互动、咨询问答、宣传展示展会信息;而智能卖货机器人,不仅可以主动售货,还可以移动宣传和展示展会信息。  随着新基建的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持续深入,在产业经济和服务贸易全面向智能化
期刊
肺是我们重要的呼吸器官,我们时刻都在呼吸,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生命活动。如果肺功能出了问题,将影响我们的健康,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及时了解肺部的健康状况,尽早诊断和治疗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肺功能检测。  传统的肺功能检测  近年来,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发作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
期刊
有人说不同的材料对应着不同的社会发展形态,其实,不同的计算能力也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发展形态。从远古社会到现在的电子信息时代,计算能力的提升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所有变革,想必大家都有切身体会。  ——拓扑量子计算研究专家张浩  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身后背着大大“行囊”的计算机现在几乎已经看不到了,计算机的屏幕已经变成了薄薄的一层,还出现了笔记本电脑、一体机、平板电脑等轻便产品。硬件越来越精巧,
期刊
肺癌精准医疗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  在临床应用中,又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和挑战呢?  现代社会许多人“谈癌色变”,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各种癌症相比高居榜首,而且越来越年轻化,成为威胁公民生命健康的“头号公敌”。面对肺癌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除了要做好预防,早筛、早诊、早治、随访的全病程管理,还需要进行更为精准的治疗。  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发展、肿瘤分子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靶向药物的广泛
期刊
據统计,截至2018年,在全世界91个国家中,癌症在造成70岁以下人口死亡的原因中排名前三[1],成为了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人谈癌色变。由于癌症的发生演变十分复杂,攻克癌症的道路漫长且困难,但经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探究,人类对癌症的了解在一步一步加深,相应的技术也应运而生。最近一种名为PanSeer的检测技术被证实,不仅能够精确地检测到已有症状的癌症,而且还能提前1~4年检测出未出现症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