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佳选话竹笋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ongfe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用竹笋由来已久
  
  竹笋因其味道鲜美、食之不腻等特色而备受人们的青睐。早在4000年前的夏禹时代,就把竹笋作为贡品,成为供王侯贵族们享用的美味珍馔。据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竹笋味甘,微寒,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明朝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概括竹笋的功能为:消渴,利水道,益气,化热,消痰,爽胃。可见,各个时期竹笋都是人们的美味佳肴,医家的研究对象。
  
  竹笋营养价值颇高
  
  到如今,各种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层出不穷,对竹笋又有更科学、更客观的认识。首先是营养学家揭示竹笋营养价值:每百克冬笋含蛋白质4.1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5.7克,钙22毫克,磷56毫克,铁0.1毫克,并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属于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春笋也不相上下,方竹笋营养价值可能更高。再加上最近几年,日本科学家研究还发现竹笋中含有维生素E,以及硒(Se)、锗(Ge)等具有防癌、抗癌、延缓衰老功能的微量元素,更是让它再度引起人们的追捧。
  而除此之外,竹笋中含有大量的食物纤维,这些食物纤维能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缓解便秘,有一定的预防消化器官肿瘤的功效,也是理想的减肥佳蔬;更为重要的是,它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延缓肠内食物消化,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加上竹笋本身低糖、低脂,可以说是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饮食选择。所以,常吃竹笋不仅补充营养,也具有治病的功效,难怪从古到今竹笋一直有这么高的地位呢!
  
  竹笋应该怎么吃?
  
  竹笋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在吃法上也要讲究科学,并不是多多益善的。古人有训:“食笋譬如治药,得法则益人,反之则有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说患有胃溃疡、胃出血、肾炎、尿结石、肝硬变或慢性肠炎的人就不宜多吃,因为竹笋性属寒凉,又含较多的粗纤维和难溶性草酸钙,容易加重患者病情。另外,由于竹笋中含有较多的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正在长身体阶段的儿童也不宜多食。正常人每天摄入250-500克(毛重)就可以,不必过多食用。防止摄入过多食物纤维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另外,有些人可能对竹笋过敏,食用时也应注意。生活中正确的做法是:食用前应先用开水焯过,去除笋中的草酸,以防止影响钙的吸收。糖尿病患者可以将竹笋作为自己的日常菜,隔三差五地将其纳入自己食谱,只要不过量贪食,竹笋的各种吃法都是有益健康的,可以煲汤、炒肉、凉拌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竹笋百叶烧肉、一笃鲜烧汤、笋丝炒干丝等等,做成色香味形俱佳、美味可口的佳肴。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肥胖、习惯性便秘的人尤为适合;患有胃溃疡、胃出血、肾炎、肝硬化、肠炎者、尿路结石、低钙、骨质疏松、佝偻病患者不宜多吃。
  由于受暖冬的影响,冬笋今年产量大增,价格也较往年有所降低,何不给您的餐桌上增添一两道笋菜?既点缀平日单调的食谱,又可以营养滋补全家人!
  
  编辑 安 然
其他文献
病例    李大妈62岁,患2型糖尿病12年。半年前眼底出血后加用胰岛素治疗,现在每日三餐前服美吡达5毫克,睡前注诺和灵N20单位。但是血糖总是控制不好,李大妈非常苦恼,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一日7次血糖检测结果(mmol/L):早餐前7.8,餐后2小时12.5,午餐前9.3,餐后2小时13.7,晚餐前10.6,餐后2小时14.3。糖化血红蛋白7.8%。医生对李大妈的药物进行了调整,停用美吡达及诺和
期刊
早在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等疾病就像孪生兄弟一样常常一起出现。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为代谢综合征(MS)正式命名,并提出了代谢综合征的明确定义。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代
期刊
1型糖尿病依赖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而2型糖尿病随着病程逐渐延长,绝大多数最终也需要胰岛素治疗才能实现血糖达标。自从基因重组技术发明开始,人们就憧憬有朝一日实现胰岛素基因治疗,摆脱注射胰岛素的痛苦。但目前尚无糖尿病血糖控制方面的基因治疗方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临床试验。因此,糖尿病血糖控制相关的基因治疗,还需走很长的路才能见到曙光。    针对1型糖尿病的基因治疗    1型糖尿病发病
期刊
在各种夸大或者欺诈宣传中,骗子们最喜欢在中医中药上做文章。由于中医来源于民间,除了正规中医院校毕业、在中医院里执业的中医师外,民间确实存在一部分有着真才实学、医术高明的中医。然而,正是这个原因,给那些打着中医旗号、干着谋财害命勾当的骗子们以可乘之机,严重败坏了中医和中药的名声。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肾病糖尿病中心主任高彦彬教授。高主任说,
期刊
病例    姜大妈今年70岁,前年6月查出患糖尿病,刚开始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由于血糖控制不好,时高时低,陆续出现视网膜病变、尿中微量白蛋白升高等,去年改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目前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近半年3次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为471毫克/升、567毫克/升、829毫克/升。目前使用卡托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片治疗,每日2次,每次1/4片。    解读    糖尿病肾病一般分为五期  第
期刊
怀孕前已知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而在怀孕期间发生或第一次发现有葡萄糖耐量损害的,称为妊娠糖尿病(GDM)。在妊娠前及妊娠中良好控制血糖,可显著减少胎儿畸形的发生,同时降低预产期并发症的发生频率。    确诊后首先进行饮食治疗    一旦诊断妊娠糖尿病,必须开始治疗。首先是饮食治疗。饮食量必须足够满足母亲和胎儿的需要,既不能使血糖过高导致胎儿畸形,又不能造成饥饿性酮症。一般每日热
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1/3患者的死亡不是由于所患疾病本身,而是药物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所致。用药的安全性应始终放在医疗工作的首位。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用药,由于老年人居多,并发症、伴发病多,常需服用多种药物,因此更应关注用药安全性。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用药是降糖药,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降糖药的不良反应涉及面很广,但其中最常见、最主要的莫过于低血糖。它是令患者最感恐惧、医生最感棘手的难题
期刊
临床上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不在少数。尿酸是由细胞核内的嘌呤分解而成,在正常情况下,作为食物被人体摄入的动植物细胞中的嘌岭,和人体细胞自身代谢生成的嘌呤,会以尿酸的形式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若体内产生的尿酸过高,未及完全排出,血液中尿酸堆积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尿酸在血中的溶解度不大,当生成量过多时,便在关节或肾中沉积,引起病变甚至形成痛风,加上糖尿病患者大都肾功能偏差,因此可能影响排泄功能。    饮
期刊
笔者在临床工作40余年中,经常可以遇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他们对于中医中药了解甚少,有些患者吃了一些并不适合自己的中成药,轻则无效,重则加重病情。中医中药的精华在于“辨证论治”。医生在为患者诊治疾病时,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来确定患者属于哪种“证”,再根据“证”来开药。因此就出现有些药物对于某个患者疗效很好,但却不适合另一个患者的情况。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常见以下七种证型:    1、血瘀证
期刊
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及DPP-IV抑制剂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GLP-1是胰高血糖素原经肠道胰高血糖素原转换酶剪切而来,由肠黏膜L细胞分泌。体内外试验均表明,GLP-1能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转录,增加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刺激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凋亡,增加胰岛B细胞数量;抑制食欲及摄食,延缓胃排空等。GLP-1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严格依赖于葡萄糖浓度。Exendin-4是毒蜥属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