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淀区为打造具有海淀特色文明品牌,提升海淀文明形象,区属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联手,对老旧社区实施升级改造文明行动,让文明创建工作真正惠及到千家万户,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给海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年多来,海淀区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中心任务,进行了海淀区多处老旧城区改造文明行动,为海淀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健康的社会风貌。
打造海淀区精神文明品牌
近两年来,海淀区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2009年,海淀区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2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755元,分别增长了8%、10%。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增长16%,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0亿元,增长24.5%,投资增速创近年新高。2010年,海淀区将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8%。
经济发展的同时,海淀区精神文明工作为促进海淀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道德保证和精神支撑。
海淀区文明办为打造具有海淀特色文明品牌,提升海淀文明形象,加强统筹,积极协调,区属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联手,对老旧社区实施升级改造文明行动,让文明创建工作真正惠及到千家万户,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选取3个老旧城区先行试点
为探索老旧社区升级改造的新路径,海淀区文明办通过实地察看、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召开居民座谈会等方式,对100多个老旧社区进行了调查摸底。
调查中发现老旧社区普遍存着社区大院管理不够严格,环境脏乱差;社区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居民生活不方便;社区文化设施不够配套,活动场所紧缺;居委会建设不够规范、办公用房狭小等问题,成为制约文明创建工作的“瓶颈”。
为有效破解老旧社区创建难题,海淀区文明办在中关村街道小泥湾、羊坊店街道铁医社区、花园路街道马甸西村路等3个老旧社区进行了文明创建先行试点,给每个老旧社区划拨了50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积极协调区市政市容委、区综治办、区文化委、区体育局、区科协等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对3个老旧社区进行了楼体粉饰、绿化补植、铺装道路、改善公共照明、改造自行车棚、修建社区文化墙、加设无障碍设施等基础建设,使社区的旧面貌换新颜。
去年底,升级改造后的3个老旧社区,均达到了海淀区文明社区创建标准。
3年计划改造60个老旧社区
有了先行试点的成功经验后,海淀区文明办开始联手区市政市容委、区综治办、区文化委等7个区属职能部门和22个街道工委、办事处,加大了对老旧社区创建力度,成立了“老旧社区文明创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研究制定了《2010—2012年海淀区推进老旧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实施方案》,从总体目标、基本思路、职责区分、工作制度、落实措施等方面,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具体规范。
通过有效整合资源,文明办的目标是在三年内整体升级改造60个老旧社区,并达到海淀区文明社区标准。
今年,海淀区计划投资4000多万元,先期完成北下关街道大慧寺社区、万寿路街道沙窝社区、燕园街道中关园社区等15个老旧社区升级改造;到2011年,计划升级改造20个老旧社区,稳步推进创建工作;而2012年,计划升级改造的老旧社区将达到25个,并全面完成三年规划任务。各职能部门和街道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开展了对老旧社区的道路修整、路灯维修、下水管网改造、绿化补植、技防设施安装和文化环境等软硬件建设。
目前,有的老旧社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已完成,建起了综合性的生活服务中心、多功能的文化活动中心和休闲娱乐场所等,绿化美化了院落环境,为广大市民创建了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提升城区形象和居民幸福指数
打造老旧社区升级改造的新形象,惠及了城区居民生活,也提升了城区文明形象和市民文明幸福指数。
海淀街道飞达社区紧邻中关村西区,始建于70年代初期,小区内路面破损,雨水管道、污水管线不能正常排水,楼道墙壁脱落等现象,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今年通过对飞达社区的“穿衣戴帽”和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使社区的环境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基本设施達到文明社区硬件建设标准,社区的环境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相协调,成为老旧社区升级改造的一个新亮点。
羊坊店铁医社区始建于70年代末期,社区的文体活动场地和设施,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在老旧社区升级改造中,羊坊店铁医社区重新修建了文化活动广场、建起了居民文化活动站和图书阅览室等,社区还组建起舞蹈队、合唱队、乒乓球队、揉力球队等,处处洋溢着精神文明新气象。
花园路街道马甸西村路社区过去由于管理不善,小区脏乱差,治安状况不好,群众意见反映强烈。通过开展老旧社区文明创建活动,美化亮化了院落环境,修建起了文化墙,安装了电视监控设施及楼宇对讲系统,成立了安全小区创建小组,实行“一长三员制”(楼门组长、卫生员、治安员、党员联络员),参与共建共管,保持了良好的社区治安秩序。
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在升级改造老旧城区的同时,还积极调动居民参与文明创建热情,广泛开展了“文明楼院”、“五好文明家庭”等评比竞赛活动,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绘画、体育竞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在参与活动中,感受文明创建的力量,强化文明意识,提升文明素养,展示文明风采。
同时,文明办还积极与周边单位联系,帮助下岗、失业居民再就业,广泛开辟就业渠道,受到广大居民的好评,进而拉近了市民与市民、市民与政府之间的感情距离,营造了文明和谐社会氛围。
目前,随着老旧社区改建成果的不断扩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旧社区焕发出文明创建勃勃生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文明创建成果,为提升区域整体文明形象和市民文明素质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助推海淀经济腾飞和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奠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基础。
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给海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年多来,海淀区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中心任务,进行了海淀区多处老旧城区改造文明行动,为海淀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健康的社会风貌。
打造海淀区精神文明品牌
近两年来,海淀区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2009年,海淀区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2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755元,分别增长了8%、10%。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增长16%,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0亿元,增长24.5%,投资增速创近年新高。2010年,海淀区将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8%。
经济发展的同时,海淀区精神文明工作为促进海淀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道德保证和精神支撑。
海淀区文明办为打造具有海淀特色文明品牌,提升海淀文明形象,加强统筹,积极协调,区属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联手,对老旧社区实施升级改造文明行动,让文明创建工作真正惠及到千家万户,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选取3个老旧城区先行试点
为探索老旧社区升级改造的新路径,海淀区文明办通过实地察看、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召开居民座谈会等方式,对100多个老旧社区进行了调查摸底。
调查中发现老旧社区普遍存着社区大院管理不够严格,环境脏乱差;社区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居民生活不方便;社区文化设施不够配套,活动场所紧缺;居委会建设不够规范、办公用房狭小等问题,成为制约文明创建工作的“瓶颈”。
为有效破解老旧社区创建难题,海淀区文明办在中关村街道小泥湾、羊坊店街道铁医社区、花园路街道马甸西村路等3个老旧社区进行了文明创建先行试点,给每个老旧社区划拨了50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积极协调区市政市容委、区综治办、区文化委、区体育局、区科协等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对3个老旧社区进行了楼体粉饰、绿化补植、铺装道路、改善公共照明、改造自行车棚、修建社区文化墙、加设无障碍设施等基础建设,使社区的旧面貌换新颜。
去年底,升级改造后的3个老旧社区,均达到了海淀区文明社区创建标准。
3年计划改造60个老旧社区
有了先行试点的成功经验后,海淀区文明办开始联手区市政市容委、区综治办、区文化委等7个区属职能部门和22个街道工委、办事处,加大了对老旧社区创建力度,成立了“老旧社区文明创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研究制定了《2010—2012年海淀区推进老旧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实施方案》,从总体目标、基本思路、职责区分、工作制度、落实措施等方面,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具体规范。
通过有效整合资源,文明办的目标是在三年内整体升级改造60个老旧社区,并达到海淀区文明社区标准。
今年,海淀区计划投资4000多万元,先期完成北下关街道大慧寺社区、万寿路街道沙窝社区、燕园街道中关园社区等15个老旧社区升级改造;到2011年,计划升级改造20个老旧社区,稳步推进创建工作;而2012年,计划升级改造的老旧社区将达到25个,并全面完成三年规划任务。各职能部门和街道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开展了对老旧社区的道路修整、路灯维修、下水管网改造、绿化补植、技防设施安装和文化环境等软硬件建设。
目前,有的老旧社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已完成,建起了综合性的生活服务中心、多功能的文化活动中心和休闲娱乐场所等,绿化美化了院落环境,为广大市民创建了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提升城区形象和居民幸福指数
打造老旧社区升级改造的新形象,惠及了城区居民生活,也提升了城区文明形象和市民文明幸福指数。
海淀街道飞达社区紧邻中关村西区,始建于70年代初期,小区内路面破损,雨水管道、污水管线不能正常排水,楼道墙壁脱落等现象,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今年通过对飞达社区的“穿衣戴帽”和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使社区的环境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基本设施達到文明社区硬件建设标准,社区的环境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相协调,成为老旧社区升级改造的一个新亮点。
羊坊店铁医社区始建于70年代末期,社区的文体活动场地和设施,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在老旧社区升级改造中,羊坊店铁医社区重新修建了文化活动广场、建起了居民文化活动站和图书阅览室等,社区还组建起舞蹈队、合唱队、乒乓球队、揉力球队等,处处洋溢着精神文明新气象。
花园路街道马甸西村路社区过去由于管理不善,小区脏乱差,治安状况不好,群众意见反映强烈。通过开展老旧社区文明创建活动,美化亮化了院落环境,修建起了文化墙,安装了电视监控设施及楼宇对讲系统,成立了安全小区创建小组,实行“一长三员制”(楼门组长、卫生员、治安员、党员联络员),参与共建共管,保持了良好的社区治安秩序。
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在升级改造老旧城区的同时,还积极调动居民参与文明创建热情,广泛开展了“文明楼院”、“五好文明家庭”等评比竞赛活动,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绘画、体育竞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在参与活动中,感受文明创建的力量,强化文明意识,提升文明素养,展示文明风采。
同时,文明办还积极与周边单位联系,帮助下岗、失业居民再就业,广泛开辟就业渠道,受到广大居民的好评,进而拉近了市民与市民、市民与政府之间的感情距离,营造了文明和谐社会氛围。
目前,随着老旧社区改建成果的不断扩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旧社区焕发出文明创建勃勃生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文明创建成果,为提升区域整体文明形象和市民文明素质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助推海淀经济腾飞和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奠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