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

来源 :高等建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八大以来,各大高校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但如何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共进,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挖掘土木工程专业所蕴含的德育元素,以同济大学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建设工程法规为例,研究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为进一步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改革提出建议:首先,结合课程特色,以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为重要抓手,将思政教育内容具体化;其次,强调隐式教育,发挥教师“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作用;最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政治的意识。
  关键词:土木工程;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建设工程法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20)03-0136-09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各种带有强烈地域性色彩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涌入中国,冲击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特别是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侵袭,极少数大学生出现了政治立场不坚定、理想信念动摇、文化自信缺失等思想问题。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起了各大高校乃至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学校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意在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共进,将党的领导贯穿到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土木工程作为一门传统的工科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学生往往专注于专业知识学习,而忽略思想道德养成。为顺应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发展,如何在土建类专业课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思考[2]。以建设工程法规这一覆盖面极广的通识课程综合改革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深入挖掘该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依靠显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远远不够的[3]。思想政治教育应形成以思政课程为主,其他课程为辅的有效格局,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特点,分析土木工程专业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土木人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在世界工程史上谱出伟大工程的壮丽诗篇。中国土木工程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包括房屋建筑、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领域,如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大坝,世界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北京鸟巢国家体育馆及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等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同时,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也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迹”无一不标志着中国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随着“高铁外交”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的土木工程在国际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为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重要保障。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可通过展示土木工程领域
  最新成果,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介绍詹天佑、李国豪、茅以升等工程先驱们的爱国事迹,培育学生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奋力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二)学术道德教育
  为贯彻“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不少高校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4],让
  大学生在本科阶段着手科研工作,以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
  关于科研工作者因急功近利而违背学术道德和科研精神的新闻时有曝出,对社会风气和公平正义造成破坏性影响,对大学生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学术道德教育是本科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科阶段是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入门期,要把学术道德教育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坚决抵制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現象。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科研工作,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法律法规教育
  土建工程质量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接受法律法规教育以维护行业底线。建设工程法规旨在为工程专业人才提供
  丰富的法律体系知识保障及处理工程问题的法律逻辑思维方式。[5]课程主要内容为建设工程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基本规定。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建设工程程序、承发包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等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同时,使学生建立基本的法律知识体系,掌握依法守法的行业标准,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法律思维、法治理念。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专业知识点中,赋予专业课程新的时代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让法律法规知识成为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后的一把尺,教育学生在工程实践中严守法律,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运用法律手段开展土木工程建设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教师讲授高校课程既能为学生传授显性知识,还能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作用。以专业通识课建设工程法规为例,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为谁做这一根本问题,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对策,具体路径如图1所示。   (四)教学案例
  结合“建设工程监理”这一章节介绍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开展情况。
  工程建设中,因监理人员贪污受贿导致的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刻不容缓。故在讲授监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时,教师通过引入监理贪污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 “廉”“正”之于大学生主要表现在杜绝考试作弊、学术舞弊等行为。在学业生涯中,打小抄、做缩印等行为,或许司空见惯,这种作弊和抄袭的弊害似乎并没有引起大学生的足够重视。但是,当上升到学术层面时,抄袭则是一条不容触犯的红线,关系到个人诚信问题。有媒体报道,学术不诚信已成为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院校被劝退的第二大原因,并且呈上升态势。2015年美国开除8 000名中国留学生,较大概率是因为学术造假。而群体性的学术诚信危机,更会直接导致海外名校对中国学生的挑选越来越谨慎,录取几率越来越低,进而危及中国学生的留学机会及留学成本。另外,作为未来监理工作预备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后,应始终坚持“廉正”的工作原则,不被利、欲所左右,用正确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工作,遵守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廉洁自律,时刻把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放在首位,以良好的行为,端正的作风,加强自身修养,在监理工作中杜绝各类社会不良习惯的发生。通过学习贯彻党风廉政建设“干事干练、干净做事、清白做人”的理念,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五)教学反馈
  为调研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思政效果,在学期末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在班级中进行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4份,回收率为95%。部分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见表3。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是肯定的。有学生在调查中谈到:“思政课内容枯燥空洞、理论性较强,通过开展思政教育转变了我们的思维定势,让我们能够从更多的角度看待国家的发展需求,开阔了视野,深刻理解了国家方针政策,增强了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也有学生提出要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以考核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共进。
  四、结语
  统筹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相互融合,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为例,分析研究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为进一步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提出建议。首先,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以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为重要抓手,切实提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其次,注重提升授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发挥教师“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作用;最后,帮助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政治的意识,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总之,为形成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效应,需多方共同努力,用多种手段共同推行。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 云南教育, 2004(33):25-27.
  [2]张磊,袁丁.土建类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6):179-181.
  [3]曾玉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突破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162-165.
  [4]赵桂峰,张猛,李瑶亮,等.浅谈新时期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3):11-14.
  [5]鲁正,李庭辉.建设工程法规[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6]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24):16-18.
  [7] 段华洽, 王朔柏.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高校本科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 2009(4): 35-37.
  [8]韩丹. 高职土建专业“工程建设法规”课程改革[J]. 林区教学, 2017(2): 20-21.
  [9]李茜.重视学生自我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式培育[J].劳动保障世界, 2016, 27:33.
  [10]卢晓.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7-68.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taking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laws as an example
  LU Zheng, LIN Jiali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P. R.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ontinuously innova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reated a new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 how to practice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nto textbooks, classrooms and minds,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excavating the moral education elements contained in civil engineering, taking Tongji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pilot course—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law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exploring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firstly, combining with course characteristics, focusing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and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cretizing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condly, emphasizing implicit education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eachers’ value leading role of affecting students spontaneously and silently; thirdly, improving students’ self-knowledge and cultivating their consciousness of studying politics consciously.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pat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laws
  (責任编辑 邓 云)
其他文献
摘要:酒166是以自选系酒071为母本,以外引系7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4 — 2015年在甘肃省玉米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酒166有9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 10 440.0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0.13%。2016年在甘肃省玉米新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中,酒166平均折合产量9 367.5 kg/hm2,比对照品种金穗3号
期刊
摘要:在调查分析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加快新品种引进与选育,完善蔬菜集约化育苗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健全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贮运保鲜能力,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信息监测发布平台,健全风险预警处置体系;拓展融资渠道,解决蔬菜发展资金需求。  关键词: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甘肃省 
期刊
摘要:为进一步优化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提升建筑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梳理现有导师工作室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思政教育、课程学习、学术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等四个方面,阐析  导师工作室在建筑类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然后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山东建筑大学建筑类研究生的培养效果进行评价,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导师工作室的建设策略。研究发现,工作室已经成为建筑类研究生工作学习的主要空间载体之一,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
期刊
摘要:课程思政对高校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专业课是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专业课的教案设计是保证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根据工科课程特点,遵循教案设计的基本规律,以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土力学为例,通过对课程总体定位的思考和凝练,在教案设计融入适当的情感价值等思政教学目标是做好课程思政的第一步;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中,需要思考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结合方法;在教学步骤与教学策略部分,要详细设计思政内
期刊
摘要:课程教学改革是研究生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混凝土材料科学与技术课程内容特点和土木工程大专业的实际需求,在课程教学中提出 “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研究能力大力提升”的教学改革目标,确立以“课堂+项目”二元载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强化研究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的“理论知识教育-研究实践教育”一体化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效提升研究生自主学习、知识运用和科学研究实践等能力,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
期刊
摘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国家首批一流本科线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多高层建筑结构。在专业教育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法治精神、担当精神、人文素养,以更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课程教学团队充分依托“名师、名课、名专业”三方面优势,提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双核心”课程建设理念,重点开展课程思政教
期刊
摘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为课程思政之本,在改革方向、体系构建和队伍建设三个层面,凝练工程学科专业课程群课程思政改革的基本理念。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足工程学科专业课程内涵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将工程背景、工程实例、工程历史、工程哲学、治学传统、学科历史等作为层级式课程思政载体,通过阐析  各层级课程思政的主要元素,引导学生胸怀大局、立鸿鹄
期刊
摘要:了解在智慧社区建设和社区科普信息化双重背景下城市社区居民的智慧科普现状,掌握城市社区居民在科普渠道、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需求,探寻实现城市社区智慧科普、精准科普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对全国849份问卷调查的统计显示,居民科普需求集中在生存和生活层面、使用智慧平台(程序)频繁、居民从社区中获取科普知识有限、社区科普的满意度有待提高。为此,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智慧化的精准服务,创新社区科普形式
期刊
摘要:结合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对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评价、持续改进等进行系统分析与探讨。其核心思想如下:以国家及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本科生毕业约5年后的社会成就;以培养目标具体内容为基础确定学生应达到的毕业要求,从而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毕业生问卷调查、社会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对现有培养目标进行持续改进,继而完善毕业要求和
期刊
摘要:以广州大学—香港专业人才服务机构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例,对广州大学与境外机构合作教学由简单向纵深拓展、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等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期望能对其他高校类似的境外合作模式有所示范。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境外机构;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4-0045-03  与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有着25年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