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艺术作品的深度分析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visiv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乐艺术作品是人类内心情感交织而成的旋律,也是用优美的音乐语音勾画出的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所以,要想演唱好声乐作品就必须要切身地感受并理解音乐作品中所喷涌出的情感。显而易见,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度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声乐作品的构成因素为切入点,以怎样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度分析为关键问题,主要研究深度分析对演唱声乐作品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深度分析;演唱;声乐作品
  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有各自独特的创造与表现方法。就声乐来说,它是以歌声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表现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声乐艺术称之为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1]。
  声乐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有着语意表达直接、感情表达真切等优点。声乐艺术既是一门语言化的艺术,反过来也是一门音乐化的语言艺术,它比单纯音乐性的乐器演奏艺术更加丰富,声乐艺术在对于歌曲的思想内容、音乐主题的理解与表现上,在对于语言韵味与演唱风格的把握上均体现出鲜明的艺术性。美国著名声乐教育家菲尔兹曾说:“艺术是创造,科学是严格。科学指导我们去理解,艺术告诉我们去实践。科学是精确、客观、分析、研究。艺术是主观臆想。”
  音乐为何物?正如屈原在《远游》中所云:“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2]音乐所达到的境界是无比宽广的,它所包括的也甚广,像屈原一般追逐音乐的流水,徘徊于音乐的九野。
  一、声乐艺术作品构成的内部因素分析
  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度分析,必须建立在分析声乐作品的构成因素的基础之上。声乐作品是用有组织的音乐来塑造出音乐形象,也是用优美的音乐语言来描绘出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生动美丽的音乐语言必须通过一定手段传达。所以,歌词与旋律、节奏,调式调性与和声,速度力度和音色音区等,构成声音最基本表现要素。
  (一)歌词与旋律
  歌词——乐心在诗。歌词作为一首歌曲流传的基本环节之首,是一首歌曲的心脏,向整首歌曲输送血液,通过它,我们认清这位朋友的心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乐心在诗,声为乐体。乐体在声,声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务正其文。”[3]在此处的“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歌词。“声”为旋律,在下文中还将做进一步分析。其旨在强调歌词是一首歌的核心,它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支配着歌曲中旋律的变化。
  古时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诗句来描绘柳永词曲在宋代的风靡盛况。柳永可以说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著名古代专业词人了,虽然曲已在漫长的岁月中被人们淡忘,但是词却一直流传至今,谁人不知“杨柳岸晓风残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词句,诗人把离别之情写得十分传神,仿佛离别就在我们眼前上演。从词中我们便能深刻体味离别之伤苦,和作者的情感。如果真正配乐而歌,我们也能拿捏好其中的情感,从而演唱出声乐作品,这就是歌词能带给我们的。
  旋律——乐体在声。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极力主张“声词相从”,反对在填词中出现“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哀曲。”[4]这样的歌曲即使语言真切也无法打动人心。所以说,词与曲要密切配合、相得益彰,词这颗心与曲的肢体要和谐一致。
  旋律即旋律线,是按照乐音一定的长短、高低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线条,旋律可以用它鲜明的主题性格,丰富的音调素质和独特的动机音型来唤起人们心理上的共鸣,感染听众的情绪,进而理解词曲中的感情真义,并获得艺术上的享受。
  (二)节奏与节拍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音乐中的节奏也往往源自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律动。比如,江河的奔腾咆哮,海潮的起起伏伏,汽车的鸣笛,心脏的怦怦声,都带有鲜明的节奏感。生活为音乐提供了节奏素材,反之节奏也以其超强的表现力刻画了生活,并为塑造音乐形象,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保卫黄河》这一声乐作品中的第一段,铿锵有力的节奏,号角一般的音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黄河的磅礴气势。整首歌曲前松后紧,附点节奏的运用,将歌曲推向高潮,振奋人心,仿佛将人们带到了汹涌咆哮的黄河边看游击队员英勇抗击日寇保卫祖国的热血场面。又如《大海啊,故乡》平缓的节奏,就像大海的潮声,又像儿时妈妈哄你入眠时哼唱的曲调,给人以温柔、宁静之感。从中我们也可感受作者对大海、故乡和祖国母亲的真挚情感。节奏不仅仅使旋律有了存在的意义,也为我们演唱声乐作品抓住了歌曲的“脉搏”。
  (三)调式与和声
  调式是将和声与旋律中所使用的不同音加以归纳出来的音列组织,并以某一个音为中心,这些音在按高低顺序排列的联系中,保持一定的功能倾向性。而调性则是在一定音高位置上的一定调式。在声乐作品中,调式与调性的转换和对比用来体现音乐气氛、情绪、形象和色彩变化。
  和声是在调式与调性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乐音纵向组织,和声的运用可以极大地丰富音乐的表现能力,并且对音乐形象、气氛的塑造,以及旋律情感的发展,声乐作品的铺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习音乐必须学习和声。
  (四)速度与力度
  速度是音乐作品演奏的快慢,它可以传递给我们一些音乐的性格、情绪和音乐形象的信息。我们可以用快速来表现出欢快的舞蹈,活泼的嬉戏,或是描写狂风暴雨,江河怒吼;而慢速则可以用来表现忧伤、抒情和田园等内容。这是由于速度与音乐形象及其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在演唱时,一定要把握准确作品速度的变化。
  力度则是指发音的强弱程度,音的强弱变化也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力度的逐渐强大,紧张度也会随之变强,就会形成音乐的高潮区。力度的减弱,紧张度也会随之松弛,高潮减退。所以在演唱声乐作品时,要拿捏好力度的强弱,切不可形成主次颠倒。
  (五)音区与音色
  音区是指在音乐中有效的音域范围内,根据音色的异同,划分出的不同音域。而音色是指音的色彩特质。化抽象为具体,一般当音区越高时音色就越明亮;反之,音区越低,音色就越暗淡,这样就会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当心情愉悦时自然是明亮的音色,让人想起绿色、黄色、粉色等暖色系色彩,音区同时也在高音区。当作品的情感低沉时,自然音色暗淡如灰色、黑色等,音区也就变为低音区。通过音区和音色,我们可以了解声乐作品的色调、情绪,并传达给听众。   二、声乐艺术作品构成的外部因素分析
  圣-桑曾说:“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东西,它使我们发现我们自身最神秘的深奥之处,它能传达出任何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和‘心灵状态’。”[5]我们如何更加完整地接收到它所传达出的“印象和心灵状态”呢?要想更好地演唱出声乐作品,我们就要对其外部因素进行深度分析。
  (一)对声乐作品词曲的创作理念进行分析
  要深入地了解一首声乐作品,就要去了解它的创作者和它诞生的机缘。声乐作品是由人创作而成的,而人又是一种有思想和情感的灵长,所以声乐作品包含其创作者的主观性,即作者的个人喜好、风格以及擅长的音乐领域,个人的性格等等。创作一篇作品也要有灵感火花的迸发和创作的原由,如果单纯地为创造,“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方式,写出的歌曲是肤浅的,不能深刻地打动人心,所以我们要对其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唱出“心灵状态”。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台湾乡土文学论战时,乡愁就是那一代人心头永远的一块痛,牵引着全身。1974年创作的《乡愁四韵》将那永恒的主题——乡愁,首先带入了他们音乐中。罗大佑并没有使自己落入爱情曲调的网络中,而是用极其朴素的方式阐述着他们的内心,就如一缕阳光、一抔净土、一朵浪花,用自然的音符,谱出心灵的状态。通过对声乐作品词曲作者及创作理念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一首歌中所饱含的情感信息,看到其鲜为人知的一面。
  (二)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演变,潮流的推动,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着影响,同时也影响着音乐作品。从中国近现代来看,自鸦片战争开始,在我国就出现了反帝反封建和歌颂农民起义的革命歌曲;到五四运动时期,又产生了一些反帝反封建的歌词,并配上工农群众中流传的小调。在以抗日救亡和抵抗外敌入侵的环境下,歌曲都浸染成了红色,如《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和《义勇军进行曲》等。如果仅仅通过歌曲则只能窥其一斑,若经其时代背景的渲染,进一步了解其社会历史环境,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从而加深对日寇的痛恨和保卫家园的决心。
  音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主要围绕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变化而推动的音乐形式变化,它不仅仅局限于音乐的社会功能,同时也对音乐的意义和风格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以因纽特人的音乐为例,他们的音乐可以按其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猎捕驯鹿的个人劳动为主体的节奏自由的音乐,它不具有统一性,随意性强;而另一类是以捕狼獾的集体性劳动为主的音乐,其节奏规律性很强,适合于集体歌唱。
  因此,通过对声音作品所属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作品的性质和精髓。
  (三)对声乐作品诞生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分析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客观基础,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风俗文化、信仰等等。顺着声乐历史的长河追溯,可曾记得,《诗经·卫风》中的《氓》、《楚辞》中的《离骚》。卫属于今天的黄河中下游的河南一带,而楚则是今湖北一带,虽然相距不是很远,但歌曲却有各自的特点。再进一步比较,北方的歌曲激昂豪放,朴实单纯,南方的歌曲大多偏向于细腻委婉。以地形环境来说,高原和山区的歌曲高亢,嘹亮粗狂;草原上的歌曲热情奔放;平原地区歌曲朴实明亮,江南丘陵一带的歌曲则比较清秀婉转。
  放眼于世界的大环境中,在温带的东亚地区主要用五声调式音阶,在印度等地以七声音阶为主,而在热带、亚热带则是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同时使用,所以不同地区的歌曲都有着当地的特色,都倾注着当地人民的情感,表现着他们的生活、情绪等等。
  (四)对声乐作品的民族特性进行分析
  全世界共有民族2000多个,这些民族在语音系属、分布地区、宗教信仰、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各民族都以其独特的文化和智慧,汇聚成了世界的文明,其不同的民族音乐也汇聚成了世界的音乐,所以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正因为其民族特性,才使不同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每个少数民族的歌曲都独具特色。以山歌为例,藏族山歌是音乐中最具特色的,并且也是颇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在康巴方言区的“鲁”(山歌),音域宽广舒展,旋律如飘扬的经幡,演唱时高低婉转自如,节奏自由随意,常给人们一种美好空灵的意境;安多方言区的“勒”(山歌),质朴、高亢,形式活泼,演唱时常用喉部的快速颤动发出连续的“碎音”或同音反复的短音;而卫藏方言区的“拉鲁”(山歌)辽阔优美。就总体而言,藏族的山歌均具有旋律高亢悠扬、起伏跌宕的特点。而在傣族的山区多由年轻人即兴编唱,歌词富有诗意,内容多与赞美大自然风光,歌唱丰收或爱情生活息息相关,旋律优美抒情。“古凄”作为纳西族中普遍流传的山歌名,在纳西语中含有“悲痛吟唱”之意。在20世纪50年代,常被纳西人民用来表达苦怨之情,“苦凄”的节奏悠长、舒展,速度徐缓自由。旋律的开头常在高音上(或者由中低音跳至高音)作任意延长,后往下进行发展。
  综上所述,要演唱好一首歌不能单纯地依靠技巧的叠加组合,想要出色地演唱声乐作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情带歌,声情并茂。而这,正是通过深度分析可以带领我们达到的境界。所以说,深度分析对演唱声乐作品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01.
  [2]蔡镇楚.中国音乐诗话[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6.
  [3]陆正兰.歌词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05.
  [4]陆正兰.歌词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05.
  [5]肖复兴.音乐笔记[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0:02.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其他文献
旅游目的地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和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因此,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与竞争力,是旅游开发商和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本文在问卷调查的
即兴曲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创作的一种重要体裁。《舒伯特即兴曲》是舒伯特早期浪漫主义钢琴作品的杰出代表之一。这套作品流露出舒伯特敏锐的感情和自由的个性,具有典型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应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05例2014年8月~2015年8月于本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定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并根据其选择的护理方
钢琴教学中声音训练的几个环节韦柳春前苏联钢琴家、教育家涅高兹曾说:"音乐是声音艺术,声音的掌握是每一个钢琴演奏者应该解决的技术问题中最首要的一个.因为声音是音乐的素材的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银杏叶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42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依照随机原则将其
<正>~~
期刊
本文探讨了航空制造企业借助新媒体加强青少年航空科普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满足了现代青少年科普需求,获取了利益相关方的理解和支持,并基于对“上飞”微信公众平台的简析,认
日本与我国在文化,历史,经济各方面可谓是同宗同源。这在两国的美术教育上体现的尤为突出。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善于接受并学习外来文化的国家,日本美术教育也是如此,不断的
目的探讨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15例胸壁肿瘤患者。男2例,女13例;年龄43~60岁,平均51.8岁。局部晚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作为一种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移动学习进入了大学校园。为了解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的方式调查了长株潭5所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