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谁所役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ay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爱因斯坦在1946年所预测的那样,21世纪的人们仍无法逃避科技这种理性产物带来的非理性化社会的灾难。道德沦丧袭击着暗流涌动的社会之海,表面上的波澜不惊,让许多人翻了船。
  工业时代,人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似乎成为了不争的事实。的确,生活水平提高将物质生活中的种种诱惑暴露无遗,人们像卡夫卡笔下的甲虫一样惊慌失措,在异化自己的生活中找不到可依靠的。然而,这并非都是科技的错,毕竟科技是可控的。
  人们往往忽视自身不可一世的缺点。人性生来就是介于完美与罪恶之间,一旦自我放纵等缺陷被打开缺口,那是一股洪流,不可阻挡地让自我之欲倾泻。从古至今,无论科技有无,人们总迈不过这一关。科技只是罪恶的载体,让它们有机可乘。
  当然,爱因斯坦所说的人们——道德沦丧的人,只是那些缺乏判断力和自控力的人。潜心研究自己领域内的真理、孜孜不倦追求星空的人是不会受什么科技的负面影响的,他们在书与真理中寻求对话宇宙的方式,纪念过去,探索未来。
  其实,科技并非要站在人性的对立面。它曾经是人性执着追求的一部分。人们原来也受到过科技的恩赐:科学发现了自然界的永恒道德律就打开了人文主义的泉眼,让它至今生生不息;科学释放了自我认知的灵魂,让中世纪的人们挣脱枷锁,拿着自由的镰刀收获独立的灵魂。
  只是现在人性冷漠,人们与物质相接近,需要当代人进一步努力。我们不支持反科学,而要寻求本心。老庄曾说“人不为物所役”,是要人们以物役物,沉淀内心,回归生命伊始的意义。
  科学与教育依然是人们脱离原始冲动的武器。每当社会阶段更迭,只有社会价值体系根植于此,这需要人们不断传承真理,用人性的善良与正义征服那些蠢蠢欲动的沦丧之欲,树立坚固的理性之坝,阻挡前路的黑暗与寒流。法律和道德的结合是驾驭科技的另一条鞭子。
其他文献
第二届ISO14000实施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于2001年10月15日-17日在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召开.rn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1999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ISO14000实施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对中国I
2004年8月28日,第2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代表和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负责人。与会代表针对本年度电视剧创
2004年是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数字化发展年和产业化发展年,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广电总局社管司才华司长.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敢言”倚仗勇气,而“善言”则依靠智慧,将两者融会贯通才能做到言之有理、掷地有声,这其中大有学问。  古语有云“逢人只说三分话”,话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对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话。古有无数忠臣报国之心一片赤诚,却因直言不讳不知委婉而锒铛入狱。魏徵辅佐唐太宗时因敢于进言而为人称道,却深得圣上宠爱,谏言也被仔细考虑,报国之志得以施展。唐太宗虚心纳谏,也成就一代明君。这正是谏言的功劳。于君臣如此,与朋友交游亦
科学巨匠的声声诘问振聋发聩,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困境:科学成为了我们这个孤独星球的冰冷巨镜,人们沦为了只有速度而没有温度的机器,看着镜中扭曲的镜像而迷失了自我和道德。  在我看来,如今科技的沃土之上,亟需人文之花的绽放。  科技进步与道德沦丧表面看似无直接联系,但科学所崇尚的技能的培养无疑造成了人程序化、机械化的刻板,唯“技术至上”的思维,抹杀了感性,放逐了情感。我们正在一步步走向爱因斯坦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