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水起话建筑 用风水为建筑号脉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ts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水”在古代被称为“堪舆”或“地理”,因此说它是中国传统地理学也不为过。中国传统地理学是指近现代地理学系统传人中国以前发生、发展于中国的地理学。中国传统地理学洗刷掉了风水的神秘外衣,保留了它的合理内核,可被称为“学术风水”或“易经地理”,在中国乃至在东亚的汉文化圈运用了上千年。近20多年来,在建筑学领域,风水学说获得了一些别开生面的评价,并得到了“古代环境工程学”,“环境美学”这样的称誉,这可能是将风水学说纳入中国传统地理学著作中的缘由。
  从仰韶文化时期中国人们对聚落位置的选择,到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选址,乃至每一栋建筑的选址,无不体现着我们的祖先们对居住地理环境的实践经验总结。古代产生的风水学就是对生存环境的选择的经验的结晶,它来源于生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至今仍能对我们的建设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被认为是“专家们正在谋求发展的前途无量的学问”。
  中国人内心深处最理想的居住模式是什么呢?北大的俞孔坚教授对这个问题深有研究,他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依山傍水,附临平原,左右护山环抱,眼前朝山、案山拱依相迎。用风水的话说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国人这种珲想的居住景观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将家用山围护起来。
  


  尽管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理想居住模式,但还没有一个民族像汉民族那样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理想居住模式、墓葬的吉凶意识和操作理论,也就是风水说。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风水”的词汇。可以说风水是中国独有的文化。
  清代尚书、徽州人曹文埴普经这样推述过自己的家乡:“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双溪左右环,群木高下密。曲径如弯弓,连墙若比栉……。”诗情画意中,道出了古徽州村落的优美,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徽州村落美景长卷图。
  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调,构成了古徽州村落的鲜明特色。从建筑的角度出发,徽州古村落,一个首要的支撑点就是风水。由于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徽州人更注重从文化甚至“天理”上去寻找并赋予自己的居所以哲学意义。在村落的选址上,格外注重地势、天时和风水甚至连房屋的朝向、树木的选择,徽州人都异常谨慎,此所谓“无村不卜”。这样刻意的结果,使得徽州的每一个村落,都有着近乎天成的框架结构,使得徽州建筑有着很强的概念性。
  黟县宏村承志堂建于清咸丰五年,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全宅系砖木结构,砖木石三雕精美绝伦,尤以木雕为最。全屋有木柱136根,大小天井9个,7处楼层,大小60间厅房,60个门。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是幢保存完整的徽派建筑,也是一座完全按照风水标准构筑的建筑。沿中轴线,全宅分三进,前进为天井式庭院,中进和后进均为二间式厅屋。三进左右分别有活动室(烟房、麻将室)、马房、厨房、佣人室和回廊等辅弼护屋,承志堂两面为邕溪河为取得宅门迎水的风水效果,故将大门转向朝西,突出迎水招财。
  中国文化的特质是“天人合一”,同样风水文化的追求也是“天人合一”。徽州宅居中天井、庭园和飞翘起的檐角是风水师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途径。风水对灭井的规定是:“横阔一丈,则直长四五尺乃以也,深至五六寸而又洁净乃宜也。”(《相宅经纂》)这就决定了天井不能太阔,因为“太阔散气”。徽州宅居中的天井,严格按照风水的要求兴建,因此显得狭小。天井狭小,风砂埃尘对厅院的干扰也少,使南屋厅堂临天井一面门扇可以经常大开,或根本就不设门,几乎与天井是统一体。人们坐在厅堂内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人与天融为一体。中国文化中的“天”,同时也是人文的“天”。徽州宅居天井中的木枧上有“天吉”二字,以示“天吉人祥”之意。前厅天井的木枧上是“天锡纯嘏”四字,《诗·鲁颂·闷宫》:“天锡公纯嘏,寿眉保鲁。”郑玄注:“纯,大也;受福日嘏。”“天锡纯嘏”即“天锡大福”。后厅和偏厅天井上还有“天受百禄”字样,意思是宅主家世世代代有人在朝为官,享受官禄乃上天所授,这同“君权神授”的含义相同。就此来说,承志堂可称得上是一座大富大贵的“吉宅”了。
  


  风水术是中华建筑文化的独特表现,是建筑学与朴素环境学的一种传统“国粹”,是天地崇拜兼审美的一种“艺术”。今天,当我们从科学发展观出发,以人与生态环境的审美关系来重新审视这一现象时,会发现中国古代住宅建筑蕴涵着中国古人追求人与自然体和谐、生态智慧与诗性掌握高度融合的生态美诉求。
  
  香港中银大厦“风水风波”
  
  风水是建筑师在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姜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在设计香港中银大厦时所遇到的“风水风波”。高达3.51米总共有70层的香港中银大厦是香港的标志性建筑。贝聿铭十分精明地把“×”形钢架隐藏起来,并把暴露在外的部分改变成类似佛教中的吉祥符号——万字符的形象,这才皆大欢喜。从科学的角度看香港中银大厦的“×”形钢架是合理的,从一般的建筑艺术角度说,“×”形的钢架也是美的。但是这些忽略了中国人的文化_理和在中国“×”的符号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如果说“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那么忽略了中国人文化心理的东西,在中国人的眼中不会是美的。可以说风水是从文化的角度对科学的一种平衡和校正。
  
  风土影像
  
  明媚与暗哑,用最短的语言慢慢收进记忆,光与影的交错,记录下最为美丽与激动的时刻。各地各民族的风土影像,是社会民俗最集中的展现,是挖掘本地、本民族深藏的物质、文化基因的切入点,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本期的风土影像,将带您领略西藏独特的婚俗文化,充满趣味性的老鼠故事令您感受最具中国风情的节俗、婚俗文化,还有布依族婚庆典礼令你目不暇接。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据目前所知,大约在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在中国发展兴旺,那时人们就开始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建筑居住空间,其主要形式有巢居与穴居。可不要小看了这些原始的建筑,正是它们的出现,使得以氏族为血缘关系的原始部落确定下来,这是中华先民从原始走向农业定居生活的重要文化标志。  根据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不同,原始建筑通常分为穴居或半穴居、巢居、干栏聚落几种形式。 
期刊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肚于读古书”  ——郭沫若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参观完殷都遗址后所赋的诗词反映了殷都遗址的重要史学价值,可以说殷都遗址是先秦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历史文化的缩影,从这里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先秦时代的历史印迹。    殷墟是先秦文化的缩影    1899年,甲骨文被著名学者王懿荣发现。10年后的1908年,甲骨学前辈大师罗振玉搞
期刊
有人类的地方就有风土人文,人类所有民族的风俗都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在元旦即将到来之际,伴随着新春的临近,我们将各地民间风土习俗中的传统年俗文化奉献给读者。    元旦    说年俗,首先要从新年的第一天“元旦”的来历说起。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
期刊
当格调游离于大众审美之外,艺术便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精英所关注的焦点。沉淀在历史当中的气质由一些看似平常甚至很不起眼的什物散发出来,这样的魅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于是我们与您一起,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探访那些为中国艺术产生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太师们,分享和学习前辈艺术大师无与伦比的成就而今天华夏大地上又有多少座城市又成为全世界关注的新的文化焦点、艺术之都,于是我们关注于现代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当代艺术
期刊
一个和风旭日的下午,笔者一行来到深圳画院观看“冯纪忠和方塔园”的展览,在深圳画院严善錞副院长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一个由声、光、影组成的奇妙的建筑艺术空间。  “由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艺术是深圳画院近年来所做的尝试课程。”严副院长一边介绍,一边和我们聊起了这次特别的展览模式。近年来,深圳画院在致力于传统艺术向现代转型的同时,也努力关注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将以往平面性的图片展示带入生动性、互动性的
期刊
恽寿平艺术天赋很高,早年向伯父恽向(明末山水画家)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得名甚早,但中年以后(约40岁左右)转为以画花卉为主。他从明代沈周、陆治、孙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创作经验,再参考画史文献资料,“酌论古今,参之造化”,从而创造出一种名为“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其特点是抛开院体画先勾勒轮廓后填彩敷色的方法,而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在造型
期刊
提到城堡,可能在人们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英国那种庞大而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堡建筑,其实这种城堡式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南方土地上早就存在着,并仍将继续保持下去。    土楼建筑——城·墙意识的延伸    城堡式宅第的出现与中国的历史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城墙意识的延伸与发展。历史上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城和墙的国家。城,自创建之初是基于军事防卫目的。天子和诸侯们修城,就是要建立一个能保卫自己和臣民的堡垒、一
期刊
在西南贵州,地无三尺平,沟壑纵横的高原上,一个历史久远的民族生息繁衍着,这就是布依族。布依族与壮族有着不同寻常的族源,更与西汉夜郎古国有着非浅的渊源,250多万人口,集中散布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阳、安顺地区,跻身贵州第二大少数民族之列。独特的民族必然产生独具特色的风情,布依族婚俗以自有的独到之处,而为人所津津乐道。  布依人过去有族内通婚的惯例,婚姻大事尤为注重“父
期刊
殷墟是一座保存无数珍品的“地下博物馆”。如今,殷墟为展示发掘和研究成果,并保护遗址的总体风貌,在洹水岸边修建了一座在地平面以下的“殷墟博物馆”,几百件精美的殷墟出土文物在这里熠熠发光,使人们受到当时高度发达的殷商文明的强烈震撼。来到殷墟,除了可以追忆殷商时代宫殿建筑的伟大外,更能通过一些出土的实物去真实地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手工艺技术。
期刊
中国地域之辽阔,民族之众多,历史之久远,婚俗样式异常丰富多彩,大同又有小异,犹如缤纷万花筒,让人目不暇接。  奇丽弘深的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她和黄河文化南北交汇,澎湃激荡,形成奔涌不息的中华文化之巨流,汇入古代世界文明的海洋。在长江流域,有着许多丰富而又多彩的恋爱婚姻习俗。而长江发源地居住较多的少数民族是藏族,随着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具有独特韵味的藏族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