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前提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ydm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邓小平反复提到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什么叫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包含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字叫共产主义的意义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什么叫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也就是要探索和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另一个是在马克思主义又指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意义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什么叫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就是要探索和回答怎样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运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议理论体系;思想前提;探索
  [中图分类号] A8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470(2009)02-0004-05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我们党30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由原来的三个重新概括为四个,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个问题的前面,冠以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胡锦涛同志的这个新概括,彰显了确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却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导致了种种失误和偏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通过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在思想路线和党风学风上进行拨乱反正,确立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思想前提。
  
  一、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便是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人们并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如在1985年8月28日的《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一文中,他说,“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1];在1989年5月16日的《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中,他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2];在1988年6月22日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斯图时,邓小平指出:“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什么叫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搞清楚。现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从经验教训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什么叫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字叫共产主义,这仍然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信条。”[3]
  邓小平在这里反复提到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什么叫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包含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在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字叫共产主义的意义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什么叫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也就是要探索和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另一个含义,在马克思主义又指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意义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什么叫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就是要探索和回答怎样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运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主要探索和回答了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和在我国存在的这方面的三个问题:怎样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怎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怎样继承和发展马克主义?
  
  二、怎样认识和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为什么说多年来对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什么叫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人们没有完全搞清楚呢?这个问题抽象地看似乎难以理解,可是,把它放到实际生活中去,就一目了然了。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历来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革命的科学,是行动指南。毛泽东也指出,不应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个别字句看作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圣药。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在毛泽东在世的时候,林彪就大搞个人迷信,以“毛主席最亲密战友”的名义鼓吹毛泽东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在毛泽东去世以后,又有人提出要用“两个凡是”去对待毛泽东言论的方针,企图照抄照搬毛泽东晚年的个别论断去剪裁现实,打着“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去坚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应该怎样认识和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通过先后两次、从两个角度批评“两个凡是”来阐明问题:一次是邓小平把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同毛泽东的个别论断明确地区别开来,强调要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由此构成的科学体系上去把握毛泽东思想,而不应该把它肢解、割裂开来,把毛泽东的个别论断绝对化、神圣化。邓小平指出,“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至于个别的论断,那么无论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这些都不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4],“所以,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5]。
  邓小平还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客观实际。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教育部某主要负责同志因受“两个凡是”方针的影响,对于1971年由张春桥、姚文元修改定稿、毛泽东画了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的错误提法不敢大胆说实话、拨乱反正,为此,邓小平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我国教育界实际情况,强调指出即使是“毛泽东同志画了圈,不等于说里面就没有是非问题了”,因为“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如果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从实际出发,反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还谈得上什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呢?”[6]。
  这样,邓小平就从基本原理、科学体系与个别论断的关系以及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两个角度回答了应该怎样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三、怎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没有像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那样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而是首先在资本主义较不发达的俄国取得胜利,在这种国家取得胜利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应该说,对此除了列宁在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等少数情形外,几乎全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不顾本国经济文化较不发达的具体国情,去照抄照搬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取胜以后建设社会主义的某些论断,把它们硬套到本国实际上去,离开了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盲目追求公有化程度提高的倾向,致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社会主义建设反复地遭遇挫折,影响所及,又使一些人对在经济文化较不发达国家能否在一定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去建设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和动摇,使之成为一个世纪性难题。
  《共产党宣言》早就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但从前苏联和其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滋长和发展着超越阶段、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来看,对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问题,人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在我国,毛泽东较早地觉察到苏联模式的一些弊端,并提出要以苏为鉴,力图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但却并没有从苏联模式离开了本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阶段地盲目追求公有化程度的提高的错误倾向中吸取教训,相反地,他还把这种错误倾向和所谓越穷越要革命的想法结合在一起,在1958年发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大跃进”,在1966年又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轨道,发动“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濒临崩溃边缘。
  正是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指出,“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7]。而在这个问题上,最大的实际就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为此,在1987年8月的一次谈话中,邓小平强调说:“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8]。据此,党的十三大指出,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而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已实现的工业化、商品化、现代化。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此,江泽民同志指出:“确立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二是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9]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于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进行战斗的人来说,这是一条耳熟能详的基本原理,但为什么只是到了邓小平,才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解开经济文化较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世纪性难题呢?这是因为邓小平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人们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去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不是从原理、原则出发,削足适履地让客观现实去适应理论和原则。邓小平说过:“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人民的觉悟有高有低,国内外阶级关系的状况,阶级力量的对比又很不一样,用固定的公式去硬套怎么行呢?就算你用的公式是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各国的实际结合,也难免犯错误。[10]”为什么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式还难免犯错误?原因在于这种用法就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公式出发的基本原理。
  四、怎样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变化了的条件下,应该怎样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有些人往往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割裂开来,或者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针对彼时彼地情况提出的某些论断,教条主义地照抄照搬到此时此地,或者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迷失方向,忘记了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作分析情况和问题、指导自己行动的指南。这样相反的两极还是相通的,有些人在教条主义地照抄照搬失灵之后,就跳到另一端去鼓吹“马克思主义失灵论”或者“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抛弃马克思主义。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戈尔巴乔夫,他在从1985年开始搞的“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改革方案因为继续苏联模式的错误使农轻重比例失调更加严重等原因而遭到失败后,就使其改革由“完善社会主义”转到民主社会主义的方向上去“更新社会主义”,结果导致苏联剧变解体。
  针对着这些错误倾向,邓小平先是否定了倒退和停滞,强调要解放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创新。他在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我们当然不会由科学的社会主义退回到空想的社会主义,也不会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前或一百年前的个别论断的水平,所以我们反复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1];接着,他又主要致力于回答怎样在变化了的条件下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在1985年的全国党代表会议上,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身”[12];而在1989年的《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中,他又强调“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因而“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3]。
  这样,邓小平就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统一到了同一个过程之中:
  一是“根据现在的情况”,就是说要立足于现在的实际,而不是立足于过去,因而也就不能指望到马列的本本里去找到他们去世之后几十年、上百年所产生问题的现成答案;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立足于现在的实际,根据现在的情况,自己去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这就从根子上破除了躺在老祖宗身上的懒汉式教条主义。
  二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也就是“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说,在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时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作为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从而就没有丟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也体现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继承观;但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又是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在研究新情况、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说出了马克思主义老祖宗所没有说过而又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发展趋势的新话来。
  三是这就“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正是在“人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人们“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所以,这是一个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融为一体的过程,一个以继承为依托、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寓继承于发展之中的过程。邓小平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统一起来、融为一体,这就为正确地解决把两者割裂开来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问题指明了方向。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都始终坚持和不断向前推进这种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统一起来的传统。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丟,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14];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又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胜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所在”[15]。
其他文献
我们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理论武装、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重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良好学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视学习,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也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在新形势下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从根本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措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孩子们都爱音乐。许多孩子从小就有能播放音乐的玩具。到了三岁左右,孩子们就能在愉快的音乐中自由地唱歌跳舞。快乐是儿童学习的动力,孩子为快乐而学习。因此,老师应当成为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教师作为艺术的传播者,更要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强音乐教学研究.音乐教研活动就是通过音乐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出自己在音乐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土壤之中,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基本国情、时代特征及人民群众生动实践的结合点,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之进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对实践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
实践是证实理论的必备环节。基础的化学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对实验步骤的兴趣。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在初中化
游侠诗对于侠文学和武侠小说的主要贡献是游侠诗在诗中创造了多个侠客的补充意象,如美酒意象、刀马意象、浪游意象等等。这些意象与侠客共同出现在游侠诗中,与原有的侠客意象发
随着新课程改革范围的逐渐扩大,初中数学教学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全面分析、学习,认识到了数学课堂生活化是当下教育的趋势,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
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增强思品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此外,他还具体提出了八个“相统一”,为新时代推动思品课改革创新,提高思品
本文通过对电视剧《兰花花》故事原型、基本情节的介绍,对故事暗线推动情节发展的分析,对剧中“祠堂”文化的表现和剧中人物以祠堂皈依①为爱情终极的解构,在肯定剧作塑造了一个
30年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引发了一场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放思想从此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形势下,同样要运用好解放思想这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