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学有效性探索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ytsx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凸显小学品德课程的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走出传统德育权威说教、机械灌输、空洞讲解的误区,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课前调查:有效课堂的基础
  
  课前调查是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对于确保40分钟的品德课教学有效进行,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学生在收集资料、处理和使用资料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优化课前调查,为有效品德课堂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
  组织开展课前调查时,教师除了让学生明确每次要完成的任务外,还要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给学生以及时的指导。首先让学生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如看电视、阅览报纸杂志、开展社会调查、上网搜索信息等等。农村学生因家庭条件限制,有电脑的不多,搜集资料渠道有限,对此,我们可将品德课和信息技术课有效整合,让学生能快速地从网上获取所需资料。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以方便学生高效搜集资料。其次,要教会学生明确分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能力的大小,组成三至四人小组,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不同的任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从而将课前的调查和课内交流工作落到实处。再次,提炼资料,深化思考。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往往多而杂,不宜在课堂上直接交流,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细心提炼,重新组合资料,让观点更清晰,重点更突出。最后,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交流活动。课堂交流是课前资料搜集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让他们通过绘画、小品表演、手抄报展示、快板编写等多种形式呈现调查成果,对即将学习的主题萌发感性认识,从而为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如在《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调查人们遵守规则的情况。有一位同学在15分钟内观察到有140人骑摩托车不戴头盔,于是用统计图进行了直观展示。汇报过程中,他深有感触:“一调查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人不守交通规则。怪不得交通事故那么多!”他的发言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大家纷纷把课前调查的情况展示出来……这样,课前调查对学生形成珍爱生命、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活动体验:有效课堂的途径
  
  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靠听讲来学习。由此可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实现有效品德教学的重要途径。
  《从一粒米说起》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从一粒米算起”的活动。全班50人,每人一天浪费一粒米是50粒,学生觉得没什么;全校约有1500人,每人每天浪费一粒就是1500粒,也没多少;老师接着说,全国有13亿人口,每人一天浪费一粒米是多少?孩子们一下子算出来:13亿粒。按50粒米约重1克计算,13亿粒是多少?孩子们埋头计算后回答:“大概有36吨,足够我们全班同学从六年级吃到大学毕业了。”“哗——”课室里顿时沸腾起来,要节约不要浪费成了学生此刻的心声。再如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爷爷奶奶好》一课教学中,为帮助学生体验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关爱,老师邀请几位爷爷奶奶来到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您的孙子最喜欢吃什么?(2)您的孙子今年几岁了?(3)您的孙子生日是哪一天?老人们对答如流。之后,再让这几位老人家的孙子回答关于爷爷奶奶同样的问题,孩子们茫然了,全班的同学也都纷纷摇头说不知道。对比强烈的活动让孩子们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爷爷奶奶对自己这样熟悉,这与他们平时对自己的关爱分不开,而自己却对他们一点也不了解!此时,孩子们的心中更真切地感受到老人家对自己的关爱多么地无微不至!于是,对老人们多点关心、多点关爱的情感便油然而生。在后面“爱的践行”活动中,有的孩子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爷爷奶奶献上一吻,感动得老人们泪珠在眼眶打滚;有的孩子深情地忏悔,说真不该平时对爷爷奶奶呼来唤去……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学生的道德不是“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活动体验,就是让我们从“心”开始,引领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体验,从而使品德课堂教学真正收到实效。
  
  三、发展性评价:有效课堂的保证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必须立足学生的发展,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激励中成长,在评价中发展,能使他们增强自信,激发潜能,确保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新中国新气象》一课的教学中,一个小组的同学用条形统计图汇报了建国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条形统计图虽然画得不怎么样,但老师评价说:“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真棒!”孩子们的脸上顿时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当工业小组的同学展示他们搜集到的新中国的第一辆自行车图、第一枚手表图、第一辆拖拉机图、第一辆高级轿车图时,老师给予了这样的评语:“老师知道你们在找资料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就如开国之初的中国人一样,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轻言放弃,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佩服建国初的人民,也佩服你们小组的同学。”听了这激动人心的话,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能不强吗?
  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给予学生的是自信和勇气,是无穷的快乐。当然,开展发展性评价,不单单是课堂上老师的评语,还应从发展性评价机制、动态化的评价过程、注重质性的评价方法、多元化的评价对象等方面着力。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品德课堂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
其他文献
中国蔬菜面积已达3亿亩,产量7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蔬菜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蔬菜种业作为蔬菜产业的源头,对其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月24日,中
进入高年级,品德教材中增加的许多常识性课文,知识味浓而情感性不足。老师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容易出现偏差,一不小心就把品德课上成了知识型的常识课,只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真正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不断唤醒、鼓舞和激励。”情能激情,惟有富有真情的评价,方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学生的品德养成。因而,品德课堂的实施更需要情感性评价,尤其是在小学。现在,“你真棒!”“了不起!”“你说得真好!”充斥小学品德课堂,师生之间缺乏情感的碰撞,长此以往,这种空洞的、没有感情色彩的评价必然会影响品德课堂的实效,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形成。  故此,笔者以
中国译协第五届全国理事会会议于2004年11月4日-7日在北京举行。这届理事会是中国译协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审议并通过第四届全国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
期刊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不断发展与升级,对于增强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开发以及提高科技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对我国的技术引进战略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与挑战.为
作者针对沭河上游流域的气候、土壤等特点,提出了该流域夏播玉米如何通过选用对路品种、平衡施肥、合理密植等,获得节本增效高产的技术措施。
日本建立以监控贸易摩擦为主,政府、社会团体及企业参与的预警体系,主要包括信息预警机制、法律预警机制、体制预警机制.日本的经验表明,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能够防患未然,减少
彭阳县干旱少雨,水利工程是彭阳县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使水利工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国家近年加大了水库除险加固的
物流标准化的滞后已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同时制约着广东物流业向规范化、高效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理应成为物流标准化道路上的领
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利行业也取得良好的成果。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逐渐得到扩大。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及民生的饮水问题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建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