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思、解构与重塑: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浅论

来源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90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话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在融媒体格局下,需要重新审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把握形势与任务;需要系统解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叙事,应对挑战与机遇,进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重塑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形式和话语语境系统,实现守正与创新。
  关键词: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7-0059-06
  话语是承载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也是思想借助语言载体的外在表达。法国思想家福柯认为,话语是占据一定社会文化地位的特定群体就特定问题为特定目的,采取特定手段策略向特定对象表达的言语符号。话语即权力,权力是影响话语的根本因素,话语的产生总是受到权力的控制、筛选和组织。[1]话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其内容质量和传播效能将深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勃兴发展和融媒体格局的初步形成,大众传播的媒体整合与话语融通趋势凸显,突破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藩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新的传播生态。因此,在融媒体格局下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提升高校育人实效,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容回避的时代论题。
  一、价值审思: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与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力量进行意识形态统治的观念与方法”。[2]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既要彰显鲜明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意识形态导向,又要积极适应时代变革,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展现话语力量。
  (一)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振兴、民族复兴中的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工作大会、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表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因此,在新背景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目标、新使命和新要求。
  1.新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什么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先后提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又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明确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这也是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凝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迫切要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新的历史方位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论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4]当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以“90后”“00后”为主,他们思想敏锐、视野宽广、观点鲜明、个性突出。与此同时,纷繁复杂的多元社会思潮在高校广泛传播,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反智主义等错误思潮潜暗滋长、交织奔涌、裂变蜕化,各种敌对势力也从未停止与我们开展争夺青少年的斗争。因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也要增强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价值,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3.新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怎样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学生身上,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内容改革,统筹育人资源,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中美贸易战”“香港修例风波”“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热点事件,广大青年学生更加积极地关照社会,更加直观地认知世界,也更加自信地平视世界,更加自觉涵养家国情怀。广大青年学生的命运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相较以往更加紧密相连,这既是青年学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新机遇,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二)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
  1.培养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体验、解构、分析媒介信息,创制媒介产品的能力和素养,表现为传播主体对媒介信息的评估素养、择取素养、理解素养、应用素养和表达素养等多个方面。融媒体格局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核心任务就在于教育引导学生认知媒介、理解媒介,进而成为媒介,引导作为传播主体和受众的学生形成批判思维,突破信息茧房和群体激化,具备独立的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生产能力及思辨能力。
  2.提升网络自律
  “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成为融媒体背景下师生群体的生活常态,沉溺于网络和媒介的大学生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和他人、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人际关系趋于淡漠,社会适应能力减退,社会责任感淡化。因此在融媒体背景下教育引导学生对媒介技术、网络现象进行伦理判断和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形成博观约取、慎独慎微的自律精神,进而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规范尤为重要,这也是融媒体格局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3.增强价值认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意识形态话语的灌输和教化。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完成教化任务的同时,又赋予了增强受众价值认同的新任务、新使命。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涌现,高校学生面对汹涌而至的社会思潮缺乏足够的辨识和判断能力,价值困惑、信仰失落问题广泛存在。因此构建“融媒+思政+服务”的新思政格局,紧扣引导师生、服务师生两大功能定位,创新工作机制,重塑教育流程,切实增强师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叙事解构: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挑战与机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现实挑战
  1.多元话语挑战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
  融媒体时代,话语传播从单向化走向多向化,话语表达从系统化走向碎片化,话语风格从专业化走向表面化,话语环境从现实性走向虚拟性,多方的话语主体、多样的话语载体、多元的话语内容、多维的话语源来加剧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冲突,消解其价值基础,挑战其话语权威。具体来说,这种挑战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多方话语主体挑战单一话语主体。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多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话语地位具有不可质疑、不容挑战的天然权威性。但融媒体格局下,形成了“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的传播样态,话语权主体范围扩大,话语主体之间的博弈交锋加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控制力、引领力和感召力有所降低。二是多样话语载体挑战单一话语载体。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集中于思政课程等主渠道,建强思政队伍“主力军”,夯实思政课程“主渠道”,就在很大程度上落实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融媒体时代各类话语载体疏离,条块分割态势明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缺乏必要整合,“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的自上而下的教育教化功能被大大削弱。三是多元话语内容挑战单一话语内容。万物皆媒、融媒万物和资讯爆炸的融媒体重塑着信息内容生态,海量的话语内容挑战着传统的侧重于理论宣传、思想灌输和政策宣讲的话语内容体系,高度抽象、深度概括的理论词汇愈加难以获得青年学生群体的广泛认同。四是多维话语来源挑战单一话语来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要来源于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文件,“政治性话语”“教育性话语”“学术性话语”的权威不容质疑。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来源于各类媒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网络环境下与多元文化话语、流行话语的竞争博弈中常常落于下风”[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批判力和权威性被各类媒体信息冲击,易于陷入“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宭境。
  2.失范话语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认同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失范是我们必须警惕的重要问题,在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和党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背景下,必须严格把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增强青年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认同。首先,要警惕话语政治方向失范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事关国家根本、民族命运、人民福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站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高度,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近年来,部分高校教师缺乏政治认同,“呲必中国”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在课堂内外发表错误言论现象屡见不鲜,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政治引领“失能”。其次,要警惕话语舆论导向失范问题。“流量时代”各类媒体依托“流量”转型和立身,在信息流瀑、资讯爆炸的大背景下,部分媒体为吸引流量、扩大影响,将利益偏好凌驾于事实真相之上,主动引爆舆论,打造“舆论广场”“舆论判决”。这种“全民舆论”易使青年学生轻信网络谣言,产生共鸣,引发各类舆情事件,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话语舆论引领“失语”。再次,要警惕话语价值取向失范问题。融媒体时代各类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泛娱乐化话语表达现象突出,以戏谑的方式对社会事件进行评价嘲讽现象有之,宣扬“怀疑一切”的怀疑主义论调现象有之,传播各类低俗夸张话语信息陷入“娱乐至死”的陷阱现象有之,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引领“失效”。
  3.规定话语阻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优化,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思想性、文化性、教育性、規范性等意识形态属性,实践层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受制于主客观因素,在话语创新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囿于对传统话语体系固守和坚持,思想僵化、故步自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甚微,甚至引起教育受众的反感,话语理论创新存在不足。此外,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把握话语转换的界限不清,不能有效厘清话语转换“程度”和“边界”,未能有效整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思想与现实的关系,将各类政策文件、法律法规、领导讲话直接适用为课程话语,教育效果不彰,话语转换创新存在不足。再次,融媒体时代掌握媒介话语传播手段是最基本的生存之道,但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话语表达能力、话语传播方式、话语媒介素养和话语环境掌控等方面都亟待创新,话语传播手段创新存在不足。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时代机遇
  1.开放式话语场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话语语境。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集中于教室、报告厅等传统场域,以灌输式、劝导式的理论教育为主,但自上而下、单向输出的填鸭式教学,往往难以真正达到思想教化、淳化人心的目的,甚至使得部分学生产生逆反情绪,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不彰。融媒体时代,随着VR、AR、物联网、人机交互等新技术的适用,智能化、个性化和泛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建构成为可能,有助于借助使用融媒体内容呈现、师生即时互动、学习情境感知、自适应教学服务等功能,为学生带来图、文、光、电等全方位、立体化、沉浸式的教学体验,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载体,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   2.海量式话语资源丰富高校思想政治话语语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受制于其价值传播、意识形态教化的工具理性,固态化、抽象化和规范化的理论表达多,理论色彩浓,存在政治话语空洞说教、文件话语古板冷漠、学术话语晦涩难懂等现实问题,导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沟通阻塞。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实现了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不同媒介实现内容、渠道、终端融合发展,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汇,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意涵。
  3.个性化话语表达优化高校思想政治话语语态
  融媒体时代的传播产品涵盖“多种意媒”元素,信息传播的“跨介质”“跨平台”,信息来源的多元化、碎片化将是融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以UCG(用户贡献内容)为標志,融媒体技术使得人人成为信息生产者、加工者、传播者,信息来源更趋多元,公众议程设置、话语力量将得到增强。以融媒体为背景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限于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自由性、开放性和去中心化特点进一步凸显,或幽默风趣,或直白诙谐的表达方式将优化高校思想政治话语语态,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范式,消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认知“鸿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及性和实效性。
  三、系统重塑: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守正与创新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需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方式和话语语境等多维度着力,全面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以增强话语主体的主导力,话语内容的说服力,话语载体的辐射力,话语表现的亲和力和话语语境的耦合力。
  (一)话语主体重塑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关系。”[6]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过程本身就是“主体对象化与对象主体化统一的过程,具有创造对象价值和优化主体的双重功效,体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主体人的价值”。[7]在融媒体格局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形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话语主体。教育者应勉力突破传统灌输式教育主体模式,增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互动联动,形成和谐的话语身份秩序。一是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铸魂者先铸其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传道受业解惑”的价值初心和职业责任,要严格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基本要求,提高思想政治教师政治定力、理论内力、教学功力、人格魅力和媒介能力。二是强化“受教育者”的能动参与。经历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征程的新一代,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教化对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主体。近年来,作为网络原住民和移动互联网原住民的“95后”“00后”屡屡在各类境内外舆论和思潮交锋中展示出强大的话语表达、话语创新和话语斗争能力,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在融媒体格局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中,青年学生群体的创新主体作用不能缺位。三是强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良性互动和教学相长。教育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良性互动影响意味着对话、参与和相互建构。对教育者而言,良性互动影响意味着知识的传授、分享和理解;对受教育者而言,良性互动影响意味着受教育者主体性凸现、个性解放以及在教育中进行自主建构。
  (二)话语内容重塑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核心是话语内容创新,要坚持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内核基础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体系。首先,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马克思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8]纵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历史脉络,不难发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现了由革命话语—建设话语—发展话语—强国话语的革新转换,但坚持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内核从未改变。因此在融媒体时代,无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方法、话语手段如何创新,都不能改变这一价值内核。其次,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体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绝不是固经颂本般“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而须因时而变,因势而新。[9]具体来说,要坚持政治话语与社会话语相结合,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相结合,灌输话语和情感话语结合,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结合,传统话语和现代话语结合,改变片面的宏大叙事话语风格,讲好学生身边的好故事,诱发学生的同理心,做好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权力话语的教学转译,真正解决好“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
  (三)话语载体重塑
  融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既要坚持用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也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0]因此,要真正抓好教师队伍这一关键主体,抓好教学改革这一关键任务,抓好制度建设这一关键保障,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此外,要深化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探索融媒体格局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革新。高校要充分运用融媒体技术,构建集“政治引领+新闻咨询+政务服务+教育引导”的媒体矩阵,推动物理空间、体制机制、应用平台和业务流程等多层面融合,打造“一屏、五平台、N端”的架构体系,形成“策、采、编、播、发、管、控、馈”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内容生产和信息反馈体系,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多元互动”的融媒+思政格局,形成“多维互融”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途径。
  (四)话语形式重塑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要坚持传统话语的创新表达,构建融合的媒介话语形态。一是单向灌输和双向对话相结合。灌输式教学方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模式,在育人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融媒体时代教学主体的双向对话不可或缺,要真正教育教化引导学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导人。二是显性教育和隐形渗透相结合。显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态,必须加以坚持。诸如校园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等隐形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年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因此,要推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补充、有机统一,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思想性、亲和力和感召力。三是群体传播与分众传播相结合。针对融媒体格局下海量数据信息的传播特点,要强化无差别的群体传播和针对性群体传播结合理念,既要“大水漫灌”普遍性传导核心价值,又要“精准滴灌”,适应受众群体的个体化、特色化、差异化、分众化教育需求。四是文本话语和图像话语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的重要途径,必要的文本话语传播不可或缺。但在融媒读图时代,也要丰富数据、图像、画面、表情包、弹幕等图像话语表达形式,铸魂育人、立德树人。   (五)话语语境重塑
  语境是承载话语行为的综合体,辅助话语内容的理解和目标的实现。融媒体格局下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中阻梗”,打通话语自信“最后一公里”,必须推动实现理论彻底性和话语亲和力相统一,澄澈社会语境与优化个体语境相结合,注重话语语境与话语内容相耦合,营造时代气息浓厚的平等、协商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话语境。一是要实现理论彻底性和话语亲和力相统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融入学生、关照学生,从网言网语、群言群语、新言新语提炼丰富养料,夯实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做到理论的彻底性和话语的亲和力的高度统一。二是要澄澈社会语境与优化个体语境相结合。针对融媒体背景下各类媒介信息虚拟性、去中心性、缺场性等特点,要通过“有效的理论剖析、理论反思、教育引导,以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社会思潮的统领和整合来帮助大学生澄清模糊认识、分清是非界限”[11]。三是要注重话语语境与话语内容相耦合,尊重受众群体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语言风格,防止脱离特定语境的教育表达,避免产生“低级红、高级黑”的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许宝强、袁伟.语言与翻译的政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3.
  [2]尹毅,賈韬.从“解构”到“重构”:自媒体时代恩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J].江苏高教,2020(12):123-127.
  [3]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277.
  [4][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48+329.
  [5]张东亮.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困境与出路[J].湖北社会科学,2020(7):163-168.
  [6]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与规范[J].教学与研究,2014(11):53-59.
  [7]林伯海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主体性的要素构成新探因[J].思想教育研究,2011(2):10-14.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7.
  [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1]杨波、戴艳军.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吸引力[J].人民论坛,2021(Z1):147-149.
  
  Abstract:Discourse,asanimportantfactor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universities,affectstheeffectivenes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theeraofconvergedmedia,itisverynecessarytoreconsiderthevalueofthediscourse.Wehavetograspthesituationandtasks,reformtheexpression,respondtothe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andinnovatethediscoursesystem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Wealsohavetoreshapingthesubject,content,carrier,formandcontextofdiscourse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Keywords:ConvergedMedia,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Discourse
其他文献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及平台体系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已成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我国区域经济韧性的强劲引擎。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的“联结”“联动”及“联体”价值共创模式对于区域经济韧性主体耦合、过程耦合及生态耦合的驱动作用,需着重从政府引导、治理机制、模式匹配、国际接轨等方面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实现新时期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及高质量发展。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应急式社会治理要求运用不同于平常的特殊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这会带来三重困境,即政府力量主导与多重力量之间的平衡、非常规手段和法治规范的平衡;应急式社会管理与平等价值观的平衡。解决这三重困境,需要构建多方力量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需要着力打造多元融合、高度自治、整合协同、运转协调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需要提高兼顾户籍人口和实际居住人口的公共服务政策供给水平。
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缺乏相应的信息处理手段,实践中主要存在与前科制度产生逻辑矛盾、刑满获释者再社会化遭遇困境,以及个人信息具有被侵害风险等问题。鉴于此,应确立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原则,细化刑事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规则,规范裁判文书的使用并完善救济措施,力求在遵循司法全面公开的同时,兼顾个人权益的保障。
随着0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主力军,其独特的群体特征为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校亟待革新学风建设体系。通过深入剖析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从学生、教师、高校、社会四个层面来分析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并利用AHP的方法构建出适用于00后大学生的学风建设指标体系,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探究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的实现路径,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体系。
中图分类号:U655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装饰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是装饰工程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工程造价控制阶段,只有做好了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才能够在工程造价领域获取成绩。本文首先对装饰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进行了简要分析,之后着重阐述装饰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影响的因素,最后做出装饰工程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希望能够对装饰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起到一定的帮助。  0 引言  随着
期刊
智能社会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基于互联网联系到一起,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万物感知将是智能社会的特征。许多本由人类完成的甚至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都可以交由人工智能完成,但若人工智能因自主决策造成损害,人类又无过错,是否应由人工智能对自己的损害行为承担责任呢?设问的前提是人工智能必需具备法律主体资格,然而,法律制度始终是以人为中心的,法律调整的终究都是因人的意志和行为而发生的法律关系,人工智能本质上还是机器,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因此,可以通过制定人工智能技术法律伦理规范,参照《民法典》侵权
基于2012—2018年的CFPS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非农就业家庭负债对消费的影响,并进一步从消费层级、负债结构、户主年龄与省份的组群差异角度分析负债影响消费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当前农村非农就业家庭负债显著抑制了家庭消费,且抑制程度在不同层级的消费、不同来源与用途的负债、不同户主年龄与地区的样本家庭中有所差异。据此,建议控制家庭负债规模及债务结构,探索家庭与个人破产制度,以及稳定家庭收入、健全福利制度等,以减少家庭偿还债务的经济压力,降低负债抑制消费的消极影响,进而充分发挥负债缓解流动性约
摘要: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存在政治研判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教学中的思想引领有待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待提升,自身积极性有待调动,智慧型人才培养有待改善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自身因素、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的考试模式和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没有根本扭转等影响。智慧型教师的打造和培养,关键在教师自身,同时,也离不开学校和主管教育部门在培养、培训等方面协同配合。  关键词:智慧教育;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媒体走向智能化的背景下,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重要载体的县级融媒体中心,须同时呼应媒体深度融合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期待,对自身发展进行再定位,以媒介深度融合深度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应从传播生态、公共价值、文化自觉的三重视野出发,以新技术赋能探索未来媒介操作的逻辑与范式,以数据挖掘和数据运营统合县域各项资源,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融媒体平台,重塑基层舆论生态,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传承创新地方文化,达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顶层设计目标。
在《波德莱尔》这部传记批评论著中,萨特以“存在先于本质”为出发点,指出在个人命运的形成过程中,对自由的理解与把握至关重要。萨特深入分析了波德莱尔生平各种荒唐行径,揭示了其中隐藏的“自欺”动机,颠覆了长期以来西方批评界对这位法国诗坛奇才的主流认知,进而证明了“命运是自我选择”这一观点,同时也为当代作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