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与熟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_C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及今,一谈到读书,不外“博览”与“熟读”二道。
  天底下有太多新鲜事,唯有博览群书方能使我们窥见世界更多的精彩与不同。清代唐彪说:“欲知天下之事理,则诸子中,诸语录中,典制志记中,九流杂技中皆有不可不阅之书。”所观之书的内容要博,所览文章的风格也要博。韩愈、柳宗元之所以为古文大家,便是因为他们读书从不独趋一格,而是博采众长,“清浓虚实、长短奇平并取”,最后随着生活的积淀,内化为自身的识见与感悟。
  需要强调的是博览并不等于滥读,必须确定正确的读书方向并且选择重点书目,否则便如无头苍蝇横冲直撞而一无所获。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自主选择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能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发挥更大的价值。我们常常在阅读中面对“看了半天不知道在说什么”、“看了很多东西但立刻就忘”的困境,这正是总结能力不足的表现。博览不是走马观花,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而是善于总结并且引发思考。
  博览能够开拓眼界,使我们于所见之外发现世界。然而思想的深度有赖于熟读。
  熟读要求对书中内容的理解精确精深,从而引发个人独特感悟。我们每个人从小至少熟读过几首诗,摇头晃脑、大声诵读是我们对熟读最初的体验。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到现在仍能古诗古文脱口而出的我们回望童年,真如朱老夫子所说——那些文章像是长在了自己的身上,已经可以随时调用,已经成为性格的一部分。
  不过这样的熟读百遍,并不是糊里糊涂,机械生硬地读。清代蒙学教育家崔学古提出,读书应该“求明,不先求熟。明则自然易熟”,主张先把文章讲明白,然后要学生读且复讲,讲后再读,读熟再温,最终“得趣全在涵泳”,这样读下来的文章,才会让学生在久远不忘的同时,提升思考力,进而引发个人感悟。这与朱熹在读书上所持原则大致相契:眼到,口到,心到。读书时要目览,口诵,心领,先疏通文章脉络,其次精微阅读,字里行间处处存疑,处处思考,最后回归文章主旨,含道映物,形成自己的理解。
  博覽与熟读之间其实不分先后,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博览与熟读间要充分协调,协调好博览与熟读,便是阅读到了深处,那时即是:“文章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这时一切语言文字都已经化为思想的一部分,有了这样的积淀,岂不是再写文章时凡意欲所言,皆笔随心至?想说话时能字字珠玑?想沉默时便随时入境?……这真是令人羡慕至极。
  大好年华正在眼前,此时正是我们阅读的黄金时代,只要我们把握好“博览”与“熟读”,定能内修于己,外游远方,咏之舞之,放出我们最自由驰骋的思想。
其他文献
投影  水中月,镜中花  这些虚幻的美,浮在世人的心中  罌粟一样迷惑  没有谁注意,石头的影子  比石头还坚硬,牢牢地扎进  自强不息的灵魂  月影斑驳,曲径通幽  不朽的灵魂,与打坐的石头  一起参悟春夏秋冬  一群白色的鸟  一群白色的鸟  栖息湖面,树枝,湿地  一簇簇白色的闪电  掠过半山的墓地  微风轻拂,清明时节  树上的嫩芽,探出婴儿般的脸  祭祀的炮仗,在空中炸响  白色的鸟,一
期刊
全国最大的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生产力促进中心,是从1992年开始组建的。从我国第一家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至今,经过16年的建设与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已成为全国行业规模最大
桃花雨  在春心深处  编织,斑斓的梦想  不期而遇的传奇  洇透,桃花的笑靥  于是——从低垂的蛾眉间  走出来的心思  燃起一场纷飞的雨  醉了,一个季节的妩媚  榴花情  清醅酒,红酥手  挽起了春与夏的两情相悦  衣袂飘飘,清丽而脱俗  动了五月诗意的情怀  一抹艳红,抬高了  五月别样的明媚  激情,似火燃烧  乱了初夏烂漫的光阴  你如一弯新月,钓起了  岁月活色生香的恋曲  让人越听
期刊
前几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点赞者寥寥无几。自以为那条朋友圈的质量与寻常无异,于是我便疑惑地询问平时从未“迟到”过的好友。滴答一声,微信聊天界面左下角弹出一块鲜绿,她用一种阴阳怪气的语调向我抛来一条语音:“今天敢刷朋友圈的怕都是勇士。”  直到我专门看了眼日期才恍然大悟——啊,今天是五二零啊。  我对这个日子没有什么太大的感情,没有期待没有意义便就属于那一年三百多天的普通日子。普通的日子普通的过,周日
期刊
作者简介:王鼎,贵州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翻译硕士研究生。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历史的车轮再次驶入时光的下一个隧道,而我也在这些如细沙般流逝的日子里成长、成熟。  提起天桥,人们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幅高耸入云,隐天蔽日的铁索画面。而我今天所写的桥是大学门口的人行天桥,它是我每周一、二、周五上班的必经之所,你一定会问:“有斑马线不走,为啥走楼梯过天桥呢,多此一举干嘛?”因为我对现代的司机车技不
期刊
“犹上青天揽明月”,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狂放不羁的李白。无论从他的著名诗作,还是人生轨迹中,都能体现出他性格中追求自由的本性。究其本性形成的原因,有着许多互相关联的联系,同时也为他日后的人生境界追求奠定了基础。  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他的性格形成也离不开蜀地文化的熏陶,但也由于这种迁居,潜移默化地铸就了他的自由随性,使他接受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单从思想上来说,就有儒家、道家及纵横家三
期刊
什么是旅游?旅游,顾名思义,便是旅行和游览。从学术角度来说,旅游是指“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在大众的眼中,旅游是一个摆脱固有环境,去享受、娱乐、观光的过程。它不仅能愉悦人的身心,而且能增长人的见识、开阔人的视野。但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旅游更多意味着体验。  有人喜欢跟团旅游,遍览风景名胜;有人喜欢独自背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有人喜欢约上三五好友,横穿大江南北。于
期刊
作者简介:檀昊,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  以前不曾对年龄有过感觉,只是认为过了一年长一岁,只不过是时间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罢了。可是不觉间已经二十有四,曾经的一些好友学伴都成家立业,有的连孩子也已降世,也不知道这对他们是否是最好的归宿。而对我而言,我在二十四岁的时光里,不管是否会因为有些事情感到后悔,几乎每一年都会在突然想起时,回忆自己的以前,。  现在每次看到小孩子,都会回想起自
期刊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曾记否,那绿肥红瘦?  阳光下,您的缕缕银丝是那样刺眼,那该是凝聚了您多少心血啊!窗外修竹身影婆娑,暖暖的晨光透过枝叶洒在窗上,楼下自行车有节奏的“嘎吱嘎吱”声不绝于耳,空无一人的校园显得更加寂静,不一会儿,您有磁性的朗读声便响彻校园。寂夜里,柔和的灯光映射着您不辞疲倦的身影,每每看到這温馨的灯影,我便感觉有丝丝暖意流遍全身。这灯
期刊
什么能使人体蕴藏丰富的能量迸发出来呢,那就是信心。  我有一位初中时期的班长叫王启林,1975年夏,麦收时节,当时还处于农村大集体时代,生产队用那种旧式脱粒机脱离,这种脱粒机没有任何防险装置,星期天放学回家,才十三四岁的他被生产队长安排去帮忙脱粒,他干事很认真,看到有许多麦穗掉落在脱粒机旁,于是顺手便从地上抓起一把麦穗向脱粒机口喂去,结果高速转动的脱粒机轮子把他的右肢吸进去并打碎了。当时鲜血滚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