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类:“心灵写作”与时事评论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a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精细的亚文类写作如“心灵写作”、时事评论开始盛行。任务驱动型写作使高考作文从具有强烈应试化倾向的“小文人语篇”、从写作体式单一的文学性散文,开始越来越多地和“心灵写作”或者时事评论接轨。
  关键词:亚文类:“心灵写作”;时事评论
  文类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对其都各有不同的划分标准。通常的文类划分方式是“普通文章”(诗歌、戏剧、散文、小说)及实用文章。对既定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致分类,又可以划分出若干亚文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把所教的课文归于某个文类,希望通过学习这一篇文章,进而学会读这一类文章”[1]。
  写作教学也与阅读教学一样日趋呈现这样的趋势,精细的亚文类写作开始盛行。
  任文类如何变化,蕴藏在文中的思维依旧岿然不动。一篇作文由语言构成,而贯穿起一个个字词的是思维。如果说文字似珠子,那么思维就是串起文章的丝线。一篇作文就算语言再生动,结构再严谨,如果内涵肤浅,缺少思想的深度,也不会是一篇好作文。表达,终究是和思维挂钩的,而思维的提升,是基于对生活的思考、对语言灵活自如的运用与操作。
  阅读,是借助语言文字丰富自己的心灵,而写作是帮助自己重新建构内在生命。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不积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很难用语言文字刻下属于自己的记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到“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近几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流行,也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倡导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两大语文核心素养吻合。任务驱动型写作使高考作文从具有强烈应试化倾向的“小文人语篇”(王荣生语)、从写作体式单一的文学性散文,开始越来越多地和“心灵写作”或者时事评论接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对写作的要求中指出:“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的精神。”面对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因时空距离的缩短而带来的新事物所引发的道德问题、社会现象,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究竟应该怎么看?这些问题在中学写作中越来越引人关注。
  在一批材料向“外”转的同时,另一批材料则向“内”转。它们贴近写作者的心灵,让写作者书写自己的心灵轨迹,释放自己的灵魂温度。外在世界纷繁复杂,内在的心灵世界亦是一个广远的天地。
  论述文材料范围“外转”“内转”的厘定,为我们平时积累素材、开展写作提供了一定的方向:不仅要关注周围世界的发生状况,学会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做一个有心之人,而且要做自己心灵的“上帝”,时刻关注自身,促成心灵的成长、成熟。
  两类文章——“灵魂在场”与时评写作,无不是在帮助学生迈向成熟,为迈进社会做准备。
  一、“灵魂在场”与心灵写作
  写作靠的是写作者在行文中贯穿始终的思维。表述是否恰切?语言能否直接而准确地抵达我们想要表现的深度?贯穿字词之间的是思维这根线,由思维这根线将整篇文章连缀成文。
  而我们写就的语言文字对生活、生命究竟有什么用?
  作家刘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证据》中写道:“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與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现在的我们或许可以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记录下某个片段作为生活的见证,但我们却没有办法记录我们精神成长的历程。
  当今时代,心灵在外在拘束下,逐渐被遮蔽,我们没有多余的空间去思考,“心灵在场”式作文可以让我们更多地关注内心。比如201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这是一段哲理化的表述,浅显的语言背后蕴藏着大量的信息。它需要学生平时对现实生活有深入的思考。
  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说的是在关注外在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叔本华说:“在这个世界上,要么庸俗,要么孤独,除此以外选择并不多。”我们究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我们究竟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内心。这样的作文题其实是帮助我们剖析内心。
  心灵之书的范围非常广,做心灵的坚守者,做美好品质的捍卫者。语文,可以在人文上高蹈,给人以美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直指心灵式的文章,切忌凌空虚蹈。就素材而言,我们可以从课文找到建构文章的材料,高尔斯华绥的《品质》、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杨绛的《老王》,无不将最纯真的美好品质展示给人。在此类文章的写作过程中,语文的人文性也得以彰显。
  二、现象分析与时评写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作用”。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学习要服务生活、服务社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思辨性文章的写作在关注内心的同时也提倡关注外在世界。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绝对的便利,它在缩短人与人的空间距离的同时,也造成了人思维的惰性,人们越来越习惯在思维的惯性上简单地滑行,而不作深入的思考。由于交通和通讯的便利,我们现在很难产生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感慨,也很难产生李贺“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波诡云谲般的想象。科技的便利在某种意义上给我们造成了遮蔽。而2016年浙江省的高考题给了我们这样的引导: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社会纷繁复杂,出现的种种现象,需要我们去剖析背后的原因。作文试题的“时事评论化”应运而生。“时事评论”作为论述文的一种亚文体,在新闻媒体上运用广泛,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少,加之学生的感性经验不多,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2]而长期的“小文人抒情”写作导致了对写这类文章的能力的不足。要想在这类文章的写作上做到深刻,不可就事论事,宜从现象触及本质,看到现象发生背后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事物既然存在了,就会有相应的合理根源。阐释的时候,应管中窥豹,给人新见解、新启发。当然,这离不开平日的思考与积累。
  参考文献:
  [1]王荣生,于龙.语文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几点文章学知识[J].语文学习,2012(4):15.
  [2]郑桂华.时评写作教学,不妨一试[J].中学语文教学,2016(6):29.
其他文献
建立了由两种不同材料构成的沿轴向的线状超晶格体系的薛定谔方程,并对(HgS/CdS)nHgS线状超晶格作具体计算,探讨了势阱和势垒宽度对电子能谱的影响。结果表明:沿轴向方向的线状超
对地下高大厂房改变空调送风量,改变风口数量、风口布置方式、送风风速的室内气流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了不同送风方案工作区的平均温度、速度及相应的标准差,最后分析了对工作
转炉提钒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元非线性反应过程,从统计学和反应机理等角度出发,难以建立终点控制静态模型.为此提出了基于增量式遗传RBF算法.它不仅克服了RBF中心个数选择
在招投标时,需要大量的工程量数据计算工程造价.笔者阐述了知识查询和操纵语言KQML的特点及其应用于招投标计价系统中的可行性,从计价角度分析了工程承包合同的类型,构建了工
摘 要:“互文性”文本阅读理论介入语文课堂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突破了传统教学局限于“这一篇”的单一阅读观,形成群文阅读的共力场景。在互文性阅读教学中,教学材料被大大丰富,学生思维被重重激发。互文性阅读借助他文本推进主文本的理解,有助于提升课堂效果,进而实现教学组织的新变化和文本意义生成的新可能。  关键词:互文性阅读;教学组织;文本解读  “互文性”(Intertexuality)是“文本中心”文学
现代各种通信网络的网内和网间信令系统大多是七号信令系统,其对于通信网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可准确地定位和分析通信网的故障。采用高阻跨接和数据库技术,以局域网组网的方法建立的该系统,可全面地监控七号信令网。文中论述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组网方式、以及在实现过程中的技术关键;并从系统数据采集和数据存储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其应用特点。该系统作为通信网的
一、CAI是大趋势.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的应用随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的教学如果不利用这一新技术便会落后于时代.CAI在教学中的地位不会只是一种时髦,由于它的形象、方便、速度、效率等等方面的优点,这一方式势必会被大部分学生和教师所接受,而成为一种潮流.这一时刻的到来会比预想的快.实际上,当学校的教师们把计算机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时,他们自然会把CAI作为他们教学手段的一部分.  
本文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谈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一、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激起学
【摘要】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数学教学中怎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与阐述:(1)注重设置适当的数学教学情境;(2)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3)注重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4)在教学中正确运用鼓励性评价策略.  【关键词】 数学;主动性;情境;主体地位;和谐 
实现敏捷制造的一个关键就是组建联盟制造企业.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资源要素及其需求,利用资源指数概念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建立了基于企业资源要素的资源模型.讨论了企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