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ar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近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全文如下。
  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为推动“十四五”时期全市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适应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全市档案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档案工作精准聚焦全市中心大局,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以及扶贫支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党内主题教育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资政能力不断提升。档案机构改革平稳推进,党管档案工作的体制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档案法治建设取得成效,一批档案行政规范性文件发布实施,档案制度保障更加坚实;行政执法和监督规范运行,依法管理能力得到提升;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全社会档案意识不断提升。档案馆库建设持续改善,档案安全保护继续加强。市档案馆新馆投入使用,区档案馆达标建设取得突破,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成功获批。档案安全检查常态化机制形成,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进一步增强。档案资源更加丰富,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等重大活动、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档案工作卓有成效;档案资源结构更加合理,与“十二五”末相比,全市档案室室存总量增长50.19%,市、區档案馆馆藏总量增长33.42%。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市、区档案馆累计开放档案190.17万卷(件),“十三五”期间编辑出版史料213种3524.5万字,推出主题展览275个,接待利用者82.84万人次、提供档案利用136.34万卷(件);档案跨区域跨部门查阅利用积极推进,档案惠民利民服务更加便捷;“档案见证北京”文化大讲堂成为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品牌。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成效显现。档案科研和人才工作破题见效,多项课题获国家级和市级档案科技成果奖;实施人才强档工程,首批139名档案人才发挥作用明显。
  同时,全市档案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档案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区档案工作履职不到位、机制不顺畅、基层力量薄弱;区档案馆达标建设进展缓慢;行政执法力度还需加大;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档案服务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人才智力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面临形势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和独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日益凸显,档案工作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更加突出,档案事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迫切需要档案部门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档案信息、档案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加快档案开放、扩大档案利用,提升档案治理效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两区”“三平台”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迫切要求档案部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全市中心工作,勇于探索、创新实践,奋力书写新时代首都档案事业发展新篇章。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首善标准,争创一流业绩,加快发展与首善之区相匹配、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事业,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着力推动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档案力量。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牢记档案工作的政治属性,把党的领导贯穿档案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档案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发挥党管档案工作的体制优势。
  ——坚持依法治档。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档案治理,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坚持服务为本。大力提高档案服务大局、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与水平;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档案利用需求,大力提高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
  ——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创新引领,大力推动档案各领域改革创新,推动档案工作与新技术深度融合,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坚持安全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思维,强化风险防控,强化应急管理,压紧压实责任,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面建成首善标准、北京特色的档案事业发展体系,形成与新时代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
  档案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党管档案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档案地方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依法治档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档案法治意识不断提升,档案工作在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更加明显。
  档案资源建设全面加强。档案资源覆盖面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主体更加多元、形式更加多样、结构更加优化,全民共建、社会共享的档案资源建设新格局初步形成。
  档案利用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档案开放力度明显增强,档案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程度显著提高,档案利用更加便捷,线上利用普遍开展;档案服务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力度和深度明显提升。   档案安全保障更加夯实。区档案馆馆舍达标建设基本完成,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更加成熟健全,档案风险管控能力持续提升,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档案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档案信息化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档案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档案工作基本实现数字转型。
  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才强档工程推进实施,档案人才培养激励和教育培训机制更加健全,档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更加优良、作风更加过硬,职业认同感、自豪感明显提升。
  到2035年,全面建成与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档案事业发展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档案治理效能
  1.完善档案管理机制。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保障、局馆协同、馆室衔接、各方参与的档案工作新格局。不断巩固深化档案机构改革成果,切实做到职能划转到位、机构设置到位、编制调整到位、人员配备到位,做到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完善与新修订档案法实施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增强档案主管部门统筹谋划和指导协调能力。鼓励支持档案工作基础较好的区和单位创新档案管理体制机制,为全市推广积累经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全面建立和落实档案工作责任制,优化档案工作检查考核机制,各级党委将档案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2.推进档案地方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围绕新修订的档案法,及时修订《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等地方法规规章;加强档案工作责任制、档案开放利用、档案信息化、档案监督检查、专业档案管理等方面行政规范性文件制修订工作;全面清理与现实需要不相适应的档案行政规范性文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全市档案法规制度体系。
  3.严格档案执法、强化普法。加强和改进执法监督工作,着力建立运行高效、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执法机制。依法落实档案行政管理主体责任,编制和公布权责清单。深化全市档案领域“放管服”改革,实现全程网上办理,积极提升档案政务服务事项便民化水平。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提高档案行政职权运行规范化水平。加强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依法对市属和区属所有一级单位开展档案执法检查,确保检查覆盖率达到100%。档案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实现掌上执法、移动办案。坚决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把档案法规制度成果转化为档案治理效能。制定和实施全市档案“八五”普法规划,加强档案法治宣传,特别是加强领导干部档案法治教育,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
  4.加强重点领域档案工作监管。围绕区域协同发展,完善京津冀地区档案管理机制,协同推动京津冀地区档案管理整体水平提升,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档案工作成为全市标杆。围绕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加强档案工作指导,高质量做好档案收集、保管、利用和遗产保护工作。围绕开放发展,完善“两区”“三平台”档案管理机制,加强重点园区档案工作指导,提升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等重大活动档案工作水平。围绕绿色发展,加强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等档案工作指导,确保国家档案资源丰富完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鼓励有条件地区建立乡(镇)档案馆,提升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加强对口支援和协作档案工作。创新监督指导机制和方法,开发档案行政智能监管平台,提升档案行政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对各级各类档案馆的监管,探索档案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协同配合的专业档案管理机制。
  (二)深入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全面记录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5.拓展档案资源收集范围。全方位记录北京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加强全市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活动等档案收集工作,为国家为世界留存北京方案、北京标准、北京智慧。健全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应对档案工作机制,着力健全重特大事件应急处置档案管理机制,做好档案收集、保管、利用工作。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民政、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共同制修订民生类专业档案管理制度,努力实现专业档案资源体系全覆盖。开展国有档案资源普查,摸清国有档案资源家底。探索非国有档案资源登记制度,引导非国有企业、社会服务机构规范建档。
  6.强化档案资源质量管控。加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各门类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全面推行档案分类方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表三合一制度,规范建档工作。深化档案检索工具、全宗介绍、组织沿革、大事记、全宗卷编制工作,提升内容管理水平。统筹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等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继续推进产权变动企业档案处置工作。进一步规范村、社区建档工作,重点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科技发展、人居环境治理、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社会优抚、社会救助、就业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事项档案质量,更好服务和支撑基层社会治理。定期开展保管到期档案鉴定销毁工作。
  7.优化馆藏档案结构。进一步规范档案移交进馆和接收工作,组织开展档案馆档案收集范围制修订工作。优化档案接收工作流程,做到档案质量源头把控。推动全市国家档案馆制定中长期档案接收规划,建立年度接收计划及实施情况报备制度。研究推动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保存價值的专业档案依法有序及时进馆,到“十四五”末,专业档案占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比例不低于30%,占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比例不低于40%。加大档案征集力度,加强与本市有关的珍贵档案资源境外征集工作,健全档案价值鉴定和评估机制,鼓励社会和个人向国家档案馆捐赠档案或委托保管利用。推动档案馆与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在档案文献资源共享方面加强合作。   (五)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18.完善档案信息化发展保障机制。主动融入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档案全面纳入城市大数据战略,在全市相关政策和重大举措中强化电子档案管理要求,实现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数据归口国家档案馆集中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档案信息化纳入本地区信息化发展规划,各单位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发展规划,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依法依规开展。档案主管部门全面建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切实加大档案信息化工作指导、推进和监督力度。各级各类档案馆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安全可靠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
  19.积极推进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贯彻落实电子文件归档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移交相关制度。强化各领域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着力推进在业务流程中嵌入电子文件归档要求,在业务系统中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电子文件归档功能,保障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广泛开展,切实推动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的电子文件以电子形式单套制归档。大力推进党政机关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在全市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市统一行政审批管理平台及各单位自建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中,建设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积极推进北京市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和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联合推动电子发票入账报销、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试点,推进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向管理系统、工程技术系统、科研系统等更广泛领域推广。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积极向国家档案馆移交电子档案。
  20.高标准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工作,加快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及保障措施建设,实现“全面覆盖、均衡发展、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列入市档案主管部门业务指导范围的所有单位达到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数字档案室评价基本标准,其中70%的单位通过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室评价,10%的单位(至少20家)建成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高水平数字档案室。2022年6月底前,全市16个区全部完成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立项工作,2025年全部建成接收顺畅、管理科学、长久安全、利用方便的数字档案馆系统,其中至少5个区建成高水平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数字资源的在线接收和共享利用。
  21.大力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市档案馆加强全市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市、区档案馆互联互通,推动共享平台向机关等单位延伸,促进档案信息资源馆际、馆室共建互通,推进档案信息资源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利用。
  22.全面提升档案数据利用水平。积极利用先进技术,加快推进对重要档案数字化成果进行文字识别和语音识别。积极探索知识管理、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等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深层加工和利用中的应用,为领导决策、部门管理提供高质量服务。积极利用档案数据为北京超大城市治理服务,为北京建成新型智慧城市作出贡献。
  (六)加快推进科技和人才工作,构筑档案事业发展新优势
  23.突出科技引领。依靠科技创新赋能,推动档案事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攻关有新突破。加强档案科研管理,进一步提高科研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着力解决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前沿问题,大力支持新技术在档案领域应用项目的立项,扶植帮助项目成果落地实施、推广应用。探索实施档案科研“揭榜挂帅”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档案科研活力。在全市科研领域形成1至2项、全国档案系统取得3至4项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24.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政治能力建设,锤炼档案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统筹推进全市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梯队培养。配合做好新一轮全国档案专家选拔工作,建成一支5名左右国家级档案专家、10名左右国家级档案储备专家、20名左右国家级档案中青年业务骨干人才队伍。发挥档案专家在档案科研等各项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带动不同层次各类人才素质全面提升。加大全市档案“131工程”人才培养选拔使用力度,为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积极落实职称改革相关制度,坚持以德为先、突出能力、业绩导向,充分发挥职称制度对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作用,引导广大档案工作者在平凡岗位创造非凡业绩。
  25.深化教育培訓。将档案部门领导能力建设作为推进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对区档案主管部门、区档案馆、各单位档案主管领导和工作责任部门负责人进行轮训。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全市档案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库,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支与时俱进、业务精通的兼职教师队伍。积极支持档案部门各级领导上讲台,宣传档案工作,传播档案文化。创新和丰富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手段和内容,强化继续教育数字课程开发,制作档案网络教学课件不少于100个。充分发挥“北京市档案教育培训网”作用,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在线教育平台,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建立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与高等学校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四、重点项目


  (一)档案法规体系建设项目
  推动将修订《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列入市政府立法项目、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项目,做好立法调研、专家论证和征求意见等工作,形成修正案(草案),提交市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做好档案地方政府规章和档案行政规范性文件制修订工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全市档案法规制度体系。
  (二)档案行政智能监管项目
  开发档案行政管理系统,集档案监督指导、档案法治工作、档案科研、档案人才管理、档案统计等功能于一体,运用系统发布文件、量化工作目标任务、填报汇总分析共享数据信息、在线交流业务问题等,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执法监督形式,提升档案行政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两馆”融建项目
  15个区档案馆全部建成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新馆(海淀区已建成)。16个区档案馆全面建成数字档案馆系统。将区数字档案馆建设与新馆建设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实体档案馆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基础设施与业务建设高质量融合发展。发挥体制优势,通过经费支持、政策保障、定点帮扶与专业指导等方式,大力推动区档案馆新馆建设和数字档案馆建设。
  (四)重大活动档案数据库建设项目
  建立全市重大活动(含重大突发事件)专题档案数据库。加强对各类重大政治纪念活动、重大国事活动、重大科技创新服务活动、重大文化体育卫生活动等筹办指挥机构的档案工作指导,确保各项活动形成的档案齐全完整、整理规范、及时移交。对进馆的重大活动纸质档案随接收随扫描,实现档案目录与数字化副本的精准挂接,建立符合统一规范的专题数据库;将进馆的重大活动音频类、视频类、数码照片类等电子档案及时导入数据库,并确保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
  (五)珍档保护项目
  通过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的运行,推进市档案馆以及华北地区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破损档案修复、档案脱酸、仿真复制、照片音像档案数字化、数字档案异质备份以及灾害应急处理和救援等工作的开展。建立培养、聚集档案保护人才工作机制,解决档案部门保护人才紧缺问题,切实提高档案抢救保护技术能力。创建档案保护科学研究工作新模式,促进档案保护技术发展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利用。
  (六)档案惠民项目
  “十四五”期间,实现民生档案跨馆利用系统迁移至全市政务云平台,并充分利用市级政务云,搭建民生档案共享应用移动服务平台,实现民生档案数字资源跨馆利用网上辦、掌上办。2021年,知青档案实现市、区档案馆数据共享,婚姻登记档案实现跨部门利用服务;到2025年,实现婚姻登记、知青、独生子女登记、复员退伍军人、学籍、招工等10余种民生类专业档案跨馆查阅利用服务。
  (七)单套制试点项目
  市档案主管部门与市政务服务局联合开展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与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项目,建立完善相关标准与制度,全面完成63家市属单位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配置及审核工作,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档案关键特征上链,防止数据篡改,实现安全存储、固证保管、共享利用。指导北京互联网法院完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与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试点工作。
  (八)区块链应用项目
  大力推动区块链电子档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在区块链应用基础较好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行先试,开展档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2021年,平台具有完整的申请入链、在线归档、档案存储、四性查验、数据监控、共享利用等功能,并通过区块链电子档案在电子商务、企业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实现1000家企业上链,形成示范效应。2022至2023年,区块链电子档案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达到4000至5000家,规模效应初步显现。2024至2025年,服务企业达到10000家,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落实规划组织实施领导责任,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将档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市、区档案主管部门要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进度安排,加强监督指导,确保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大力宣传档案工作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服务首都发展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需求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激发全社会支持参与档案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优化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确保档案工作经费与档案事业发展相适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状况,加大对档案重大项目、重点任务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档案工作。加强对档案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
  (三)强化监督检查
  市档案主管部门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建立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估和督查机制。开展规划实施的年度监测,对规划执行情况加强监督检查,2023年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25年对规划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一线工人的杰出代表,现任中海油服湛江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的郝振山坚定不移听党话,以一名党员的赤诚之心,坚守“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庄严承诺,数十年扎根海上一线。30年间,郝振山诸多荣誉加冕——2010年当选全国劳模,2011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15位重大宣传典型之一,2019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2020年被评为中国海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七一前夕,他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摘要:新《档案法》为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业建设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保障。文章针对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业的志愿者服务、跨馆跨界合作、独立办馆等现有模式,分析实践价值及存在不足。文章认为新《档案法》奠定了档案管理转向档案治理的法律基础,对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业发展作了系统化部署,推进了档案事业多元主体治理体系形成。通过完善配套措施、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并完善实施路径,为推进今后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
以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四川省17县(区)25个乡镇的调查,探讨该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其深层原因,提出优化路径。结果表明:四川省不同地域乡村旅游发展程度不一,但普遍存在统筹力度不强、协同合作不力、业态融合不深、利益联结不畅等问题。据此,提出以因地制宜为前提,在缓解同质化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个性化“品质”,在匹配供需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需求,在深化协作的进程中强调更有效率的增长,以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多重目标的整体联动和有效达成。
摘要:社交媒体文件的形成是社交媒体用户和社交媒体运营商共同参与的结果,两者在当中有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因此应当共同享有社交媒体文件的所有权。这种权属关系的复杂性会直接导致诸如所有权转让、管理权限划分、隐私保护等方面问题的产生,而为了破解这种归档管理的困局,一是要通过获取所有权人的归档授权来实现权利转让,二是要构建起一个多方合作的归档模式,三是要在各个业务环节注意平衡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关系。 
为保证EP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各参与方必须合理分担项目风险。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思想,构建由时间、风险类别、参与方3个维度组成的风险识别体系,全面系统地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以各参与方对风险的控制性、效果性和偏好性为判定准则,借助ANP法对风险分担指标进行赋权,将投影强度代替欧氏距离对传统的TOPSIS法进行改进,构建EP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初步分担模型。根据风险分担判定标准,最终合理地划分ESCO、工程公司、客户和银行承担风险的责任归属。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
探索学校归属感对师范专业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提升师范专业大学生专业准备的程度.采用学校归属感量表、学习投入量表以及专业承诺量表对310名师范专业大学生进
基于环境公平视角,探究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供给的空间公平性和社会公平性问题。从规模、质量和可达性出发构建国家森林公园供给指标,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分析供给空间公平性,识别供给热冷点区,并基于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探究收入、人口和城乡差异对国家森林公园供给社会公平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供给存在空间不公平性和社会不公平性,国家森林公园供给集中于皖浙边界附近城市,且偏向高收入、高城镇人口和高城乡差异的地区。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优化国家森林公园空间分布、提高交通可达性和加强重点地区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等建议
学科德育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通过自我感悟或在教师引导下领悟,逐步内化生成的具有学科特征的道德与品质,是学科教育中所能企及的德育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但又
近日,玉门炼化总厂对承包商现场施丁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前的考试,今年参加培训的755名承包商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全部通过考核,拿到了入厂安全教育培训证。该厂针对承包商取证门槛低、技能不足等问题,重新修订完善了承包商培训考核管理办法,除了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针对不同承包商工种,融入大量的现场理论学习,让各车间班组加入其中,帮助承包商建立健全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提高承包商自主安全管理意识,从而实现施工安全高效管理。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批1938年世界学联代表团来华考察过程中收集整理的文物和照片,其中包括一份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刘良模撰写并提交代表团的《中国民众歌咏运动》英文报告。报告详细回顾了民众歌咏运动发起的缘由和初期发展情况,特别对推动民众歌咏运动发展的方法及意义做了阐述,鼓舞号召广大民众踊跃加入救亡歌咏的队伍。这份报告作为抗战初期中国民众开展救亡歌咏运动的阶段性总结,与其他资料和拍摄的大量照片,被世界学联代表团带回北美,在第二次世界青年大会期间宣传展示,在当时与会各国青年代表中引起了巨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