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手机辐射原理设计了各种实验,研究了手机辐射空间分布和不同手机的对比情况,以及对手机拨打接听电话时手机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了有效减少手机辐射对人体危害的方法。
关键词:手机辐射 空间 时间 状态 分布 对比 手机辐射危害
中图分类号:Q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1(b)-0251-02
1 手机辐射的原理
当使用移动电话进行呼叫时,移动电话会发射无线电波(也称为射频能量)。这些无线电波可被距离最近的基站接收,一旦基站接收到移动电话传来的无线电波,就会将其传输到交换台,交换台根据当前呼叫的类型将呼叫转接到另一个基站或固定电话线网络,从而实现通话—— 这就是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或多或少的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3]。
2 实验设备及实验设计
2.1 实验设备
诺基亚N81手机一部,诺基亚5230手机一部,手机辐射检测仪LZT—1160一台,数码相机一部。
2.2 实验设计
(1)手机辐射空间分布及不同手机的对比 如图1所示,首先规定手机的六个面。实验中将手机所测面的边沿放置于刻度尺一侧,将手机辐射检测仪的一端靠近手机,此时手机上网,测得手机辐射值的最大值并记录。然后将手机辐射检测仪远离手机一定的距离,手机重新上同一个网站,此时测得第二个数据并记录。依此类推,直至测不到手机辐射值,此为一个循环。按上述方法测得手机辐射的空间分布。并在不同手机间进行对比。
(2)手机辐射随时间的变化 将手机所测面的边沿放置与刻度尺一侧,将手机辐射检测仪的一端靠近手机,此时手机接打电话,用数码相机的摄像功能记录手机辐射变化的视频,记录接通及挂断的时间。实验结束后,由视频整理出手机辐射值随时间的变化。
3 实验结果
3.1 手机上网时辐射的空间分布
诺基亚N81上网时六个面的的手机辐射分布情况如圖1所示。
图2(a)为手机底部所测到的手机辐射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图。底部所测得的波动很大,且直至消失前辐射值也高达100~200μW/cm2之间,在距手机120cm处测不到手机辐射。
图2(b)为手机正面所测到的手机辐射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图。正面所测得的波动较小,在35cm~50cm间辐射值迅速减小,在距手机55cm处测不到手机辐射。
图2(c)为手机正面所测到的手机辐射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图。背面所测得的波动较小,手机辐射值随下降较慢,在80cm处出现一次小波峰,在距手机90cm处测不到手机辐射。
图2(d)为手机正面所测到的手机辐射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图。右侧所测得的波动较小,在25cm~40cm见辐射值迅速减小,在距手机40cm处测不到手机辐射。
图2(e)为手机正面所测到的手机辐射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图。顶部所测得的波动较大,在85cm与100cm处出现两个小波峰,在距手机120cm处测不到手机辐射。
图2(f)为手机正面所测到的手机辐射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图。左侧所测得的波动较小,在25cm~30cm间辐射值迅速减小,在35cm处出现小波峰,在40cm处测不到手机辐射。
综上所述,诺基亚N81在上网时,顶部和底部的辐射波动最大,且强度较高,距离较远都达到了120cm。而左右两侧及正面及波动小,距离短,在40cm处辐射值已很小。而手机背面波动虽较小,但峰值最大,距离也较远,达到了90cm。
3.2 不同手机间辐射值变化的比较
图3为诺基亚5230打开同一个网页时左侧测得的手机辐射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图。由图3可知,手机的辐射值随时间的波动不大,且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在25cm处测不到手机辐射。
将图3与图2(e)做比较,N81在0~25cm间辐射值变化较小,而5230则没有该阶段。
关键词:手机辐射 空间 时间 状态 分布 对比 手机辐射危害
中图分类号:Q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1(b)-0251-02
1 手机辐射的原理
当使用移动电话进行呼叫时,移动电话会发射无线电波(也称为射频能量)。这些无线电波可被距离最近的基站接收,一旦基站接收到移动电话传来的无线电波,就会将其传输到交换台,交换台根据当前呼叫的类型将呼叫转接到另一个基站或固定电话线网络,从而实现通话—— 这就是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或多或少的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3]。
2 实验设备及实验设计
2.1 实验设备
诺基亚N81手机一部,诺基亚5230手机一部,手机辐射检测仪LZT—1160一台,数码相机一部。
2.2 实验设计
(1)手机辐射空间分布及不同手机的对比 如图1所示,首先规定手机的六个面。实验中将手机所测面的边沿放置于刻度尺一侧,将手机辐射检测仪的一端靠近手机,此时手机上网,测得手机辐射值的最大值并记录。然后将手机辐射检测仪远离手机一定的距离,手机重新上同一个网站,此时测得第二个数据并记录。依此类推,直至测不到手机辐射值,此为一个循环。按上述方法测得手机辐射的空间分布。并在不同手机间进行对比。
(2)手机辐射随时间的变化 将手机所测面的边沿放置与刻度尺一侧,将手机辐射检测仪的一端靠近手机,此时手机接打电话,用数码相机的摄像功能记录手机辐射变化的视频,记录接通及挂断的时间。实验结束后,由视频整理出手机辐射值随时间的变化。
3 实验结果
3.1 手机上网时辐射的空间分布
诺基亚N81上网时六个面的的手机辐射分布情况如圖1所示。
图2(a)为手机底部所测到的手机辐射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图。底部所测得的波动很大,且直至消失前辐射值也高达100~200μW/cm2之间,在距手机120cm处测不到手机辐射。
图2(b)为手机正面所测到的手机辐射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图。正面所测得的波动较小,在35cm~50cm间辐射值迅速减小,在距手机55cm处测不到手机辐射。
图2(c)为手机正面所测到的手机辐射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图。背面所测得的波动较小,手机辐射值随下降较慢,在80cm处出现一次小波峰,在距手机90cm处测不到手机辐射。
图2(d)为手机正面所测到的手机辐射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图。右侧所测得的波动较小,在25cm~40cm见辐射值迅速减小,在距手机40cm处测不到手机辐射。
图2(e)为手机正面所测到的手机辐射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图。顶部所测得的波动较大,在85cm与100cm处出现两个小波峰,在距手机120cm处测不到手机辐射。
图2(f)为手机正面所测到的手机辐射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图。左侧所测得的波动较小,在25cm~30cm间辐射值迅速减小,在35cm处出现小波峰,在40cm处测不到手机辐射。
综上所述,诺基亚N81在上网时,顶部和底部的辐射波动最大,且强度较高,距离较远都达到了120cm。而左右两侧及正面及波动小,距离短,在40cm处辐射值已很小。而手机背面波动虽较小,但峰值最大,距离也较远,达到了90cm。
3.2 不同手机间辐射值变化的比较
图3为诺基亚5230打开同一个网页时左侧测得的手机辐射随距离的变化趋势图。由图3可知,手机的辐射值随时间的波动不大,且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在25cm处测不到手机辐射。
将图3与图2(e)做比较,N81在0~25cm间辐射值变化较小,而5230则没有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