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让出一片天地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自主课堂、创新课堂、生态课堂成为教师们不断追求、永远探索的主题。本文通过对《木兰诗》的教学体会,深刻省悟了教师指导学生学,让学生自学、互学、自我展示、合作交流,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绽放精彩。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创新课堂;《木兰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为教学改革吹响了号角,刮起了东風,吹绿了教育教学这方沃土。然而,有些教师仍然放不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尤其在中学语文古文教学中,教师一句句、一段段讲,一字字分析古文,字词的活用现象,归纳中心思想,细说写作方法等传统做法,在素质教育形势下,在新课改的今天愈演愈烈。
  为此,真正领悟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学,给他们让出一片天地,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定会绽放不一样的精彩。本文以《木兰诗》为例,谈谈让学生学的点滴体会,和同仁们交流。
  一、预习什么,学生说了算,促其会学
  新课改推进了十几年,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得到凸显,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预习提纲下,学习、探究、讨论、交流是主动学习的主要模式,但说到底,这仍然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权限,何不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一番,或许有精彩绽放。带着这一思考,预习任务自己定、预习什么学生说了算的想法初步形成,于是,在教学北朝民歌《木兰诗》中,进行大胆尝试,真正放手于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预习内容、预习重点、预习难点等自己定、自己发现、自己总结,从而真正实现“要我学什么”到“我要学什么”的根本转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木兰诗》之前,特意上了一节《如何学习古文》的主题课,使学生明白、了解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授之以渔”,为学生自己决定《木兰诗》我要学什么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埋下了伏笔,种下了即将生根、发芽的种子。
  于是,学生自己制定的《木兰诗》的预习提纲在《如何学古文》的引发下,新鲜出炉:
  (1)反复诵读《木兰诗》,熟练背诵;
  (2)人物赏析,花木兰的形象;
  (3)了解、掌握字词的用法、古今的不同
  (4)总结、归纳中心思想,体会写作方法。
  看了学生自己的预习提纲,我不由暗暗佩服,不得不令我对这些孩子们刮目相看。在惊讶、欣喜之余,没忘给予建议性的指导:如果能对《木兰诗》进行表演,效果可能会更好。学生们的眼睛一亮,似乎得到启示。
  二、谁主课堂,学生做主,实现善学
  如果说,预习提纲的设定令我震惊的话,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现更震撼了我,只要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振翅高飞,翱翔于蓝天。学生的精彩表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查阅资料,析题精确,背诵声情并茂
  课之伊始,值日生同学的“开篇”报告就植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彻底改变以前值日生报告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她的报告内容是:《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花木兰堪称女中豪杰、巾帼英雄,是我们女同胞的榜样和楷模。花木兰安徽亳州人,古时战乱纷繁,天下百姓苦不堪言,花木兰的父亲年老多病不能出征,花木兰又没有兄长,花木兰毅然代父从军,驰骋疆场10年,奋力杀敌、冲锋陷阵、屡建奇功。后《木兰从军》被收录到南朝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全诗以记叙、叙事为主,叙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后安徽亳州建有木兰像,全诗被刻录在纪念碑上,诗词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但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可见,值日生同学的精彩的开题、析题、声并茂的诵读,赢得一阵阵掌声,把课堂首先推向高潮。
  (二)预习精细,掌握字词,人物鲜明
  值日生同学的精彩表现带动了其他同学,诗歌的朗诵话音一停,掌声未落,手逐渐高高举起,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位同学不待老师点名发言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诗歌朗朗上口,不难背诵。但重点不在背诵,重在对诗理的揭示和诗词的理解,这才是学习古诗词最值得关注的。全诗名词动用的字词很多,你们注意了吗?比如说“愿为市鞍马”中的“市”现在是名词集市、城市之意,但在文章则是“到集市上去买”,类似的谁还能找出来?
  这位同学嫣然像老师在启发教学,我感到自己的“多余”,静静看“演出”和不时地给予掌声和喝彩。同学们一个个把古今用法不同的词全都“挖”了出来,诸如“木兰当户织”的“户”“阿爷无大儿”的“爷”“军书十二卷”的“十二”等分析得淋漓尽致,说得头头是道……
  都问现在的学生怎么了,都说学生不学习、不会学,原来并非如此,学生是没给时间和空间发挥其潜能,创造力、创新能力没得到充分发挥所致,让学生主宰课堂才是课改的主旋律。
  在我“插嘴”给予总结和评价之际,有位同学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我认为字词的理解固然重要,但诗歌的诗理即主题也不容忽视,诗歌的写作更值得重视。全诗详略得当,人物刻画深刻、形象鲜明。如“愿为市鞍马”的“愿意”刻画了花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在这位同学的引导下,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又“跃然纸上”“浮出水面”……
  (三)诗歌拓展,丰富课外,再创高潮
  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响起,同学们言犹未尽,感叹时间过得快,一位同学似乎对铃声听而不闻,娓娓而谈:历史上,女中豪杰很多,除了《木兰从军》还有《红娘子起义赴疆场》《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穆桂英挂帅》《女驸马》《孟丽君》等都是千古传唱的历史女英雄。紧接着,两位男、女同学同时站起,自告奋勇,演唱了黄梅戏《谁说女子不如男》,将这节课再次推向高潮,并产生绕梁三日之奇效。
  纵观这节课,教师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真正放手让学生“学”,给学生让出一片天地,学生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彰显自己的魅力,描绘出光彩照人的美丽图画,继而打造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肖红.读文绘图品木兰——《木兰诗》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案例[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3(9).
  [2]李忠堂.从《木兰诗》浅析互文修辞[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3(9).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学习中阅读至关重要,如何引领初中生进行有效阅读,需要教育者们不断探讨。目前,研究者们关注的多是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则以一个长远的视角,思考如何在初中阶段循序渐进地、持之以恒地保障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从而切实增强他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语文;初中生;有效阅读  【中图分类号】63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从近几年的中山市中考名著阅读题低得可怜的得分率和课堂学习事实来看,名著阅读状况不容乐观。细看学生丢分的地方不仅有基础知识的缺失,更重要的就是审题和答题能力的缺失,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教师足够的重视。审题是做题的关键。只有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发挥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答题规范化训练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减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丢分,在考试答题过程中规范做答,必然会帮学生赢得时间,多得分数。在专题复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积累语言与学习表达的主阵地。读写结合,是小学生表达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这是小语界的共识。文章通过举例阐述教师在课堂上从文本空白、诗词意境、文章题目、精彩句式等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文,以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  【关键词】读写结合;切入点;语境;表达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是学
【摘要】七年级学生容易因为语文知识的缺失而造成答题概念不清、语意混乱。作为语文教师,利用课本和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日积月累,学生才能够轻松掌握并运用这些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语文知识;七年级;随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翻开每年的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不难看出,试题越出越灵活,尤其是课外阅读,品味、体验、感悟、想象等文学欣赏类型
【摘要】《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其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名句引发后人普遍的共鸣。但是在文中反复出现的“月”的意象,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它也不同程度地烘托人物的内心,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明晰其中的意蕴同样可以读懂诗歌所传达出来的诗人之心。  【关键词】月;审美属性;衬托;想象;层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之一,在古
【摘要】利用孩子的认知节奏调控学习进程,不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认知节奏远不止这些,教者应不断发现并恰当把控好这种节奏,学生学习兴趣才会更浓,效率才会更高。  【关键词】语文学习;三年级学生;认知节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节奏”一词本属于音乐范畴,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快慢、高低等现象。在学习过程
【摘要】童话故事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话教学质量的优劣与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发散思维能力、情景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息息相关。因此,我将以《皇帝的新装》为例,为初中语文的童话故事教学提供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童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相较于情感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童话教学在初中语文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其重要程度却不可忽视。我建议,教师在
【摘要】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连又相对独立,二者共同构成了文学第一要素——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种境界便是通过不断对二者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的理想境界。本文分析了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的写作方法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阅读与写作;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在其发表的《兼论读和写的关系》中提到了有关提高读写能力的根本方法
【摘要】克服写作文的畏难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上下功夫,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达到轻松面对作文的效果。  【关键词】作文;听说读写;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关于写作文的苦恼,经常能够在学生中听到。学生不是抱怨不知道写什么,就是抱怨不知道怎么下笔。要改变学生这种畏难情绪,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上下功夫,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通过语言了解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而词汇又是语言的主要构成成分,是组成语句、完成表达的最重要部分。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化因素,体现着独特的中国文化,这些文化词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不仅反映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内涵,也隐含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等。这种隐蔽的、不易于习得的文化含义让留学生对于汉语的理解和使用产生很大的困难。所以针对留学生特别是中高级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