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都有几班客车往来于玻利维亚的科帕卡巴纳和秘鲁的普诺(Puno)之间,这一带的风貌与我的家乡云南有很多相似之处:高海拔、崎岖的山路、干燥的天气、强烈的紫外线。普诺的印第安人,从穿着、配饰到长相,与云南的少数民族几乎无异,最妙的是,连街头的食物都差不多——炸洋芋、烤鸡心,多种味道的果汁很像是傣族饮品泡鲁达,烧烤摊的转角,还有一个类似中国20世纪90年代流行的那种“镭射录像厅”。
普诺是一个说西班牙语、虔诚信仰天主教的城市,街道上车水马龙,嘈杂喧嚣,汽车、摩托和三轮车争先恐后,在手机铺子、服装商城和食品超市促销的高音喇叭声中,把行人逼到了贴墙而走的境地。步行街Jiron Lima成了游客和当地人躲清静的共同选择,这里有旅行社售卖发往库斯科的那趟全景火车的昂贵车票,有运营商可以满足像我这样离不开手机的人对大数据量SIM卡的需求,在有250年历史的巴洛克大教堂前面的广场上,偶尔有时髦的印第安少年,头发做成非主流造型,踩着滑板,竖直死飞,消耗着无穷的精力。1964年,教宗保禄六世曾在此地进行宣讲,而今,潮流生活在这里获得了与梵蒂冈同样强大的影响力。
普诺也是秘鲁的民俗之都,全年有不少色彩斑斓的大型街头庆典,当地人家藏的一套传统华服,可能是全家最贵的资产。可惜我来的时间不凑巧,没有节日点缀的普诺,与科帕卡巴纳类似,只是一个值得玩上一两天的重要中转站,在去库斯科、马丘比丘、大峡谷、阿雷基帕之前,要么从码头搭个船,去看的的喀喀湖西边那些漂浮着的人工芦苇岛;要么参个团,去展示印加人特殊葬礼的Sillustani塔群逛一逛。
我选择了前往7公里外的芦苇岛,交通相对更为方便。玻利维亞一侧也有这种浮岛,但已完全成为收费景点,而秘鲁这一侧的岛上还有乌鲁斯人(Uros)实实在在地生活着。
船在芦苇丛中缓慢前行,经年累月间,水中的芦苇已经堆积起好几十层,不用说奔跑打闹的孩子不用怕会湿了鞋,就算来个千人锐舞派对估计这船也不会沉。家离岸边比较近的乌鲁斯人,很多都成为编织手工艺品售卖的小贩,深入湖心的乌鲁斯人,则依然是与世隔绝的现代隐者,如同他们因躲避印加帝国袭击而在湖面筑巢而居的老祖宗一样。因为与印第安人的分支艾马拉人长期通婚,如今纯血的乌鲁斯人连同他们独特的语言都已近乎消亡,而生活所依赖的“芦耕文明”,让秘鲁这一侧湖水的清澈度显然不如玻利维亚那边。为保护生态资源,1996年玻利维亚与秘鲁成立了湖水资源保护局,为避免对鳟鱼和巨蛙的滥捕,两国政府共同制定了相应的禁捕法令。
如今,湖面上那些由芦苇和香蒲编制而成、如同龙舟般高昂着船头的小舟“托托拉”,大多已不再作为渔船使用,而是作为往来于定居点的交通工具,搭载本地居民和游客,芦苇泡久了必然变脆,这些小舟的使用寿命最多也就一年。
和我同船而来的是几个秘鲁家庭,我们一起围坐在定居点中央,听一位应该是氏族头目的老太太,用艾马拉语讲述传说故事、介绍传统工艺品。为了照顾我这个唯一的外国人,她后来改用西班牙语讲述,估计是以为来南美长途旅行的,或多或少总应该懂点西班牙语吧,可惜我的西班牙语程度只够从1数到20,她也就放弃了对我推销编织品的尝试。
芦苇船又把我们带到另一个到处装饰着古怪的芦苇塑像的小岛,当地人提醒我可以掏出护照——这里像世界上的很多景点一样,也提供那种供游客盖纪念章的服务,收费的。我并没有收集纪念章的爱好,而且护照的页码本来就紧张,过边检时往往还要恳请工作人员尽量和其他国家的入境戳挤一挤,于是便抠门得连个盖戳的钱都没让人家赚。
普诺是一个说西班牙语、虔诚信仰天主教的城市,街道上车水马龙,嘈杂喧嚣,汽车、摩托和三轮车争先恐后,在手机铺子、服装商城和食品超市促销的高音喇叭声中,把行人逼到了贴墙而走的境地。步行街Jiron Lima成了游客和当地人躲清静的共同选择,这里有旅行社售卖发往库斯科的那趟全景火车的昂贵车票,有运营商可以满足像我这样离不开手机的人对大数据量SIM卡的需求,在有250年历史的巴洛克大教堂前面的广场上,偶尔有时髦的印第安少年,头发做成非主流造型,踩着滑板,竖直死飞,消耗着无穷的精力。1964年,教宗保禄六世曾在此地进行宣讲,而今,潮流生活在这里获得了与梵蒂冈同样强大的影响力。
普诺也是秘鲁的民俗之都,全年有不少色彩斑斓的大型街头庆典,当地人家藏的一套传统华服,可能是全家最贵的资产。可惜我来的时间不凑巧,没有节日点缀的普诺,与科帕卡巴纳类似,只是一个值得玩上一两天的重要中转站,在去库斯科、马丘比丘、大峡谷、阿雷基帕之前,要么从码头搭个船,去看的的喀喀湖西边那些漂浮着的人工芦苇岛;要么参个团,去展示印加人特殊葬礼的Sillustani塔群逛一逛。
我选择了前往7公里外的芦苇岛,交通相对更为方便。玻利维亞一侧也有这种浮岛,但已完全成为收费景点,而秘鲁这一侧的岛上还有乌鲁斯人(Uros)实实在在地生活着。
船在芦苇丛中缓慢前行,经年累月间,水中的芦苇已经堆积起好几十层,不用说奔跑打闹的孩子不用怕会湿了鞋,就算来个千人锐舞派对估计这船也不会沉。家离岸边比较近的乌鲁斯人,很多都成为编织手工艺品售卖的小贩,深入湖心的乌鲁斯人,则依然是与世隔绝的现代隐者,如同他们因躲避印加帝国袭击而在湖面筑巢而居的老祖宗一样。因为与印第安人的分支艾马拉人长期通婚,如今纯血的乌鲁斯人连同他们独特的语言都已近乎消亡,而生活所依赖的“芦耕文明”,让秘鲁这一侧湖水的清澈度显然不如玻利维亚那边。为保护生态资源,1996年玻利维亚与秘鲁成立了湖水资源保护局,为避免对鳟鱼和巨蛙的滥捕,两国政府共同制定了相应的禁捕法令。
如今,湖面上那些由芦苇和香蒲编制而成、如同龙舟般高昂着船头的小舟“托托拉”,大多已不再作为渔船使用,而是作为往来于定居点的交通工具,搭载本地居民和游客,芦苇泡久了必然变脆,这些小舟的使用寿命最多也就一年。
和我同船而来的是几个秘鲁家庭,我们一起围坐在定居点中央,听一位应该是氏族头目的老太太,用艾马拉语讲述传说故事、介绍传统工艺品。为了照顾我这个唯一的外国人,她后来改用西班牙语讲述,估计是以为来南美长途旅行的,或多或少总应该懂点西班牙语吧,可惜我的西班牙语程度只够从1数到20,她也就放弃了对我推销编织品的尝试。
芦苇船又把我们带到另一个到处装饰着古怪的芦苇塑像的小岛,当地人提醒我可以掏出护照——这里像世界上的很多景点一样,也提供那种供游客盖纪念章的服务,收费的。我并没有收集纪念章的爱好,而且护照的页码本来就紧张,过边检时往往还要恳请工作人员尽量和其他国家的入境戳挤一挤,于是便抠门得连个盖戳的钱都没让人家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