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用文字与音乐拔河的人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常常想向写歌词的人问这些问题:你们写流行歌曲的时候,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你们的作业程序是怎么样的?你觉得一首歌曲词重要还是曲更重要?成功的流行歌曲词曲的比例如何?写歌词创意重要还是文采重要?你写的情歌真是你的感情经历吗?你们和歌手怎么相处等等,问题可谓一箩筐。好了,现在这本《我,作词家》几乎都可以给你作出解答。
  陈乐融先生不仅仅是台湾一位优秀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再回首》、《天天想你》、《感恩的心》等等),还是一位资深广播节目支持人,因此由他来做华语歌坛14位著名词作家的访谈,可谓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有台湾著名的唱片公司“飞碟唱片”工作了十几年的经验,也有创作几百首精彩歌词的创作历程,很明了歌词创作的奥秘与悲欢。也就是说既有产业经验,也是创作才子,因此他的访谈有血有肉,独具只眼,切中肯綮,读来亲切自然且别有洞天。
  台湾华语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水平,应该说从整体上代表了中文流行歌曲的最优秀的一部分。我细细读完这本书,深深感到,没有这些优秀的作词人,我们的青春记忆和感情记忆,将失色不少。正如“五月天”的主唱阿信为本书序中所言:有些歌词到死都不会忘记,而你学生生涯中学过的课文,早已烟消云散!
  杨立德、娃娃、陈克华、林秋离、丁晓雯、何厚华、邬裕康、廖莹如、姚谦、厉曼婷、许常德、十一郎、方文山等14人,这些躲在歌曲后面的人,这些华语词坛的中流砥柱,都被陈乐融一一访谈。
  我发现,台湾词人对歌词创作,普遍都有很好的文化自觉:对文字有敬畏感。他们对文字的品质有极高的要求:他们细究声韵、文采、色彩、画面感、故事性,对情感叙事的虚实相间有独特的把握。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生命与人都有深切的爱。无论年龄、大小、生涯,他们把自己生命中的挣扎与伤痛、温暖与幸福都借助歌词表达出来。
  在书中,他们细数自己的情感与创作生涯的关系,以及如何把自己对生命与生活的感触,融进自己的歌词中,从而让歌词生发出被生命的“灵感”灼照后的神采!
  就像陈乐融先生在本书“后记”里面的自问自答:“拿人比喻,旋律像容易接近的‘肉体’,歌词则是有点深度才能鉴赏的‘灵魂’。我爱有血有肉,更爱灵魂——如果它有”。也许,“灵魂”这个词过于沉重,但是如果说一首歌曲之所以构成一个人的精神记忆和生命记忆聚焦点,歌词确实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是填词还是先写词,我觉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很有趣的是,这14位词作家,有许多人并不通音律,比如十一郎,但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优秀的词人!但懂得音律,对填词真的有莫大的帮助;比如姚谦、许常德,林秋离以及作者陈乐融自己,都是填词高手,在文字与旋律的咬合度、文字与音韵的契合度,高低音所填写的文字的取舍等等技术难题上面,会更有自己的主动性。正如书中何厚华先生所言:“填词我们的灵感有时候是被那旋律激发出来的,填词时字数虽然被限制住,但我会在那个字数里找到最好的文字”。
  其实,岂止是最好的文字,同时还有最浓缩的感情,最真挚的表达,最优美的画面,最曲折的故事以及最丰富的生命的各种体验。就我个人的创作经验而言,填词有成就感:因为有音乐衬底,填完歌词你会大致知道这首歌曲的效果走向;而写词有一种迷茫的幸福感:你不知道作曲家谱曲完成后会是什么模样的一首歌曲!
  我读完本书,为台湾歌坛作词人整体的文化素养感到惊奇,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词风的个性都非常鲜明:杨立德把歌词作为“品牌的包装”,吉光片羽灵感闪现;娃娃中文系出身,典雅而浪漫;陈克华是医生词人,“创作对我一直是件幸福的事”,词风诗意而深邃;林秋离为追熊美玲而走上填词之路,词风有明显的市场企划倾向,但却不失煽惑力度;丁晓雯淡定而又有哲思,何厚华白话见长,笔法温婉;陈乐融纤细敏感,词风洒脱;邬裕康悲凉迷离,廖莹如细腻感性,姚谦幽静忧伤却不乏“杀气”;厉曼婷从容自觉,写尽世间痴情嗔爱;许常德出手极快,善写人物内心戏;十一郎悲情无限,写出了她和张宇的甜蜜痛苦;方文山自制写词秘籍书,希望歌词写出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歌词是不是文学作品?我发觉台湾词人也有同样的困惑。其实,现在去追究这个问题,意义并不是那么重要。我个人理解,优秀的歌词就是优秀的诗,具备同样的文学价值。重要的是在音乐中“如何把源自胸中的情感和思潮,妥切地安置在这些框框中,不断自我裁切、琢磨、替换(甚至阉割!)——考验作者是否有耐心与信心,去玩这场文字与音乐的拔河。”(见书中《自序》部分)
  这真是一场感情与心灵的拔河,也是一场岁月与历史的拔河。有时候你会奇怪,生命的场景早已变换,故事的主角也变换了模样,但是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却回响在耳边。因此,台湾许多词人最骄傲的事情就是:我的歌曲参与了你的生命,见证了你的悲欢离合,这就是奠大的荣耀啊!生命中有几首这样的歌词陪伴,夫复何求?但要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没有深刻的思想,没有对时代与社会历史文化的整体把握,没有良好的文学与音乐修养,又如何可能?
  我最惊奇的发现是:台湾许多词作家都是广告界的创意高手,他们把广告文案、创意设计、谋篇布局、客户定义都放进歌词创作中;他们与台湾作曲家一起,用与时代主题吻合的曲风,旋律,加上精密的商业推广步骤,演绎出一首首流行经典。富于企划与行销才华的台湾词人,与台湾成熟的唱片营销体制一样,构成了华语流行乐坛的黄金岁月。
其他文献
2010年11月24日,年届80岁的F1掌门人,国际汽联副主席伯尼一埃克莱斯下班后,走在位于伦敦的办公室附近大街上。傍晚的伦敦大街上,车水马龙,流光溢彩。伦敦,这座世界的国际金融中心,散发出迷人的光晕和色彩。埃克莱斯脸上露出平和淡定的神色,边欣赏着街上美丽的景致,边向家走去。  一切都毫无征兆地。突然,他遭到了4名歹徒的袭击。这4名歹徒看来是有备而来的,他们二话不说,对着埃克莱斯就是一顿猛烈的拳打
期刊
和他结婚前夕,她便知道自己的婚姻很不被婆婆认可。她有想过,如果他不是对她死缠烂打,如果她的内心不是对他存有一份好感,那么这样的一份感情真是不要也罢。只是偏偏,他对她死缠烂打了,她也应着那份好感对他萌生了爱意,于是两个人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便成了彼此相爱的最好归宿  然而才结婚不久,她便领教了婆婆的厉害,那个表面看上去温润祥和的女人暗地里像有瘾似的给她使着绊儿:精心做的早餐,她说不合胃口;为她特意做的
期刊
2010年11月30日,北京东五环外的梨园派出所。张文超将一摞证件及复印件交给了一位女民警,核对无误后,他的个人信息被逐一录入電脑。3分钟后,张文超从这位态度和蔼的民警手中接过一本棕色的证件,封面有令他胸口发热的五个烫金字——“居民户口簿”。  看着首页上红色的“北京市公安局”大印,他缓缓呼出了一口气。  7年来,张文超的奋斗就好像一场现实版的“通关”游戏。怀揣着那张“集体户口”卡片,从一间潮湿的
期刊
飞机正在白云之上翱翔。机舱内,空姐微笑着给乘客送食品。中年人细细地品尝美食,而邻座的年轻人却愁眉苦脸地望着窗外的天空。  中年人颇为好奇,热情地问:“小伙子,怎么不吃点?这伙食标准不低,味道也不错。”  年轻人慢慢地扭过头,不无尴尬地说:“谢谢,您慢用,我没胃口。”  中年人仍热情地搭讪:“年纪轻轻的怎么会没胃口?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啦?”  面对中年人热心的询问,年轻人有些无奈:“遇到点麻烦
期刊
提起核辐射,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原子弹、氢弹爆炸,是广岛、切尔诺贝利,这些恐怖的事件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直到最近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才让许多人意识到,这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可怕东西原来有可能来到我们身边,于是大为恐慌,抢购碘盐、酱油、海带、碘片、防辐射服等等据说能够防辐射的东西,而商家也乘机推销起了号称能够抗辐射的保健品。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核辐射无处不在。不,我指的不是电视台、电台、电器、电
期刊
最近精英教育和高尔夫球成了中国大学的主要新闻。大学是培养精英的机构。高尔夫在人口密度极大,土地资源奇缺的中国,是一个无法大众化的运动,肯定能成为精英阶层的永久标志。结果,上到大学校长,下到学生,都趋之若骛。通过高尔夫把特权阶层从一般老百姓中医分出来,让他们具有特别的行为风范,享受别人无法企及的生活方式,在一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里进行“高层次”的交际,以近亲繁殖的方式培养封闭性的社会网络。这已经成为
期刊
“当你四十岁时,没有四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北师大教授董藩对研究生发出的训示,他宣称:“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在这近乎决绝的宣言里,透出一股强烈的自负,以及咄咄逼人的自傲。其潜台词是:我如此功成名就,官学商通吃,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超级偶像,我带出来的学生岂能辱没师门?不加掩饰的自我炫耀,以貌似含泪劝告的方式进行,令人不能不仰而视之。  这种激励“奋斗者”的
期刊
“极端”可能已经丧失了它的大部分术语意义,它濒临边缘,不断地用它的偏激打击我们的头脑。其实,每类物质都有它最极端的形态。我们都听说过,磁铁能够强大到将孩子从内部吸出,而酸能在几秒钟内腐蚀掉你的手。但是,还有比这更极端的物质,以下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人类已知的最黑暗的物质    当你把碳纳米管像三明治那样堆叠在一起时,你会得到什么?一种可吸收99%光亮的材料。该材料的微观表面粗糙不平,它将
期刊
家长们注意了,如果,你让孩子学钢琴,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专家说了,-钢琴青年药家鑫杀人的动作,和弹钢琴的动作是一致的,都是向下用力,程序连贯,一气呵成,充满激情。  专家不愧是专家,能够在常人无法做出文章的地方大做文章,挑战常人可以承受的极限,其技术含量比药家鑫的钢琴水平还高。本来是很简单的事实: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药家鑫开车撞倒了一名女工,想立刻逃逸,由于担心该女工记下车牌号码,随即取出一把
期刊
和一位书虫朋友一起逛书店,我挑了半天只挑了2本,他倒好,不到半个小时,便怀抱着6本书到柜台结账了。看他买的书,最上面那本叫《普罗旺斯的一年》,还有什么《博尔赫斯诗歌集》等。  我奇怪地问:“你不是买过博尔赫斯的全集吗,怎么还买他的书?”他笑着说:“不一样啦,这本诗歌集内容更全面,封面也很漂亮,我一看就喜欢上了,喜欢就买呗。我觉得人和书的相遇,也是缘分。买那些陌生的书,我向来只凭感觉。这本《普罗旺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