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文化站作为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发挥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曾在群众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基层文化站开始了30多年的漫长变革,尤其是这几年,国家对基层文化的重视以及政策的作用力,进一步明确了它的公益性和服务职能,使得这项事业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然而,机遇和挑战同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电视、网络、行业等文化的日益崛起,使得基层文化站的地位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文化站到底干什么?究竟朝哪个方向发展?就着这一问题,笔者在苏北地区的部分基层文化站进行了调查。从所调查的情况表明,当下基层文化站的状况不容乐观,一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着基层文化站的发展。
一、基层文化站现状
(一)设施设备
应该说,基层文化站的设施设备的好坏以及管理上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从现有情况看,设施设备陈旧、活动面积不足、管理上跟不上、一人一站等都是制约基层文化站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些地区,基层文化站设施建设虽然得到了当地政府不同程度的重视,其经费投入也在不同程度上给予了支持,甚而一些站的设施设备达到了省一、二级馆的要求,但良莠不齐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文化站的设施、设备的早就不能适应当下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最为明显的就是文化站阵地被占用、出租现象长期存在。在这一问题上,省、市文化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和措施,但站房面积不达标者不在少数,个别文化站除了馆舍、办公桌椅及少得可怜的体育器材,其它几乎一无所有。
(二)队伍建设
基层文化站队伍建设问题也是文化馆事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有的文化站群文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就在于有个能力强的文化站长,他们能够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想办法、想点子,争取政府的重视,并发挥自身优势,在当地形成了一定影响力。相反,一些文化站长总是抱怨工作环境不好,开展工作没有经费等等,信心缺乏,得过且过,以致工作难有起色。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文化站人员专职不专用,他们经常被抽调参加基层中心工作或服务于政府其他工作,因其位卑职微,不愿去做得罪人的事。长期以往,文化站长成了“万金油”,哪还有精力搞文化工作。另外,基层文化站人员结构老化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人虽然业务精到,专业水平不错,但观念老化早已适应不了当下老百姓的文化需求。而一些新加入的人员因业务生疏,能够独当一面的极少,这致使得基层文化站工作在本地区失去了应有位置。
(三)经费投入
文化站属全额事业单位,80年代,上级财政每年都会下拨一笔数额可观的活动经费。90年代起,财政基本上只保证人头经费,虽说在年初预算的包干经费中,也有事业费一项,但数额少而又少,连搞一次小型的文化活动都难以保证。如此,文化站的“奶水”严重不足,造成了一些文化站工作难以开展的被动局面。还有一些文化站,甚至工资待遇都长期得不到解决,奖金、福利更是无从谈起,这就形成了“人心涣散”负面效应,严重挫伤了文化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活动情况
虽然基层文化设施极其简陋,条件差、困难大,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了。近年来,城市越来越注重自发组织的娱乐性活动,在广场、社区,我们随处可见健身舞、腰鼓舞以及众多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这些活动,除了有一定的主动参与性,还形成了活动项目的多样性。相对城市、社区来说,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比较匮乏,除了上面应付式的送戏下乡活动和一些民间剧团的庙会、婚丧喜事演出,由于基层活动经费困难,文化站要想开展活动,实在难以为继,加上这几年市、县、区文化馆对基层文化站辅导、联络不够,导致了群众文化活动“缺失”局面。
二、突出问题
文化站到底归谁管,是属文化主管部门还是乡镇?这一状况一直困扰、制约着文化站的发展。应该说,这种状况在苏北很多地方都存在,这就使得文化站的人、财、物、事处于一个尴尬地带。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文化站的发展如果完全依靠乡镇是可想而知的。倘若遇到经济基础好或者比较开明的领导,那这个乡镇文化站的工作开展肯定顺畅。倘若遇到一些不开明甚至认为文化可有可无的乡镇领导,那这个文化站只能是任凭站长“千唤万唤”,工作就是“不转”,平时由铁将军把门,对外开放难以开放。
三、建议与对策
纵观基层文化站目前的状况,其所面临的种种窘迫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又如何使文化站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这已成为我们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且刻不容缓。因此,基层文化站要发展,就必须解决好上述存在的问题欠缺。
其一、解决思想认识欠缺。由于社会对文化工作的性质缺少了解,尤其是一些乡镇领导,认为文化工作不想经济工资有那么多的硬杠杠,以致出现基层文化工作“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诸多现象。因此,发展基层文化站,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基层领导对文化工作的思想转变问题。
其二、解决归属体制欠缺。基层文化站归属乡镇管理,确实弊多利少。一些乡镇领导动不动就把文化站当成“机动”部门,哪儿有事就往哪派,文化干部成了“勤杂工”。有的乡镇文化站长说,我工作在乡镇拿,只能听乡镇的,至于本职工作做不好,我也没办法。还有一些乡镇虽有编制,却无专职人员,甚而有的是党政办公室主任兼文化站站长,以致乡文化站站长、工作人员基本“空挂”,而文化主管部门想介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却又无能为力。
其三、解决基础设施欠缺。近年来,我省一直把乡镇标准文化馆建设作为基层文化工作的一个重点,并加大投入,监督实施,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基层文化站的站房利用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声音,有些文化站站房被占用、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刚建好的文化站对外出租,经营其他无关文化的项目。因此,要真正办好、用好基层文化站阵地,就必须对这些现象全面清理,使其实实在在的发挥效能作用。
其四、解决人才队伍欠缺。解决基层文化站人才队伍问题,首先要落实人员编制、工资待遇等问题,这是重中之重。其次,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养和理论素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需求。第三,积极培养基层文艺骨干和文化志愿者,让他们融入到基层文化队伍中来,拓展基层文化的更大空间。
其五、解决活动载体问题。社会在变革,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不断变化。那么,如何适应形势,满足日益不同的文化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创新思路、创新活动载体,搞出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来。过去的吹拉弹唱不能一层不变,上层的送戏下基层也不能应付了事,我们应当改变传统“送文化”方式,多运用新媒体,强化基层的辅导和培训,拓展“种文化”渠道,打造健康有益、丰富多彩文化活动,让人们享受真正的文化“大餐”。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服务基层、服务大众是文联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文艺工作者要通过手中的笔、镜头、麦克风,寻找感动、展现美丽、讴歌典型、树立榜样,让更多版面、更多画面、更多声音来展示群众,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因此,作为基层文化的一个载体,文化站只有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跟上的情况下,只有在体制合理、人才队伍稳定的情况下,只有在活动载体拓宽的情况下,才能担当起时代给予的文化重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文化馆)
一、基层文化站现状
(一)设施设备
应该说,基层文化站的设施设备的好坏以及管理上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从现有情况看,设施设备陈旧、活动面积不足、管理上跟不上、一人一站等都是制约基层文化站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些地区,基层文化站设施建设虽然得到了当地政府不同程度的重视,其经费投入也在不同程度上给予了支持,甚而一些站的设施设备达到了省一、二级馆的要求,但良莠不齐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文化站的设施、设备的早就不能适应当下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最为明显的就是文化站阵地被占用、出租现象长期存在。在这一问题上,省、市文化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和措施,但站房面积不达标者不在少数,个别文化站除了馆舍、办公桌椅及少得可怜的体育器材,其它几乎一无所有。
(二)队伍建设
基层文化站队伍建设问题也是文化馆事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有的文化站群文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就在于有个能力强的文化站长,他们能够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想办法、想点子,争取政府的重视,并发挥自身优势,在当地形成了一定影响力。相反,一些文化站长总是抱怨工作环境不好,开展工作没有经费等等,信心缺乏,得过且过,以致工作难有起色。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文化站人员专职不专用,他们经常被抽调参加基层中心工作或服务于政府其他工作,因其位卑职微,不愿去做得罪人的事。长期以往,文化站长成了“万金油”,哪还有精力搞文化工作。另外,基层文化站人员结构老化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人虽然业务精到,专业水平不错,但观念老化早已适应不了当下老百姓的文化需求。而一些新加入的人员因业务生疏,能够独当一面的极少,这致使得基层文化站工作在本地区失去了应有位置。
(三)经费投入
文化站属全额事业单位,80年代,上级财政每年都会下拨一笔数额可观的活动经费。90年代起,财政基本上只保证人头经费,虽说在年初预算的包干经费中,也有事业费一项,但数额少而又少,连搞一次小型的文化活动都难以保证。如此,文化站的“奶水”严重不足,造成了一些文化站工作难以开展的被动局面。还有一些文化站,甚至工资待遇都长期得不到解决,奖金、福利更是无从谈起,这就形成了“人心涣散”负面效应,严重挫伤了文化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活动情况
虽然基层文化设施极其简陋,条件差、困难大,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了。近年来,城市越来越注重自发组织的娱乐性活动,在广场、社区,我们随处可见健身舞、腰鼓舞以及众多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这些活动,除了有一定的主动参与性,还形成了活动项目的多样性。相对城市、社区来说,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比较匮乏,除了上面应付式的送戏下乡活动和一些民间剧团的庙会、婚丧喜事演出,由于基层活动经费困难,文化站要想开展活动,实在难以为继,加上这几年市、县、区文化馆对基层文化站辅导、联络不够,导致了群众文化活动“缺失”局面。
二、突出问题
文化站到底归谁管,是属文化主管部门还是乡镇?这一状况一直困扰、制约着文化站的发展。应该说,这种状况在苏北很多地方都存在,这就使得文化站的人、财、物、事处于一个尴尬地带。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文化站的发展如果完全依靠乡镇是可想而知的。倘若遇到经济基础好或者比较开明的领导,那这个乡镇文化站的工作开展肯定顺畅。倘若遇到一些不开明甚至认为文化可有可无的乡镇领导,那这个文化站只能是任凭站长“千唤万唤”,工作就是“不转”,平时由铁将军把门,对外开放难以开放。
三、建议与对策
纵观基层文化站目前的状况,其所面临的种种窘迫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又如何使文化站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这已成为我们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且刻不容缓。因此,基层文化站要发展,就必须解决好上述存在的问题欠缺。
其一、解决思想认识欠缺。由于社会对文化工作的性质缺少了解,尤其是一些乡镇领导,认为文化工作不想经济工资有那么多的硬杠杠,以致出现基层文化工作“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诸多现象。因此,发展基层文化站,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基层领导对文化工作的思想转变问题。
其二、解决归属体制欠缺。基层文化站归属乡镇管理,确实弊多利少。一些乡镇领导动不动就把文化站当成“机动”部门,哪儿有事就往哪派,文化干部成了“勤杂工”。有的乡镇文化站长说,我工作在乡镇拿,只能听乡镇的,至于本职工作做不好,我也没办法。还有一些乡镇虽有编制,却无专职人员,甚而有的是党政办公室主任兼文化站站长,以致乡文化站站长、工作人员基本“空挂”,而文化主管部门想介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却又无能为力。
其三、解决基础设施欠缺。近年来,我省一直把乡镇标准文化馆建设作为基层文化工作的一个重点,并加大投入,监督实施,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基层文化站的站房利用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声音,有些文化站站房被占用、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刚建好的文化站对外出租,经营其他无关文化的项目。因此,要真正办好、用好基层文化站阵地,就必须对这些现象全面清理,使其实实在在的发挥效能作用。
其四、解决人才队伍欠缺。解决基层文化站人才队伍问题,首先要落实人员编制、工资待遇等问题,这是重中之重。其次,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养和理论素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需求。第三,积极培养基层文艺骨干和文化志愿者,让他们融入到基层文化队伍中来,拓展基层文化的更大空间。
其五、解决活动载体问题。社会在变革,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不断变化。那么,如何适应形势,满足日益不同的文化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创新思路、创新活动载体,搞出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来。过去的吹拉弹唱不能一层不变,上层的送戏下基层也不能应付了事,我们应当改变传统“送文化”方式,多运用新媒体,强化基层的辅导和培训,拓展“种文化”渠道,打造健康有益、丰富多彩文化活动,让人们享受真正的文化“大餐”。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服务基层、服务大众是文联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文艺工作者要通过手中的笔、镜头、麦克风,寻找感动、展现美丽、讴歌典型、树立榜样,让更多版面、更多画面、更多声音来展示群众,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因此,作为基层文化的一个载体,文化站只有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跟上的情况下,只有在体制合理、人才队伍稳定的情况下,只有在活动载体拓宽的情况下,才能担当起时代给予的文化重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