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日本大藏省前国际金融局局长行天丰雄,联手回顾和展望之作。就这个领域而言,没有什么演义传奇、传记史料或者学术门派的作品,能够替代本书的地位。
如何开始
过去即序言
1962年年初,我来到华盛顿就职于财政部,从此开始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事务。
但显然,就像华盛顿档案馆大楼的铭文所写的:“过去即序言”,我首先要把自己置身于1950年代那已消失的氛围中,起初担任较低级别的经济学家,然后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担任政府债券交易员。
此后我来到了大通曼哈顿银行,其经济学职员的实力要薄弱得多,因而我似乎在与金融有关的一切事情上都多少像个专家了。
1958年年初,我被召往行长的办公室。他说他在担忧美国的贸易地位,觉得竞争力好像下降了,这也将影响美元,还问我是怎么想的。国际贸易和金融还不是我的研究领域,因而我试图用当时经济学家们的标准答案来回答:“不用担心,我们用于增加进口的美元越多,其他国家拿它来增加从美国进口商品的数量也越多。”
那段时期是“美元短缺”理论的全盛时期。我还记得1950年代初在哈佛有一门研究生课程,我的教授在授课中提出了这一基本论 点。
这个论点就是,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并且未受战争破坏的美国,多少将长期保持技术和生产效率方面的领袖地位。其结果是,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势必大大超过其他国家,这样有助于我们保持强大的贸易地 位。
其他人认为其必然结果是我们将有能力在国外投入非常多的资金,这样做也符合我们的利益。
回顾大萧条岁月,我们提供有益的高水平官方援助,并最终导致私人向国外投资,以使其他国家买得起我们的出口商品,并使我们的工人不至于失业。
否则的话,由于经济学家们起初所谓的“美元短缺”理论,我们将无法卖掉我们所能生产的东西。
我记得我对所有这些理论都有过怀疑,而当我回答行长的问题时,如果我说出那些怀疑就好了。
在他提出问题几个月后,我们的国际收支平衡变得不利,而年底我们损失了储备中价值2亿美元的黄金。一些微弱的信号,表明对美元的信心并非坚不可摧。
这些对于我都是很好的教训:如果你不能理解教授正在说什么,你就不该排除这些话不正确的可能。在市场中实践的人们,有时能够比那些沉浸于过去数字的经济学家们更快地感觉到市场趋势的变化。
中国崛起是历史必然
中国货币政策与三个关键点
后“二战”时代,世界接受了美国作为霸权领袖。的确,美苏之间那时存在冷战。但是苏联从未公开表示,其国家目标是取代美国而跃升全球霸权领袖。后来,日本和德国成了经济强国,欧盟更是在1990年代扩大并加强了一体化,但它们也都从未被视为美国的挑战者。在20世纪,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同美国一较高下。
我们所处的21世纪则不同。中国有清晰的国家目标去挑战美国的单一霸权,并在倾全国之力来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逻辑的显著特征是,其坚信美国衰退和中国崛起是历史必然,所以时运站在中国这一边。中国可以耐心地等待熟透的苹果掉下来。
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问题上的立场,明显反映了中国的务实。对中国而言,目标是消除美国的单一霸权,而国际货币体系则是霸权的一部分。
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观点,但想法也很正常。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这正是使用主权国家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体系中,被结构性植入的矛盾。这个世界已经被这个矛盾折磨了五十年,但仍然找不到解决之道。中国完全了解局势,无意用人民币取代美元的世界关键货币身份,中国非常清楚作为关键货币国家的负担。
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的政策有三个关键点。首先是预期现有体系将至少持续几十年。中国将充分利用这个体系,努力维持由投资和消费引导的合理高增长。人民币汇率将控制在稳定水平。中国并不期望美元崩溃。美元资产并非中国的风险,而是战略财富。第二个关键点是人民币逐渐国际化。一种方法是,创造环境让国外的市场参与者发现使用人民币的需求和好处。另一种方法是,提升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实用性和吸引力。这将通过汇率灵活性、资本交易自由化和可自由兑换等手段实现。但这个过程需要谨慎地稳步展开,且得花上十年的时间。第三个关键点是一个人民币主要市场的建立。不消说,一种货币要发挥国际货币作用,必须以一个接受它的自由、高效的广阔市场为前提。对于某种意欲成为全球关键货币的币种而言,该货币的主要市场应该是全球金融中心。美国于19世纪末在经济实力上超越英国,但美元却是在“二战”后才取代英镑成为全球关键货币,原因是,为代替伦敦金融城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花了很长时间。中国的愿望是,让上海成为人民币国际中心,而香港则成为“欧洲人民币”中心市场。
不确定的时代
角力不会很快结束
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上的理解和政策都非常现实,且诸事皆在按照中国的路线图推进。美国对中国的汇率政策一直颇有微词,但美国不得不承认,自己并没有太多谈判筹码。1980年代,美国为减少日本的贸易顺差,使用了包括日元升值、市场开放、扩张性宏观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王牌施压日本。由于日本经济依赖对美国的出口,日本在美国的压力面前无能为力,但仍然不愿意对美国的投资和出口开放本国市场。而当下的环境里,中国的处境相比1980年代的日本要强势得多。
然而,中国经济目前确实面临不少严重的挑战:由危险的债务累积支撑的过度投资和过剩产能、对缺乏效率且无利可图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延迟、地方政府脆弱的财政状况、不断扩大的社会差距以及腐败滋生等。总之,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不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的单一霸权领袖。自2020年起,人口的下降和老化,以及能源、水、原材料、食品和环保等因素的制约,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现实的约束。包括法治在内的社会政治改革的方向和速度还不明朗,而且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拥有能俘获世界信任和尊重的领导者特质。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将不是一个轮流领导的体系,而是一个不确定的体系。对这样一个体系的必要治理,必须能够应付其内在风险和不确定性。G20的建立,以及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就是在正确方向上的初步尝试。关键点是,在美国和中国的引导下的主要国家,必须明白,国际合作是实现其各自国家目标的先决条件。我们需要建立具备有效的相互监督和约束责任的政策协调机制。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如果我们能够开始朝这一目标行动,我相信我们将为自己找到一个新世界。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角力不会很快结束。我们要面对历史性文明冲突,这一风险确实存在。一言以蔽之,看来,21世纪是一个动荡的世纪。
新书速递
科技之巅
作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1日
定价:98.00元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会公布“10大突破技术”,这些技术代表了当前世界科技的发展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世界科技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将引领面向未来的研究方向。
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
作者:[英]罗杰·克劳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定价:69.00元
作者依赖书信与目击者证词来叙述小国葡萄牙飞速而惊心动魄的崛起。《征服者》展现了葡萄牙帝国的光辉灿烂和凶狠残酷,将雄心勃勃而狂热奋进的阿维斯王朝的人物们描摹得栩栩如生。
漫长的中场休息
作者:[美]本·方登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1日
定价:45.00元
这是李安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原著,通过一位参加伊拉克战争的19岁少年的眼睛,对战争和纸醉金迷的美国梦做了辛辣有力的讽刺。如比利·林恩所言,“这感觉其实很奇怪,为这辈子最糟糕的一天得到表彰”。
如何开始
过去即序言
1962年年初,我来到华盛顿就职于财政部,从此开始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事务。
但显然,就像华盛顿档案馆大楼的铭文所写的:“过去即序言”,我首先要把自己置身于1950年代那已消失的氛围中,起初担任较低级别的经济学家,然后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担任政府债券交易员。
此后我来到了大通曼哈顿银行,其经济学职员的实力要薄弱得多,因而我似乎在与金融有关的一切事情上都多少像个专家了。
1958年年初,我被召往行长的办公室。他说他在担忧美国的贸易地位,觉得竞争力好像下降了,这也将影响美元,还问我是怎么想的。国际贸易和金融还不是我的研究领域,因而我试图用当时经济学家们的标准答案来回答:“不用担心,我们用于增加进口的美元越多,其他国家拿它来增加从美国进口商品的数量也越多。”
那段时期是“美元短缺”理论的全盛时期。我还记得1950年代初在哈佛有一门研究生课程,我的教授在授课中提出了这一基本论 点。
这个论点就是,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并且未受战争破坏的美国,多少将长期保持技术和生产效率方面的领袖地位。其结果是,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势必大大超过其他国家,这样有助于我们保持强大的贸易地 位。
其他人认为其必然结果是我们将有能力在国外投入非常多的资金,这样做也符合我们的利益。
回顾大萧条岁月,我们提供有益的高水平官方援助,并最终导致私人向国外投资,以使其他国家买得起我们的出口商品,并使我们的工人不至于失业。
否则的话,由于经济学家们起初所谓的“美元短缺”理论,我们将无法卖掉我们所能生产的东西。
我记得我对所有这些理论都有过怀疑,而当我回答行长的问题时,如果我说出那些怀疑就好了。
在他提出问题几个月后,我们的国际收支平衡变得不利,而年底我们损失了储备中价值2亿美元的黄金。一些微弱的信号,表明对美元的信心并非坚不可摧。
这些对于我都是很好的教训:如果你不能理解教授正在说什么,你就不该排除这些话不正确的可能。在市场中实践的人们,有时能够比那些沉浸于过去数字的经济学家们更快地感觉到市场趋势的变化。
中国崛起是历史必然
中国货币政策与三个关键点
后“二战”时代,世界接受了美国作为霸权领袖。的确,美苏之间那时存在冷战。但是苏联从未公开表示,其国家目标是取代美国而跃升全球霸权领袖。后来,日本和德国成了经济强国,欧盟更是在1990年代扩大并加强了一体化,但它们也都从未被视为美国的挑战者。在20世纪,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同美国一较高下。
我们所处的21世纪则不同。中国有清晰的国家目标去挑战美国的单一霸权,并在倾全国之力来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逻辑的显著特征是,其坚信美国衰退和中国崛起是历史必然,所以时运站在中国这一边。中国可以耐心地等待熟透的苹果掉下来。
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问题上的立场,明显反映了中国的务实。对中国而言,目标是消除美国的单一霸权,而国际货币体系则是霸权的一部分。
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观点,但想法也很正常。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这正是使用主权国家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体系中,被结构性植入的矛盾。这个世界已经被这个矛盾折磨了五十年,但仍然找不到解决之道。中国完全了解局势,无意用人民币取代美元的世界关键货币身份,中国非常清楚作为关键货币国家的负担。
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的政策有三个关键点。首先是预期现有体系将至少持续几十年。中国将充分利用这个体系,努力维持由投资和消费引导的合理高增长。人民币汇率将控制在稳定水平。中国并不期望美元崩溃。美元资产并非中国的风险,而是战略财富。第二个关键点是人民币逐渐国际化。一种方法是,创造环境让国外的市场参与者发现使用人民币的需求和好处。另一种方法是,提升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实用性和吸引力。这将通过汇率灵活性、资本交易自由化和可自由兑换等手段实现。但这个过程需要谨慎地稳步展开,且得花上十年的时间。第三个关键点是一个人民币主要市场的建立。不消说,一种货币要发挥国际货币作用,必须以一个接受它的自由、高效的广阔市场为前提。对于某种意欲成为全球关键货币的币种而言,该货币的主要市场应该是全球金融中心。美国于19世纪末在经济实力上超越英国,但美元却是在“二战”后才取代英镑成为全球关键货币,原因是,为代替伦敦金融城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花了很长时间。中国的愿望是,让上海成为人民币国际中心,而香港则成为“欧洲人民币”中心市场。
不确定的时代
角力不会很快结束
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上的理解和政策都非常现实,且诸事皆在按照中国的路线图推进。美国对中国的汇率政策一直颇有微词,但美国不得不承认,自己并没有太多谈判筹码。1980年代,美国为减少日本的贸易顺差,使用了包括日元升值、市场开放、扩张性宏观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王牌施压日本。由于日本经济依赖对美国的出口,日本在美国的压力面前无能为力,但仍然不愿意对美国的投资和出口开放本国市场。而当下的环境里,中国的处境相比1980年代的日本要强势得多。
然而,中国经济目前确实面临不少严重的挑战:由危险的债务累积支撑的过度投资和过剩产能、对缺乏效率且无利可图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延迟、地方政府脆弱的财政状况、不断扩大的社会差距以及腐败滋生等。总之,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不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的单一霸权领袖。自2020年起,人口的下降和老化,以及能源、水、原材料、食品和环保等因素的制约,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现实的约束。包括法治在内的社会政治改革的方向和速度还不明朗,而且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拥有能俘获世界信任和尊重的领导者特质。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将不是一个轮流领导的体系,而是一个不确定的体系。对这样一个体系的必要治理,必须能够应付其内在风险和不确定性。G20的建立,以及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就是在正确方向上的初步尝试。关键点是,在美国和中国的引导下的主要国家,必须明白,国际合作是实现其各自国家目标的先决条件。我们需要建立具备有效的相互监督和约束责任的政策协调机制。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如果我们能够开始朝这一目标行动,我相信我们将为自己找到一个新世界。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角力不会很快结束。我们要面对历史性文明冲突,这一风险确实存在。一言以蔽之,看来,21世纪是一个动荡的世纪。
新书速递
科技之巅
作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1日
定价:98.00元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会公布“10大突破技术”,这些技术代表了当前世界科技的发展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世界科技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将引领面向未来的研究方向。
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
作者:[英]罗杰·克劳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定价:69.00元
作者依赖书信与目击者证词来叙述小国葡萄牙飞速而惊心动魄的崛起。《征服者》展现了葡萄牙帝国的光辉灿烂和凶狠残酷,将雄心勃勃而狂热奋进的阿维斯王朝的人物们描摹得栩栩如生。
漫长的中场休息
作者:[美]本·方登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1日
定价:45.00元
这是李安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原著,通过一位参加伊拉克战争的19岁少年的眼睛,对战争和纸醉金迷的美国梦做了辛辣有力的讽刺。如比利·林恩所言,“这感觉其实很奇怪,为这辈子最糟糕的一天得到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