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与家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zat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千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是当年西南联大在枪杆与笔杆交错相叠、青绿色水稻与灰黑色硝烟共同弥漫下,为保留民族生存希望,离开家园,走向远方时的情景。在那群负箧而来的学子共同探索世界规律、书写文明足迹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远方”与“家”这两个词的厚重与浓度。
  学子们都离开自己的小家,去到一个大家,因为他们清楚,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无比辽阔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国家危亡号角吹起之时便已经唤醒。在净蓝深远的天空下,那是怎样风起云涌的日子?文有朱自清、沈从文。史有陈寅恪、钱穆,哲有金岳霖、冯友兰,建筑有粱思成、林徽因,堂上教书的是朱光潜与钱锺书,同在宿舍里温习弦诵的是杨振宁、李政道与何兆武……在这群人身上,我总能感受到远方之于家是同等的存在,跨越了地理的限制与束缚,是跳动的脉搏与赤色的血液。
  追忆前人总能给现在的人些许启示。如何处理远方与家的关系成了当今学生群体尤其是留学生不能不面对的问题。工作还是深造,回国还是改籍,这似乎不允许功能主义之外的考量来横加干预。有些人总认为可以周游四海,择木而栖,但每一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信条背后都有一个烧着一炉暖火的家。永远都不存在真正自由之人。因为真正自由之人必定是无根之人,不自由的锁链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将家与远方联系一起。
  落在我们这一代学生群体身上的选择更加多元,对于远方的渴望不等于叛离,不等于忘记,就像当年西南联大的学子们一样,身处远方,一面看着故乡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一面燃烧着走上山巅散布烈烈朝晖。
  远方与家,是两处不同的地域特征,却是同样一种辽阔的心情。
  放浪岭海,而如在朝廷。
  斟酌古今,而若斡造化。
  点评
  世界也可称为宇宙,“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宇宙就是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的世界。如果说上文在时间角度上思考人生的得失,那么本文就是在空间角度上探讨人立于世的情感。家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起点,远方是我们对世界的永恒向往。作者先借用西南联大之事阐明了“远方之于家,是同等的存在”,再由古及今,将目光聚焦于“当今学生群体尤其是留学生”在这一问题上的思考,彰显了作者斐然的文采、靈动的思维和深厚的积累。
其他文献
自有记忆开始,我便开始读历史书。  当时,小小的我从父母卧室的书架上取出一本书,就歪在床上以各种姿势阅读,虽然读的史书都是儿童版,但我仍觉得历史比童话有趣。  从《上下五千年》到《三国演义》,幼年的我常读中国古代史,枭雄良将,朝代更迭的故事自是好看,又有着残酷的美丽。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实与成王败寇的价值观,总让我心有不忍。一再轮回的王朝倾覆总也走不出封建窠臼,也每每让人感到沮丧。历史上的开端总是豪
期刊
还记得最初学习语文的情境吗?字组合成词,词再连缀成句。每一个汉字是语文最基础的元素,一笔一画都是先人的智慧,音形义中蕴藏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字开篇,让你从头开始感受汉语的美妙与魅力。圈  这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会徽,利用汉字“世”的篆体形式,与“2010”巧妙组合,直观呈现“世博会2010”的寓意。再仔细看,这个“世”分明是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相携同乐的家庭,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小
期刊
内地生在中文大学读书有一个好处:第一年作为基础学年,到第二年才正式选择主修。这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度,我在大一下学期便笃定想法,要进历史系。家里人并不反对,任我去选择自己的未来。不过,老妈也会试探性地问两句:“不读经济系吗?”“去试一试法律系的考试吧。”到了第二年,我进了历史系,虽然在这里转系很方便,木已成舟,老妈也不再就我的主修发表什么看法。  于是,之后的三年我不得不致力耕耘的课题便是:回答别人
期刊
“我也很忙啊。”小男孩  说,他在书里迷了路。  书里的男孩,迷路在  书里,他什么也没有  除了一史紫色蜡笔  和他救他出来的灵光。  “汉育人能和我坐在一起,  我沒有空间。  我忙  我也是很忙的。  我们现在  不想听到任何嘌奇。”  他从头  翻到尾,一遍,再一遍;  插图里掺搅着如风的  叹息。渐渐让人发晕,  世界  那么难懂。那么高高在上  像一场雪下了两天  无法停歇。  那些渐
期刊
开门见山是一种态度,杂志主题在首页的序言即可一览无余。但比主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解读,乃至解构主题。  一到法国便再次去了凡尔赛宫。几年前首次参观它时的震撼和惊异感犹新,哪怕它已经历了几百个春秋和数次洗掠。遥想当年,路易十四用这座宫廷定义奢华与宏大,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巴洛克式的内部装潢和法兰西式的大花园,无数贵族争相效仿这里的着装和礼仪,以期延续王室的宠幸。然而那些骄傲、繁华、荣宠不过一瞬,只
期刊
诗歌不分国界,无论古今,都是灵魂所渴求的节奏。风格多样的中外诗歌与读诗心得贯穿古今,让世界变得诗意盎然,走入诗的领域,爱上诗歌,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  我怎么能制止我的灵魂。让它  不向你的灵魂按触?我怎能让它  越过你向着其他的事物?  啊,我多么愿意把它安放  在阴暗的任何一个遗忘处,  在一个生疏的寂静的地方,  那里不再波动,如果你的深心波动。  可是一切啊,凡是触动你的和我的,  好像拉
期刊
在我自己的人生中,  我是一个旅行耆,  凝视着那些花朵  争奇斗巧的形状  就像其他什么人  之前栽种了它们:  在花朵和半明半晴的  兒童房之间  有一条看不见的天鹅绒绳索  将它们隔开。  衣橱里那些衣服  是另一个女人的  戏服。  虽然栽经常用它们丝滑的材质  来隐藏自己。  那个睡在栽床上的  男人  在黑暗中  最了解我。  荐诗/光诸  这首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只有一句:“在我自己
期刊
圣诞树,树像难民一样分行站立,  失败的大军仍然身着绿色的战衣。  仅存的一条腿被齐踝斩断,  它们仍然勉力起身,高举着胳膊。  我们像收获木材一样砍倒它们,  被搁绑着。它们在卡车上游街,  然后被托进门,孜在窄小的房间,  盖上单薄的毯子。  只有一口水喝,却被欢笑包围。  穿戴着俗艳的金色里星,  它们被迫放弃最后的骄傲,  尽其所能显得生机勃勃。  荐诗/光诸  以“文化自信”的眼光来看,
期刊
少年的母亲看到我向她望去,她连忙放下手上的活儿,从小板凳上站起来。母亲比少年更黝黑一点儿,眼睛非常坚定有神。她的神采丝毫没有被油米柴盐的岁月打磨掉。同时,她的脸上又透露出一丝温柔,却不泛滥。她比我想象的更壮实,身上穿着桃红和橙色相交错的薄褂子。不知道为什么,那本来艳丽得有点刺眼的颜色,在她身上看起来却恰到好处,好像那就是真实生活该有的样子。  我向她点头致意之后,她稍微欠了一下身体,看不出嘴角有没
期刊
东坡是我喜欢的文人,我对这位天才般的文人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无法言喻的崇敬。  东坡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就连邻国挑起战端也是用对联这一方式来为难宋朝,给他一个展现才华的机会,一副绝对“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避免一场生灵涂炭,应该是文人想也不能想的功劳。东坡同样生活在一个政治变革的时代,两党相争,他不偏不倚说真话说实话,受益的是真理,受苦的是他个人。东坡留下了传世的华章,也留下了性情中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