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一些琐碎的记忆(组诗)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bao774313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时常想起一块煤
  我时常想起一块煤,想起一块藏在
  日记里的煤,想起那年在格爾木
  遇见的矿工,像是我远方的亲人
  每当火焰升起,就在脑海里反复一回
  我摸过他粗糙的手,看见过他黝黑的
  眼睛,去过他那间
  四平米的宿舍,和他九岁的儿子谈论心事
  用手穿过他塑料布糊的窗户,风一吹起
  气流便登堂入室,我们憨笑不止
  内心却尴尬得无地自容,仿佛从未进入室内
  仿佛永远暴露在大雨中
  矿与井
  村子外有一口荒废的矿井,小时候
  我经常去里面捉迷藏,井底很深
  在吐出三十七年的黑黄金后,停止了运行
  只是地表之上,多了很多皱纹
  荒废的矿井成了老鼠的乐园,工人们早已
  远去,工棚破旧到了无法辨认
  村民们都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可能他们
  忘记了那年井底爆炸的声音,那天山坡上
  突然就多了七座坟头,这些年来
  把梯田提高了许多
  大地之诗
  探头越往下一寸,危险便多增加一分
  祈求神灵保佑,灾难却我行我素
  害怕与土有关的词,从进入地心开始
  声音无限塌陷,不敢再大声说话
  不敢与命打赌,可能恐惧得太久了
  即使站在地面上呼吸
  都会突然的思考
  这是在白天,还是梦中
  照 耀
  房间很小,温度却高
  煤炭燃烧带来了春风之美
  这在冬天很难得,窗外大雪封山
  屋内却喜气洋洋,想起祖母去世的夜晚
  那天夜里过于冰凉,只有几块包裹着
  煤渣的泥巴燃烧,不温不火
  像极了她勤俭的一生,不紧不慢
  每想到这,心就微微的疼
  那些碎裂的泥巴从来不曾熄灭
  在心头时刻荡漾,现在我还可以
  使用暖气、油汀、空调……各种各样的
  取暖设施熬过严寒,但他们却
  还不足以让我感到热,感到暖
  内心那年的火,始终在烧
  张 元:1994年生。作品见于《诗刊》《北京文学》《中国作家》等。获《诗选刊》首届中国青年诗人奖、第八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
其他文献
莲儿是屯子里最美的女人。  六十年代初期,十里八村的小伙子没少追莲儿,可是莲儿的父母谁都没看上,早早儿就把女儿嫁给了县城附近的富裕村老王家的二小子。老王家的二小子大号王敬祥,是公社的拖拉机手。王敬祥爱莲儿,生产队的活儿都舍不得让她干。后来农村实行承包制,王敬祥没回村,而是跑到县上的运输公司找了一份开汽车的活儿,跑起了长途,家里钱多了,莲儿更是不太干地里的活儿了。  莲儿年轻的时候活的是丈夫,丈夫把
期刊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披荆斩棘。一百年的光荣与梦想,一百年的曲折与坚强。这是自强不息的过往,这是和衷共济的历程。一百年间中华民族从屈辱中觉醒、从衰败中崛起;一百年间人民中国意志坚定走向富强、走向和谐。这极不平凡的岁月,这值得自豪的纪念,让我把心中的热爱唱给您听。  一百年前,当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的时候,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人民送来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当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
期刊
见过王维的书法作品,感觉到的是他的一颗心,于此用心,面貌自然就讲究得体,精神也端严而有生气。王维兄是地地道道的淮北人,也就是古相子民。《诗经》里说这个地方“相土烈烈”,出过嵇康、桓谭,发生过四侯列旌,古来有云“濉涣文章地,两岸多奇才”。王维出生在濉涣之地,多年浸淫,只不须心慕手追,尚不知于起居行止之间、箪壶蓑笠之上,便已沉染了多少汉魏流响、东晋风华。  王维的书法,有魏骨晋风之装,承“二王”一脉,
期刊
山东泰安新泰人,现为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会員。  山水画、油画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省级、全煤展览并获奖,刊发介绍于《中国青年报》《中国体育报》并收藏于艺术机构。
期刊
话剧剧本《矿山的主人》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的煤矿题材剧本。该剧本于1950年1月由上海杂志公司出版。一年后,即1951年6月又出了第二版。骆文、海默编剧,海默执笔。32开本,平装,竖排,132页。剧本封面上印有“华中文工团文艺丛书”,但版权页上却印为“中南文工团文艺丛书”。  全剧共四幕,其中第二幕为两场。全剧的背景为华北的东山煤矿。人物有领导罢工的矿工领袖梁永禄,罢工积极分子白瑞峰,解放军军事代表
期刊
诗,慎言也。诗缘情发声,而不只是文字游戏。诗就像恋人,可遇不可求。你在眼前,你是世界;你不在眼前,世界是你。  诗人不要伪善,真心比什么都重要。诗人要有一点儿悲天悯人的情怀。你的阅读的范围,就是你的审美。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有预言性,好的诗歌也一样。两只脚走路,古典诗歌和外国诗歌齐头并进。不厚此薄彼,都接受又不走得太近。诗必须有言外之意,言此及彼。诗歌的现代性是排他的。虚实之间相互依存,多训练,就会达
期刊
天 桥  天上的桥在跑步  一跑就从心中跑到体外  远在天边的人,近在眼前的我  我们的桥是这世界的两条腿  在尘世,只能别人拿眼睛看你  我的眼睛长在心尖尖上  幻想一条河流从你脚下走过  却看见天上的银河突然泛起了波澜  在白鹿洞书院  輕风翻过的书  肯定全被这里的白鹿读过  草木识的字变成砖瓦  每一块砖瓦肯定都是学富五车  尘埃咬文和嚼字不在乎青灯黄卷  蟋蟀高声朗读那一定是家学  我拾
期刊
从网上购到戏剧家蓝澄1948年创作的歌舞剧剧本《废铁炼成钢》。蓝澄当时是“工人文艺工作团”团长,1948年春他带领该团到鸡西滴道煤矿演出,见到了李纳创作的小说《煤》。小说主要记述了一个落后工人(因偷窃判刑半年)黄殿文在矿工会及工友的挽救、教育下,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矿工,并当上了劳动模范的故事。这个故事十分典型,在该矿广为流传。蓝澄在剧本“说明”中讲:“当时这故事广泛的被人们议论着,我觉得有写成剧本
期刊
晚 霞  只有爱  能让白发  再次回到童年  爱是我的亲人  我的家,我的祖国  春题湖上  春到西湖,三五梅花  早于蝴蝶,开在断桥边  白堤上,有人在放纸鸢  花港观鱼,锦鲤成群结队  生在西泠,死在西泠  葬在西泠  不见苏小小,孤山下,断桥畔  埋香之所,只留墓碑  身自由,心干净  不负一生好山水  归 来  杨梅红了  老水牛在溪边散步  新燕静静地在细雨中斜飞  秋千上的女孩早已回
期刊
吴晓煜的《煤炭文学作品札记》是一部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情并茂的煤矿文学研究的扛鼎之作。我还没看到有谁能像他这样把中国煤矿文学、特别是中国古代和现代煤矿作家和作品描述得这么清晰、准确。尽管他的这部书以“札记”示人,但在我的眼里,这部书有着煤矿文学史的意义,它的出版或许填补了我国煤矿文学研究的空白。  我认识吴晓煜的时候,只知道他是煤矿文史大家。文史不分家,因此他也写过不少随笔札记和散文小品。他很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