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阶段,如何构建科学的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正确、有效的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理念,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网络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网瘾产生的具体诱因,并系统的阐述了高校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构建的原则和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的双层级策略体系,旨在为高校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和化解大学生网瘾等热点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网瘾;网瘾矫治;网瘾矫治策略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2.02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2-0128-03
伴随信息化时代到来,互联网以其使用的便利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等特征被广泛使用,但也引发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网络成瘾成为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所谓网瘾是指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行为。[1]据调查,在中国网民中,大学生所占比例为22.4%,位居职业分布榜首,其中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的学生占70.23%,重度网瘾群体占11.71%,中轻度网瘾群体占18.06%。[2]因此,如何构建科学的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正确、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树立健康的上网理念,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基于心理需求视角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诱因分析
青年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其步入大学校门之后,随着自身社会地位、交际领域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其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对于网络的使用也表现出了多样化结构的心理需求,包括求知、娱乐、社交等需求。[3]从心理需求的视角出发,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包含求知型网络需求诱因、娱乐型网络需求诱因和交际型网络需求诱因三方面。
1.求知型网络需求诱因
求知型网络需求即大学生在优化、完善自己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的欲望驱动下,渴望通过网络的运用得到更全面、更广泛知识的心理状态。[4]大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使用网络,其初衷是对知识的渴望,但由于网络中的知识库容量巨大,知识种类繁多且良莠不齐,部分大学生盲目的运用网络进行知识收集,会导致网络使用时间过长、知识收集效率、知识学习效率低下,且出现受无关知识、不良知识影响严重等问题,进而引发大学生网络成瘾。
2.娱乐型网络需求诱因
娱乐型网络需求即大学生在娱乐需求欲望的驱动下,渴望通过网络的运用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娱乐型网络需求引发大学生网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校园娱乐活动的匮乏,学习、就业、竞争等压力大,但众多高校并未重视开展和丰富校园娱乐活动,致使大学生过度的依赖网络满足自身的娱乐需求;其次,由于网络娱乐的便利性、多样性和无节制性等特征,其极大程度的满足了大学生追求刺激的娱乐心理,但随心所欲的运用网络进行娱乐,极容易形成网络依赖,进而引发大学生网络成瘾。
3.交际型网络需求诱因
交际型网络需求即大学生在寻求交际、认可、交流沟通、理解认同等需求欲望的驱动下,渴望通过网络的运用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具有极强的交际心理需求,网络交际属于“人—网络—人”的间接性交际模式,其开放性、无空间局限性、角色虚拟性等特征极大的满足了大学生的交际需求和好奇心理,但仅凭借主观臆断的运用网络进行交际活动,极容易受到不良交际信息的影响,甚至误入歧途,形成网络依赖,进而引发大学生网络成瘾。
二、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构建的原则和基本思路
1.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构建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首先,由于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多样化,因此,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的构建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通过多种手段、不同策略的协调、有序运行化解问题;其次,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的构建将涉及到校内不同职能部门、岗位的职责划分,并包括宏观思想引导、微观行为干预等多方面细则的制定,因此,必须从系统工程学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完善、科学、系统的策略体系。
(2)行为干预与思想矫治结合 首先,通过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诱因分析可知,大学生网瘾现象的实质是其对网络需求的心理和网络运用的行为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呈现出非良性的相互作用结果。[5]其次,从“心理—行为”作用关系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瘾的形成机理即由学生对网络的心理需求驱动网络行为,由网络行为形成网络依赖,反作用于心理需求,使其产生偏激化的演变,并再次驱动网络行为,加深网络依赖的往复过程。因此矫治大学生网瘾必须从行为干预和思想矫治两个方面入手,以行为干预为强制手段,以思想矫治为说服引导手段,进而从行为上和心理上戒除网瘾。
(3)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相结合 宏观视角需要综合高校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以及高校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具体状况为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的拟定提供具体的指导思想,微观视角则需要根据指导思想,综合大学生当前具体学习、生活情况为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的拟定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2.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构建的基本思路
以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构建原则的相关分析为基础,本文设计的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三、高校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的双层级策略体系构建
双层级策略体系是指由高校的宏观层级对策和学生处的微观层级对策构成的高校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的策略体系。
1.学校层级策略
(1)加强校园网络的硬件资源建设 现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娱乐都依赖网络完成,鼓励学生使用校园内部网络可以提高学校对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监管和引导,进而有效的抑制学生网瘾的形成。学校如果不能提供良好的上网条件和环境,进而导致学生在脱离监管和引导的情况使用网络,增加了因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而引发网瘾的风险。 (2)加强校园网络的软件资源建设 校园网络的软件资源建设主要体现在校园网建立和完善上。校园网的版面设计中缺乏互动交流平台、个性化板块、反馈渠道上线交流等内容,目前高校校园网建设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需求和预防大学生网瘾的需要。因此,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络的软件资源建设,如高效校园网或学工部网站可设立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为学生提供查询、交流、互动、反馈的网络平台,也可加盟外界网络中的知名网站,如易班,丰富高校自身的网络资源。
(3)强化理论学习,丰富指导思想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应强化其学习意识,注重对新兴理论的学习和已掌握理论的深入探究,通过丰富指导思想,推动实践策略的创新性变革。如以优势视角理论为基础,产生了网瘾学生资源论,认为网瘾学生是一种异质型资源,通过对网瘾学生的积极引导和教育可以更正其网络使用观念,并激发其身上的网络才华和创新潜能,高校可以在网瘾学生中挖掘并选拔合适的人员承担学校学生网站的建立和维护,由此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了高校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的方法和策略。
2.学生处层级的网瘾干预矫治策略
(1)严肃学风建设,杜绝学生有偿代课 高校中高年级或同年级学生有偿为本科生代课的现象日渐增多,由于代课学生本身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和教学经验的欠缺,其自身的能力无法胜任本科授课任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导致大批学生逃课上网,并产生网瘾。针对这种现象,学生处要严抓严惩,杜绝学生逃课去网吧上网现象,同时教务处要将学生照片加入点名册中,防止学生代课的作弊情况发生。
(2)引导大学生明确学习生涯规划 据调查显示,高校低年级大学生比高年级大学生网瘾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习生涯规划的清晰程度不同,即高年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相对完善,而低年级学生缺乏系统的学习生涯规划,在无规划、无目的的状态中极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形成网瘾。因此,学生处应利用新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学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既引导学生主动制定学业规划又可通过团队训练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3)完善学生激励制度 现阶段高校学生激励制度存在着明显的不完善之处,如对学生心理需要关心不够,一味关注优等生,而忽略网瘾学生的成长进步,这成为学生对网络过分依赖的重要诱因之一。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学生激励制度,评奖评优可以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增设特殊奖学金和个人奖励证书,奖励进步最大的网瘾学生,以增强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
(4)创新奖励方式 调查显示大部分网瘾学生对于每年评优颁奖等活动并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感觉奖项离自己很远,在现阶段的高校中网瘾学生人数众多,仅仅对个别网瘾学生进行奖励很难产生规模激励的效果,但如果过多的增加奖励名额,又会导致奖励的激励效果下降,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必须创新奖励方式,变革激励形式,如将奖状设计成带有集体合影的证书,让同学尤其是网瘾学生感受自己是集体中的重要一员,由此还可以加强班级凝聚力、扩大激励范围、提高激励效果。
(5)健全网络教育体系 目前高校只注重网络技术教育、网络应用教育,而在网络信息素养、网络行为规范、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尚不健全,导致学生缺乏媒介素养知识,对媒介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和解读能力。学生处应责令辅导员通过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工作坊、讲座、学生沙龙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在此方面的教育,健全网络教育体系,预防学生网络成瘾。
(6)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 学生网瘾是因为生活中缺少令其感兴趣的替代品,因此高校学生处应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和课余生活。学生处可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按棋牌类型的不同各自组队进行桌游竞赛,可以有效的矫治学生网瘾,同时改善新生不善社交、沟通能力差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Chou C, Hsiao MC. Internet addiction, usage, gratification, and pleasure experience: the Taiwan college students’ case [J]. Computer and Education, 2000(1):65-80.
[2]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28次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
[3] 刘新庚,黄小明,李超民.论大学生网瘾心理过程机理及心理行为矫治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1-116.
[4] 李超民.大学生网瘾矫治的社会综合控制[J].求实,2011(4):171-172.
[5] 李礼,刘更新,李超民.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新型方法体系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3):136-139.
[责任编辑:庞 达]
现阶段,如何构建科学的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正确、有效的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理念,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网络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网瘾产生的具体诱因,并系统的阐述了高校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构建的原则和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的双层级策略体系,旨在为高校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和化解大学生网瘾等热点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网瘾;网瘾矫治;网瘾矫治策略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2.02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2-0128-03
伴随信息化时代到来,互联网以其使用的便利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等特征被广泛使用,但也引发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网络成瘾成为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所谓网瘾是指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行为。[1]据调查,在中国网民中,大学生所占比例为22.4%,位居职业分布榜首,其中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的学生占70.23%,重度网瘾群体占11.71%,中轻度网瘾群体占18.06%。[2]因此,如何构建科学的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正确、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树立健康的上网理念,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基于心理需求视角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诱因分析
青年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其步入大学校门之后,随着自身社会地位、交际领域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其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对于网络的使用也表现出了多样化结构的心理需求,包括求知、娱乐、社交等需求。[3]从心理需求的视角出发,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包含求知型网络需求诱因、娱乐型网络需求诱因和交际型网络需求诱因三方面。
1.求知型网络需求诱因
求知型网络需求即大学生在优化、完善自己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的欲望驱动下,渴望通过网络的运用得到更全面、更广泛知识的心理状态。[4]大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使用网络,其初衷是对知识的渴望,但由于网络中的知识库容量巨大,知识种类繁多且良莠不齐,部分大学生盲目的运用网络进行知识收集,会导致网络使用时间过长、知识收集效率、知识学习效率低下,且出现受无关知识、不良知识影响严重等问题,进而引发大学生网络成瘾。
2.娱乐型网络需求诱因
娱乐型网络需求即大学生在娱乐需求欲望的驱动下,渴望通过网络的运用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娱乐型网络需求引发大学生网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校园娱乐活动的匮乏,学习、就业、竞争等压力大,但众多高校并未重视开展和丰富校园娱乐活动,致使大学生过度的依赖网络满足自身的娱乐需求;其次,由于网络娱乐的便利性、多样性和无节制性等特征,其极大程度的满足了大学生追求刺激的娱乐心理,但随心所欲的运用网络进行娱乐,极容易形成网络依赖,进而引发大学生网络成瘾。
3.交际型网络需求诱因
交际型网络需求即大学生在寻求交际、认可、交流沟通、理解认同等需求欲望的驱动下,渴望通过网络的运用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具有极强的交际心理需求,网络交际属于“人—网络—人”的间接性交际模式,其开放性、无空间局限性、角色虚拟性等特征极大的满足了大学生的交际需求和好奇心理,但仅凭借主观臆断的运用网络进行交际活动,极容易受到不良交际信息的影响,甚至误入歧途,形成网络依赖,进而引发大学生网络成瘾。
二、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构建的原则和基本思路
1.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构建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首先,由于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多样化,因此,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的构建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通过多种手段、不同策略的协调、有序运行化解问题;其次,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的构建将涉及到校内不同职能部门、岗位的职责划分,并包括宏观思想引导、微观行为干预等多方面细则的制定,因此,必须从系统工程学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完善、科学、系统的策略体系。
(2)行为干预与思想矫治结合 首先,通过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诱因分析可知,大学生网瘾现象的实质是其对网络需求的心理和网络运用的行为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呈现出非良性的相互作用结果。[5]其次,从“心理—行为”作用关系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瘾的形成机理即由学生对网络的心理需求驱动网络行为,由网络行为形成网络依赖,反作用于心理需求,使其产生偏激化的演变,并再次驱动网络行为,加深网络依赖的往复过程。因此矫治大学生网瘾必须从行为干预和思想矫治两个方面入手,以行为干预为强制手段,以思想矫治为说服引导手段,进而从行为上和心理上戒除网瘾。
(3)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相结合 宏观视角需要综合高校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以及高校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具体状况为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的拟定提供具体的指导思想,微观视角则需要根据指导思想,综合大学生当前具体学习、生活情况为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的拟定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2.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构建的基本思路
以网瘾干预矫治策略构建原则的相关分析为基础,本文设计的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策略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三、高校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的双层级策略体系构建
双层级策略体系是指由高校的宏观层级对策和学生处的微观层级对策构成的高校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的策略体系。
1.学校层级策略
(1)加强校园网络的硬件资源建设 现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娱乐都依赖网络完成,鼓励学生使用校园内部网络可以提高学校对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监管和引导,进而有效的抑制学生网瘾的形成。学校如果不能提供良好的上网条件和环境,进而导致学生在脱离监管和引导的情况使用网络,增加了因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而引发网瘾的风险。 (2)加强校园网络的软件资源建设 校园网络的软件资源建设主要体现在校园网建立和完善上。校园网的版面设计中缺乏互动交流平台、个性化板块、反馈渠道上线交流等内容,目前高校校园网建设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需求和预防大学生网瘾的需要。因此,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络的软件资源建设,如高效校园网或学工部网站可设立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为学生提供查询、交流、互动、反馈的网络平台,也可加盟外界网络中的知名网站,如易班,丰富高校自身的网络资源。
(3)强化理论学习,丰富指导思想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应强化其学习意识,注重对新兴理论的学习和已掌握理论的深入探究,通过丰富指导思想,推动实践策略的创新性变革。如以优势视角理论为基础,产生了网瘾学生资源论,认为网瘾学生是一种异质型资源,通过对网瘾学生的积极引导和教育可以更正其网络使用观念,并激发其身上的网络才华和创新潜能,高校可以在网瘾学生中挖掘并选拔合适的人员承担学校学生网站的建立和维护,由此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了高校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的方法和策略。
2.学生处层级的网瘾干预矫治策略
(1)严肃学风建设,杜绝学生有偿代课 高校中高年级或同年级学生有偿为本科生代课的现象日渐增多,由于代课学生本身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和教学经验的欠缺,其自身的能力无法胜任本科授课任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导致大批学生逃课上网,并产生网瘾。针对这种现象,学生处要严抓严惩,杜绝学生逃课去网吧上网现象,同时教务处要将学生照片加入点名册中,防止学生代课的作弊情况发生。
(2)引导大学生明确学习生涯规划 据调查显示,高校低年级大学生比高年级大学生网瘾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习生涯规划的清晰程度不同,即高年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相对完善,而低年级学生缺乏系统的学习生涯规划,在无规划、无目的的状态中极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形成网瘾。因此,学生处应利用新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学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既引导学生主动制定学业规划又可通过团队训练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3)完善学生激励制度 现阶段高校学生激励制度存在着明显的不完善之处,如对学生心理需要关心不够,一味关注优等生,而忽略网瘾学生的成长进步,这成为学生对网络过分依赖的重要诱因之一。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学生激励制度,评奖评优可以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增设特殊奖学金和个人奖励证书,奖励进步最大的网瘾学生,以增强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
(4)创新奖励方式 调查显示大部分网瘾学生对于每年评优颁奖等活动并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感觉奖项离自己很远,在现阶段的高校中网瘾学生人数众多,仅仅对个别网瘾学生进行奖励很难产生规模激励的效果,但如果过多的增加奖励名额,又会导致奖励的激励效果下降,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必须创新奖励方式,变革激励形式,如将奖状设计成带有集体合影的证书,让同学尤其是网瘾学生感受自己是集体中的重要一员,由此还可以加强班级凝聚力、扩大激励范围、提高激励效果。
(5)健全网络教育体系 目前高校只注重网络技术教育、网络应用教育,而在网络信息素养、网络行为规范、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尚不健全,导致学生缺乏媒介素养知识,对媒介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和解读能力。学生处应责令辅导员通过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工作坊、讲座、学生沙龙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在此方面的教育,健全网络教育体系,预防学生网络成瘾。
(6)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 学生网瘾是因为生活中缺少令其感兴趣的替代品,因此高校学生处应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和课余生活。学生处可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按棋牌类型的不同各自组队进行桌游竞赛,可以有效的矫治学生网瘾,同时改善新生不善社交、沟通能力差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Chou C, Hsiao MC. Internet addiction, usage, gratification, and pleasure experience: the Taiwan college students’ case [J]. Computer and Education, 2000(1):65-80.
[2]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28次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
[3] 刘新庚,黄小明,李超民.论大学生网瘾心理过程机理及心理行为矫治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1-116.
[4] 李超民.大学生网瘾矫治的社会综合控制[J].求实,2011(4):171-172.
[5] 李礼,刘更新,李超民.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新型方法体系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3):136-139.
[责任编辑:庞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