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化学抗旱减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中国农业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是造成我国粮食减产的首要农业气象灾害。农业化学抗旱减灾技术以其针对性强,使用简便,见效迅速,效益显著而独具特点,已从试验研究阶段进入生产应用阶段,为抗旱减灾节新的途径和技术,在粮食增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综述了由于紫外线辐射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生理活动及产量所产生的影响及农作物的反主尖,并就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索,同时针对未来地表紫外线辐射量增中这一现象,提出了减少紫外线辐射
利用田间试验资料,根据农业气象学和植物生理学原理,从棉花生长发育、生理生态、产量形成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棉花主要生育期遭受旱涝灾害时对棉花生长的不同影响,提出花铃期遇旱涝
对我所1986 ̄1993年大豆丰歉定位试验结果初步分析得出:当地的中熟品种丰歉年的产量波动幅度为62.1%,影响大豆产量不稳的主要因素是5 ̄9月的气象要素分布。形成丰歉年的关键是6月中旬茎的干物质和6月
冬季(1995年12月~1996年2月)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钱栓,沙奕卓(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全国大部地区冬季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北方冬暖、南方冬冷都十分明显。东北、内蒙季降雪量较常
以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单元,以SPAC的理论为基本原则,深入探讨了冠层-气温差与冬小麦农田土壤和作物水分状况的关系。在比较精确和连续的大田试验基础上,得出了冠层-气温差监测0 ̄50cm土层相对
对菏泽地区小麦条锈病菌的来源及传播帮了初步探讨,对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做了细致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天水菌源越政区是我区最主要的菌源地。条锈病菌可以通过远距离传播
针对不同县(市)旬的旱涝冷热害度量的客观性和防抗的有效性,探讨农田旱涝冷热害害的客观诊断方法,并介绍该方法应用于防机灾害服务的实施方案。
针对桂东南地区双季稻生产中存在“两寒”危害和洪涝灾害的影响问题,对多种育秧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为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育秧方式,适时早播,防止烂秧,避过“两寒”和洪涝的影
依据指标分析近30年59个气象台站的灾害资料,建立了江苏省气象灾害分析服务诼数据库。利用该系统可迅速准确地分析受灾情况,为有关部门的生产与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较长产量序列纵向及横向可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用划分产量阶段的方法进行分段处理,用GM(1,1)灰色模型分段模拟预测河南省夏玉米单产,根据相对气象产量划分产量状态,再用马尔柯夫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