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环相扣显匠心 塑造自我寓深意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i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试题评析】
   作为“终结版”的2020年江苏高考自主命题的语文作文,带着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的余韵,成功跳出了人们的猜想与期待,向人们展示了江苏高考作文材料的叙述的多元与温情,再一次让考生感受到理解文题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之境。实际上,材料的巧妙之处就在于这细细的咀嚼品味之中,“拍案”之感是领略材料精华之后的第一冲动。正所谓:环环相扣显匠心,塑造自我寓深意。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有人认为:江苏卷依旧延续了江苏人的特色。江苏人的特征是比较温和、含蓄、规矩、文气、包容、踏实、憧憬……?所以2020年的江苏卷无疑具有时代气息、文化传承、人文关怀……但也有人觉得,江苏高考作文每个字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就完全看不懂了。高考作文揭晓之后,网络上曾搞了一个 2020各地高考作文横向打分,结论是江苏最要命……作为 “最要命”江苏高考作文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槽点:审题难!想质疑,不敢;想顺从,不甘。仁者见仁,不一而足。笔者认为,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色:
   首先,命题的“稳”。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卷,是江苏自主命题的终结版,保持试卷的稳定,应该是基本的命题导向,坚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原则,便于学生发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以平静而积极的心态进行写作。从内容方面说,2020年保持江苏一贯的命题的人文性。被评论为“风花雪月”的文题,也不一定就是贬义的。保持特色本身就是无可厚非的。从形式上说,与2019年的江苏高考作文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主题的“多维”。与2019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的主旨相比,2020年江苏卷则由“独辟蹊径”走向与全国同步,由万花丛中一点“绿”走向更能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来。这或许就是与全国卷接轨的“先声”。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考生如果注意拓展思维,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则材料暗藏了极有价值的内涵。在“同类信息对人的塑造作用”这个命题之下,我们可以思考它是否湮灭个性、钝化思想、强化思维同质化、造就圈子文化、群体依赖……人应当如何独立面对海量信息的强制性、无形化塑造,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在同样文化、信息、环境面前特立独行的人格品质等等。在不混淆颠倒价值观、不故作标新立异的前提下,考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做出深刻独到的理解与表达。
   第三,材料表述的“出人意料”。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无疑让江苏各市、区(县)教研员又一次大失所望。一是高考作文主旨均在“推测”之外;二是高考作文的材料的呈现“没想到”与2019年高考作文相近。即便是高考前的南京“三模”的“隐喻”型作文“生活是水,水不等于诗。水受热而产生水汽,水汽在阳光的照耀下化作七彩的虹,这美丽的虹才是诗”,也未曾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飽受诟病,认为是中心不明、主次不分、类型不清、内涵不懂、表达不活,而未受重视。高考前,各市、区(县)模拟卷作文大都是关键词明确、主次清晰、主题显著。即材料大都仍是以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展开。在进行了无数次规范模拟训练“抓关键词”之后,(虽然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也必须关注“关键词”,但区别在于平时训练的关键词比较单一,而此次材料却是多个关键词并存。) 2020年考生们看到高考作文题时的感受, 与2019年考生看到作文时的感受便有了惊人的相似之处。那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迷蒙便再次出现。真正体会到了无套路可寻的难处。但事实上,这更应该是学生思维认识的一次特有的展示的平台的搭建。
   笔者以为,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与以前(2019年之前)相比,无疑增加了审题的难度。这与今年的其他卷的高考作文题目有着明显的区别。浙江卷同上海卷类似,考生一方面自己有人生坐标,另一方面家庭社会又对自己有别样预期,问考生面对落差或错位怎么抉择,怎样处理?应该说,考查的目标明确。而全国Ⅱ卷、新高考Ⅰ卷(山东)、天津卷三道题更像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既在套路中又在套路外。这三套作文题贴近抗疫,有明确的写作限定,同样主旨明确。全国1卷和Ⅲ卷更是中规中矩,抛开了宏大叙事,有意规避了时事热点。全国1卷挖掘齐桓公、管仲、鲍叔身上做人做事的可取之处,方向是立德树人;全国Ⅲ卷是给高一新生写封信,充满人文关怀。十套试题中没有哪道作文写作方向有北京卷清晰,一个话题一个命题。材料一中已含“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末了再划重点,充满了人文关怀。反观“搜遍全身”也搜不到明确指向的江苏高考作文,乍一看材料里所有词都充满正能量,但众多的词语、难以琢磨的逻辑联系,让考生甚至怀疑起人生的错位。难怪考生走出考场,说作文写作“堵得慌”。
   那么,作为高考作文,可不可以在材料的呈现上更“清晰”一些呢?事实上,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材料,学生确实感到材料“不知所云”,审题时煞费心思,也难以猜透命题者的命题导向。材料由四句话组成(以句号为界)。第一句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似乎是材料的主旨所在,重点是“应”和“求”。接下来,宕开一笔,说“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无非讲的是自己被“自己喜爱的人和事”“所环绕、所塑造”。这一句与第一句的关系,似有若无,这也正是考生作文审题时的“迷蒙”的开始。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说“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智能互联网时代”明显是限制用语。第四句似乎是为了打开考生的思路,补充到: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堆砌的层次、众多的关键词,难以理清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上模拟试卷训练的思维的惯性,自然让考生看的云里雾里,“不明觉厉”倒是自然的心理状态了。因此,在这道语文作文面前,考生们都像初恋的少年,猜不透女孩的心思也就在所难免了。    事实上,作为“终结版”的江苏高考语文作文,无不昭示这样一个道理:要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就必须在语文素养上下功夫,不仅要着眼于“技”的培养,更要注重“道”的熏陶。(金陵中学特级教师喻旭初语)任何走捷径、想讨巧的作文教学,必定在高考这一选拔人才的“熔炉”中“熔断”而折戟成沙。作文备考,应在让学生在备思维、备眼光上下功夫,而不应只是在备素材、备模式上做文章;不是一味的从故纸堆里找材料,从人物传记中找灵感走套路贴标签,而应该让作文走向“自然”——内心的自然——才是作文写作教学的方向。从高一到高三,采用相同的考试模式考学生的做法应予以摒弃,基础年级的教学应与高考试卷“脱钩”,要真正把“教”与“学”结合起来,而不是从高一开始就用高考试卷来考学生。要切实降低考试的频度,让语文老师从比分数、练考题、讲技巧的急功近利的语文教学的怪圈中走出来,把语文教学当做“公益”活动而非“功利”行为,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出路所在。
   【写作指导】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既在关键句(主旨句)的表述中给考生以理性上的认知,又在事例句的表述中给考生以感性的唤醒。考生可以借助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述基本准确地把握材料。(特级教师薛海兵语)
   第一句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语出自《周易·乾》,指同样的声音能互相应和,同样的气味会相互感应,意思是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现在多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感应,自然聚合。这个部分可以理解为材料的主旨所在,如一把“伞”,罩住了其余的内容。其核心的词汇是“同”,也可理解为“融”。但此“同”非“同质化”的“同”,而是指身教、言教、耳濡目染……强调环境、性格、心性、品味、追求等可以达到一个新的开始。
   第二句话,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塑造”是在“感应”基础之上的层次推进。这种“塑造”在积少成多的关注与潜移默化的感应之后发生,看似不可控的未来,实际上是每个人内在自我的构建与投射。“总是”强调了这种行为的普遍性;“久而久之”是被塑造这一结果之所有能够产生的的时间因素;“环绕”是突出了信息接收者的中心地位,且强调了同类信息之多,暗示了信息接收者应具有一定的辨别、取舍甚至突围的能力。
   第三句话“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给这种现象提供了时代背景,“更加”的两次出现,突出了我们会被自己喜爱的同类信息所环绕与塑造的效果,会被智能互联网强化。这可以理解为“限制性”的过渡语句,在写作之时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而是要准确把握这个背景。这一部分虽然不要求在作文中有显性的展现,但必须要有隐性的关联。
   第四句话: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这个部分信息量大,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你未来的样子”就是被塑造的结果。“未来”和“当下”表意明确。“当下”是论说、记叙的重点,“未来”则是“当下”的映射和归宿。同时,命题人罗列了互联网时代关注与喜爱的具体表现:浏览、点赞、分享、感动……此为点上提示,实则为了拓宽思路,抓住其中的一点展开记叙(论述),即为切题意。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材料的四个组成部分,是环环相扣,逐步强化限制条件的。材料的主旨敘述是逐步收窄。四句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遥相呼应的。这明显有别于2017年的高考作文“车”、2018年的高考作文“语言”以及2019年的高考作文“相互融合”。更多的强调的是句与句、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不是在个体的、独立的内容上做文章。这或许也是今年高考作文最重要的亮点。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从哪个写作的出发点,都必须强调信息的环绕还是塑造,也就是外部信息对人的影响力。论述可以围绕: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表现;人会下意识地感应同类人、事、物的原因;“喜爱——关注——感应——被塑造”这一过程的利与弊;一方面同类事物可强化自我,另一方面“回声壁效应”、党同伐异也容易形成偏见;人可以主动“塑造”自己“未来的样子”的感悟;大数据背景下各大网站针对个人进行的信息推送,让我们浏览信息的自由变得可疑……世界是我们内在的投射与自主构建,这建构需要我们自己的感应与自我塑造。
   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材料中的智能互联网时代、浏览、点赞、分享等字眼的出现,强化了信息的当下时代背景与特色,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方面的指向与立意,考查学生对当下社会的理解和时代生活的感知。文章既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也可以写成散文……那些长于思辨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个体、社会,谈对个体价值观的理解认识,既可以观点新颖深刻取胜,又可扬理性思辨之长;而长于形象思维的考生也可寓思维于形象,借某个物细致描写,挖掘其中蕴含的道理,以委婉含蓄、巧妙的构思在考场中胜出。
  【佳作展示一】
  既见君子
其他文献
肆虐的冠状病毒是人类乱逞口腹之欲的恶果,蝙蝠、果子狸、旱獭等野生动物已被认定携带多种病毒,却依旧作为食材出现在餐桌上。人类吃野生动物不是最近一两代人的“发明”,最近,就有网友将吃野生动物的恶习溯源到《红楼梦》。  《红楼梦》里贾府办年货:獐子、狍子、熊掌、野鸡、鹿肉等一堆野生动物,一年中秋还整了道硬菜——风腌果子狸。小时候就琢磨,为啥大观园里的主子们都爱闹毛病,林黛玉是肺病, 咳嗽、吐血,年纪轻轻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話,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   以上材料
艺术疗愈是保时捷在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背景下,携手相关机构推出的通过艺术为人们带来精神慰藉,缓解情绪压力的创新性公益项目。11月12日,“愈”见新境——保时捷公共艺术疗愈展在ART021上海开幕。  11月12日,由保时捷中国与上海市文社艺术基金会(Cc基金会)共同主办、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倾力协办的“愈”见新境——保时捷公共艺术疗愈展于沪开幕。作为艺术疗愈项目启动后的首场特展,展览汇
古时候地面上就只有一族人,他们周围三面都是走不完的浓密的树林,第四面便是草原。这是一些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可是有一回困难的时期到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些别的种族,把他们赶到林子的深处去了。   那儿很阴暗而且多泥沼,因为林子太古老了,树枝密密层层地缠结在一块儿,遮盖了天空,太阳光也不容易穿过浓密的树叶,射到沼地上。然而要是太陽光落在泥沼的水面上,就会有一股恶臭升起来,人们就会因此接连地
我们还在忙忙碌碌的追求着,只是不知道远方是什么。  ——有感于庸碌的青春  还记得少不经事时口里满嘴的要考复旦的弘图壮志,我以为只要我想的我就能做到。人越长大,仿佛就越能看清许多东西。知道自己有多么的脆弱和不堪一击,在自己的梦想面前又是多么的渺小。  高三的生活,就像是一场黑白电影,一帧一帧飞快闪过,还没好好感受没得痛的画面就一闪而过。高三的每一天,感觉就是吃饭睡觉,才感觉去了一趟食堂,出来已是夜
近日,河南某高校大二古代文学课期末考试的几道考题引发网友热议,包括“结合本人姓名,论证《西游记》是自己所写”等各种奇葩题目,被网友们戏称为“神仙考题”。出题人认为,题目虽然有别于传统试题,但都需要联系名著原文,从学生的答案中能看出专业水平。  所谓“花式”作业和“神仙考题”,是区别于传统考试而言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没有固定答案,不单纯考查知识的记忆,还有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一   一个黑沉沉的秋夜。老银行家在他的书房里踱来踱去,回想起十五年前也是在秋天他举行过的一次晚会。在这次晚会上,来了许多有识之士,谈了不少有趣的话题。他们顺便谈起了死刑。客人们中间有不少学者和新闻记者,大多数人对死刑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这种刑罚已经过时,不适用于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而且不合乎道德。照这些人的看法,死刑应当一律改为无期徒刑。   “我不同意你们的观点,”主人银行家说,“我既没有品
2015年,互联网大鳄纷纷布局教育,在国内搅风搅雨的培训巨头们也火急火燎布局在线教育。显然,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教育正成为互联网的另一片新战场。反观我们的学校,大学先且不说。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别说互联网,电脑有没有全面普及还是个问题;先进地区IPAD等先进工具已成为新常态,“未来教室”概念已经悄然成型。巨大的反差,让我们不得不忧虑另一个问题:新的教育不公平是否正在形成?  很多人都批评我杞人
小时候家里穷,平时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了,别说苹果香蕉之类的水果,见都见得少。我自小对苹果充满了向往。课堂上,老师让我们造比喻句,我经常用苹果打比方:“妹妹红扑扑的脸蛋像苹果。”   那年冬天,我忽然高烧不止,大脑半清醒半迷糊,躺在床上嘴里不停地呢喃:“苹果,我要吃苹果。”外面天色阴沉,北风呜呜,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到处白茫茫的一片。   母亲把我搂在胸口,轻轻地哄着我:“儿子,今天已经很迟了,母
尊敬的先生:   我非常吃惊地收到您询问我儿子的来信,您怎么知道我住在这里的?多年前,当事情刚露出点征兆后我就搬过来了。这里没人知道我的身份,但我担心其实都一样。我害怕的正是他。看报纸时我一边摇头一边纳闷。我读着有关他的报道扪心自问,那个男人真的是我的儿子?他真的在做这些事情吗?   除了爱发火和不说真话外,他是个好孩子。我找不出任何原因来。那始于某个夏天的国庆节期间,他差不多有十五了吧。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