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地区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的测算研究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扩大进口规模、优化进口地区结构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关注的新问题。基于1996—2011年的数据,本文对我国进口地区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集中度指数(HH指数)、均匀度指数(E指数)、多样性指数(H指数)等对我国进口地区结构变化趋势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进口地区结构在部分地区过于集中的现象比较突出。从区域来看,我国在欧盟的进口过度依赖德国,在拉美的进口过度依赖巴西。2中国进口在部分地区的整体地区结构表现为不断优化的趋势。中国在亚洲地区的整体进口地区结构优化速度最为显著,而在非洲地区的整体进口地区结构表现为恶化的趋势。3中国进口在部分地区的内部地区结构也表现为不断优化的趋势。中国在非洲内部的地区结构优化速度最为明显,在亚洲内部的地区结构恶化速度最为显著,东盟五国所占中国的进口份额最为平均,欧盟五国所占中国的进口份额差异最大。在制定和实施新的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时,我国政府必须针对不同类型进口商品、不同类型进口国家进行分类治理,避免我国进口过度依赖少数国家的局面。
其他文献
以二氯二甲基硅烷为双保护试剂,在碱性条件下组氨酸(His)的咪唑环和α-氨基位分别引入4-甲基-三苯甲基(Mtt)和9-笏甲氧羰基(Fmoc)保护基,合成了Fmoc-His(Mtt)-OH,其结构经1H NMR和MS
本文在强调国际规范结构的国内影响的前提下 ,把中国与国际制度放在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的分析框架下 ,探讨中国在参与国际社会进程中 ,接受越来越多的国际制度会对中国的国内
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建构主义原则上可以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实体理论相融合,建构主义试图在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因此它与现实主义在本体论与认识论
<正>人为什么会疼痛?疼痛分级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疼痛等级分为:0度:不痛;Ⅰ度:轻度痛,为间歇痛,可不用药;Ⅱ度:中度痛,为持续痛,影响休息,需用止痛药;Ⅲ度:重度痛,为持续痛,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自主性与依附性"两条道路"的斗争。虽然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的起点相同,但由于两者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导致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后果
"《国际组织》学派"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学术影响力最大的知识共同体之一。20世纪70~80年代,"《国际组织》学派"的诞生及其最初的范式之争使其在传统相互分离的国际政治与国际
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国对劳动关系的规制不可能回避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劳工标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劳动关系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损害了国家
俄中关系表面上看来非常友好亲近,但是这种表象下面却隐藏着诸多问题的潜流。两国的分歧主要存在于美国发展导弹防御体系、俄罗斯-北约协作、俄中双边经济合作、两国边境划界
本文从行为主义和经济学博弈论的基本框架出发 ,系统地阐述了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特点、影响国际合作的重要因素以及国际机制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文章指出 ,在无政府的国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