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转型期的历史村镇老城发展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青岛市胶南灵山卫镇为例,针对当前大规模进行的村镇城镇化建设当中对历史文化遗存保护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对灵山卫老城现状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规划角度对老城提出了总体保护策略,并从功能布局、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建议。
  【关键词】历史村镇;老城;历史文化遗存;发展与保护;研究
  【 abstract 】 this paper, taking Qingdao jiaonan lingshan health town, for exampl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erformed in large towns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importance to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the old guard to lingsh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egacy status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from city to city planning Angle proposed overall protection strategy, and from the function layout, industrial structure, space structure made of specific planning advice.
  【 key words 】 historical towns; Old cit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egacy;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伴随着城镇发展重心的转移,灵山卫老城的经济增长点逐步缺失,以居住为主导功能的老城正逐渐走向衰落和破败,现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居住设施配套不完备,人口结构趋向老年化,低收入化。交通承载能力底,区域交通压力过大,文化发掘和旅游功能薄弱,亟待找到一条独特的发展和保护之路。随着灵山卫老城周边地区开发建设的大面积展开,建设用地不断减少,未来的开发建设目标势必会转向老城。如何处理好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对传统的灵山卫地区总体城市空间结构的介入、老城街区风貌的遗存保留,是摆在灵山卫老城面前的一道棘手的课题。
  1、历史沿革
   灵山卫街道位于胶南市东部,距胶南市政府15公里。
   灵山卫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名胜古迹众多。拥有岸海名山之称的小珠山位于镇北侧,其山脉南端、主峰及大部分奇石景观均位于灵山卫镇境内,主峰海拔724.9米,与次峰釜台筒南北对峙,“双峰嵯峨、高入云际”,是胶南市群山之冠,小珠山奇石景观较多,与青岛市区的崂山享有“东崂西珠”的美誉,为古胶州八大景观之一。两峰周围有白石顶、垂背石、直楼、万人井、四角石、瀑布石、抽兜石、穿心石、天门、天桥等多处景点,拥有齐长城、朝阳寺遗址。
   灵山卫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为抵御倭寇,设防筑城,连府设卫,明、清两代均为鲁东南沿海军事重地,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风景秀丽、经济发达的名城古镇。
   灵山卫山陡水深,形势险要。西北群山环抱,东与大海旋绕,灵山岛屏列于前,齐长城带围于后,左有二崂,右有大珠,山路盘曲,有一夫守关、万夫莫开之势。时灵山卫辖有前、后、左三所。前所即夏河寨备御千户所,建有城池,故址在今胶南市琅琊镇驻地夏河城;后所即胶州守御千户所,附于胶州城;左所在卫城内。同时还于沿海设烽火墩台30座,临海城堡12处,军屯30个。军户驻于屯中,烽烟告警则为战,海上平静则事农。军屯耕种收入为军费,并上缴都督府一部分钱粮,为国家军饷开支。
   历史上,灵山卫城曾历经三次营造。第一次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右丞相魏国公徐达,派遣指挥佥事朱兴来此建造土城,以防倭寇。建成后,城周为三里,围墙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二尺五,东西南北各有城门,护城河深为二丈五尺,宽二丈。第二次于永乐二年(1404年)指挥佥事郭崇又大兴土木,城池周长扩建为五里,外包以青砖,四门加城门楼,增铺所十余所。第三次于弘治元年(1488年),分巡副使赵鹤令檄指挥使张某再次重修,四方设门,东曰朝阳,西曰阅武,南曰镇海,北曰承恩。
   经三次营建,灵山卫城城池整齐,规模宏大。《卫志.建置志》载:“四门洞达,街为十字,均齐方正,形若棋盘,巷口有石若棋子,中有界河自北水门入,由南水门出,汇于城南,渐次归海。”城中分东、西、南、北四街,建有卫署、学宫、经历司、仓廒等。城东有演武场,建有将台、厅堂。城外还有社稷坛、风坛、云坛、雷坛、雨坛、先农坛、城隍庙、关帝庙、玄武庙、三官庙、三司庙、马神庙、观音阁、福寿寺、朝阳寺等宗教教建筑;有文林坊、柱史坊等坊表建筑;有通济桥、长平桥、迎鹤桥、小石桥等桥梁建筑。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灵山卫裁并后,古城日渐荒废。卫城于道光年间开始倒塌,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只留下四门和部分城墙,1960年代初期还保留西门和部分残墙,现已全部拆除,只有城南还留有烽火台遗迹。
   咸丰七年(1857年),灵山卫古城旁出土了“齐国三量”。由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潍县陈介祺收藏。为左关征收税赋的量器,均是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之后所铸(古文田通陈)。一为子禾子釜,又称丘关釜,铭文9行108字;一為陈纯釜,又称左关釜,铭文6行4字;一为左关,又称左关,铭4字曰“左关之 ”。“齐国三量”和灵山卫附近出土的大量青铜剑、戈、矛、镟等,说明当时该地所处的军事战略地位。
  2、现状概况:
   现状灵山卫范围内的历史遗迹主要有:古灵山卫镇、区内遗存有部分护城河,但城墙、城楼已不存在,古城四城门中的南门还保留着历史的轮廓。 北门里王进士府,被列为胶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区内有国家一级古树四棵,均为古银杏,其中城隍庙前的两棵有600多年的树龄,另外两棵的树龄为500年;另外还有仓湾、城隍庙、长卫桥、烽火台等遗迹。 朝阳寺遗址位于规划区外,被列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技术路线
  
  
  4、总体思路
   通过研究制定保护措施与发展策略,避免老城发展与历史保护之间的冲突,从而有效指导未来老城的城市建设。
   在保护老城街区的基础上,重新梳理空间结构,改善居住环境,重建老街里的风情家园。
   通过挖掘老街区的文化元素与历史元素,注入新的产业功能,吸引高素质人口回流,重塑区域经济发展动力。
   老城保护与发展专题研究,从近期来看,有利于在保护城区的基础上,指导该区域的城市建设与开发;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该区域经济活力的恢复与城区功能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与内涵,延续并传承灵山卫的文化特色。
  5、规划策略
   1、功能布局调整;2、产业结构调整;3、空间结构调整;4、人口布局调整
  1)、功能布局调整
   灵山卫老城功能布局调整的关键在于复兴衰落地段,增强其在整个片区中的重要程度。现在青岛确立了环湾发展战略。在这个背景下,作为胶南对接市区的门户地区,功能布局调整也要和青岛城市发展战略相契合。
   (1)商业功能增强
   现状老城街区沿线,大多是社区服务型商业,商业层次较低。要改变该区段现状,必须对其功能进行部分调整,通过文化和特色商业引入增加该区地价,提升该区品质。
   (2)休闲功能植入
   结合老城特点和灵山卫文化特色,建议发展休闲产业、包括餐饮、娱乐等公共功能。同时为了避免高等级道路的引入对老城空间的割裂,建议在内部设置井字形步行街,交通功能由外环解决。
   (3)商务、文化功能发展
   紧邻老城的周边,地段的功能将进行置换,新的功能包括商业、办公、文化、体育和居住。但是这一区段的商业功能应当有所限制,否则过多的商业功能对老城的保护是严重威胁。
   (4)工业功能置换
   现状的小型工业、仓储企业未来必将逐渐关闭或迁出,迁出后的地段部分可以作为整个灵山卫地区的公共服务中心,部分可以改建为社区公园、绿地或市民广场。
  2)、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功能是城市的重要功能,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的城市持续的发展。青岛历史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方向是“退二进三”。
   对于老城,建议现有的第二产业部分关闭,其余大部分迁出。产业结构应淡出第二产业、保留第三产业。 对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无污染的工业,可转型为产业展示项目,与文化、餐饮、旅游相结合,同时也能解决不少就业岗位,增加老城的活力。
   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大量的分布于灵山卫新开发的片区,可以弥补老城现状不足。老城应该在消费性服务业方面进行拓展,加强休闲产业、旅游服务业、创意产业的内容,为老城未来的发展找到新的模式。
  3)、空间结构调整
   空间结构是历史城区的面貌,空间结构的调整包括建设和开放空间的调整,也包括旅游空间的拓展和交通空间的再梳理。
   (1)建设空间调整
   对于街区内部,应当保持基本高度,严格禁止大体量建筑的出现。根据视线分析控制建设的高度,根据合理的肌理形态控制建设的密度。在视线分析范围以外的部分应当通过城市设计的方法对城市形态进行控制,在这些区域,可以在满足视线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允许较高强度的开发。
   (2)开放空间调整
   灵山卫现有多处山体,在未来的开发建设中,应当预留山体之间的视线通廊、对景节点。随着工业、仓储功能的移出,为城市开放空间的增加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在提出具体的发展项目之间,急需明确开放空间的保留用地和公共用途的保留用地,将城市最好的空间为大众所共享。
  (3)交通空间调整
  老城目前的交通压力并不太大,但如果维持现状交通模式,对片区功能的再造却没有帮助。为了提升交通品质,有必要对进入中心区域的小汽车进行限制,通过老城周边道路等级提升,将通过性交通向外疏解,避免出现内部交通拥堵的混乱局面。
  6、结语
   老城内用地以低层的村庄住宅为主,建筑密度、人口密度較大,未来无论从改善居住生活水平的角度,还是从保护历史遗产的角度看,居民的疏散都是必须进行的工作。
   在老城外围增加住宅建设,疏解老城人口,随着人口的不断外迁,老城人口密度下降,为居住区配套的压力可以得到缓解,同时可以有更多的用地、建筑空间释放,为老城的功能转型提供先决条件。
   本文希望从保持历史村镇风貌特色的基础上更好的推进其城镇化进程,避免出现千镇一面的现象,通过灵山卫镇的研究以点带面,切实有效的改善该类地区的整体发展思路,为历史村镇的发展与保护提供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peferences)
  [1] 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第二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3] GB 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S]
  [4] 马晓龙,吴必虎.历史街区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协同[J].城市规划。2005(9):49-54
  [5] 阮仪三.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7] 赵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8] 朱晓明.古村落保护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同济大学,2000
  [9] 灵山卫志
  [10] 胶南灵山卫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2011
  戴军,男,(1981-)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工程师、硕士
  邵翊宸,男,(1984-)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助理工程师
  蔡唯,男,(1981-)大连轻工学院,讲师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保险行业发展高速发展的同时,保险公司的合规经营机制相对落后,不仅加大了企业合规风险,还成为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为了使保险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加强公司合规经营机制的建设,提高企业合规意识,增强企业的监管适应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合规经营,保险公司,风险防范  Abstract: since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景观设计也迎来了发展热潮,各种设计思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部分设计作品开始忽视人文思想的重要性,脱离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本文便是基于这个背景,分析了建筑景观设计中人文思想体现的两个方面:文化方面、以人为本方面,通过介绍这两种体现形式,希望能够给设计者提供参考,引导其将人文思想的体现,正确运用于建筑景观设计之中。  关键词:建筑景观设计人文思想以人为本文化  中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交通在社会发展运行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道路景观也成为城市诸多景观元素的重要一环。本规划在保证城市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以突出南京高新区“科技、创新、生态”为主线,通过对区内骨干道路的梳理整合,形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风格划分、特色凸显的景观游览环路,提升高新区的景观品味和整体形象,打造高新区的“绿色景观通道”。  关键词:南京高新区;景观环路;科技;创新;生态  
期刊
摘要:港口混凝土建筑物因为施工的周期相对来说比较长,另外其内部结构和运行的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以至于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混凝土的缺陷问题,比如说混凝土裂缝,混凝土渗漏,还有冲磨破坏等等缺陷。目前,在港口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缺陷问题比较普遍,如果很好的解决港口混凝土缺陷问题,充分发挥其效益是目前港口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别介绍了几种混凝土的缺陷以及其处理技术,顺便提了一些几点施工的注意事项
期刊
摘要:本章阐述了常用混凝土结构维修加固技术方法基本原理,分析常用结构维修加固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  关键词:混凝土维修加固应用实例  Abstract: this chapter describes the concrete structure repair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commonly used method basic principle, analysi
期刊
【摘要】能源问题的日益紧张,更坚定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大力提倡建筑节,开发节能材料,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节能建筑的定义,分析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以及新材料在应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从多个角度列举了建筑节能过程中开发的材料应用,论述了国内建筑节能材料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建筑节能;新材料;技术应用  【 abstract 】 the problem of ener
期刊
摘要:双块式轨枕工厂化生产是铁路混凝土制品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生产技术进步的结晶。本文根据中交二航局西宝客专岐山轨枕场双块式混凝土轨枕预制生产的实践,浅要介绍了岐山轨枕场工厂化生产模式的特点,如何实施的措施以及取得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岐山轨枕场;双块式轨枕;工厂化生产模式  Abstract: double pieces type factory production is a new ra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工程造价队伍建设,加快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建立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见解。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ina's c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软土工程性质,结合工程实践,对几种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指出深层水泥搅拌桩、深层石灰搅拌桩、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等方法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质量检验标准。  【关键词】:房建工程;软土地及;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abstract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ngineering proper
期刊
摘要: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正如同“阳光总在风雨后”,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