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冷张火丁”,才有“张火丁热”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wu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火丁何许人也?乃京剧界程派青衣之翘楚。虽为翘楚,毕竟是在京剧行当,在戏剧普遍萎顿的当下,能“火”到什么程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就在近日上海大剧院的演出中,张火丁用她的一出《锁麟囊》,引发了如沸的观众热潮。临演出结束,大幕关上又拉开五次,在三度谢幕之后,张火丁以一曲连唱带舞的《春闺梦·被纠缠》酬谢全场观众,但观众仍意犹未尽。引得现场观戏的记者事后不约而同写道:“远非一般火爆所能形容”。
  
   岂止在上海大剧院,张火丁的每次演出,几乎都是火爆轰动,一票难求。此番,就连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蔷华都连看两场,并感叹道“火丁真火!她的粉丝很多。京剧演出都像这样就好了。”戏迷的热情与疯狂,印象中只有上了年纪的老观众才会拥有,而像张火丁这样“老少通吃”的,殊为罕见。张火丁迷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之前不看京戏的年轻人,他们还专门建了一个叫“火之丁丁”的网站,方便“灯迷”交流心得——这个,就值得“特别说一说”了。
  
   在京剧市场低迷的今日,原本对京剧毫无感觉的年轻人为何会追捧张火丁?“张火丁热”的背后究竟潜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追究下去,发现各路专家的解读几乎趋同:正是因为有一个“冷张火丁”,才会造就“张火丁热”。
  
   此话怎讲?不妨听一听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戏曲理论家傅谨的分析:“张火丁可能是她的同门里最懂得收敛与节制的一位,而恰恰因为懂得‘度’的把握与控制,她能够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地把程派唱腔里那些前人未曾充分发掘出来的细微之处,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是从艺术角度阐释她的“冷”。持相同见解的不止一两位,他们喜欢张火丁,“不是因为她在舞台上比别人做得多,而是因为她比别人做得少。”许多戏迷都评价张火丁是“天生的青衣”,以简胜繁,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这也正是程派的精髓。然而,在哗众取宠、飙高制胜盛行舞台的当下,这样懂得克制和收敛,不过分、不刻意的演员,实属难得。正因其难得,才凸显其宝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说,“现在一些演员,包括一些老旦都在喊调、飚高音,以此向观众‘讨掌声’或‘等叫好’。如果程砚秋、杨宝森活到现在估计会被他们气死。创旋律的时候首先是顺耳,悦耳,好听,要有真情,往往有时候表真情的旋律并不一定很花哨,旋律简单,演员能唱出心声来,旋律过花就容易有讨好之嫌,这个是可怕的。”这是行家之言。而真正优秀的艺术,观众是“懂”的。
  
   除了艺术表现上的“冷”之外,张火丁的“冷”还表现在处世方面。她在台上台下都能守住一份清净,不会因为火爆与热情而改变初衷。她的初衷是什么呢?就是“戏为上”。并不一帆风顺的学戏过程,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历练,成就了她不同凡俗的气质。张火丁的好学、钻研、执着、低调,缘于她植根心底的“戏比天大”。她只惦记“做好演员的本分”,而不“惦记市场”,一年就演个十几二十场,并不是一味“满足市场需求”。她在演出场次的安排上很有自制力,并不会因为票房好而增加演出频率。她不会过度消费自己、透支自己的市场号召力。这种节制,使她一直保持了观众心目中的新鲜度,让观众有一种神秘感。与其说这是一种刻意的“饥饿营销”,不如说是一种“歪打正着”——当你“一心艺术不问市场”时,市场的选择性反而彰显了“艺术倾向”。这是值得玩味的。
  
   如今对演员的要求,不仅是台上会唱会演,台下也要能说会道、长袖善舞,这似乎成了一个演员成名成家的通行法则,但张火丁却不谙此道。作为一个名角,她不仅台下不善言辞,每次演出还都非常紧张,哪怕是滚瓜烂熟的剧目。这种“紧张”,正是源于对艺术的一丝不苟。她甚至不和热情戏迷“频频互动”,始终保持本份低调的风格。“张火丁热”的现象表明,不争不抢、低调做人、认认真真唱戏的演员才是观众心目中的“好角”。诚如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宋妍所言:“一个戏曲演员,怎么才能不辜负舞台,不辜负观众,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如果两个问题都解决好了,戏曲会有很强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不是戏曲没有了观众、听众,而是我们演员没有了观众、听众。改变这个状况,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本刊编辑部
其他文献
光明网刊登署名文章指出,上海的《申》报新近刊登一整版周立波专访,通观全文,感觉到其间弥漫着一股戾气,周立波眼前似乎始终伫立着一群假想敌,让他食不甘味坐卧不宁。他频频出拳,却又拳头落空。不知为何,他尤其容不得人们给他贴上“脱口秀”的标签。他说,所有认为周立波是“中国脱口秀第一人”的说法都是误解,我不承认也不会以此为荣。我认为我的“海派清口”,精彩远远要超过英国、美国的脱口秀。我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会
期刊
值张大千大师诞辰116周年之际,由上海市文联主管社团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与上海张大千研究会共同策划的“大风天下·纪念张大千大师诞辰116周年研讨会”在沪举行。研讨会首先由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会长、上海张大千研究会执行会长曹公度作主旨发言,而后与会专家学者相继从张大千祝发为僧的禅定寺遗址考察、张大千艺术地位、张大千在中国美术史的厚重分量、张大千对敦煌石窟艺术的贡献、当代美术界对张大千的关注、张大千艺
期刊
7月至9月,作为上海市文联“百姓赏艺”系列活动之一,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联手徐汇区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将借助“武康路老房子故事会”平台,推出三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专辑。武康路所在的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在抗战时期也是上海各界民众与众多国际人士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区域,在看似风情旖旎的梧桐掩映下,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事迹,体现了百折不挠的城市精神。7月4日、8月1日和9月5
期刊
《2015上海市摄影艺术展览》在上海图书馆日前隆重开幕。作为大家翘首期盼的上海摄影双年展,上海摄影人用自己的作品向市民们奉献出了一份视觉之宴。相关领导以及上海摄影人和支持和关心上海摄影发展的企业代表等5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揭晓了2015上海市摄影艺术展览各个奖项。朱剑明的《万马奔腾》、朱晓燕的《勇往直前》、聂逢辰的《巅峰看云》获得金奖;陈欣的《外滩今昔》、沈志文的《埃菲尔铁塔面面观》等6件
期刊
由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办的“‘海上电影论坛’第三期:旋律人生”(黄准)在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举行。对话嘉宾吕其明、祝希娟、杨绍榈等老一辈艺术家和百余位老中青电影人参加了论坛。大家对黄准作为一个作曲家,扎根人民、反映时代风貌的进取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黄准认真的创作态度、严谨的创作风格和精湛的作曲艺术,颂扬她为当代中国影视音乐作出的杰出贡献。论坛由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乐团党委书记
期刊
为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深切缅怀陈云同志的丰功伟绩,由陈云纪念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永远的风采——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近日在上海图书馆开幕。本次展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创作,本次展览面向全国开展了“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诗词楹联大奖赛”征稿活动,收集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诗词楹联爱好者创作的讴歌陈云同志的诗词歌赋、格言楹联等,规范了主题展
期刊
为了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遵循老首长对评弹界提出的“出书、出路、走正路”的七字箴言,评弹表演艺术家张如君、刘韵若将他们原创的长篇弹词吧《弦索春秋》进行了重新创作整理,形成文学本,并增加了“弦索鸳鸯”“弦索叮咚”“弦索书画”栏目,《弦索春秋》一书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发行。近日,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与上海评弹团、上海文化出版社等共同举办“出人、出书、走正路——张如君、刘韵若评弹创作研讨会暨《弦索春秋》新
期刊
2012年6月举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了胶片修复版的《武训传》。对于大多数的70后80后来讲,几乎不能明白它重新放映的意义。可是,日本的现代文学研究的教授、研究生,都特为从东京赶来,仅仅是为了看一场《武训传》。它在仓库里,被封存了整整60年。庆应大学的吉川龙生教授,赶到上海看完影片以后,又去采访了当年只有15岁的女演员王蓓。我问他,为什么不去采访黄宗英女士呢?他遗憾地说:我没有关系联系到她。  
期刊
上海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组委会主办的2015收藏家大会夏季论坛暨《大会演讲录》首发仪式日前在上海图书馆隆重举行。据介绍,本届夏季论坛由上海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组委会主办,上海图书馆协办。大会有来自海内外的华人收藏界人士七百余人齐聚一堂,共襄本次夏季盛会。本次夏季论坛首先举行《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演讲录》的首发仪式。论坛还邀请了业界重量级代表与会演讲:上午场台湾著名收藏家曹兴诚先生演讲“佛法与佛像”
期刊
近日,陆维钊书画艺术展于上海松江程十发艺术馆展出。本次展览由程十发艺术馆、陆维钊书画院主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作学术支持,并得到了中国松江区委宣传部、中国平湖市委宣传部、松江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平湖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松江二中等领导部门与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陆维钊先生的书法、山水、花卉等作品52件和文献资料12件,其中陆维钊先生的部分早年画稿,以及与叶恭绰、樊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