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风俗画家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荷兰优秀的风俗画家,与梵·高、伦勃朗被后人誉为荷兰三大画家。他的作品于平凡中体现出悠远的寓意和深刻的哲理,既通俗朴实,又神秘莫测。
  约翰内斯·维米尔一生都醉心于捕捉光与色的微妙变化,他的作品以独特的窥视视角着力表现凝固的世俗瞬间,对散射光线的色彩表现新颖独到,体现出他对艺术、对生活沉静的内心思考。
  维米尔的绘画主题
  维米尔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德尔夫特。他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以描绘17世纪荷兰中产阶级的家庭妇女生活为主,没有激荡人心的故事,画中人物没有激动的情绪,也没有浪漫的爱情幻想,只有安逸恬静的日常生活瞬间。
  他的绘画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彩明朗和谐,尤善于表现室内光线和空间感,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
  维米尔绘画的艺术特点之一,就是他无意于情节上的引人入胜,而是着力从普通的生活场面中发掘诗意。维米尔的画显然没有伦勃朗的雄厚博大,也不如哈尔斯那般豪放不羁,但却颇能以朴实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
  维米尔的构图视角
  在《德尔夫特的景色》这幅画中,维米尔用轻快、明亮的色彩,对1660年的德尔夫特镇做了忠实的描绘。《德尔夫特的景色》的右侧是鹿特丹城门,它由高大的主楼和双塔桥头堡组成,城门的前面,一座双拉索桥将观者的视线引向右侧远处斯希河旁的船坞。在维米尔所生活的年代,斯希丹城门的双塔已经绝迹,主体建筑中唯有城门得以幸存。维米尔像所有荷兰风景画家一样,把地平线压低,画面的大部分留给了北欧宽广的灰色天空,其下的河流、城堡、民居,近处的人物,都以他独有的厚重笔触均衡地描绘出来,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地包含在完整性之中。产生这种效果,除了他对真实色调的非凡感觉之外,更在于他拥有一种超越对象之外的冷静。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被誉为“北方的蒙娜丽莎”。画中的少女服饰简朴整洁,左耳佩戴的一只泪滴形珍珠耳环,在少女颈部的阴影里似隐似现,深色的背景将少女的面容映衬得更加纯净。她侧身回眸,明亮的眼神与珍珠耳环互相呼应,熠熠生辉。欣赏这幅画时,观者会很轻易地融化在少女这脉脉的凝视之中,物我两忘。
  维米尔的写实风格
  《在窗前读信的女子》表现的是在一间装饰雅致的居室中,一位年轻的女性伫立在窗前,借着明媚的阳光,微微低头读着手中的信。画中所反映的故事情节虽简单,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品味维米尔的艺术风格。他刻意表现平静的生活,但却能以朴实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他用柔和散射的光线、精心布置的构图、和谐的色彩将美永恒地定格下来,呈现在世人眼前。
  《倒牛奶的女人》同样展现了一种单纯明晰的写实风格。这是一个典型的荷兰日常家庭生活的场面,画面上那个身材健壮、穿着朴素的女子正在准备一顿普通的早餐。前景上的面包、缪萘、水罐和玻璃杯等都有细致鲜明的质感,似乎可以触摸得到。画面的颜色单纯柔和,以黄、蓝、白为主色,与简单、朴素的家居生活十分协调。随着牛奶缓缓地流淌,时间仿佛凝固住了,瞬间化为永恒,这种静止的魅力赋予了画面一种内省超脱的感觉。
  维米尔超越平庸
  在17世纪中期,表现市民生活题材的风俗画在荷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著名的风俗画家还有德鲍赫、霍赫、加布里尔·梅蒂绥、杨·斯丁等,他们同维米尔一样,也画荷兰市民阶层平静和谐的家居生活,但是维米尔的画面在光线处理和情绪表达的深度上超越了其他风俗画家。他创造了一種私密性的风俗画,这种画面简洁、明晰,通常没有情节性和叙述性,更少道德说教,在构图上有一种近于几何抽象的单纯性。
  在维米尔的笔下的人物朴素无华。他们的神情平静而专注,动作似乎永远地定格在那一瞬间。正是这种非同寻常的宁静庄重的气氛,使维米尔的画面超越了平庸,处处浸透着理性的精神和人性的尊严。
其他文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厄内斯特·海明威志愿赴意大利当了一名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后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1921年重返巴黎后,结识了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从此走上了专职写作道路。  当时,海明威租住在巴黎勒姆瓦红衣主街74号三楼小公寓,因没有工作,稿子又屡屡被退回,导致他在经济上十分窘迫,饥饿竟成为威胁他的头号敌人,他因此时常骗
在眉山喧哗的人群里,我与老人吴青相遇。   老人吴青已经80多岁了,眉眼里却始终是孩子一样的清澈和透明,似乎那里有一汪泉水,任谁站在她的面前,心底隐匿的哪怕游丝般的虚浮,都会清晰倒映出来。而且人还逃不掉那视线的审视,即便躲藏在一堆腐烂的树叶里,她也会瞬间将那个小小的人儿,从肮脏里挑出,挂到烈日下暴晒。   作为冰心的女儿,她有着特殊的身份。但她一直很认真地向人强调:“我娘是我娘,我是我。”因为
我在园子里走,想看看其它的树怎样。  我看到白玉兰正打着苞,毛茸茸的花苞在严寒中闪着光。樱花树、红叶李、丁香花、金叶榆、白杨树都打着苞,或扁或圆。我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呢?北方的冬天是不容易发现这些小苞芽的,除非你走近一棵树,静静地凝视它。我被自己的发现震惊了。  原来,那些落了叶子的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生长,从它们落叶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新的生长,一个轮回接着一个轮回,生生不息。  从打苞到开
2020年度豆瓣好评图书榜  《回归故里》  作者:[法]迪迪埃·埃里蓬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一部引发强烈共鸣的自我剖析之作,一部探讨底层民众成长困境的社会批判之作。著名知识分子如何与原生阶层 和解?不再将问题归咎于家人与心理创伤,而在教育制度、阶级差异中反思社会对人的塑造。这是“一场自己改变自己的劳作”,却在为更多贫困者寻找反抗的可能。  《地球上最孤单的动物》  作者:[英] 米莉·
1  谁都看不明白为什么精明张扬的林蓓,会在某一天从乖乖如邻家男孩的齐皓房间走出,在同一套房子居住的室友,兼同在一个律师所工作的我们,都不禁为之大跌眼镜、目瞪口呆。  整个律师所都知道林蓓有个因经济原因而延期结婚,但也偶尔会在这套屋子里留宿的男友,谁也知道齐皓是个规规矩矩、重情重义的大男孩。据说女追男,隔层纱,日久生情,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从没过感情经历,纯得像是张白纸的大男孩,面对如此直白胆大、
去北京,巴巴地跑去前门,在大栅栏的六必居老店,买了大包小包的酱菜,宝贝一样捧回家。像甜酱八宝菜、甜酱小黄瓜、甜酱萝卜条等等,都是我的最爱。别看只是些小酱菜,色泽鲜亮,酱香浓郁,脆爽可口,还没吃就已经是馋涎淌了一地。  看着那些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让人忍不住感慨万千。多少京华旧事,多少才子佳人,多少风云变幻,还不是一朝流散?都抵不过这一碟小小的酱菜,在时光的淘洗里,虽然依旧貌不惊人,相不出众,但滋味
“鸡”不可失,闯出一条致富新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何况对于一名刚从象牙塔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2006年,为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他带着建设家乡、富裕家乡、回报家乡的梦想,通过全省“村村大学生”考试,进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学习。两年的大学生活中他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200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带着满腔热忱奔赴畜牧一线岗位,先后从事畜禽养殖、疫病防控
[1]  雨后,青墙生苔痕。有一美人踏入“花庐”酒坊,自此花庐出品的茉莉花酿香飘十里,我受人委托开的酒坊远近闻名。  美人芳名昭昭,酿制一手好酒。  起初我并未打算收留她,她却自顾自到院中摘了茉莉,窨入酒中。待次日晨起时,满堂酒香四溢,我接过伙计手中杯盏一饮而尽,顿觉唇齿留香,轻笑道:“你这手艺怕是在我这小酒坊里要埋没了。”  昭昭梨涡浅笑:“红凝姐,我是来等一个人的,分文不取。”  昭昭来花庐两
2019年11月27日,由共青团黑龙江省委等单位主办的黑龙江省第二届青年职工“五小”创新大赛决赛及项目成果展示活动在齐齐哈尔会展中心开幕,大赛主办及承办单位有关领导、参赛选手、专家评委和青工代表共600余人参加活动。本次大赛参赛项目涉及工业设计、生物发电等众多领域,围绕产品升级、技术提升和安全及其他生产中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创新活动。通过项目路演、项目展示等
在东原街道疫情防控的志愿者中,总是活跃着一群年轻的身影。这批“90”后甚至“00”后的防疫青年生力军,无惧困难,勇挑重担,在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实际行动中,付出辛苦、收获成长,书写着别样的青春奋斗故事。  史建强是东原街道北新社区一名1993年出生的预备党员。从疫情开始他就来到社区,在卡点站岗、巡逻。白天、晚上、半夜,无论多长时间,他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只要社区有需要,他随叫随到。史建强的姥爷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