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出生体重不一致双胎出生至24月的体格生长随访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hunjek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 MCDA)出生体重不一致双胎从出生至24月龄的体格生长状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且存活的31对(62例胎儿)MCDA出生体重不一致双胎(出生体重差≥25%)的临床资料,以及从出生至24月龄体格生长情况。不一致双胎中,出生体重较高的活产儿为重出生体重组(31例),出生体重较低的活产儿为轻出生体重组(31例)。采用χ2检验、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轻出生体重组出生缺陷和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重出生体重组[分别为29.0%(9/31)与0.0%(0/31)、54.8%(17/31)与25.8%(8/31),χ2值分别为8.319和5.429,P值均<0.05]。(2)轻出生体重组在出生及1、6、12、18、24月龄的体重、身长和头围标准差评分(standard deviation score, SDS)均低于重出生体重组[出生:分别为(-2.00±0.66)与(-0.04±0.60)、(-1.83±1.13)与(-0.37±0.83)、(-1.42±1.03)与(0.17±0.84),t值分别为17.214、8.390及7.759;1月龄:(-1.77±0.81)与(-0.60±0.65)、(-2.36±1.20)与(-0.94±0.74)、(-1.71±1.26)与(-0.44±1.09),t值分别为9.424、9.059及7.197;6月龄:(-1.00±0.84)与(-0.09±0.56)、(-1.31±1.22)与(-0.04±0.80)、(0.30±1.51)与(1.11±1.20),t值分别为7.578、7.988及6.091;12月龄:(-0.34±1.06)与(0.47±0.79)、(-1.00±0.92)与(-0.14±0.73)、(-0.16±0.76)与(0.49±0.58),t值分别为5.747、7.155及5.664;18月龄:(-0.06±0.95)与(0.74±0.66)、(-0.92±1.07)与(-0.24±0.92)、(-0.32±0.72)与(0.29±0.66),t值分别为6.153、4.496及3.877;24月龄:分别为(0.20±0.79)与(0.88±0.62)、(-0.66±0.59)与(0.01±0.67)、(-0.37±0.60)与(0.34±0.68),t值分别为5.317、4.800及4.905;P值均<0.001];但是体重、身长和头围出生至24月龄SDS增长值(ΔSDS)及追赶生长(ΔSDS>0.67)发生率均高于重出生体重组[ΔSDS:分别为(2.20±1.10)与(0.92±0.91)、(1.17±1.21)与(0.37±1.14)、(1.05±1.07)与(0.16±0.89),t值分别为8.422、3.918及3.547,P值均<0.001;ΔSDS>0.67:93.5%(29/31)与61.3%(19/31)、61.3%(19/31)与35.5%(11/31)、61.3%(19/31)与29.0%(9/31),χ2值分别为9.226、4.133及6.531,P值均<0.05]。(3)24月龄双胎中重出生体重个体与轻出生体重个体的体重、身长和头围SDS差值与出生时比较均降低[分别为(0.68±0.71)与(1.95±0.63)、(0.67±0.77)与(1.46±0.97)、(0.71±0.80)与(1.60±1.15);P值均<0.05]。

结论

MCDA出生体重不一致双胎从出生到24月龄体格生长存在差异,但是24月龄的体格生长差异较出生时缩小。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报告了2例Kabuki综合征(Kabuki syndrome, KS)新生儿的诊疗经过。2例患儿新生儿期均无典型KS特殊面容,但均存在反应差、异常外观、多脏器发育异常等表现。病例1出院后失访。病例2随访至生后3个月,逐渐出现典型KS特殊面容(下外侧眼睑外翻、弓形眉、眉弓稀疏、鼻尖扁平、耳朵突出)。采用新生儿遗传病基因Panel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相关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2例患儿均考虑为赖氨酸甲基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VTE具有较高的长期致残率,严重威胁孕产妇的健康。因此,重视识别孕产期VTE的危险因素,并评估疾病风险,必要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孕产妇VTE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孕产期VTE的相关研究及临床指南,并介绍了VTE的危险因素和临床处理策略。
目的了解本省新生儿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中心单位和分中心单位(共18家医院)的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按国际疾病分类法第10版的标准,对死亡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分布,死亡早产儿与足月/过期产儿的围产期情况,不同死亡日龄[指早期(<7 d)与晚期(7~28 d)]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分布、妇幼保健院与综合/儿童医院的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
期刊
本文报告了1例经体外受精后B超确诊为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病例。该孕妇中孕期随机抽取一胎羊水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未见异常。双胎生后2 d和3岁时分别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提示双胎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均为21-三体男性和正常女性2种染色体核型嵌合异常(chi 47,XY,+21/46,XX)。3岁时刮取双胎口腔黏膜细胞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提示男童核型为47,XY,+2
目的分析发生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FGR)时脐动脉搏动指数<第5百分位的胎儿的围产期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设计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在一家三级产前诊断中心检测脐动脉搏动指数的单胎FGR孕妇。排除脐动脉搏动指数持续升高、舒张末期血流缺失或反向,或仅有单次脐动脉搏动指数检测结果者。低脐动脉搏动指数定义为该指数在1%~<5%。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算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胎儿颈背皮肤皱褶(nuchal fold, NF)增厚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学咨询。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中,发现胎儿NF增厚的17例病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将17例产前超声发现胎儿NF增厚的病例分为非孤立性和孤立性NF增厚组。所有病例均行产前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
产程的正确处理对促进安全分娩、降低初次剖宫产率有重要影响。2014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对产程标准及处理进行了更新,其制定的主要依据是2010年Zhang等发表的基于美国19所医院中62 415例单胎、头位、自然临产并阴道分娩,且有新生儿结局的正常产妇的产程研究。随着新产程的应用,新旧产程的评价成为了临床热点问题。2018年12月,《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来自挪威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