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短视频广告的变革与创新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n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融媒体时代,短视频在技术驱动下开始进行广泛的内容扩张,并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广告传播、新闻传播等方面释放了巨大效能。分析华为最新的广告宣传短片《悟空》,本文发现融媒体时代短视频广告传播应当精准了解用户心理、创新拍摄方式、巧妙把握推送时间、强化受众价值认同。
  关键词:融媒体 短视频 广告传播 华为 《悟空》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以“流量”为主的广告模式带来挑战,因而亟须创新广告宣传模式,提升广告传播效果。2019年5月23日,华为终端官方微博发布了由青年导演蔡成杰执导的宣传短片《悟空》,该短片由华为P30 pro手机拍摄,短片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海内外网友的强烈反响。截至6月3日晚24时,该片被转发了12800余次、评论3200余条、点赞25500余次,人民网、环球网、新浪网和搜狐网等多个门户网站以及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纷纷转载报道。本文将从技术、文案内容创意等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一、采用竖屏式拍摄手法,增强用户沉浸式体验
  《悟空》的拍摄充分利用了竖屏的拍摄手法,契合了用户使用手机的自然习惯,通过专业化的后期制作,提升了宣传片的质量,为用户带来了沉浸式体验,获得了成功。
  1.把握移动传播新风向,实现拍摄技术探索革新。根据《今日头条:竖屏广告创意指导手册》发布的数据,相比横屏视频广告,以竖屏呈现的视频广告的完成播放率可以提高9倍。导演蔡成杰敏锐地把握了移动传播的新风向,在《悟空》的拍摄中选择了更符合手机屏幕格式的竖屏手法。与传统宽屏视频追求宽阔的视觉感受不同,竖屏视频更强调聚焦观众视线,即将故事的主体放在画面视觉的中心,使主体更为突出。例如,开场时拖着木线圈缓慢爬行的金龟子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也暗示了主人公即将要面对的艰难人生处境。这种利用手机竖屏的拍摄方式实现了短视频拍摄技术的一次重大创新与突破。
  2.视觉与情感的极致展现,增强用户沉浸式体验。采用竖屏的拍摄手法,能使画面内容最终以全屏的形式布满整个屏幕,这不仅符合人们手持手机时“竖持”的自然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琐碎信息对用户的干扰,使用户能够注意到画面中的细节。例如,当导演采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镜头从故事发生的1990年切换到2019年时,后现代风格的高楼大厦、闪若银河的霓虹灯、各种高科技产品逐一展现在观众眼前。短片通过镜头的切换捕捉到时代变迁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用户则借由镜头的转换重返历史现场,从而与主人公达成情感共鸣。短片对色彩、旁景等都做了特别的布置,这也使用户能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快速进入“情境”之中,获得沉浸式体验和最佳的观看效果。
  3.探索创新手机拍摄方式,加强手机拍摄大制作。在竖屏拍摄过程中,需要创作者不断找寻竖屏画面与故事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并创新与探索拍摄技巧和拍摄方式,找到最佳的竖屏呈现方式。如在《悟空》拍摄过程中,导演或将手机挂到树上拍摄,或将手机放在滚动的桶里拍摄,这些创新实践都是为了找到竖屏拍摄的最佳表达点。在短片的后期处理中,还要坚持“大制作”的原则,即不局限于手机短视频相对低的制作标准,而要按照电影或电视剧的后期标准严格制作。除了拍摄器材是手机外,《悟空》的拍摄标准、拍摄技巧都是按照影视剧制作的高标准实施的,声音、调色、文本、编剧等都达到了专业电影的水准,这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了解用户心理,建立情感共同体
  《悟空》通过巧妙选用经典形象,设计故事细节,把握时间节点,引发了用户情感共鸣,强化用户对自身的价值认同,最终实现了塑造品牌形象的目的。
  1.选用经典形象,引发共情与共鸣。《悟空》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悟空”这一传播符号的选择成为关键。20世纪20年代“悟空”形象首次出现在荧幕上,至今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悟空”敢做敢当、大胆反抗天威神权、不屈不挠、无惧无畏的形象寄托着人们要求超越现状的一种心理期待,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华为宣传片中,“悟空”并不是作为主角出现的,但其所代表的“勇敢、坚毅、不忘初心”的精神内核却贯穿全片。导演及其创作团队选择将“悟空”作为片子一个极具意义的传播符号,因为他们明白“悟空”不仅符合不同代际、阶层、性别、职业的人们的审美眼光,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我们几代人的精神信仰。用户不分年龄、身份,也无论处于何种人生境遇,都需要这股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作为引领与支撑。导演通过片子所传递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也是这部片子能够迅速打动用户,引发情感共鸣和裂变式传播的重要原因。
  2.巧妙的情感设计,强化价值认同。许多具有独特意蕴的焦点化场景符号,能够快速激发人们的情感反应,促使人们产生联想,并对其背后的价值观念形成强烈认同。在《悟空》中,电影票是非常独特的情感设计,是整个短片的情感载体,主人公为了电影票付出了所有的珍贵物品,这张电影票承载着的是他的梦想,而最后两张新旧电影票的对比却一下子打破了他的梦,这种焦点化的场景符号很容易代入用户情绪,使用户产生情感共鸣。此外,影片进入正题后,以特写的方式逐一将破旧院落、倒贴的福字、黑白电视机、煤油灯、搓衣板等场景呈现于观众眼前,快速将人们带回20世纪90年代,代际之间的壁垒被导演精心营造的空间感打破,一代人的成长记忆也由此被迅速唤起,这些独特的情感符号设计,都进一步强化了用户对文化传承、为梦奋斗的价值认同。
  3.把握关键时间节点,推广打造企业形象。在《悟空》中,小男孩张晓笛不懈追逐“悟空梦”的过程,亦是华为30多年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企业发展历史的一种投射。导演蔡成杰在微博转发《悟空》时写下了这样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回到最初,寻找未来。”影片中父亲的阻挠、好友的劝解,逐梦的艰险都没有使主人公张晓笛放弃自己心中的“悟空梦”。导演以悟空“无畏无惧”的精神呼唤受众冲破束缚阻碍,莫失本心、坚定初衷、勇敢开创未来。在现实中,主人公张晓笛的个人经历与华为的企业发展有着微妙的同构关系。作为从代理用户交换机起步的民族企业,华为一路以来坚持自主创新研发芯片,尽管多次失败,都未曾放弃最初的信念,而是越挫越勇,直到最后逐步成长为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的领军企业。这部广告宣传片推出的时间点正是华为企业面临最大生存危机的时刻。2019年5月15日,美国政府将华为及其70家关联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今后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批准,华为将无法向美国企业购买元器件;5月20日,谷歌暂停华为部分服务支持。正当所有人都为华为的处境担忧时,5月23日,华为发布了《悟空》宣传片,其中寄寓的文化意涵与企业精神也显而易见,正是这样特殊的时间节点,使得这部宣传片极具情感上的渲染力。不管是出于对个体发展的一种激励,还是在共情基础上对于民族企业的一种支持,《悟空》都使观众快速建立起情感认同,也无形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结语
  《悟空》作为华为推广P30系列产品的宣传片,采用“竖屏”这一新颖的拍摄手法,从用户心理出发,以“悟空”这一极具艺术感染力与精神力量的传播符号,迅速唤醒广大受众的共同记忆,引发情感的共鸣与共情,且巧妙地把握了最佳的时间节点,成功打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值得学习和借鉴。
  作者单位 陈闽璐 上海大学文学院
  柏涛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阮甦甦.竖屏视频的兴起:移动传播时代的短视频创作新风向[J].西部广播电视,2018(12).
  [2](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E·波特.传播学概论[M].李启,周立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侯良健.時政微视频的创作理念与主题表现[J].中国编辑,2019(11).
  [4]章彦.中国议题 国际传播 全球反响——中国日报两会融合报道及全媒体攻略[J].新闻战线,2019(1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入发展,知识付费平台的专业化、纵深化趋势更加明显,用户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不断增长。本文通过考察调研“宋读新文”有声语言知识付费平台,特别针对其在知识供给内容与类型方面的选择以及该选择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关联进行深入研究,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和乔布斯的经济伦理理念,力求分析得出有声语言知识付费平台内容供给侧与用户需求侧之间的交互关系,从而为有声语言知识付费平台的创新发展提供有效
期刊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以“声音记录你我,点滴汇聚中国”为创意,积极打造融媒体重点栏目“声在中国”,携手多家国内知名网络音乐平台及20余位正能量艺人,匠心打造原创同名音乐专辑《声在中国》,为祖国母亲华诞献上真挚贺礼。本文通过分析新华社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报道,探讨主流媒体在节庆报道方面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主流媒体 节庆报道 新华社 声在中国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主流媒体
期刊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和指挥下,全国各地迅速集结防疫抗疫力量,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万众一心的强大力量。  对于这场波及全国的突发疫情,在救治一线以外,媒体的舆论宣传阵地是重要的“第二战场”。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中央媒体发挥着主力军和先锋队的作用,既是舆论场中拨云见日的“
期刊
摘要:电视理论节目在电视节目类型中一直以严肃、宣教等印象示人。2019年,大型电视理论节目《思想的田野》(第一季)亮相荧屏,打破了受众对于电视理论节目的固有印象。节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创作内核,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地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以《思想的田野》(第一季)为样本,探寻在新闻叙事和新闻符号视阈下,电视理论节目如何焕发新生。  关键词:《思想的田野》 电视理论节目
期刊
摘要:融媒体时代,人才成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课题组通过文献研究、基层调研和深度访谈,对县域媒体在融合发展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本文分析了当下人才机制的现状,探讨了人才机制对县域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最后从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關键词:县域媒体 融合发展 机制创新  从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果。县级媒体长期以来存在小
期刊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与2003年SARS疫情相比,由于移动互联网已覆盖了城乡绝大多数人群,且重点疫区等多地实行封城封路措施,在智能手机普及背景下相关舆情的信息量与传播速度、关注度,远超之前。在这场围绕疫情动向、防控宣传、专家解疑、谬误澄清、政策解读等一系列报道活动之中,中央、各省市主流媒体,在专业性、权威性以及新闻报道的深度与广度方面,以其拥有互联网媒体和自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充分体
期刊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风险社会”中各种频发的公共危机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主流报纸在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具有公共舆论引导、公众感知风险和外部资源连接的关键作用。本文以2020年肆虐全国的新冠肺炎事件为研究背景、湖北地区两大党报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的新媒体平台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5日为分析时间
期刊
摘要:新媒体的崛起为公益传播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受众不只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获取公益知识,新媒体平台及相关应用如H5、微博、微信小程序以及网络互动游戏、模拟实验室等,均成为当下热门的公益传播新方式。本文以公益传播为研究对象,剖析新媒体时代公益传播的新特征,并对蚂蚁森林的公益传播实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公益传播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 公益传播 蚂蚁森林 意见领袖  公益传播指的是
期刊
摘要:党课不仅是实施党员教育的重要路径,而且是政治传播的有效媒介。当前,传统的线下党课已经无法满足党员教育的现实要求,这就需要创新党课教育形式以提升党课教育的时代性、适切性,增强党课教育的生动性、有效性。本文以新媒体时代音频党课为样本,从新内容、新形式和新渠道三方面入手,探讨音频党课与政治传播的融合创新。  关键词:音频党课 政治传播 创新路径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
期刊
2019年12月31日,《中国新闻周刊》(以下简称周刊)派出首批记者前往武汉,当天发出第一篇报道——《武汉发现27例不明原因肺炎,事发海鲜市场商家称“没有活禽”》,在微信公众号上的阅读量很快超过10万;2020年2月27日,周刊第四期疫情封面报道的一篇主文,以《高福领导的CDC为何遭遇信任危机》为题在微信公众号上刊发,阅读量在短时间内超过30万……  两个月60天的日日夜夜里,周刊打破杂志以周为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