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环节的有效落实策略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预习是学习的开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第一环节,但在教学中往往又会由于多方面原因,使其成为了最薄弱的环节。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在不断提高师生对预习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当要求学生预习,指导学生预习,重要章节课初给学生时间补充预习,并常态化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难控的课前预习与易控的课初预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预习环节有效落实。
  关键词:预习 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常态化
  一、预习的重要作用
  预习、听课、练习、复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预习是学生完整学习过程的第一环节。《现代汉语词典》就把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发现并补强已有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点,为听课扫清障碍;初步明确新课的重点与难点,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带着问题听课,求知欲更强,会听得更专心,听课效益更高。当教师讲到自己预习已经理解的部分时,学生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教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拿自己的思路与老师或同学的思路进行比较,看老师或同学高明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自己还有哪些理解不够的地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预习本身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学行为的一种体现,是学生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
  二、预习落实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预习是很多学生学习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原因有很多,从学生方面讲,一是对预习的重要性缺少认识,认为反正上课教师会讲没必要预习;二是没有预习的压力性任务,缺乏主动性;三是没有时间预习,课业负担可能过重;四是有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从教师方面讲,一是同样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学生预习的意识不够强;二是没有指导学生怎样去预习,方法讲得少;三是没有保障学生的预习时间,布置的作业量过大;四是没有落实预习的常态化检查。
  以农村初中来说,一般的情况是:八年级学生不上早晚自习,很多学生没有带书本回家进行预习的习惯;九年级学生虽在校上晚自习,但多是教师讲课,学生的作业、测验多,没有时间去预习;加上农村学校生源较差,义务教育小学毕业全上初中来,初中课程多,学习难度更大,考试也更难,几次考试多科不及格后,不少学生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他们压根就不想去做什么预习。这样一来,预习环节没有落实,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教师方面,虽然有的教师有时有预习的布置,但多数情况下没有达到真正落实的程度。从教师的公开教学和平时上课的情况看,教师关注的多是导入是否有效,讲课是否有条理、是否精彩,学生是否活跃,师生互动情况如何,课堂有多少亮点等等。而很少有人关注教师是否要求了学生进行预习,学生的预习情况如何,学习过程是否完整,学习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这样,就形成了大多数学生没有真正正常进行预习的一个现实状况。
  三、预习的方法与落实的策略
  如何改变现状,使学生的预习环节真正得到有效落实?
  首先,要在提高学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的同时,提高教师自己的认识,使师生在预习落实上形成共识。学生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可能积极地去预习;教师同样也只有先认识到这点,才会去重视学生的预习指导与落实。师生有了共识和有效的配合,预习环节才能在学生中得到真正落实。
  作为教师,除了要有落实预习的意识,还要认识到:预习虽是学生的事,但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进行必要的预习指导,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预习真正得到落实。教师同时还要意识到,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各科的作业也多,不可能每科每课都有时间预习。教师要有全局观,不能太“自私”。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提出明确而有差别的预习要求。对重要的章节,如果学生太忙,没有做好预习,就要补充适当的课初预习时间,不要急于讲课,这也是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念的一个考验点。
  有了共识,接下来是预习的基本方法指导。
  一是要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有的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二是要明确任务。预习总的任务是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任务,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来确定。一般有:①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了多远;③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④把相关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记下来,等上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三是要看、做、思结合。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画出书上重要的内容,需要查的就查,需要想的就想,需要记的就记。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做本课后的练习题。思,指看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使自己对新教材的重点有个明晰的认识,对疑难点是什么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对于预习落实的策略,教师应当要求学生预习,指导学生预习,重要章节课初给学生时间补充预习,并常态化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以两个物理教学实际课例的预习处理为例:
  课例一: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1节《物态变化与温度》(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的开篇,学好这一节,就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开好了头。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节预习的具体要求,教师在上节课末发下一份预习题,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指导。   预习题如下:
  1.在冰、雪、霜、雹、露、雾、流水、水蒸气中,属于液态水的是_______。
  2.在制造云和雨的实验中:
  (1)给烧杯加热的过程中,你在杯口盘子底面会看到_______。
  (2)为什么要给烧杯加热?为什么在杯口盖着的盘子里放些冰块?
  (3)为什么在大烧杯里铺一层饱含水分的湿沙?换用别的东西,例如冰块,行吗?
  (4)烧杯上方出现的朦胧“白雾”说明什么问题?
  3.物态变化共有六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课一开始,进行完新课引入后,给学生几分钟课初补充预习与同学间讨论交流的时间。完成预习后,采用学生举手回答与教师点名回答相结合的方式,提问预习题中的问题。
  对于题1,学生可以凭直觉回答,也可以看书后回答。对于“雾”,绝大多数学生开始认为是气态水。这个错误的认识对新课的学习是一个障碍,但同时也是一个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契机;是对水的状态认识难点,同时也是一个知识的生成点。
  对于题2,这个实验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因为是实验,只有通过看书与实验的实际观察后才好回答,并且要有一定的思考。所以不能要求学生一开始就准确作答,而是通过接下来的实验观察后,再作明确回答,使学生产生要认真观察实验的欲望。同时,因为有了带一定思考的预习,顺利完成新课学习就有了较好的基础。
  对于题3,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从本小节课文中找不到,要在全章课文中找。目的是让学生扩大预习的内容范围,形成整章预习的意识。课堂的实际情况是,只有少数人很快知道从课本中找,这些人为自己能很快找到表现出很有成就感,同时也感染了全班同学,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整章预习的作用。
  课例二: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全章的重点小节,同时也是常考点。教师在上节课末发下一份预习题,给学生明确的预习要求。
  预习题如下:
  1.水开了,图中气泡里面的是_______。物质从_______变成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和_______,汽化要_______热(填“吸”或“放”)。
  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几种物质的沸点”表中有“在标准大气压下”几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
  上课一开始,教师进行完新课引入后,给学生几分钟课初补充预习与讨论交流时间,然后提问预习题中的问题。
  对于题1,第1空书上没有现成答案,多数学生知道是“水蒸气”;第2至5空,学生可从书上找到答案;第6空本节课文中也没有现成答案,但结合上节的熔化吸热知识与本节的实验插图,学生也能回答出来,并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预习常常要结合旧知识。
  对于题2,第1空不难,书上有;第2空涉及的大气压知识,下学期才会学习,学生觉得难,存下疑惑,就可能产生等下要认真听讲的意愿。
  对于题3,书上没有现成答案,也不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不要求学生准确作答。用作预习题,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训练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两个课例,采用带有一定指导作用的预习题,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在预习题的问答中指导预习,用举手回答与点名回答的方式进行预习情况的常态化检查等,可促进学生预习的落实。
  这样,通过难控的课前预习与易控的课初预习的结合,并常态化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使原先最薄弱的预习环节得到有效落实。预习环节落实了,学习过程有了良好的开端,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有了扎实的基础。
  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角度来看,预习的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完整,同时也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分析数字乳腺X线摄影(DM)、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及高频超声(HUS)3种影像检查方法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潍坊市人
针对《电子测量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大量涉及到集成电路基本知识及相关理论,提出了将集成电路技术引入到电子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基本构想.教师将集成电路技术和电子测量的
本研究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实践了2个学期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并据此探讨了语言学习成功者与欠成功者歧义容忍度及学习策略使用的发展变化。结果显示,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在解
通过分析电力市场对配电网络、配电系统自动化、配电管理系统的影响,说明电力系统的市场化对配电系统的要求更高,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系统的发展应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
什么是矿山岩体力学有用矿产的开发,不论是露天开采,地下开采或海底开采,都是以岩体或矿体作为斗争对象(天然气和石油可以认为是气态和液态矿体)。所有地下井巷、峒室、 Wh
数字电子课程是一门大学本科电气、信息与计算机等专业基础课程.传统课程由元器件到数字系统,即由小到大的过程进行讲述.该方式使学生对系统的概念认识不足,在设计电路过程中
摘 要:如何把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必须德才兼备,既要有无私奉献精神,又要博学多才,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新课程中,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与学 有机结合 方法  一、从“教”方面找解决方法  1.努力提高教师的
课任教师组织多种多样的集体活动并参与其中,与学生相互理解,建立感情,使他们在不自觉的闲谈和活动中受到教育,这不仅能在他们的思想中埋下种子,还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家庭
今年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深入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主题实践活动,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提高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举 T
实践教育基地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平台.本文针对物流管理类专业,通过分析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必要性、阐述了其建设目标、探讨了其管理模式问题,目的是推动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