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元璐VS黄道周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3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单元:一方面,政治的腐败、黑暗导致了诸多社会矛盾的显现和激化,国势日渐衰颓;与此同时,文人士大夫的思想、行为则格外活跃和解放,追求个性的表现成为普遍风气,从而在文学艺术领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熟悉书法史的藏家都知道,与王铎关系最密切的,就要算是倪元璐和黄道周了,他们被称为明末书坛的“三狂人”。在当前的艺术品市场上,王铎的书法作品屡创新高,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投资洼地,而倪元璐和黄道周的作品价格也在不断创新,显示出了启动的迹象。
  倪元璐:才名东观旧称闲
  倪元璐(1593年至1644年)出身于一个“簪缨继世,乔木人家”的书香门第。其祖上世代为官,其父名冻,字霖仲,号雨田,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曾任江西抚州、江苏淮安、湖北荆州、海南琼州等地知府。
  倪冻原籍浙江上虞,在江苏为官期间举家徙居山阴(今绍兴),倪元璐是家中长子,为继室施氏“梦白鹤冲霄”而生,时倪冻已43岁。不惑之年方得子嗣,全家欢喜之情无可言表,遂名之曰“鸿宝”。倪元璐自幼聪颖,随嫡母颂诗习对。倪氏一门忠孝传家,倪冻对元璐、元瓒二子期望甚高,教导颇严。每遇赴任,辄有训诫,且为二子各延一师,培养学业。在这样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下,倪元璐少时即以诗文并重,书法见长,名称乡里。在17岁时,他郡、县、监司三试第一,考中举人。在19岁时,倪元璐书写的《九日诗》扇面被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见到,大为惊叹,并称为仙才。
  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在经历了三次会试败北之后,30岁的倪元璐最终考中进士,任职翰林院。此时正值魏党专权,迫害忠臣,打压异己。倪元璐对此深恶痛绝,与同年好友黄道周、王铎等一起上疏议政,抨击权贵。倪元璐也因此而深得魏党忌恨,不断遭到污蔑和陷害。但也恰恰是因此,倪元璐在朝中声望日起,“位渐显通”,甚至“自元璐疏出,清议渐明而善类亦稍登进矣。”然而,倪元璐看透了朝政的混乱与人情冷暖、世事险恶,先后7次向皇帝上书“乞归”,申请离职回乡,孝奉老母,但一直未被准许。
  崇祯十年(1637年),倪元璐在与温体仁、刘孔昭等人的反复交锋中,最终被开缺回籍,落职闲居。申请离职不成,却反遭削职处理。倪元璐内心的苦闷可见一斑。
  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军围困北京,国难当头,崇祯下诏,以倪元璐为兵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倪元璐毅然散尽家产,募得壮士数百人,赶赴京城支援,并向明思宗陈述制敌之法,转拜为户部尚书。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陷京师,崇祯自尽,倪元璐“束带向阙,北谢天子,南谢太夫人”,复题案曰:“南都尚可为。死,吾分也,勿以衣裳敛。暴我尸,聊志吾痛。”遂自缢而死,享年52岁。
  黄道周:一时清望重朝班
  天启二年(1622年),38岁的黄道周(1585年至1646年)与倪元璐、王铎同科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这是他隐居10年,东皋苦读修得的正果。黄道周是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出身较为贫寒,但他从小好学,善攻读,尚气节,贱流俗。曾居漳浦沿海孤岛石室数年,遍读经史,稍长即“直以行王道,正儒术为己任”。
  14岁时,黄道周“便慨然有四方之志”,开始第一次离家游学,他在广东惠州府博罗县韩大夫家,“得尽观所未见书”,开阔了眼界,且结交了不少豪侠之士,与他们纵情诗酒,被誉为“闽海才子”。回到家乡后,黄道周在父亲的督责之下,“改邪归正”,习举子业,然慷慨激昂之个性已然形成。此后黄道周潜心于易学研究,半耕半读,苦学有年。
  在他23岁时,其父的离世对他打击较大,黄道周认为是自己一贯被人目为放浪的行为,使父亲悲郁不乐而死,所以自己对父亲的死是负有责任的。他开始更加发奋读书,并且参加科举。从28岁秋试下第到38岁举进士,这10年中黄道周基本上是在县城东郊东皋的,杜门著书中度过的,期间他先后写成了《易本象》、《三易洞璇》等专著。
  入仕之后,黄道周自觉地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与倪元璐、文震孟等人一起抨击魏党,上疏时政。此后黄道周一生的政治颠簸基本上都是在与崇祯帝的反复抗疏、又反复被罢斥的循环中走过来的。崇祯五年(1632年),黄道周因建议崇祯帝“退小人,任贤士”,被削籍为民。崇祯十一年(1638年),黄道周又因杨嗣昌事而与帝抗辩,被连贬六级。崇祯十三年(1640年),崇祯以“伪学欺世”之罪将黄道周廷杖80,充军广西。此番杖谪,使黄道周声名愈重,“天下称直谏者,必曰黄石斋。”崇祯十五年,黄道周见朝廷昏庸无道,国运已尽,遂告病辞官,回到老家福建漳浦,结庐先人墓侧,专心著述。
  崇祯十七年,黄道周在南京拥立福王即位,建立弘光政权。败亡后又在福建拥立唐王即位,建隆武政权,并募义军9000,与清军激战,战败被俘,就义于南京东华门。黄道周曾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外人无忧。”之句以遗家人。
  倪元璐:动笔便与世人殊
  明后期,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各种封建正统意识、价值观念都受到猛烈冲击,新的美学观、价值观逐步兴起,一些人如李贽、袁宏道等认为艺术在于抒发个人情性、独抒性灵。这种求异的美学思潮与封建正统美学一起,相互斗争、相互影响,促使书法艺术开始呈现丰富多彩的格局。而从徐渭到倪元璐、黄道周、王铎等人所表现的新意书风,无疑就是受到了这种思想文化撞击的深刻影响,所以对于他们的作品,与其说是主张异端,抒发自然情感,不如说是他们在用手中的笔来发泄胸中块垒,求得一种心灵的安慰。
  倪元璐一生书画俱工,很多人认为倪元璐书法,只欲自出新意,不肯多学古人,所以显得锋棱四露,仄逼复叠。但是我们从黄道周对他书法的评论可知,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人对于倪元璐的书法都有很大影响。在字的结体上,倪元璐大胆吸取颜体中宫疏放的优点,同时又将方正的字体变长,或强化某部偏旁,使之与整体产生强烈的反差。
  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说:“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而康有为也称其书为:“新理异态尤多”。他常以侧锋取势,露锋铺毫,如钢刀斫木。每下笔处力透纸背,笔力雄劲,铿然有力。又善用枯笔顿挫,似老树著花,姿媚横生,天意盎然。倪元璐的笔墨之间有一种高怀别致,为他人所不及。   倪元璐的很多书法作品是写在精细软滑的熟绢上,面对这种特殊的书写材料,在用笔上,他吸收了米芾“刷”字的运笔特点,落笔重而毫疾,往往在充分调整锋棱的情况下才肯大胆地纵横挥洒,凡疾驰之点画必峻拔而有力,无任何飘浮之处。
  在章法布局上,倪元璐将字与字之间的行距留得较为宽松,注意每字之间的相互呼应,每行之间的相互贯通和气韵流动。通篇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奇崛的体势,这种体势所表现出紧锣密鼓的节奏感。宽阔的行间空白更衬托出这种气氛,高亢激昂,浑厚而充满力感,具有振奋人心的力量。
  从倪元璐传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刚直忠厚的个性气质,而这一个性气质也是其书法作品凝结激越风格的内在因素。黄道周说他“骨力嶙峋,筋肉辅茂 ,俯仰操纵,俱不由人”,稍一动笔,那种大开大合的忠义之气便流露毫端。
  倪元璐虽擅行草,但其楷书也是字字珠玑,潇洒大方,不拘俗套,精神俱佳。此外,他的画作常写文石,以水墨生晕,极苍润古雅之致。所画山水,山皆突兀,林木则苍莽葱郁,喜用大、小斧劈皴法,总不屑于描头画角,取媚于人。
  在倪元璐看来,绘画与文章的创作相似:“我之貌物,彼已观风,何莫非文,即兹是道。”倪元璐在绘画创作中表现的“画理”是“别有天地”的,不同于普通画匠追求文人观念的墨戏。他追求的是一种形神兼备的文人意识,极力主张认真学习诸家后还要敢于创新。
  黄道周:古笔凭陵未易攀
  黄道周与王铎、倪元璐在晚明并称于书坛,被誉为明末“三株树”,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具创造性的书家。他们虽然同年进士及第,又相友善,但三人的书法道路并不一致。如果说王铎是因为继承二王笔法而将其发扬光大的话,则黄道周是在继承二王的基础之上,融入钟繇、索靖以及章草笔法而另成朴实劲健的高古书风。黄道周真行隶草皆精,行笔严峻方折,不偕流俗,一如其人。其小楷学钟繇与羲之,架构疏朗,结体别致,清秀飘逸。清王文治称其:“楷法格调适媚,直逼钟、王。”而其行草书则雄健奔放,行笔转折方健,结字欹侧多姿,一股朴拙之风。秦祖永谓“行草笔意,离夺超妙,深得二王神髓”。
  黄道周曾自述自己年轻时作书随俗依傍,偶出己意,但大部分作品都不好。后来见到欧阳询的《千字文》及《曼倩碑》,始觉稍稍有进。而学习锺繇楷书与索靖章草,则是他形成自家面目的关键。他从魏晋书法中得出了这样的经验:“当以遒媚为宗,然后加之浑深,能不坠佻靡,便足上流”,否则“朴略不堪观”。在他看来,皇象、索靖以来的书法半无妩媚可寻,很多只是排比整齐而已。因此在他的笔下,更加注重书法的生动趣味,行草立轴大多盘旋翻覆,且多生拙意外之趣。而他作书“从不畜代笔,缮誊俱出五指,即诸疏皆然”。因此何绍基认为黄道周于精熟中出生辣,非文 (征明 )、董 (其昌 )辈所能及。
  而黄道周视书学为余事,是“心闲手余”时才会去做的事,黄道周的这种书学价值观与晚明其他几位书法大师的观点颇有不同。客观地说,黄道周确实不怎么关心书道,虽说这与他的书学成就有些矛盾,但其实这是与其人其志相统一的,他并非不喜欢书法,而是觉得作为一名有志之士,更应该把精力放在治国安邦的大事上,不要为这些小道所累。因此,他论书强调“笔正心正”,而这“笔正心正”正是儒家文化在书法中的体现。说到底,他所关心的并非纯粹的书法之美,而是书法背后的人格精神。即是自汉代扬雄以来的“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之矣”,唐代柳公权的“用笔在心”,宋苏东坡“古人论书,兼论其生平。苟非其人,虽工而不贵也”的一脉相传的理论。因此,徐霞客评他“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
  陈振濂在《书法史学教程》中说:“黄道周、倪元璐在晚明政治舞台上有很大作为,他们比起董其昌来,自然不再是闲散的士大夫格调,而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生逢末世的压迫感,这不是消极逃避的心态,而是一种愤懑与抗争,因此,他们的书风大都是压抑的,紧缩的,在技巧上并非是属于宋明士大夫格式的。但其中仍然表现出非常专业的书家在表述自我时不受拘羁的心态来。焦躁不安、收缩压抑,是晚明特有的一种书法格调。”这个评价是十分恰当的。
  倪元璐:后来居上 正当其时
  倪元璐与黄道周、王铎三人同是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土,又同时进入翰林院。黄道周在《王觉斯初集》序言中曾称当年66位庶吉士之中,只有王铎、倪元璐与他最为契合,他们三人“盟肝胆,孚意气,砥砺廉隅,又栖止同笔研,为文章”。从黄道周的描述可知,王铎与倪、黄二人相交之初,甚为契合。而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甚至延伸到了当代的拍卖场中。近年来王铎作品拍卖火爆,已经突破了4000万元大关,在他的带动下,“三狂人”中的另外两位倪元璐和黄道周作品,也开始向上发力。尤其是倪元璐,他作为明代董其昌之后最重要的书法家,晚明书法史上震人心魄的巨轴行草风气的重要开创者,其市场行情虽比王铎不足,但是与黄道周相较,起步稍晚而上升很快,并且最终实现超越。可谓是后来居上,正当其时。
  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倪元璐拍品共368件,其中在预展中的拍品11件,已成交拍品为207件。总成交金额为1.34亿元,成交比率为58%。倪元璐作品拍卖成交价前30位基本上都是由佳士得、西泠、匡时、嘉德、翰海等有良好信誉度的知名拍卖公司拍出的。其中,香港佳士得占得6个席位,名列第一。其成交价从2004年的102万上涨到2011年的803万元。中国嘉德在前30名中占据5个席位,名列第二。其成交价由2004年的85.8万元上升到2011年的333.5万元。西泠拍卖占据了4个席位,名列第三,成交价从2007年的209万元上升到2010年的1120万元中。
  这里面拍卖成交最高价出现在2010年西泠印社拍卖公司的春拍中,为2072万元。这幅作品是倪元璐《为范景文作书画合璧纸本手卷》,此件作品流传有绪,为研朴堂主人旧藏。上有清代黄道周至近代以来十数位名家的题跋与鉴赏文字。
  回顾市场行情可知,1995年至1998年,倪元璐的作品成交价基本上在20万元以下,比之黄道周的作品价位要差很多,如1997年一幅行书立轴在朵云轩拍卖会上以18.7万元成交;1998年一幅山水立轴在中国嘉德春拍中以13.8万元成交。当然这中间也有例外,如1995年他的一幅草书立轴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以42.9万元成交,创下了六七年间的一个较高记录。倪元璐作品从2002年起开始突破100万元大关,2005年又更进一步,步入200万元价位,之后市场开始调整徘徊直至2009年。2009年底倪元璐的一幅《秋江放棹》绢本立轴画作一跃而升至接近800万元,2010年的画作《古木遥山图》水墨绫本立轴”更是突破1000万元。可见倪元璐的绘画作品在市场上并不多,偶有亮相,即价格不菲。但总的说来,比之黄道周,倪元璐的作品价格上涨迅速,并且率先突破1000万元大关。
  黄道周:上升平稳 空间较大
  黄道周在历史上享有盛名,是有诸多因素的,绝不仅仅只是其书画的艺术成就,他在学术上的贡献也是非同小可。黄道周学问精杂,通天文、易理诸书,诗词文章自成一家。而他对于《周易》的研究,尤为学人所看重。
  入仕前后他讲学于浙江大涤、漳浦明诚堂、漳州紫阳、龙溪邺业等书院,培养了大批有学问有气节的人才,被后世人尊称之为“黄圣人”。他著作等身,著有《儒行集传》、《石斋集》、《易象正义》、《春秋揆》、《孝经集传》等,存诗2000余首。被俘后在牢中所作300多首诗,出自忧愤,最为感人。后人辑成的《黄漳浦先生全集》包含了他对晚明政治、社会、学术问题的种种思考。
  因为黄道周的名气之大,所以人们对他的关注度高,而他的作品在拍场上起步也相应较早。早在1995年中国嘉德秋拍的书法专场中,黄道周的一幅八尺立轴就已经拍出了27.5万元的高价。1996年上海朵云轩春拍中的一幅黄道周6尺书法绢本立轴也拍出了28万元。此后几年,黄道周的作品基本上在10万到20万元之间徘徊,从2001年北京翰海春拍33万元拍出的一幅草书手卷开始,黄道周的作品成交价开始逐年稳步上升。从30万元到40万元,从50万到70万元,从80万到100万元,直至最高价1000万元。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期间也不乏流传有绪的精品之作拍出更高价。
  例如2002年黄道周手书纸本《倪元璐墓志铭》手卷,因其极为珍贵的见证了明末书法巨匠倪、黄之间的深厚感情,所以这件作品无论是在中国书法史,还是文学史、明代政治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最终以110万元高价成交,可谓名至实归。再如2003年上海朵云轩的古书画专场中,黄道周壬午年(1624年)作的纸本《江涛送远图并行书诗册页(七开)》因先后被清代钱樾、黄安涛、傅云龙等13位名家鉴藏而一路冲高,最终以100万元高价成交。
  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黄道周作品,总数在467件,其中已成交拍品266件,总成交金额达到1.1亿元,成交比率为57%。与倪元璐一样,牢牢占据成交价前30位的,也都是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品。其中以北京匡时为最,它在2011年间共拍出7件,最高成交价为1150万元。但是总的说来,其作品价位上升比较平缓,最高价并没有上2000万元的。不像倪元璐作品那样发力迅速,后来居上。因此黄道周的作品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其他文献
5月2日落幕的“艺术北京2012”,其热闹场景至今还为业界和媒体所称道。而这次博览会期间涌现的许多新现象也给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未来带来了不小信心。  有统计数据显示,“艺术北京2012”博览会的展览面积为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参展机构达160家,同比增长35%。其中,国内外参展机构比例为5:1;参观人数为5.2万人次,同比增长30%。令人欣喜的是,此次博览会的成交额约3亿元,同比增长57%,
期刊
当地时间5月2日,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夜场拍卖会上,挪威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创作于1895年的《呐喊》以1.199亿美元(约合7.5亿元人民币)落槌,打破了毕加索《裸体,绿叶和半身像》在2010年创造的1.06亿美元世界艺术品拍卖记录。  精心准备的世纪拍卖  将此次《呐喊》的惊艳表现称为“世纪拍卖”一点也不为过。苏富比原本估计这件作品可以拍
期刊
陈训成,1968年出生于广东海丰,1994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划委员会委员,广东白云学院客座教授,汕尾市政协委员。  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深联美术馆、岭南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收藏。  个展  2010年 举办“大器——陈训成”艺术展(广东美术馆·深联美术馆)
期刊
我对曾经火爆的歌曲《忐忑》从未感到过一丝喜感,既不赏心,也不养心。反而让我时常想起亲身经历的一些事,心生忐忑。  头一件,是由中国书画引发的烦恼。我认识两个收藏家,他们都握有齐白石作品数十幅,都以大藏家自居。如果各玩各的,当然相安无事。可我犯了个错误,鬼使神差,把他们聚到一起,结果引发冲突。  虽然两个人都有十几年的收藏经历,但有所不同,甲某在地摊淘宝,乙某在拍场掐尖。  事情的起因是,我对甲某的
期刊
一边是功底深厚的具象写实,一边是才情四溢的抽象点滴,却又见风情万种的印象流彩,“混搭”的风格就这样出人意表又恰到好处地呈现于同一幅画作中,让人惊叹,令人拜服。这,就是当代艺术家石齐笔下的作品。  5月5日至13日,“墨彩华章——石齐画展”在上海美术馆华丽登场,70多幅画作全方位展示了画家极力倡导的具象、抽象和印象“三象合一”的美学理念及创作形态。  作品是画家最好的语言,从石齐的画中,可以想见他为
期刊
奇楠香,又叫伽楠香,古名(琼脂),俗称(奇楠药)。产自柬埔寨森林沼泽地,被誉为“原始黑金”、“森林钻石”,质坚如玉,质软如泥,是沉香中难得的珍品。其香味独特,至今用科技手段仍无法复制合成其味道。  沉香树产于热带,生长不易,形成沉香更是不易。由于沉香十分稀少,香味变幻莫测、自然天成,它的珍贵与神奇不言而喻。按产地分,沉香主要有越南沉香、柬埔寨沉香、印度沉香、美洲沉香、马来沉香、新洲沉香、野沉香、海
期刊
如果你是一位艺术爱好者,那么5月的香港绝对会让你大饱眼福。虽然相聚于本届ART HK的266家画廊已经足以让人眼花缭乱,但同期登场的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办的“从柯罗到莫奈─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法国风景油画”展、正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的巴黎国立毕加索艺术观珍品展等等,都让这座海港城市成为万众瞩目的“艺术之都”。  Art HK绚丽亮相  5月17日,与Art Basel共同协办的第五届香港国际艺术展(
期刊
2011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明威书信集1907-1922》开头是总编辑桑德拉·斯班尼尔的序,序的开头是段掌故,读来有趣:  1925年7月1日,海明威从西班牙的一个小山村写信给菲兹杰拉德说:“明天去庞朴罗纳。我一直在此地钓鱼。你好吗?泽尔达好吗?”“上帝啊,这乡野真是不错!”“不过,你不喜欢乡野。好吧,就不描述乡野了。”海明威问菲兹杰拉德在他眼里天堂是个什么样子:“在我这里,天堂就是一个大斗
期刊
日前,由中国嘉德领衔的今年首轮春拍吸引了诸多藏家和业内人士的参与和关注。在中国嘉德2012年春拍举槌之前,围绕市场的走势,有各种猜测和说法,诸如市场惨淡说,深化调整说,有稳健发展说??不一而足。虽然4月初落槌的香港苏富比春拍被看作一窥今春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势的一扇窗口,但实际上,近两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拍卖中心已经回归北京,因此,由中国嘉德领衔的此轮拍卖更具有风向标的意义。而从京城首轮春拍来看,市
期刊
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和交易重要平台的背景下,备受追捧的艺术品网拍一度有盖过传统拍卖风头的态势。于是,像淘宝网这样的综合类电商也要在这个领域“开垦田地”了。从今年初开始,淘宝网就在自己的平台上经营“艺术品拍卖”,引来广泛关注。  在这个平台上,紫砂壶、玉器、邮票、老牌手表等收藏品,都能竞拍。您只要轻点鼠标,申请账号,出价竞拍,就可将拍品收入囊中。价格便宜、无地域限制,这或许是一些“潮人”追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