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阎村战国灰坑发掘简报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xu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北京;东阎村;战国灰坑;瓦当;发掘
  [摘要]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北京市房山区文物管理所在房山黑古台遗址西北3公里处发掘战国晚期灰坑两座,出土陶豆、陶釜、陶盆、陶罐等陶器以及筒瓦、板瓦、瓦当等建筑材料,所发现的卷云饕餮纹等战国瓦当,为探讨黑古台遗址的性质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2009年6月28日至7月20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北京市房山区文物管理所为配合北京市轨道交通房山线车辆基地工程建设,对工程征地范围内考古勘探发现的古墓葬和灰坑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地点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阎村东南约300米处(图一),东南距黑古台遗址约3公里。本次发掘共布10×10米探方18个,实际发掘面积1700余平方米,发掘战国晚期灰坑2座,明清墓葬66座。现将灰坑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地层堆积
  
  灰坑所在地点地势较高,但由于其上原来建有房屋,因此灰坑被破坏严重,其上口被打破。现以H2所在T0603北壁剖面为例说明其地层堆积情况(图二)。
  


  第①层灰色土,质松软,含有瓦块、砖块。厚0.11—0.2米。为现代层。
  第②层黄褐土,质稍硬,含有夹云母陶片、瓷片。厚0.1~0.15米。为近代层。
  
  二、灰坑
  
  灰坑2座,皆为椭圆形,均为一次性堆积。
  H1位于T0603南部。开口于②层下,打破生土。坑口距地表深0.32米。坑口南北长1.57米,东西宽1.33米,深0.64米。口呈椭圆形,底为锅底状,北部略凹。坑内填土为建筑残件及少量陶器残片,可辨器形有筒瓦、板瓦、瓦当、陶豆、陶釜、陶罐、陶盆等(图三)。
  


  H2位于T0603北部。开口于②层下,打破生土。坑口距地表深0.35米。坑口东西长1.27米,南北宽1.03米,深0.63米。坑口呈椭圆形,坑底为锅底状,北部略凹。坑内填建筑残件及少量陶器残片,可辨器形有筒瓦、板瓦、瓦当、陶釜、陶罐、陶盆等。
  
  三、出土遗物
  
  1、陶器
  陶豆2件,为豆柄。皆为泥质灰陶。豆盘仅余底心,略下凹,素面。豆柄素面,中空。标本H1:12,呈喇叭状,较矮。柄径5.1厘米,底径9.1厘米,残高8.8厘米(图四,6)。
  


  


  陶釜 皆为夹砂含云母陶质,外壁施有竖向浅绳纹,内壁素面。可分为2型。
  A型1件。标本H1:18,红陶。盘口,圆唇,上折沿,斜直腹。盘口内残留有旋抹痕。釜身外壁绳纹之上经过手抹,不规则。内外壁均较平整。口径35.2厘米,残高15.2厘米(图四,3)。
  


  B型 1件。標本‘H1:15,褐陶。敞口,方唇,下有叠棱,斜折沿,近直腹。外壁绳纹经手抹,近口部仅为旋抹痕。内壁除主体旋抹痕外,个别部位见有布纹。内外壁均较平整。口径31.5厘米,残高11.4厘米(图四,2)。
  陶盆1件。标本H1:19,泥质灰陶。宽沿斜腹,敞口,方垂唇,斜折沿,近沿边有凸棱一道。器身外壁施有浅绳纹,较乱,经手抹。口沿及内壁可见旋抹痕。口径50厘米,残高8厘米(图四,4)。
  陶罐1件。标本H1:14,夹砂红陶含云母,器物已残。圆唇,直口微敞,鼓肩。唇口外侧加固有宽泥条一圈,经过抹压,呈凸棱两道。器身外侧先施浅细绳纹,后施较密的凹弦纹。口径约32.4厘米,残高11.1厘米(图四,1)。
  


  
  2、建筑材料
  瓦当均为半瓦当。泥质灰陶或红陶及夹砂含云母。器身轮制,纹饰压印。根据当面纹样,分为卷云饕餮纹、三角双螭饕餮纹、兽面纹三种。
  三角双螭饕餮纹瓦当2件。夹砂灰陶含云母。当面纹饰为阳文,与边轮有一定间距。纹饰可分为双螭纹和三角纹,三角形中央衬底,仅暴露尖部,略有变形;双螭纹对峙两旁,腰腹部有椭圆形突出兽眼两颗,从而使整个画面融合为一个整体的饕餮形象。宽边轮,有下沿。下沿居中位置有刀刻的对称勾云纹两朵。标本H1:2,当面残缺一角,纹饰清晰可辨。三角形与双螭已连为一体。在三角形中部印有一树,树纹单干直通三角顶尖,旁出双叶。双螭对称分布于树纹两旁,突腹躬颈,张口怒目,角上扬。双螭腰腹部兽眼大而凸显,外有一周椭圆形凸线作为眼眶。瓦当内侧素面不平整。边轮宽1~2厘米,下沿厚1~2厘米,残底径11厘米,高9厘米。由于制作工艺方面原因,筒瓦已脱落散失,内侧周边可明显观察到接茬痕迹(图七,2)。标本H1:3,纹饰较为模糊,三角形与双螭纹较明显分为两个层次,无相连,中间印有竖线条。双螭对称分布于竖线条两旁,且与下沿连接,突腹躬颈垂首。双螭纹腹部兽眼不甚凸显,无外廓。瓦当内侧与筒瓦连接处经过添泥加固,留有手指压抹槽痕。边轮宽1.9~2.5厘米,下沿厚约1.4~2厘米,底径18厘米,高8.6厘米(图七,1)。筒瓦部分残损,外壁施有中绳纹,经过压抹;内壁素面。筒瓦残长7.4厘米。
  卷云饕餮纹瓦当8件。夹砂灰陶含云母。纹饰为阳文,单线勾画,与边轮、下沿相连接,清晰可辨。纹饰最中央为小凸点表示的兽鼻,两边对称分布较大凸点表示的兽眼,三者平行一线,两眼斜下方又各有一枚小凸点,应为脸饰。以眼鼻一线为中心,上下对称各有一朵双头卷云纹,呈反向内卷,左右分别为两朵单头卷云纹,相对内卷。所有卷云纹皆内卷约一圈半。同时在整个纹饰正中顶部,即饕餮纹额顶部,或粘或印有一枚近圆形凸点。宽边轮,下有窄沿,内壁交错压印绳纹。与瓦当相连的筒瓦皆已残损,其外壁原施有细绳纹,经过抹压;内壁素面,但不平整。标本Hl:1,红陶。饕餮纹额顶部凸点与当面纹饰同时压印而成。边轮宽2~2.8厘米,下沿厚1~1.8厘米,底径20厘米,高10.2厘米。内壁略微可见层层凸棱的泥条(圈)盘筑痕迹。筒瓦残长25厘米(图五,1;图七,3)。标本H1:4,红陶。饕餮纹额顶部凸点为当面纹样成型后粘贴。瓦当内侧与筒瓦连接处较清晰可见接痕和指压痕。边轮宽1.6~2.6厘米,下沿厚1~1.4厘米,底径19.2厘米,高9.6厘米。内壁略微可见层层凸棱的泥条盘筑痕迹,筒瓦残长16.2厘米(图七,5)。
  兽面纹瓦当1件。标本H1:6,当面略有残损。夹砂灰陶含云母。纹饰为阳文,单线与凸点组合而成,与边轮、下沿相连接。当面纹饰有眼、鼻、额饰、脸饰四部分。眼部为纹饰主体,椭圆形睛部突出,上有眉,边有眶,线条粗细不一,眉心部位两线上勾,使形象作皱眉状。鼻作两枚,形似逗号,反向略上勾。额饰出于边轮,反向略曲。脸饰位于当面两下角部,为点块状。纹饰压印粗糙,狞厉感不甚明显。边轮与下沿略有残损,边轮宽1.2~1.7厘米,下沿较窄,厚2~2.4厘米。瓦当内侧素面,不平整,与筒瓦衔接处可见手指压抹痕。底径17厘米,高9厘米。与之相连的筒瓦已残损,外壁原施有细绳纹,经过抹压,几不可 辨;内壁素面但凹凸不平。筒瓦残长16厘米(图七,4)。
  板瓦6件。形制基本相似。为夹砂褐陶含云母或泥质灰陶。瓦身两端皆为平沿,瓦身外壁饰斜绳纹,间施手抹弦纹,其中近两端处有较宽部分手抹压较重,形成凹弦纹。标本H1:22,泥质灰陶。沿部微出棱。外壁绳纹细密而规整,手抹弦纹较密。内壁较平整。残长13厘米,残宽10.4~17.2厘米,厚1.4厘米,子口宽2厘米(图四,5)。
  筒瓦皆殘,夹砂红陶或褐陶含云母,还有泥质灰陶。瓦身外皆饰斜绳纹,间施横向手抹弦纹,手抹部位绳纹模糊,几不可见,可以看出制作工艺为先施绳纹,后手抹。内壁皆素面。由子口形态可分为6型。
  A型5件。子口平沿,略外倾。之下与瓦身斜弧相连,弧度平缓均匀。标本H2:9,夹砂灰陶含云母。瓦身一边尚有保留,可以看出外切痕迹。子口内外可见制作时留下的细密平行弦抹纹。瓦身内壁不平整,略微可见泥条盘筑法痕迹。残长17.4厘米,残宽11.6~15厘米,厚0.6—0.8厘米,子口宽约2,6厘米(图六,2)。
  B型3件。子口平沿,略外倾,棱沿明显。之下与瓦身斜弧相连,弧度减小,略偏竖,且出现少许平肩。瓦身外皆饰斜绳纹,些许间施有横向手抹弦纹,手抹部位绳纹模糊,几不可见,可以看出制作工艺为先施绳纹,后手抹。内壁皆素面。标本H2:2,夹砂红褐陶含云母。瓦身一边尚有保留,可以看出外切痕迹。肩部有细弦纹两道。瓦身内壁不平整,略微可见泥条盘筑法痕迹。残长16厘米,残宽5.4—15.6厘米,厚1.2厘米,子口宽约2.4厘米(图六,1)。
  C型5件。子口斜沿,外侧棱沿明显。与瓦身连接处上部较直,下部陡曲。肩部明显且边缘部上耸有棱。标本H1:30,夹砂褐陶含云母。瓦身一边尚有保留,可以看出外切痕迹。瓦身内侧略为平整。残长15.2厘米,残宽10.6~15.2厘米,厚1厘米,子口宽2.6厘米。
  D型3件。子口平沿,内侧泥压出棱。子口基本竖直,与瓦身近直角相连,肩部平整。标本Hl:35,夹砂红陶含云母。子口外侧可见制作时留下的细密平行弦抹纹,内侧出棱经过压抹。瓦身内侧施有细布纹。残长22.4厘米,残宽12厘米,厚1.6厘米,子口宽约2.4厘米(图五,2)。
  E型4件。子口平沿,无明显出棱。子口竖直,与瓦身直角相连,微有外倾。肩部宽平,部分外侧有上耸。子口内侧皆有泥褶痕迹。标本H1:34,夹砂灰陶含少量云母。子口内侧施有细布纹。瓦身外侧绳纹粗深且规整。瓦身内侧较为平整,施有细布纹。残长15厘米,残宽11~13厘米,厚l厘米,子口宽约2厘米(图五,3)。
  F型6件。母口平沿。瓦身外壁饰斜绳纹,间施手抹弦纹,其中近端处有较宽部分手抹压较重,形成凹弦纹。标本H1:16,夹砂灰陶含云母。瓦身一边略有残存,可以明显看出外切痕迹,同时在近子口端部有残瓦钉孔一个,近圆形,由外向内施力做成。外壁绳纹较浅,手抹弦纹较密。内壁不平整,有明显的泥条盘筑痕迹。残长26.4厘米,残宽15.8厘米,厚1.2~1.6厘米,子口宽约4厘米,瓦钉孔直径约1.8厘米(图四,7)。
  
  四、结语
  
  东阎村H1出土的瓦当最值得关注。北京地区的战国瓦当,自上世纪50年代始在广安门、周口店蔡庄古城遗址,黑古台遗址、宣武区韩家潭,房山区南正遗址等陆续出土。此次出土的三角双螭饕餮纹瓦当与黑古台遗址出土的战国晚期瓦当相似,卷云饕餮纹瓦当与河北涿州西乡故城出土战国晚期瓦当类似,因此这两座灰坑中的遗存年代当在战国晚期。
  出土的瓦当、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形体大且厚实,因此推测在遗址周围可能还有较大型的建筑遗址。灰坑周围未发现其它战国时期遗迹,仅在东北约350米处发现有少量战国时期陶片。发掘地点东南距黑古台遗址仅3公里。黑古台遗址南北长6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从遗址中发现的残瓦及其分布面积来看,这个遗址规模相当大。有学者根据《太平寰宇记》的相关记载,推测黑古台遗址可能为燕的中都所在。此次考古发掘不仅为研究北京战国晚期的建筑材料制造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且为探讨黑古台遗址在战国时期燕国中的地位和性质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材料。
  领队:李华
  发掘:于璞,李华
  拓片:古艳兵,刘晓贺
  绘图:杨科民
  执笔:于璞。李华
  
  [责任编辑:张金栋]
其他文献
对某型天气雷达在近几年来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发射机峰值功率在线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可能影响或导致出现问题的几个因素.针对发现的问题,提
罐区可利用水量减少,灌溉基础设施配备不足,灌区改造进度慢,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大型灌区存在的问题.要提高节水技术必须从大型罐区规划前要注意罐区整体规划设计,注意节水规划
摘 要 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管理的积极开展,是促进加快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新举措,同时也是保护读者文化权益,及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必要手段。图书馆电子阅览会的建立和管理的进步,能够产生带动社会信息化建设力量。本文尝试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管理加以浅析。  关键词 图书馆 电子阅览 建设 管理和完善  目前,部分图书馆已经开始落实电子阅览室对读者的免费开放,对一些电子音像的资料也予以提供,更大程度地发
塔吊和施工升降机是最普遍、最重要的建筑施工起重设备,其工作性能及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人身安全.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提高,作业条件要求的不断苛刻,对施工起重机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当前社会中对人们的生活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它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于其涉及电气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机电一体化等多个领域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内容的开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传统的数学教育,主要是集中在课堂当中,学生在学习兴趣上表现不足,同时无法在知识上充分的掌握,导致个人的数学成绩、数学能力
期刊
2008年4月27~28日,2008年全国稀土生产指令性计划工作会议在江西省赣州市召开.内蒙古、江西、四川等10个省(自治区)发改委(经贸委)工业处和稀土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包钢稀土、甘
随着我国近些年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道路桥梁在交通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道路桥梁的建设,极大提高了城市交通质量,对拓宽城市交通空间也有重大帮助.同时对人们的出行也
论文以某地铁车站制冷机房装配式施工为例,介绍了BIM技术在装配式施工中的应用.利用BIM建造模型,模拟施工工序,进行方案比选,确定施工方案;对精准分段,场外预制加工、现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