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年之后,我想我一定也能记起,在凉山看过的那些湖水,和冬日里一片璀璨的阳光。
在寒意渐浓的时刻,我们决定去西昌—那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寻找冬日里的暖阳。我们的车队从成都出发,经过雅安、荥经沿着108国道,向凉山而去。
从成都去西昌山峦重重。车开了没多久,便下起了绵绵细雨,同行的伙伴告诉我,我们已经进入雨城雅安的境内,这里常年被雨水滋润,孕育出了“雅安三雅”的另外两项:雅鱼和雅女。一路前行,荥经和汉源两县之间的大相岭上,雾气、水气混作一团,翻越垭口时,什么都看不见,但却能感觉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发生了改变。
开车的老刘是老资格的驴友,对这条路线很熟,他向我们普及自然地理知识说,当地人把这座山叫做泥巴山,是成都平原和西昌谷地的分界之山,两地的气象、植被、土壤都从这里开始截然不同,从多雨湿润到干燥少雨,从葱葱郁郁的雨林到矮小的灌木。更有意思的是,这座山还是彝族、藏族、汉族居住地的分界。大相岭南侧主要生活着彝族,而大相岭北侧、邛崃山西侧是藏族居住地,大相岭北侧、邛崃山东侧则住着汉族。我们过了大相岭,彝族的风情也就扑面而来。
沿途,比泥巴山给人印象更深的是拖乌山,拖乌山这边还是天气阴沉,可一过山却陡然间阳光灿烂。这漫天的光束,让我们忘了像珍珠般散落在拖乌山周围的高山湖泊、高山草甸和高山湿地,忘了栗子坪的孟获村和沿途听来的彝人英雄的故事。
下了山,车便风驰电骋般行驶在泸黄高速路上,我们脱掉了羽绒服和棉衣,阳光照得车子、人和四周的景物都金灿灿的。我们此行,只为了凉山的暖阳。
邛海岸边鸟飞翔
晚上,我们终于抵达西昌并安顿下来,随意穿上一件外套,在街上散步,竟也不觉得冷。在北方还是冰天雪地的1月,西昌的平均气温依然在十多度。从成都到西昌,我们像是一下子从冬季走到了春天。难得的冬日,有宜人的暖意,西昌不愧是阳光之城。
古人曾用“松风水月”来描绘西昌的四种风光,即泸山的松、安宁河的风、邛海的水、西昌的月。我倒不觉西昌的月色有多么迷人,可晚上沿着邛海行走,确实心旷神怡。这里视野广阔,环境幽清,使人有出尘之感。
只是晚上还看不清邛海的秀姿,于是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来到湖边太阳还未全出,朝霞尚在远方的群山间闪烁,波光粼粼,映出低沉的云海。碧水的中央有渔人先我们而来,欸乃一声山水绿,可真不是诗里的空谈。
这邛海,是四川省的第二大淡水湖,在泸山东北麓,螺髻山北侧,水域面积大约在31平方公里,山光云影,一碧千顷。
同行的小梁想去湖心看看,我们就找到岸边的一条小船,好说歹说,艄公才勉强答应。在船上坐下,他一起船篙,小船便摇摇晃晃,将水面荡开。只两下,就游入一片水草丛中,水草的青翠、水波的碧绿、天空的湛蓝,三种颜色随桨影的明暗,同时揉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应该也不过如此。
突然间,一只大鸟从天而降,扑扇着羽翅,停在船头,竟然丝毫也不怕人。我猜想这是凫雁,小梁却说是苍鹭,问艄公师傅,他也不知道,只说每年到了秋、冬两季,就会有成群的候鸟从北方而来,在邛海避寒过冬,什么白鹭、鹭鸶、凫雁、苍鹭、鸳鸯、池鹭、天鹅、绿头鸭、赤麻鸭和沙秋鸭等鸟,在邛海里是随处可见。
想来,鸟和人都是一样的心境,我们从成都来到西昌,也是避寒过冬,贪图冬日阳光照身暖洋洋的感觉。
仙草湖底青草黄
螺髻山距西昌市42公里,沿途有很长一段乡村公路,路两旁是整齐高耸的梧桐,路边不时有彝族小屋,小屋的墙上和门户上画着日、月、鸟、兽等图案。有风吹来,掀起房前屋后彝族汉子的裙衫,让人想起约翰·丹佛名曲《乡村路带我回家》。在歌里,他这样唱着:“在那儿,生命比树木古老/比山脉年轻/像轻风般成长/乡村路带我回家/回到我属于的地方。”彝族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定居了数千年,确实比这梧桐树更加古老,比我们要去的螺髻山更为年轻更有活力。
到螺髻山已是下午,提前联系好的导游阿牛尔乌在山下接我们,她二十出头,穿着汉人服装,但眉眼间,却满是少数民族女子的英气。我请她写下自己的名字,尔乌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了“阿牛乌”三字的彝文,“尔”字不记得怎么写了。她小时候学过彝文,但生活中不常用,就生疏了。尔乌说,现在彝族的文化和传统也像文字一样,在慢慢淡化,年轻一代的彝人很多都顺着乡村路走了出去,接受了汉人的风俗习惯。
“不过,我们彝族的特色还是会传承下去的,就像螺髻山上的鸭子一样。”乘坐缆车上山的时候,尔乌讲了螺髻山鸭子的故事。原来,螺髻山在彝语中叫做“艾鹅安哈波”,传说在两亿五千万年前“资木呷托”(全世界)洪荒泛滥,整个地球一片汪洋,所有山脉被洪水淹没。只有螺髻山的山巅上还能站立一只落难的鸭子,鸭子彝语称“艾”,而螺髻山的山体像一只肥大的鹅,而鹅在彝语里碰巧也发“鹅”音,因此当地的彝族把螺髻山称做“艾鹅安哈波”。
在缆车上向外看,肥大的螺髻鹅上,插满了红色与黄色的羽毛,一簇一簇,像漫山遍野的林木,煞是好看。缆车只能到山腰,在这里的招待中心放下行囊,就急匆匆一路而上,到螺髻山顶观赏落日。沿黑龙潭蜿蜒向上,一路是阿鲁崖、神鹰峰、仙草湖、天鹅湖、索玛湖。这里的湖光和草木让人大开眼界,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高山湖水,有的清澈见底,有的波光荡漾,有的形状奇绝,有的是幽绝脱尘,有的却小巧精致,隐在草木之中。
终于在山巅找到了观景的绝佳场所,此时太阳也正缓缓下山,身旁是松林,松风阵阵,泉水叮咚。山腰有小湖黑龙潭,不远是密布的彤云,彤云之下是无边际的白浪似的云海。
直到彤云转暗,四周渐黑,我们才慢慢下山,走回山腰的招待中心。山上风狂温低,开着电暖器呆在室内犹感寒冷。不过,梦里却满是落日的余晖,满是一片金黄。
第二天时间充裕,先去看了山上的第一冰川刻槽,这是一条长度超过30米,进口处高3.3米、深2米,出口处高1.7米、深1米的V型冰川刻槽,据传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刻槽。
接着又继续上山,牵手湖、石鼓湖、仙鸭湖
在寒意渐浓的时刻,我们决定去西昌—那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寻找冬日里的暖阳。我们的车队从成都出发,经过雅安、荥经沿着108国道,向凉山而去。
从成都去西昌山峦重重。车开了没多久,便下起了绵绵细雨,同行的伙伴告诉我,我们已经进入雨城雅安的境内,这里常年被雨水滋润,孕育出了“雅安三雅”的另外两项:雅鱼和雅女。一路前行,荥经和汉源两县之间的大相岭上,雾气、水气混作一团,翻越垭口时,什么都看不见,但却能感觉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发生了改变。
开车的老刘是老资格的驴友,对这条路线很熟,他向我们普及自然地理知识说,当地人把这座山叫做泥巴山,是成都平原和西昌谷地的分界之山,两地的气象、植被、土壤都从这里开始截然不同,从多雨湿润到干燥少雨,从葱葱郁郁的雨林到矮小的灌木。更有意思的是,这座山还是彝族、藏族、汉族居住地的分界。大相岭南侧主要生活着彝族,而大相岭北侧、邛崃山西侧是藏族居住地,大相岭北侧、邛崃山东侧则住着汉族。我们过了大相岭,彝族的风情也就扑面而来。
沿途,比泥巴山给人印象更深的是拖乌山,拖乌山这边还是天气阴沉,可一过山却陡然间阳光灿烂。这漫天的光束,让我们忘了像珍珠般散落在拖乌山周围的高山湖泊、高山草甸和高山湿地,忘了栗子坪的孟获村和沿途听来的彝人英雄的故事。
下了山,车便风驰电骋般行驶在泸黄高速路上,我们脱掉了羽绒服和棉衣,阳光照得车子、人和四周的景物都金灿灿的。我们此行,只为了凉山的暖阳。
邛海岸边鸟飞翔
晚上,我们终于抵达西昌并安顿下来,随意穿上一件外套,在街上散步,竟也不觉得冷。在北方还是冰天雪地的1月,西昌的平均气温依然在十多度。从成都到西昌,我们像是一下子从冬季走到了春天。难得的冬日,有宜人的暖意,西昌不愧是阳光之城。
古人曾用“松风水月”来描绘西昌的四种风光,即泸山的松、安宁河的风、邛海的水、西昌的月。我倒不觉西昌的月色有多么迷人,可晚上沿着邛海行走,确实心旷神怡。这里视野广阔,环境幽清,使人有出尘之感。
只是晚上还看不清邛海的秀姿,于是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来到湖边太阳还未全出,朝霞尚在远方的群山间闪烁,波光粼粼,映出低沉的云海。碧水的中央有渔人先我们而来,欸乃一声山水绿,可真不是诗里的空谈。
这邛海,是四川省的第二大淡水湖,在泸山东北麓,螺髻山北侧,水域面积大约在31平方公里,山光云影,一碧千顷。
同行的小梁想去湖心看看,我们就找到岸边的一条小船,好说歹说,艄公才勉强答应。在船上坐下,他一起船篙,小船便摇摇晃晃,将水面荡开。只两下,就游入一片水草丛中,水草的青翠、水波的碧绿、天空的湛蓝,三种颜色随桨影的明暗,同时揉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应该也不过如此。
突然间,一只大鸟从天而降,扑扇着羽翅,停在船头,竟然丝毫也不怕人。我猜想这是凫雁,小梁却说是苍鹭,问艄公师傅,他也不知道,只说每年到了秋、冬两季,就会有成群的候鸟从北方而来,在邛海避寒过冬,什么白鹭、鹭鸶、凫雁、苍鹭、鸳鸯、池鹭、天鹅、绿头鸭、赤麻鸭和沙秋鸭等鸟,在邛海里是随处可见。
想来,鸟和人都是一样的心境,我们从成都来到西昌,也是避寒过冬,贪图冬日阳光照身暖洋洋的感觉。
仙草湖底青草黄
螺髻山距西昌市42公里,沿途有很长一段乡村公路,路两旁是整齐高耸的梧桐,路边不时有彝族小屋,小屋的墙上和门户上画着日、月、鸟、兽等图案。有风吹来,掀起房前屋后彝族汉子的裙衫,让人想起约翰·丹佛名曲《乡村路带我回家》。在歌里,他这样唱着:“在那儿,生命比树木古老/比山脉年轻/像轻风般成长/乡村路带我回家/回到我属于的地方。”彝族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定居了数千年,确实比这梧桐树更加古老,比我们要去的螺髻山更为年轻更有活力。
到螺髻山已是下午,提前联系好的导游阿牛尔乌在山下接我们,她二十出头,穿着汉人服装,但眉眼间,却满是少数民族女子的英气。我请她写下自己的名字,尔乌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了“阿牛乌”三字的彝文,“尔”字不记得怎么写了。她小时候学过彝文,但生活中不常用,就生疏了。尔乌说,现在彝族的文化和传统也像文字一样,在慢慢淡化,年轻一代的彝人很多都顺着乡村路走了出去,接受了汉人的风俗习惯。
“不过,我们彝族的特色还是会传承下去的,就像螺髻山上的鸭子一样。”乘坐缆车上山的时候,尔乌讲了螺髻山鸭子的故事。原来,螺髻山在彝语中叫做“艾鹅安哈波”,传说在两亿五千万年前“资木呷托”(全世界)洪荒泛滥,整个地球一片汪洋,所有山脉被洪水淹没。只有螺髻山的山巅上还能站立一只落难的鸭子,鸭子彝语称“艾”,而螺髻山的山体像一只肥大的鹅,而鹅在彝语里碰巧也发“鹅”音,因此当地的彝族把螺髻山称做“艾鹅安哈波”。
在缆车上向外看,肥大的螺髻鹅上,插满了红色与黄色的羽毛,一簇一簇,像漫山遍野的林木,煞是好看。缆车只能到山腰,在这里的招待中心放下行囊,就急匆匆一路而上,到螺髻山顶观赏落日。沿黑龙潭蜿蜒向上,一路是阿鲁崖、神鹰峰、仙草湖、天鹅湖、索玛湖。这里的湖光和草木让人大开眼界,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高山湖水,有的清澈见底,有的波光荡漾,有的形状奇绝,有的是幽绝脱尘,有的却小巧精致,隐在草木之中。
终于在山巅找到了观景的绝佳场所,此时太阳也正缓缓下山,身旁是松林,松风阵阵,泉水叮咚。山腰有小湖黑龙潭,不远是密布的彤云,彤云之下是无边际的白浪似的云海。
直到彤云转暗,四周渐黑,我们才慢慢下山,走回山腰的招待中心。山上风狂温低,开着电暖器呆在室内犹感寒冷。不过,梦里却满是落日的余晖,满是一片金黄。
第二天时间充裕,先去看了山上的第一冰川刻槽,这是一条长度超过30米,进口处高3.3米、深2米,出口处高1.7米、深1米的V型冰川刻槽,据传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刻槽。
接着又继续上山,牵手湖、石鼓湖、仙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