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生态城区 构建和谐石景山

来源 :城市管理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市城市环境建设数据统计中,有一项记录由石景山区保持,那就是连续三年在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综合考评中位居全市前列。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石景山区令人瞩目的环境源于先天条件,更源于后天努力。石景山区处于长安街的西向延长线上,城市绿化覆盖率高达到48.56%,人均绿地面积106.42平方米,居北京城六区第一;区域内山地面积占23%,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7.09%,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73.89平方米,居北京市城区首位;是北京市城区中山林资源最丰富、绿化覆盖率最高、人均拥有公共绿地最多的地区。
  在区域城市管理与建设中,石景山开始推行“大市政”模式。对此,石景山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刘建国主任深有感触: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照“高标准规划城市、高质量建设城市、高水平管理城市”的思路,市、区投入资金87.8亿元,石景山区的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并获得“国家卫生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
  今年,石景山区围绕“打造北京CRD,构建和谐石景山,建设现代化首都新城区”的总体目标,紧抓首钢涉钢产业搬迁调整和整建制农转居的良好机遇,扎实推进城市环境建设。2010年7月配合北京市开展“四湖一线”建设工程,在短短的1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北京最大的湖——莲石湖的建设。同时,按照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提出的“出标准、灭死角、落责任、提水平”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首都城市环境精细管理美化市容工作动员部署大会”精神,结合石景山区的具体实际,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以创新机制完善标准为工作抓手,以落实责任破解难题为工作重点,以提升水平服务民生为价值取向,举全区之力扎实推进精细管理美化市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观条件,伴随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体制机制,如今的石景山区已真正成为一座“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绿色生态城区。
  全面转型着力发展
  和谐绿色生态环境
  
  记者:石景山区做为首都的“新”城区,随着首钢涉钢产业的搬迁调整,其绿色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请您谈谈绿色生态发展的目标?
  刘建国主任(以下简称刘主任):随着首钢涉钢产业全部停产、全面启动开发建设,石景山区进入了战略转型、爬坡上行的关键时期。石景山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后,“首都绿色转型示范区”的新发展定位,对于石景山区深入打造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时期,“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全面启动,新首钢工业园区进入实质性规划建设阶段,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和西部地区规划建设加快。
  2010年2月28日,作为北京市重点项目之一的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正式启动。根据规划方案,永定河石景山段13.8公里的生态治理工程将建设一湖两湿地、五桥三公园景观。未来的永定河石景山段将着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创意、新材料与新能源、商务服务等战略新兴产业。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全长170公里。规划中的一湖即莲石湖,建成后将是永定河第一大人工湖。两湿地即莲石湖的上下游,分别建设麻峪和南大荒两块湿地,湿地总面积达50公顷。五座大桥分别是长安街大桥、莲石路桥、漫水桥、铁路桥,以及北京锅炉厂西延路大桥,完善该区域交通网络,并成为地标性景观。按照永定河的自然流向,由北至南分为三段区域,将建设3个主题公园。其中北段区域将建设总面积10公顷的麻峪湿地公园,营造潜流湿地型景观。将打造集生态经济、体验经济、商务经济、创意经济和循环经济为一体的“天泰绿都”;中段区域将建设总面积70公顷的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结合首钢工业区扩大水面,营造内外渗透的水域空间,将其打造成为以商务金融、创意设计、会展、总部经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为主的高端产业功能区;南段区域将建设总面积130公顷的永定河文化公园。将建设一批中高档商务酒店、大型商场,适当发展现代商业、餐饮、金融、休闲娱乐等产业,成为低密度、生态化的总部办公区。
  永定河生态发展带的建设,全面体现了石景山区打造“首都绿色转型示范区”的决心和努力。以永定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兴建的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将串联石景山的天泰旅游休闲区、滨水休闲服务中心、新首钢创意商务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届时,一个融现代商务、金融服务、高新技术、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高端、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水岸经济带,将带动石景山区乃至京西地区持续快速发展。
  相信不久的将来,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建设,可以为市民打造一条生态景观带,大大改善宜居城市环境,并且为规划沿岸产业布局,打造水岸经济带,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以精细化管理为契机
  共建美好宜居新区
  
  记者:首都城市环境精细管理工作全面启动以来,石景山区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刘主任:今年年初,石景山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党政领导干部大会,对全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与思路做出了战略部署,对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要狠抓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宜居宜商的首都新城区;第二,通过整合管理资源,形成全面覆盖、功能齐全的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第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对城市环境建设管理来说是一次更大的挑战和考验。
  因此,我们全年开展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量化环境管理标准。推进精细管理美化市容工作,建立完善一套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标准,使之成为引领工作的风向标和评判工作成效的参照系。为此,石景山区依据市、区“十二五”环境规划,起草了《石景山区精细管理美化市容五年行动规划纲要》。针对环卫作业、园林绿地和施工工地管理等15项工作,分别细化管理标准、作业标准、质量标准和费用标准,量化到作业时点、污染物停留时间、应急处置时间和作业定额等,做到标准、质量、经费三统一。
  针对区域不同特点,科学分级,全面实行等级管理标准。2010年,出台了《石景山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2011年,又制定了《石景山区环境卫生考评工作实施方案》,从履职效能、重点任务、日常检查等方面对16个环境卫生相关单位实施考核,构建了以管理为主体、以作业为基础、以执法为保障、以评价为手段的环境卫生综合考评体系。
  二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为推进工作机制的制度化,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石景山区推行“属地管理六位一体”和“环境责任网格定位”两个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街道的统筹协调作用,另一方面提升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属地管理六位一体”机制,就是充分整合街道城管干部、相关政府部门、环卫保洁员、城市管理监督员、城管执法队员、辖区企事业单位的力量,做到街道管理统筹到位、相关部门责任到位、环卫保洁作业到位、环境卫生监督到位、城管执法查处到位、社会单位落实到位。“环境责任网格定位”机制,就是发挥网格管理优势,以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万米单元网格为依托,开发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信息系统,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将环卫、园林绿化、水务、铁路、工地等责任区的四至范围划分清楚,完善和落实各相关单位在责任区内定岗、定责、定人、定点、定时的管理体系。
  通过推行“属地管理六位一体”和“环境责任网格定位”两个机制,明确街道属地的统筹职责,明确职能部门的专业职责,明确社会单位的基本职责,明确街道保洁的兜底职责,明确志愿队伍的补缺职责,实现城市环境管理横到边、纵到底、全方位、多层次的无缝隙对接。
  三是消灭环境卫生死角。卫生死角是环境整治的老大难问题,我们同时在综合执法与行业管理上下功夫。首先,开展百日整治行动,加大对无照经营、非法营运等五大突出问题的治理和防控力度,同时借助科技手段,在重点地区、旅游景区增装监控探头,通过监控设备实现全天候执法。对违法建设问题,石景山区制定了《加强土地管理制止违法建设暂行规定》,探索加强土地权属单位管理的源头治理渠道。对在施工地、户外经营等扰序难点,探索建立信用档案和信息管理共享制度,坚持关口前移,主动作为,保障街面环境秩序。其次,加强行业管理,防止滋生新的死角。强化垃圾渣土规范化管理,治理乱堆乱倒等违法行为;加强集贸市场及其周边环境整治,确保市场规范有序;加强交通秩序整治,切实规范机动车辆停放行为;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形成规范有序、卫生安全、符合群众需求的消夏露天经营场所;实施便民菜站、街巷养护、居民活动场所修缮等便民工程100余项,改善和提升社区环境。
  四是全面提升景观建设,打造靓丽城市夜景。扎实做好精细管理美化市容工作,不仅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传统工业石景山向现代绿色石景山转型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为此,石景山区着力在挖掘文化底蕴、打造景观亮点、提升城市品质上下功夫,推进区域发展,优化城市形象。加快建成一批代表石景山环境形象的重点大街、产业园区和特色公园,打好绿色发展牌,形成“山环水抱、一轴贯穿、多园支撑”的城市景观。同时,结合区域特色,打造精品街区和打造亮丽工程。今年,石景山区集中力量打造10条精品街区,形成既相对统一又各具特色的景观街、样板街;实施拆墙透绿,安装通透美观的工艺栏杆,使单位内部的绿化和城市绿化相互呼应,让城市空间更显大气开阔;通过实施景观照明工程,形成“三横四纵一园”的城市夜景,展示北京CRD的时尚、动感与活力。
  
  大调整 大建设 大发展
  为CRD建设良好开局
  
  记者:2012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重要的一年,请谈谈明年的工作重点?
  刘主任:2012年,是我区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明年的工作主基调是:“大调整、大建设、大发展”,要以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为重点,着力抓机遇促建设,着力抓整治优环境,着力抓保障上水平,着力抓规范建机制,着力抓基础迎复审,着力抓廉政强效能,为实现我区“十二五”规划和CRD建设的良好开局提供有力保障。
  2012年,我们计划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为目标,着力抓机遇促建设,加快推进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和加强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及井盖设施的监管与养护;全面推进智能交通试点建设,加快推进阜石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社区通勤车、摆渡车等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完善停车管理体制,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缓解交通压力;同时做好供热燃气、防震减灾工作、个体出租车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第二,以精细管理美化市容为契机,着力抓整治优环境,从加强城市环境景观建设、加快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机制、推进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以及加大市容环境管理力度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营造整洁优美城市形象。
  第三,以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为重点,加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与管理,从成立管理机构,加强供水、排水工程建设,抓好节水管理及加大水务执法几方面入手,着力抓保障上水平,进一步构建城市和谐水环境。
  第四,以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为依托,着力抓规范建机制,加强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强化网格化城市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全面深化网格化化城市管理在市政市容管理领域的运用。采用物联网、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库等现代技术,将网格化管理系统拓展到夜景照明、地下管线、垃圾分类、道路清扫保洁等领域,从而实现对城市运行的精确、综合监管。
  第五,以社会全面参与为抓手,着力抓基础迎复审,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深入开展“无烟单位”创建,进一步提升群众健康生活质量。
  第六,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为宗旨,着力抓廉政强效能,开展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和争当学习型党员活动,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证。坚持依法行政, 把服务群众落到实处。完善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同时,抓好信息和宣传工作,进一步打造廉洁务实规范型机关。
  这些年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工作让我感触颇多,而我个人最大体会就是,只有让广大市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好,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宜居家园的建设要每一位城市管理者用心、专心、恒心,它是每一位城市管理者肩上的责任。
  
  记者:谢谢刘主任。
  
  (责任编辑:黄荔)
其他文献
一、基于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和多普达D600“城管通”手机开发一套基础数据动态更新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网格化城市管理数据普查采用的传统方法是将所有城市部件、地址兴趣点参照物、区界、街道范围线、监督员责任区范围线、社区线、万米单元网格等数据套印在比例为1∶500地形图中,监督员手拿地图到现场审核,将变化的数据在地图上标注和在表格中进行登记。  能否将这些数据同样装在多普达D600“城管通”手机中,
期刊
2011年10月,首都环境建设办组织中央单位、驻京部队等首都环境建设办工作联络组成员赴广西省南宁市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组实地考察了南宁市环境建设成果,其“中国绿城”之称名不虚传,其环境建设重在惠民,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和环境建设职责明确的经验更值得学习与借鉴。    一、南宁市环境建设情况介绍    南宁市环境建设重在惠及于民,曾于2001年、2006年先后两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2007年还获得
期刊
采访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锐研究员是个非常愉快的过程。他有着青年学者特有的激情与锐气。与他的交谈中,绿色能源、绿色IT、绿色环保和绿色城市……,不再是枯燥的概念,而变成了生动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个政策与实例。在他的理念里,绿色发展最终要为生活服务。作为中国青年科学家,陈锐研究员参加了2010年5月29至30日在韩国济州岛举行的第一届中日韩青年科学家论坛,担任绿色城市分论坛的中方
期刊
石景山区位于北京西部,长安街延长线上,距天安门14公里。因“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而得名。石景山区总面积84.38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区内有首钢总公司、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中央、市属单位,以及八大处公园、石景山游乐园等全国闻名的人文景观,地铁一号线贯穿全区,五环路、莲石路、阜石路等市政道路方便快捷。近年来,首钢涉钢产业的搬迁等诸多因素使石景山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以建设现代化首都新城区为
期刊
村内“城中村”是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因土地被征用,农民转变为居民身份后仍然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或是指在农村村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大部分被征用,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农民仍在原村居住而形成的村落。  “城中村”中的邻校村是近年随着高校校区扩建而衍生出的一个特殊村落,高校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大学城的建设)极大地带动了此类城中村第三产业的兴起和租房市场的需求。    一、 武汉
期刊
本刊讯(记者 文雪峰)5月13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举行了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标志着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及办公室正式成立。这是北京市全面统筹协调首都环境建设资源,使环境建设常态化、科学化,大力推进首都环境建设进程的重要举措。  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是经中央编办同意,由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的首都层面的高层议事协调机构。其组织机构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和委员共77人组成。北京市市长郭
期刊
本刊讯(记者 文雪峰)“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5月28日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世界城市视野下的首都环境建设”,目的是针对城市环境建设及管理体制机制上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着力探讨“世界城市”新坐标下的北京城市环境建设的战略机遇和创新途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决策者及企业界人士共3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
期刊
一、污泥处理现状    多年来,江苏省溧阳市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力促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夯实环保基础设施。至2010年底,全市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0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7.7万吨,污水处理率达84.97%,有效控减了生活污染负荷。然而,污泥总量也在同步递增。  根据江苏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全省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工作的通知》(苏环委办【2009】10号)和
期刊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演变进程,城市管理的内涵也随之向农村发展。2008年—2011年三年期间,成都市在城市建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坚持“全域成都”、“城乡统筹”和“四位一体”的总体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载体,遵循城市管理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社会化、信息化和绩效化的原则,把城市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向农村延伸,以“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标准,以“布局优化
期刊
一、城市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分类模式      按照所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收入来源,城市行政区域中的农村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如图1所示):第一类是位于城市主城区,如图中所示A,虽然仍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但由于城市的发展已基本完全征用了农民原先的生存基础——土地,农民失去了土地,从生活来源与工作渠道上都已经与第一产业脱离关系,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由于这类城中村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城中村改造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