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职业培训与企业的对接机制

来源 :现代营销·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b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聚集地和贮备地,其发展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高校必须研究企业和社会,高校所培养的学生也必须了解企业和社会。具体说来,就是学校要研究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社会紧缺的人才,社会是动态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也在不断变化,闭门造车是不行的。但是,从我国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与企业在合作培养人才方面还刚刚起步,如何使高校与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建立有效的对接机制,为企业培养合格和合适的人才,是高校和企业面临的共同使命。本文解析了几种现行校企合作存在的弊端,对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层思考,提出了校企合作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三导师制度;渗透模式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了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项目,专门为企业培养其所需要的人才,也帮助学生在此项目中能够掌握更多的将来走入实际岗位以后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实现与经济融合的必由之路,也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要素。就目前来讲,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企业引入”模式。由学院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学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得到了学校在厂房、技术及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学校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参与技术开发等机会,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2、“设备共享”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提供设备,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进行生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使双方的设备兼具教学和生产功能,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3、“技术推广”模式。由企业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企业产品),以学院教师为主体针对本院学生及社会人员开展的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培训。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获得了最新的技术培训,掌握了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而企业则达到了发展潜在客户的目的。
  4、“岗位承包”模式。学院承接企业生产流程外包业务,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开展生产活动,教师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学生交替进行顶岗工作。通过这种合作,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而学院的师生都得到了真实生产的锻炼。
  5、“校企共训”模式。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学院,学院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双方共同组建“捆绑”式培训团队,为企业员工和学院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这种直接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的模式,使学院的课程能紧跟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同时扩充了兼职教师队伍。
  6、“培训移植”模式。移植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项目,由企业提供设备及教师培训,教师取得企业的资格证书后,为企业培训员工,同时面向学生实施“订单式”培训。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学校不仅在设备、技术上获益,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7、“实训承包”模式。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在校内建设仿真实习场所,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同时承包学院的相关实训课程。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管理及运行机制
  (一)明确合作目标,建立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校企合作意味着要整合这两种不同的资源,促使双方资源、技术、管理与文化的互动和渗透,达到取长补短、集中智慧、触类旁通之效果[4]。这种互动和渗透是以双方共同价值和目标为基础的,实现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四大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要站在企业的角度,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和培训员工,为企业解决技术开发与管理难题;企业要站在学校的角度,为学校提供一定的资源以帮助其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现场教学环境,完成在实践中育人的主体责任[5]。
  (二)强化专业(群)建设,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一般是以专业(群)为平台的,建设优质专业(群)是引企入校、依托专业创办企业或企业学院以及吸引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的基础性工程。专业(群)由一个专业或多个相近专业组成,打造优势或优质专业(群),不仅需要学校给予各类资源支持,更需要学校放权,实现专业实体化。具体做法是:成立由学校领导、专业带头人和行業、企业界专家和技能高手组成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要制定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审定新专业培养计划等,指导某一专业的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基础上,实行专业主任负责制。由专业主任、专业主任助理、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员共同组成专业教学团队,主要围绕专业(群)的教育教学及校企合作开展相对独立自主的工作。专业(群)在教育教学、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等方面具有相对自主权,同时具有一定的教师聘用权、经费使用和分配权。专业(群)在二级学院和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与企业之间以协议的形式确定校企协同进行合作关系,使各方当事人的责权利明晰化、规范化,真正形成“风雨同舟”的成败有机结合机制,把此种合作看成是双方之间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相互责任行为[6],实现专业实体内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利益。
  (三)创新校企合作教学管理组织,提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效益
  学校要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和管理机构,在校级层面指导和管理各专业与企业的合作,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符合校企合作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激励考核制度、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过程表现为工学交替,因此,必须做到工学过程衔接科学、合理。在专业层面,校企双方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校内外学习进行一体化设计,把课堂延伸到现场,实现学生下厂实习和学校教学的有机融通。一是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对职业工种的需求规格,将职业资格标准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场设备与动态生产过程实施教学。二是采取弹性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专业技能和企业文化教育、安全生产知识等适合现场教学的内容,由企业教师分别在校内厂或校外企业开展教学;对于适合自主学习的内容,采取创建网络课程平台、开辟网上虚拟课堂、建立微信课堂等手段实施教学;对于适合在校内学习的内容,由专任教师组织学生在教室或校内实训基地集中学习。三是校企协同进行实习过程管理。在实习期间,学校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实习责任约定书,与企业签订师徒协议等。成立由校企双方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指导教师和企业教师参加的实习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实习工作。主要任务是制定实习计划,编制实习指导相关资料,研究和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定期检查和考核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评定学生成绩等。四是校企共同对学生实施考核和评价。校内指导教师及企业教师根据每名实习学生的表现及完成实习任务的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三、实现校企合作的关键点
  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通过合作和“订单”培养,优先获得适用的高职毕业生;利用学校的设备、师资和场地,进行员工培训,降低内训成本;借助学校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在学校里推广企业的产品(新设备),培养潜在的客户等。
  简而言之,高职院校要善于分析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在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开拓渠道,充分挖掘学校在场地、技术、设备、人力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以赢得企业对于教学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实现利益“双赢”的合作才是长久的、稳定的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刘建湘.高校职院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中国大学教育.2011(2).69-71.
  王自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08(9).78-79.
  申晓伟.高校职院校企合作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07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10kV配网电力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就需要从根本出发分析工程中实际存在的技术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处理措施。基于此,在本篇文章中将会针对10kV配网电力工程的常见技术问题展开分析,进而制定出10kV配网电力工程常见问题的有效处理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10kV配网电力工程;常见技术问题;处理措施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
期刊
摘 要:从1980年代开始,城乡关系松动,农民工的需求大增,并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现象,然而,从2004年春天开始,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企业,特别是以东莞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突然招农民工很紧缺,甚至都招不到工,这一现象被媒体称为“民工荒”。就按照当前的状况,企业的招工难和农民工的就业难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由于环境的急剧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工作剧变,个体原本线性化的职业生涯历程变得曲折、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时代影视广告审美与生产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统一的。美的生产是以美的需求为前提的,是消费者面对时代、面对市场、面对大众的审美需求,而想方设法去迎合其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又是植根于大众审美化——符号化、视觉化转换的需要。审美是在美的生产基础上实现的,尤其是影视广告作为社会美的生产之一,实际上是符号化和视觉化的生产,同时又是为满足符号化、视觉化的消费而进行的生产,这是社会意义的生产,是个性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的生活理念也出现了改变,在闲余时间对人民组织文化辅导,能够提升其文化涵养,更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创建。文化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发展的关键构成部分,承担着组织群众文化辅导活动的关键使命,面对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其应当审时度势,全面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力度。基于此,文章介绍了文化馆组织群众文化辅导活动的实践对策。  关键词:文化馆 群众文化辅导 重要意义 实践对策  
期刊
摘 要:贫困问题并不是中国独有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所以对于减贫问题各国都十分重视。如何解决贫困问题一直以来成为各国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三次产业关联的视角出发,对中国农业經济增长的减贫效应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为中国解决贫困提供一定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产业;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减贫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也有了飞速的提升,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经济生产等都已经离不开电力资源。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因此在电力系统的日常运行过程中,也需要加强相应的监督管理,其中降低输电线路的能耗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中所周知,输电线路运行的过程中涉及到资源消耗的问题,虽然这部分能耗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去降低在输电线
期刊
摘 要:随着现阶段我国整体居民收入以及储蓄不断提升,社会群众个人理财意识和要求越来越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市场当中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复杂的市场金融环境对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来说面临巨大挑战,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要充分以客户体验为核心,提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能力,了解市场理财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并对此做好个人理财市场的细分研究。本文针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细分及客户差异性进行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不断扩招,拥有高学历的人才大批量地涌入社会,一时间高学历失业、高学历者就业难等呼声高涨,对于高学历人才合理就业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家庭作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重要纽带,在就业问题上产生的影响已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来自家庭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对个人就业意向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家庭资本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家庭对就业之间的引导作用,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技术水平已经能够满足电视直播,录播等技术要求,与传统电视媒体相比,该技术在电视直播的应用更加广泛,灵活。尤其是电视直播类节目,其具有节奏快,播音速度快、切换频繁、换带次数多等特征,只有保证现场的质量,以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电视直播新闻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新闻联播的数量,质量也提出了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交媒体的更新迭代,移动终端的升级也促使自媒体蓬勃发展,微信公众号以微信的社交用户群为依托,成为我国发展迅猛的自媒体平台,开始广泛地为政府、媒体、企业以及个人所用,趋向领域性传播的专业型微信公众号也逐渐发展起来。校园情感类微信公众号实现了同校同城的用户群体的交互沟通,为用户在移动端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接口。随着公众号数量的增加,校园公众号的发展走上垂直化、分层化的方向,“轻
期刊